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高一上册物理12月月月考考试总结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高一上册物理12月月月考考试总结整理
一、选择题
1.小明回老家过年时恰逢亲成家建房,工人正在给房屋上梁只见工人用铁锤竖直向上连续敲击木楔,木楔缓慢地将横梁抬起,如图所示开始时绳子与墙壁的夹角α小于木楔的尖角β,若不考虑横梁与木楔之间的摩擦,在α还未超过β的过程中()
A.绳子拉力变大,墙壁与木楔的摩擦力变大 B.绳子拉力变大,墙壁与木楔的摩擦力不变C.绳子拉力变小,墙壁与木楔的摩擦力变小 D.绳子拉力变小,墙壁与木楔的摩擦力变大2.如图所示,木板B托着木块A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A、B保持相对静止.a、b、c、d四个位置分别是运动过程中的最右边、最高点、最左边和最低点.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在a点A对B的压力最大
B.在b点A对B的压力最小
C.在c点A受B的摩擦力最大
D.在d点A受B的摩擦力向右
3.如图所示,有两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水平轨道,轨道上有两个物体A和B,它们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O的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接,物体A以速率v A=10m/s匀速运动,在绳与轨道成30°角时,物体B的速度大小v B为()
A.53
m/s B.20 m/s C.
203
m/s D.5 m/s
4.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物体静止不动,则可知
A.F增大时静摩擦力也增大 B.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D.因为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所以没有下滑
5.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
B.F逐渐变大,T不变
C.F逐渐变小,T不变
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
6.某中学举行秋学期运动会,在100m竞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瞬时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

则他在此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2m/s B.10m/s C.10.3m/s D.10.4m/s
7.某跳水运动员在3m长的踏板上起跳,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图示的状态,其中A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
A.运动员在A点具有最大速度
B.运动员在B处与踏板分离
C.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D.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A的过程中,运动员先超重后失重
8.如图所示,物块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块b叠放在物体a上。

现对物体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定拉力F,a、b仍然都处于静止状态。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受b向右的摩擦力
B.b受a向左的摩擦力
C.a、b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为零
D.地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
9.一个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2 N、4 N和5 N的三个共点力的作用,其合力的最小值和最
大值分别为( )
A .0 N ,11 N
B .1 N ,11 N
C .1 N ,9 N
D .0 N ,9 N
10.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典诗词是优秀文化的代表.从物理角度看古诗词会发现别有一番韵味.下面四句诗词中涉及惯性知识的是
A .毛泽东的《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唐朝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 .宋代陈与义的《襄邑道中》中“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D .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1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有( )
A .路程
B .时间
C .加速度
D .质量
12.如图所示,游乐场中,从高处A 到水面B 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 处自由向B 处,滑过B 处时的速率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比乙先到达
B 处
B .甲通过的位移比乙通过的位移小
C .甲、乙下滑的加速度大小时刻相等
D .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 13. 下列两个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 .极限法
B .控制变量法
C .放大法
D .等效替代法
14.如图所示,对贴在竖直墙面上的物块施加某水平力F 的作用,力F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式为F kt =,物块从0t =时刻开始释放,关于物块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物块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D.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始终小于物块的重力
15.甲、乙两车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两车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
B.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C.两车相遇两次
D.乙车的速度不断减小
16.一攀岩者以1m/s的速度匀速向上攀登,途中碰落了岩壁上的石块,石块自由下落。

3s 后攀岩者听到石块落地的声音,此时他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A.10m B.30m C.50m D.70m
17.质点受到n个外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一个力F1=4N.如果其他的n-1个外力都保持不变,只将F1的方向转过90°,并且大小变为3N,则质点现在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
A.0N B.3N C.4N D.5N
18.倾角为a、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体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mg cos a B.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是mg
C.桌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是mg sinαcosαD.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大小是(M+m)g 19.运动的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越大时()
A.它的速度也越大B.它的位移也越大
C.它的速度变化也越快D.它的速度变化也越大
20.如图所示,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小明站在一个台秤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秤的压力与秤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秤对人的支持力与人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秤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对秤的压力
D.人处于失重状态
二、多选题
21.如图所示,斜面体B静置于水平桌面上,斜面上各处粗糙程度相同。

一质量为m的木块A从斜面底端开始以初速度v0上滑,然后又返回出发点,此时速度大小为v ,在上述过程中斜面体一直静止不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关于上述运动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返回出发点时,速度大小v=v0
B.桌面对B的静摩擦力一直向左
C.桌面对B的支持力一直等于B的重力
D.A上滑的时间小于下滑的时间
22.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模型。

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 = 0.4 m/s的恒定速率运行,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2,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

