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儿歌教案《小鸡吃米》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儿歌教案《小鸡吃米》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毛笔的基本握法,练习用毛笔的笔尖轻轻画点的技能。
2、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鸡图片、水墨画小鸡每人一份、毛笔、宣纸、墨水
活动重难点:
毛笔的.基本握法。
笔尖轻轻画点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1、T:今天老师请来一个朋友,它呀头圆圆,身体圆圆,嘴巴尖尖,唱起歌来叽叽叽,是谁呀?(出示小鸡课件)
2、T:有一天,小鸡和它的好朋友们在草地上做游戏,玩着玩着,突然,它的肚子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小鸡怎么了?
3、T:小鸡肚子饿了,要去找点东西吃,那小鸡喜欢吃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小米、小虫子、青菜等,同时出示不同的课件)
二、小鸡啄米
1、出示水墨画小鸡:那我们一起喂小鸡吃小米吧,请谁来帮忙呢?(教师拿起毛笔)
2、提示握笔姿势姿势,示范毛笔画点
握笔姿势:三指捏,一指顶,毛笔高高站起来。
毛笔宝宝可说了,只要你们把它拿对了,它就能变出一粒粒的小米。
蘸墨姿势:握好毛笔,亲亲墨汁,盘边刮刮。
把毛笔里多余的墨
汁刮掉,然后竖起毛笔在小鸡旁边轻轻地点上一点、二点、三点……
米粒小小的,所以我们用毛笔宝宝的笔尖来点。
小鸡喜欢吃小小的米粒,太大了吃不了,(教师强调笔尖轻轻地点)
三、幼儿绘画
T:小鸡吃的饱饱的,高高兴兴地找好朋友做游戏去了!可是其它的小鸡也肚子饿了,请小朋友来喂它们吃米饭吧!
幼儿添画米粒,教师及时对孩子的握笔及作画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欣赏
1、T:小鸡吃饱了吗?(请幼儿自己来展示作品)
2、教师予以表扬。
教学反思:
在活动前期,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圆的练习,小朋友们基本掌握了
画圆的技巧,这就为表现小鸡身体的形态做了最基础的能力准备。
小百科:鸡是一种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
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
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
而且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属。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儿歌教案《小鸡吃米》篇2
一、说教材
小鸡是孩子们日常都能见到的家禽之一,相对其他家禽而言,孩
子们对于他们的外形、颜色、饲料等来说都是较为熟悉的。
本次我选
择了"小鸡吃米"这个艺术美术活动,根据新《纲要》艺术领域中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并提供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
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材,针对小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一、幼儿熟悉小鸡,并有饲养小鸡的经验。
二、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表现小鸡的外形及简单的动态。
三、根据饲养的经验添画食物,感受小鸡生活的快乐。
(二)根据本班幼儿的个体差异,本班的活动重难点如下:
一、重点:在小鸡的外形,绘画小鸡一定要非常的熟悉小鸡,最
好是有过饲养小鸡的经验。
二、难点:绘画小鸡的动态,小鸡的动态看似很复杂,但是仔细
观察,还是很有规律的,幼儿要掌握其中的规律。
(三)为了完成本次活动,我做了以下准备:
一、认识小鸡,最好饲养过小鸡。
二、小鸡(食物或录像)、小鸡的图片(外形图和动态图)。
三、油画棒和白纸人手一份。
四、幼儿用书。
三、说教法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
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操作法为主,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
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幼儿兴趣后的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让幼儿学
会一大一小的两个圆连在一起,小的画在前面大的画在后面,并学会
均匀涂色,掌握绘画技能;第二次操作是绘画米粒,让幼儿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的快乐。
同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还穿插了直观教学法、交流
讨论法、榜样示范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活动轻松,愉快,让幼儿能
更好地理解,并接受。
二、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提示的方法,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思
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因此我让
幼儿在活动中通过尝试法、体验法等方法,慢慢学习绘画的技能。
与
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培养幼儿
的合作能力。
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有机联系起来,有意识的进行学
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但可以让幼儿学会,还会让幼儿会学。
三、说教学过程
1、观察小鸡(实物或录像)教师:小鸡是什么样子的?(毛茸茸的。
)有什么颜色?(黄、黑)身体是什么样的?(圆圆的。
)头是
什么样子的?(圆圆的。
)像什么?嘴巴、眼睛又是什么样子的?
(尖尖的、圆圆的。
)像什么?
2、观察小鸡的动态师:小鸡做了哪些动作?低头、抬头、回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飞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图片,讨论绘画方法。
①教师:小鸡怎么画?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提供两个大小不
同的圆让幼儿进行演示。
)然后添上什么?(嘴巴、眼睛、小鸡冠、
翅膀和脚。
)②幼儿变成这样了又该怎么画?(提供不同动态的小鸡,让幼儿寻找不同的变化规律。
)
4、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活动。
①教师:你想画几只什么样的小鸡?它们在干什么?怎么才能看
出它在吃米?(低头、地上有米。
)
②教师:小鸡还喜欢吃什么?(小虫子。
)小鸡喜欢在那里玩?
5、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师:你画的小鸡是什么样子的的?他们在干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只小鸡?为什么?
活动延伸:在美工角知道幼儿用橡皮泥表现小鸡的生动姿态;在课后让幼儿饲养小鸡或小鸭,进一步观察和表现小鸡、小鸭的生动形态。
教学反思:
在活动前期,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圆的练习,小朋友们基本掌握了画圆的技巧,这就为表现小鸡身体的形态做了最基础的能力准备。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儿歌教案《小鸡吃米》篇3
活动目标
能够理解儿歌内容,并学念儿歌。
能够理解游戏规则,喜欢和同伴玩游戏。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鸡吃米》儿歌音频及图片。
纸面教具:《鸡妈妈头饰》;《米粒》。
活动过程
教师佩戴纸面教具《鸡妈妈头饰》,扮演鸡妈妈,导入主题。
——叽叽叽,叽叽叽,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我是鸡妈妈,今天我要带我的小鸡宝宝去吃米,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小鸡吃米》,引导幼儿欣赏并学念儿歌。
1、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小鸡吃米》第1遍,引导幼儿说说儿歌内容。
——小鸡们是怎么吃米的?
——它们吃饱了吗?
——小鸡们吃饱后心情怎么样?
2、再次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小鸡吃米》2—3遍,带领幼儿学念儿歌。
出示纸面教具《米粒》,将“米粒”撒在教室中央的地板上,带领幼儿玩游戏“小鸡吃米”。
1介绍游戏规则:
1)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
“鸡妈妈”和“小鸡”一起念儿歌前两句,边念边走去教室中央吃米。
2)接着“鸡妈妈”反复念儿歌第三句“吃一粒,又一粒”,“小鸡”开始吃米,即捡起地上的'“米粒”。
3)当“鸡妈妈”念儿歌最后一句时,“小鸡”赶紧停止吃米,跑回“鸡妈妈”身边。
吃的米最多的“小鸡”获胜。
2邀请两位幼儿演示玩法。
3带领幼儿集体玩游戏“小鸡吃米”。
——小鸡们,你们吃饱了吗?
——吃了几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