植物的特征及其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植物与植物界
(一)、植物的特征及其多样性
植物有其主要的基本特征、它们的细胞形成细胞壁,具有比较固定的形态;大多数种类能够借助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质制造成有机物质而自养生活。
植物的多样性表现在为下诸方面:
1、种类繁多,50万种,类群
2、形态,结构各式各样,大小悬殊
3、寿命长短不一
4、营养方式和生态习性多种多样
5、分布广泛
(二)生物界的划分
自然界可分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
生物界的划分,有不同的主张,因此有不同的分界系统。
1、二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
物界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
物界和真菌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
物界、真菌界和非胞生物界
一般植物学教材多采用二界系统。
(三)植物界的发生和发展
1、发生年代:三十多亿年前。
2、发生过程: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由非生命体
到有生命体,由非细胞结构到有细胞结构。
3、发展规律:
(1)由简单到复杂:单细胞到多元细胞,无分化到有分化,无分工到有分工,由简单的
分化,分工到复杂的分化,分工。
(2)由水生到陆生:是进化发展的一次大的飞跃。
(3)由低等到高等:被子植物为最高级的类群而被子植物内部也有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
展问题。
二、植物在自然界及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转贮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
1、绿色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第一生产力。
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
(1)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补充大气中的氧
2、矿化作用: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无机物(动、植物呼吸作用也是分解的一个方面)
意义:(1)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
(2)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
光合作用示意图
水
(二)促进物质的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1、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循环,植物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为突出的是绿色植物在光合过程中释放氧气,不断补充动植物呼吸和物质燃烧及分解时对氧的消耗,维持了自然界中氧的相对平衡,与生物的生命活动关系极为密切。
氮的循环也只有在植物的作用下,才能不断进行。
其它如氢、磷、钾、铁、镁、钙等元素,也都以吸收的方式从土壤进入植物体,通过转变,又重返土壤。
2、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净化作用、环境监测作用、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美化环境等。
N 的循环
(三)、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资源
1、植物不仅对自然界起着重大作用,它在人类的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
2、在农业、林业生产上,许多植物是栽种培育的直接对象。
3、许多植物分别含有各种生物碱、苷类、萜类、有机酸、氨基酸、激素、抗菌素及鞣质等,多数是医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4、在工业方面,许多工业都需要植物做为原料或参与作用。
观赏花卉
经济果木
药用植物
园林树木
三、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分支学科(一)、研究内容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生活和发展规律的生物科学。
主要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的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基本特性,类群进化与分类,以及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二)分支学科
植物分类学——研究植物种类的鉴定,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植物界的自然系统的学科。
植物形态学——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中的建成过程和形成规律。
广义的还包括: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植物细胞学等。
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包括植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对环境条件的反应等内容。
植物遗传学——研究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的学科。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现又已发展出植物个体生态学、埴物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等分支内容。
四、学习植物学的目的和方法
(一)、目的
1、研究植物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植物、控制植物、保护植物、利用和改造植物,为进一步发展工、农业
生产和改善人类生活服务。
2、植物学课程在农、林院校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通过植物学的学习,为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要求
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
2、孢子植物部分
3、种子植物分类部分
(三)、方法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指导,以对立统一的观点及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研究植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方法做到几个相结合:课内、课外(自学)相结合;学习教材与参考资料相结合;小课堂(室内)与大课堂(野外)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单独钻研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读书与做文章(包括作业和科研)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