旅客把行李(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时行李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B.行李经过2 s到达B处
C.行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摩擦痕迹长度为0.08 m
D 2 s才能到达B处
23.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楔形木块A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B的质量为m,置于楔形木块的斜面上,现对木块A施加水平推力F,恰使A、B一起向左匀加速运动,且B与A 不发生相对滑动,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
A .
B 所受的合力大小为mgtan θ
B .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mgco s θ
C .若增加推力F ,则A 对地面的压力将不变
D .若增加推力F ,则A 对地面的压力将增加
24.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的平方随位移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 .甲车的加速度比乙车的加速度大
B .在0.5x m =处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 .在0.5x m =处甲乙两车相遇
D .在2t s =末甲乙两车相遇
25.如图,水平面光滑,水平恒力F 作用在木块上,小车和木块间无相对滑动,小车质量为M ,木块质量为m 。

它们共同加速度为a ,木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则在运动过程中( )
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μmg
B .木块受到的合力为F
C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a
D .小车受到的合力为+MF m M
三、实验题
26.实验小组做“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

(1)同学们安装了如图甲所示装置,准备接通电源打第一张纸带时,一位同学发现了操作和装置存在问题,它们是(只要指出两个问题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所有问题后,实验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选择某点为起始点O,隔一定距离后,取连续打出的点A、B、C、D......,测出O到上述各点的距离分别为1x,2x,3x,4x......,计算OA、OB、OC、OD......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1v,2v,3v,4v......以平均速度v为纵坐标,相应的运动时间t为横坐标,作岀v t 图象如图丙所示,图线纵轴的截距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得到如图丁的a-F实验图线,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7.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
(1)在两个弹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的有___。

A.弹簧秤对两细绳的拉力方向
B.两弹簧秤的示数
C.橡皮筋的原长
D.结点O的位置
(2)如图所示,某弹簧秤显示的读数为___N。

28.(1)在“研究物体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平抛物体运动轨迹和测量物体平抛的初速度,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球多次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记下小球穿过卡片孔的一系列位置
B.安装好器材,注意斜槽末端切线水平和平板竖直,记下小球在斜槽末端O点时球心在白纸上的投影点的位置和过O点的竖直线
C .测出曲线上某点的坐标x 、y ,用v 0=_____,算出该小球的平抛初速度,实验需要对多个点求v 0的值,然后求它们的平均值
D .取下白纸,以O 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 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轨迹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为_____(只排列序号即可)
(2)在做“研究物体平抛运动”实验中,以下那些操作可能引起实验误差_____
A .安装斜槽时,斜槽末端切线方向不水平
B .确定Oy 轴时,没有用重垂线
C .不光滑,小球与斜槽之间存在摩擦
D .每次从轨道同一位置释放小球
29.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1)该实验中,下列(如图2)备选器材中必须要用的是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实验时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B .实验所用打点计时器应该接直流电源
C .实验过程中,小车质量应该远小于悬挂的重物的质量
D .实验过程中,细线应该与长木板平行
(3)如图3所示,图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
(4)实验中,获得如图4一条纸带纸带中所标出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0.1s ,则该纸带的加速度为_____
四、解答题
30.如图所示,质量为1kg m =的物块置于倾角为37θ=︒的固定且足够长的斜面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现给物块施以一初速度为2010m/s (10m )/s v g ==,sin370.6︒=,cos370.8︒=5 2.24),求:
(1) 物块上滑的最大距离;
(2) 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

31.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A点.物体在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夹角α=370的恒力F作用下,从A点开始运动,到达B点时立即撤去拉力F,物体最后滑到C点静止.物体开始一段时间及隔一段时间后的v-t的图象如图.g取
10m/s2,sinα=0.6,cosα=0.8.求:
(1)动摩擦因数μ;
(2)恒力F的大小;
(3)0~1.8s内物体位移s的大小.
3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的上空有一架飞机在进行投弹训练,飞机在距地面h高处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飞机飞经观察点B点正上方A点时投放一颗炸弹,经一段时间炸弹落在观察点B前方的C点,炸弹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45°角,与此同时飞机投放出第二颗炸弹,最终落在观察点B前方的D点,BD距离为BC距离的3倍,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飞机第一次投弹时的速度v1的大小及BC之间的距离x BC;
(2)飞机水平飞行加速度a的大小;
(3)两次投弹时间间隔内飞机飞行的距离s。

