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期末(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修期末
●人生的青春之问
●本章小结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防守对待实际
生活。
●在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青年大学生要深入思考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
不断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自觉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价值,用美好的青春书写
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人生华章。
●学习思考
●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防守对待
实际生活。
每个人都会对“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的问题形成一定认识,无论自觉与
否,都会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实践自己的人生。
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
人生。
●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关系?
●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
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
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准确
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余下知识点
●正确评估人生价值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需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我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辨证对待人生矛盾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树立正确的荣誉观
●坚定理想信念
●本章小结
●理想信念激励着人们为着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
●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是要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
大理想的忠诚实践者。
●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
能闪闪发光。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
服务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当中。
●学习思考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时代具有执着性和多样性;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共产主义是现实运动和长远目标相统一的过程;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艰辛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苦
的努力;
●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远大理想所进
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弘扬中国精神
●本章小结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青年大学生应积极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积极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爱
国之行;积极增强改革创新责任感、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投身改革创新实践,勇做改革创新的
主力军。
●学习思考
●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
特征,是中华民族的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
●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是中国精神引领时代前行、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
命力的重要根源。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交融汇通,使得中国精神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洋溢着强烈的时
代性,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奋力实现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与时代要求是什么
●基本内涵
●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
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时代要求
●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
和文化、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促进民族团结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增强国防意识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大学生应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夯实创新基础
●培养创新思维
●投身创新实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章小结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
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
●青年大学生要深刻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及其历史底蕴、
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按照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和努力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求,外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从一开始就把人生的扣子扣好
●学习思考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为什么要增强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扣好人生的扣子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本章小结
●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立身兴国之本,对于个人和社会关系的都具有基础性意义。
●社会主义道德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
●大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最重要的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并自觉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道德成果,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在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引领道德风尚。
●学习思考
●试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本质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社会主义道德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继续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结合“不忘本来,吸收未来,面向未来”,思考如何积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道德成
果
●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必须秉持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吸收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
●如何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如何通过参与到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向道德模范学习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引领社会风尚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本章小结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法治的必然要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完善,是全
面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必须养成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行为方式,将对法治的尊崇内化于心,将模范
遵守法律外化于行,提高法制素养,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学习思考
●联系我国实际,说明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地位
●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民主集中原则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主要内容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制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如何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相互促进
●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养成守法习惯
●守住法律底线
●如何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相互依存,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
●有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复合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义务和法律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