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生物安徽高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一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高中生物安徽高二竞赛测试模拟试题一含答案考
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组成生命的化学物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物质都由单体构成
B.分解脂肪比分解等量糖类物质,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
C.碳是生物体的生命元素,化合物中都含有C
D.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共有八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故A、D正确;脂肪中的碳、氢含量比例比糖类中的高,完全氧化分解需要消耗的氧气多,故B正确;碳是生物体的生命元素,无机化合物不一定含有碳,如水不含碳元素,故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
B.用NAA(生长素类似物)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
C.用乙烯利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发育
D.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赤霉素能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A正确;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B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发育,C错误;矮壮素可以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细胞脱分化过程中一定不会发生的是()
A.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B.细胞核体积增大
C.细胞全能性得到表现D.线粒体数目增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脱分化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故A正确;愈伤组织细胞的细胞核体积较大,故B正确;脱分化形成的是愈伤组织,不是植
物个体,故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故C错误;脱分化过程中,细胞代谢旺盛,故线粒体数目增加,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
A.供给全面营养B.供给能量
C.维持细胞的形态D.供给水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葡萄糖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源物质。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体的物质基础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5.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

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通过下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新品种。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在基因工程中依次叫做重组质粒、目的基因
B.形成③的操作中使用的酶有限制酶、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
C.由④培育至⑤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
D.在⑤幼苗中检测到抗枯萎病基因标志着成功培育新品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在基因工程中依次叫做质粒、目的基因,故A错。

形成③重组质粒的操作
中使用的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无DNA连接酶,故B错。

由④转基因细胞培育至⑤转
基因植株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故C正确。

在⑤幼苗中检测到抗枯萎病基因标志着目的基因成功导入,不标志着成功培育新品种,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消耗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6.列关于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具有抗病毒的新品种
B.试管婴儿培育过程涉及到动物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C.动物细胞培养一般需要经过脱分化、再分化过程,是动物细胞工程其他技术的基础D.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的细胞不是都能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获得无毒的品种,要通过基因工程获取抗病毒的新品种,故A错。

试管婴儿培育过程涉及到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无体细胞核移植,故B错。

动物细胞培养只是细胞增殖,无分化,植物组织培养才有脱分化、再分化过程,故C错。

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的细胞,除了杂交瘤细胞,还有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和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7.下列基因工程的操作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提取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②③④①【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下列是关于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关键步骤,其中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粗分离、样品处理、纯化、纯度鉴定等4步
B.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可以以猪、牛、鸡、蛙等动物的血液为材料分离血红蛋白C.对样品的处理过程分为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透析和分离血红蛋白等D.对蛋白质的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一般分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故A错误。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可以以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为材料分离血红蛋白,而不用鸡和蛙的,故B 错误。

对样品的处理和粗分离过程分为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和透
析等,故C错误。

对蛋白质的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9.一个正常人从10℃的环境进入一室温40℃的环境中,机体发生的变化是()
A.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增加B.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增加
C.散热减少,产热随后减少D.散热增加,产热随后减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当人进入一个炎热的环境中,环境温度升高,体温与外界温差变小,皮肤散失热
量减少,机体为了维持体温平衡,产热也会随之减少,使体温保持基本不变,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体温平衡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的能力。

10.某转运RNA的一端3个碱基是CGA,此转运RNA运载的氨基酸是
A.酪氨酸(UAC) B.谷氨酸(GAG)
C.精氨酸(CGA) D.丙氨酸(GCU)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转运RNA上面携带的是反密码子,CG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mRNA上的密码子
应是GCU,而氨基酸是由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的,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翻译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二、双选题
11.在基因工程中,作为基因运输工具的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具有抗药性基因
B.必须是细菌的质粒或噬菌体
C.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D.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
【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运载体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于外源基因
连接,C、D正确;运载体在限制酶切点外必须含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但不一定是抗药基因,A错误;最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也可以是噬菌体、动植物病毒,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运载体的条件及作用。

12.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含水量、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和酒的用量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
B.加盐量过多,腐乳硬度会减小
C.前期发酵温度过低,腐乳“皮”不易形成
D.酒的用量过多,后期成熟时间缩短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备腐乳常用含水量为70%的腐乳,豆腐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形,A正确;加
盐能析出豆腐中的水,则加盐量过多,腐乳硬度会增大,B错误;腐乳制备的温度是15-18℃,前期发酵温度过低,不适宜毛霉生长,则腐乳“皮”不易形成,C正确;腐乳制备的含酒量为12%,则酒的用量过多,后期成熟时间延长,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腐乳的制备,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
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3.一种日本特有的蚜虫的雌性个体在其出生后半年就开始不断繁殖后代,而且在丧失繁殖能
力后仍能继续分泌黏液,攻击瓢虫等天敌,与其它雌性昆虫繁殖后会死去不同,因此获得
“蚜虫奶奶”美称。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条件下,蚜虫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蚜虫奶奶”现象涉及种内互助和种间斗争
C.“蚜虫奶奶”现象可能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
D.“蚜虫奶奶”与瓢虫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
【答案】BC
【解析】: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环境阻力,蚜虫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A选项错误;在丧失繁
殖能力后仍能继续分泌黏液,攻击瓢虫等天敌,说明“蚜虫奶奶”与瓢虫之间存在信息传递,D 选项错误。

正确的选BC.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中种内和种间的关系。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

14.图中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三种物质合成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发生的场所只有细胞核
B.过程①双向合成,过程②单向合成
C.过程②的α链中A占71%,U占21%,则对应的DNA片段中T占38%
D.浆细胞中可以发生图示过程②③,记忆细胞可以发生图示过程①②③
【答案】AC
【解析】细胞中过程①、②分别表示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但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也能发生复制和转录,A错误;分析图解可知,过程①双向合成,过程②单向合成,B正确;过程②的α链中A占17%,U占21%,则对
应的DNA模板链中T=17%,A=21%,则另一条链中T=21%,因此该DNA片段中T=
(17%+21%)÷2=19%,C错误;浆细胞不能增殖,即不能发生DNA复制,只能发生转录和翻译,因此可以发生图示过程②③;而记忆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因此可以发生图示过程
①②③,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模版链的条数确定①②过程分别是是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15.下列有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
B.我国已经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
C.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
D.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基因能否成功表达上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要考生明确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
中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能从正反两方面认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转
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我国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了可能的危害,但国际上大
多数国家都并没有在转基因食品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的危害,A错误;我国已经对转基因
食品和转基因农产品强制实施了产品标识制度,B正确;开展风险评估、预警跟踪和风险管
理是保障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前提,C正确;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物
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三个方面,D错误。

三、综合题
16.(6分)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对一地区的人类遗传病进行调查时发现,有一种遗传病表
现出明显家族倾向,且往往是代代相传,右图为该研究小组绘制的此病在这个地区10000人
中的发病情况图。

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由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可以推知,控制该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染色体上,主要理由

要进一步分析该病的遗传方式需要调查
(2)研究小组的同学还对某一患该病男生的家族进行了分析,绘制出如下遗传系谱图。

1
分析上述系谱图,可以推知该病为性遗传病;Ⅲ代的2号与Ⅲ代的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3)该患病男生经手术治疗后表现正常,若他与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婚配,你认为其后代还有可能患该病吗?。

【答案】⑴常染色体男女患病几率均等患者家系⑵显 1(或100%)(3)可能
【解析】(1)由于男女患病几率均等,所以控制该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调查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2)根据双亲患病,而女儿正常,可判断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III代2号与III代1号均为杂合子,二者基因型相同。

(3)手术只改变表现型,不改变基因型,所以其后代仍可能患该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