33.某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为x,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1s.汽车以v=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为a=5m/s2.取g=10m/s2.求:
(1).刹车后汽车减速运动时间;
(2).汽车安全行驶的位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以横梁为研究对象,横梁受到重力、斜劈的支持力N 和绳子的拉力F ,如图所示:
木楔缓慢地将横梁抬起的过程中,支持力方向不变,根据图示情况可知,绳子拉力逐渐减小、支持力逐渐增大;再以斜劈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于N 逐渐增大,则N 在竖直方向向下的分力增大,根据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可知,f 逐渐增大.故D 正确,ABC 错误.故选D . 2.B
解析:B
【解析】
在运动的过程中受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三个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等于A 所受的摩擦力,合力沿竖直方向的分力等于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因为整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合力大小不变,根据力的分解可知,从a 到b 过程中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减小,竖直方向上的分力增大,竖直方向上的分力方向向下,即A 受到的重力大于支
持力,在b 点,22
Nb Nb v v mg F m F mg m R R
-=⇒=-,在a 点,合力水平向左,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即Na F mg =,所以B 对A 的支持力在减小,从b 到d 过程中,竖直方向上的分力先减小,后增大,方向先向下,后向上,故B 对A 的支持力在一直增大,所以d 点的A 受到的支持力最大,b 点A 受到的支持力最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 点A 对B 的
压力最小,d 点A 对B 的压力最大,故A 错误B 正确;在a 、c 两点竖直方向上合力为零,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此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两个点的向心力大小相等,所以两个点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即a 和c 点的静摩擦力相等,且达到最大,故C 错误;在d 点合力竖直向上,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所以摩擦力为零,D 错误.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B 点的速度分解如图所示:
则有:2A v v =,2cos30B v v =︒,解得:203m/s cos303
A B v v =
=︒;故A ,B ,D 错误;C 正确;故选C. 4.B
解析:B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上,G 恒定,因为物体静止不动,所以f G =,摩擦力与F 的大小无关,方向竖直向上,B 正确.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本题关键是抓住悬挂物B 的重力不变,即OB 段绳中张力恒定,O 点缓慢移动时,点O 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各力变化情况.
【详解】
以结点O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由题意知点O缓慢移动,即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则可知,绳OB的张力为mg,保持不变;根据平衡条件可知:Tcosθ-mg=0,Tsinθ-F=0,由此两式可得:F= mgtanθ,由于θ增加,故拉力F增加,T增加;故选A。

【点睛】
掌握共点力平衡条件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本题中注意对缓慢拉动所隐含的在拉动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条件的挖掘.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平均速度的定义,总的位移是100m,总的时间是10s,所以V=x
t
=10m/s,故B正
确,ACD错误。

故选B选项。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考查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超重与失重。

【详解】
A.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即人在B处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A错误;B.运动员在B处时,加速度为0,即踏板对人的作用力等于人的重力,还有作用力,未分离:
mg F ma
-=
随着踏板恢复原状,踏板对人的作用力减小,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增大,继续在踏板作用下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直到A处时,踏板恢复原状,对人没有作用力,开始分离,B 错误;
C.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有牛顿第二定律:
F mg ma
-=
随着踏板恢复原状,踏板对人的作用力减小,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减小,即做加速度减小的
加速运动,C错误;
D.运动员和踏板由C到B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向上,超重,由B到A的过程中,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向下,失重,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a、b相对静止且相对地面也静止,以b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知,a对b的摩擦力为0,则a与b之间摩擦力为0,因ab间无相对运动趋势,则ab接触面间可能光滑或粗糙,故ABC错误;
D.对a受力分析:
由平衡条件知
F=f,
即a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故D正确。

故选D。

9.A
解析:A
【解析】2N、4N、5N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为11N;2N、4N的合力范围是≤≤,当2N、4N的合力为5N时,则与第三个力(5N)方向相反、大小相等,N F N
26
此时总的合力最小为0,故这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1N,故A正确,选A.
【点睛】当三个力同向的时,合力最大;第三个力在另外的两个力合力的范围内时,它们总的合力可以为零,此时合力最小.
10.D
解析:D
【解析】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描述红军到过很多有山水的地方,与惯性无关.故A错误;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指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描述坐船很快,与惯性知识无关,B错误。

C、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故只要研究对象与参考系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观察到的结果是物体静止不动.在本题中船是向东高速行驶,诗中描述了“花”、“榆堤”和“云”的运动都是以船为参考系.故C错误;D、惯性是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临崖立马收缰晚”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突变.故D正确.故
选D.
【点睛】该题考查对相对运动、参考系、惯性等物理概念的理解,真正理解了参考系等概念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题目,而要理解这一概念就必需多看课本,多认真处理此类题目.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矢量运算遵守的是矢量法则,即平行四边形定则;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标量运算遵守的代数加减法则。

加速度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而路程、时间、质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

故选C 。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甲的切向加速度先比乙的大,速度增大的比较快,开始阶段的相同时间内位移比较大,故甲总是先达到同一高度的位置,则甲比乙先到达B 处.故A 正确,D 错误; 甲、乙通过的位移相等.故B 错误; 由受力分析及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甲的切向加速度先比乙的大,后比乙的小,故C 错误. 故选A .
13.C
解析:C
【解析】
由于这两个实验形变量都比较小,所以采用了放大法来观察,故C 正确;
故选C
1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
水平方向合力为零可知
N F F kt ==
竖直方向,开始时重力大于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N 1mg F ma μ-=
联立可得
1k
a g t m μ=-
物体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水平力F 进一步增大时,摩擦力大于重力,物体开始做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N 2F mg ma μ-=
联立可得
2k
a t g m μ=-
说明物体向下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当速度减为零时,物体静止,加速度为零,摩擦力等于重力大小。

由以上分析画出v t - 图象,f F t - 图象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物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到零,故A 正确;
B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物块的加速度先减小到零后反向增大,最后为零(如甲图所示),故B 错误;
C .由前面分析可知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先均匀增大,后不变(如乙图所示),故C 错误;
D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墙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可能大于物块的重力(如乙图中12t t -),故D 错误。

故选择A 选项。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乙车的x -t 图象虽为曲线,但这不是运动轨迹,只能表示直线运动,故A 错误。

B .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题图可知:甲车在前6s 内沿负向做匀速直线运动,6s 以后处于静止状态,故B 错误。

C .在x -t 图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车相遇,故两车相遇两次。

故C 正确。

D .由于乙车图象的斜率大小增大,即其速度逐渐增大,故D 错误。

故选C .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遵循的规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同时考查了估算能力。

【详解】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遵循的规律可知,3s 内石块自由下落的高度约为
2145m 2
h gt == 用时3秒,攀岩者向上爬了3米,所以距离地面高度约为
45m 3m 48m h =+=
他离地面的高度约为50m 。

故选C 。

17.D
解析:D
【解析】
物体受到n 个共点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的合力为零,4N 的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其余力的合力大小为4N .将此力的方向改变90°,并且大小变为3N ,其它力均不变时.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个力的合力等于
=5N ,故D 正确,ABC 错误;故选D .
点睛:本题关键是应用平衡条件的推论求解合力.平衡条件的推论是:物体几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B .先对木块m 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sin f mg α=,cos N mg α=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木块对斜面体的压力大小为
cos α'==N N mg
故AB 错误;
CD .对M 和m 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故桌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为()M m g +,桌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为零,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小车做减速运动,故A 错误;
B .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小车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到0,再反向加速,故B 错误;
C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力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大,则速度变化也越快,故C 正确;
D .加速度越来越大,但速度变化不一定越大,还与时间有关,故D 错误。

故选C 。

2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C .人对秤的压力与秤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 错误,C 正确;
B .人处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向上,秤对人的支持力与人的重力的合力向上,故B 错误;
D .人处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故D 错误.
故选C .
二、多选题
21.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体沿斜面上滑和下滑过程始终有摩擦力做负功,有动能定理可知,,A 错误;
B.当物体沿斜面上滑时,斜面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于A 对B 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A 对
解析: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体沿斜面上滑和下滑过程始终有摩擦力做负功,有动能定理可知,0υυ ,A 错误;
B.当物体沿斜面上滑时,斜面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于A 对B 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A
对B 的压力斜向右下,故地面摩擦力必然向左,
当物体沿斜面下滑时,斜面受力如图乙所示,由于物体能沿斜面下滑故
sin cos θμθ>
由A N 的水平分力为sin cos sin A N θmg θθ=,A f 的水平分力为
cos cos cos A f θμmg θθ=,故
sin cos sin cos cos cos A A N θmg θθμmg θθf θ=>=
斜面体水平方向合力为0,故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 正确;
C.当物体沿斜面下滑时,由B 项中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于B 的重力,故C 错误;
D.上滑时,物体的加速度为
1sin cos a g g θμθ=+
下滑时,加速度为
2sin cos a g g θμθ=-
由于上滑和下滑的位移相同,上滑的过程可视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1a 的匀加速运动,由212
x at =可知,加速度越大,时间越短,即上滑的时间小于下滑的时间,D 正确; 故选AC 。

22.AD
【解析】
【详解】
A .开始时行李的加速度大小为
选项A 正确;
B .行李加速的时间
加速的位移:
匀速的时间
则行李到达B 点的时间
t=t1+t2=5.1s
选项B 错误;
C .行
解析:AD
【解析】
【详解】
A .开始时行李的加速度大小为
22m/s a g μ==
选项A 正确;
B .行李加速的时间
10.4s 0.2s 2
v t a =
== 加速的位移: 110.04m 2
v x t == 匀速的时间
1220.04 4.9s 0.4
l x t v --=
== 则行李到达B 点的时间 t=t 1+t 2=5.1s
选项B 错误;
C .行李加速阶段传送带的位移
'110.08m x vt ==
行李在传送带上留下的摩擦痕迹长度为0.08m-0.04m=0.04 m ,选项C 错误;
D .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一直加速到达B 点的时间最短,则最短时间
t =
== 选项D 正确;
故选AD 。

23.AD
【解析】
【详解】
对物体B 受力分析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