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中学2014届高三文综下学期第五次大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4届高三文综下学期第五次大考试题(含解析)
24.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

材料反映了( )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答案】A
【解析】考点:宗法制。

材料中的君主“无能”指的是君主自身的治国才能有限所导致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取决于中国君主制是世袭的,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所以材料是在反映君主制下世袭制所带来的弊端,故选A。

25.“此时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基本上按照所处理政务的范围——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

”此段材料反映的分立制度主要是指( )
A.三公九卿制 B.三权分立制 C.三省六部制 D.二府三司制
【答案】D
【解析】考点:宋代的政治体制。

从材料“民政、军政、财政,以依事系任为原则进行事权分割”就可以看出这是指的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度。

宋朝建立后,进一步分割相权,设立中书门下、三司和枢密院行使行政权、财权和军权。

这被称为二府三司制度。

26.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

”下面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
A.均田制与井田制在本质上并无不同
B.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C.井田制和均田制都推动了精耕细作模式出现
D.均田全属中央政府,井田是分封制的基础
【答案】D
【解析】考点:井田制与均田制。

A项明显错误,井田制是奴隶制关系下的土地制度,均田制则是封建生产关系下的制度,二者明显不同;B项错误井田制是土地的国有,并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精耕细作,因此C项也错误,故选D。

27.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

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
A.市镇经济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影响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答案】A
【解析】考点: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这导致了大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的下降,A项正确。

BCD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影响与材料关系不大;C项说法错误,D项是宋代。

28.中国主要出口物资历年海关报告统计表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中国出口大增,处于出超地位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成为列强商品倾销市场
【答案】A
【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

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出口明显的增多,这是中国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反应,中国生产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逐步的解体。

因此A项正确。

29.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美国流氓。

”外国政府能在近代历史上“庇护”在华的外国“流氓”所依据的是( )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协定关税权 D.永久居住权
【答案】B
【解析】考点:近代列强对华的侵略。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这是一种治外法权。

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

30.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它是( )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 D.《新学伪经考》【答案】B
【解析】考点:《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绝对平等、平均的社会,体现了近代民主色彩的火花,故选B。

AC项并无政治民主化的内容;D项是在B项之后。

31.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

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答案】B
【解析】考点:思想文化近代化。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故A项错误;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故C 项错误,D想理解片面化;近代中国文化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向现代形态转变。

32.造成下表银行分布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25~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简表(单位:家)
——朱荫贵《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
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
C.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 D.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答案】B
【解析】考点:南京国民政府。

1925年中国的统治中心在北方,当时掌权的是北洋军阀,政府在北京,而1934年中国的政治中心在南京,掌权的是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因而会出现上述银行分布变化,故选B。

A.文艺复兴对西欧各国产生的影响B.理性主义在西欧各国的传播
C.资本主义推动西欧各国的反封建斗争D.启蒙运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答案】C
【解析】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与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

文艺复兴不是法国革命的原因,故排除A;宗教改革没有受到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影响,故排除BD,材料所显示的宗教革命、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导致的结果,故选C。

34.《世界史·现代卷》指出:“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

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A.普遍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B.劳资矛盾尖锐
C.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D.股份公司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答案】C
【解析】考点:国家资本主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企业,这体现了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故选C。

35.19 世纪中叶法国某小说家曾对一位朋友说:“你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我按照我希望于人类来描绘。

”该小说家应该属于( )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浪漫主义
【答案】D
【解析】考点:浪漫主义。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我总觉得有必要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按照我相信人类应当的来描绘它”的信息说明作者存在对现实生活的幻想和憧憬,属于浪漫主义,故本题选择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40.(25分)某班同学以“明清社会转型期的思想”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课题。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课题一历史观问题
孔子厚古薄今,向往尧舜禹的时代和西周的礼乐文明。

他不满于当时的“礼崩乐坏”,反对违背周礼的行为以及改革旧制度的举措。

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依据夏商两代,丰富多彩,我主张周的礼制”)。

这种政治立场和历史观,深远的影响了后世的儒家。

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之土司(指的是西南地区尚处于原始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的首领),吸龁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草木。

”“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


(1)以上两段材料中的历史观是否相同?分别概括其含义。

分析以孔子为代表的正统儒家的历史观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8分)
课题二民本主义问题
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也进入到了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

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以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潮之一,它与尊君论相反又相成,共同构筑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氛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现的政治理念称之为‘新民本’”。

——冯天瑜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2)比较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的不同。

(8分)
课题三对政治制度的反思
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得失,“封建(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郡县之最大弊端即在于“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

而在宗法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差别不大,“非绝世之贵”,所以,天子“不敢肄于民上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与秦统一后君主专制的不同。

顾炎武探讨这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9分)
【答案】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1)要从材料中找出两者的历史观。

孔子厚古薄今,但是王夫之认为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应从材料和具体的所学知识中找出两者的具体主张进而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先秦的民本是站在统治者专制的角度进行分析的,但是后期的民本思想已经有了初步的民主色彩。

(3)根据材料得出结论先秦时期的宗法制是贵族政治的,但是亲以后的君主专制则是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再联系两者时代的特点分析意义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是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中国
苏联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提取图表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答案】
【解析】考点:苏联与中国经济建设。

本题可以结合中苏两国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政策和发展状况加以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依据图表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时段1950—1953年,1953—1958,1958—1977,1978年及其以后,结合这几个时段农业发展状况加以回答,苏联农业发展状况,也需要结合苏联不同时期农业发展并对照图表加以回答,即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加以回答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然三代之世,用钱至少,自秦、汉以后浸多,至於今日,非钱不行。

……三代各断其国以自治,一国之物自足以供一国之用,非是天下通行不可阙之物,亦不至费心力以营之。

上又明立禁戒,不要使天下穷力远须,故《书》曰:“惟土物爱,厥心臧”。

《老子》日:致治之极,民甘其食,关其服,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其无所用钱如此,安得不少!后世天下既为一国,虽有州县异名,而无秦、越不相知之患,臂指如一,天下之民安得不交通於四方?则商贾往来,南北互致,又多於前世,金钱安得不多?……汉世
犹用金银为币,……至东汉以后,黄金最少,又缘佛、老之教盛行,费为土木之饰,故金银不复为币,反皆以为器用服玩之具。

玉自此亦益少,服饰却用金银,故币始专用钱,所以后世钱多。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钱币考》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三代之世,用钱至少”的原因。

(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后世采取“币始专用钱”的原因及主要影响。

(9分)
【答案】(1)诸侯国相对独立自治,自给自足;工商食官,政府严控贸易流通;生产力水平低,交通不发达,民众安居乐业。

(6分)
(2)国家统一,交通发展;农业、手工业进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玉、金银量少且用途转变。

(7分)
影响:便于流通,促进了经济和贸易发展。

(2分)
【解析】考点:古代货币的变化。

(1)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

根据材料中的“三代各断其国以自治,一国之物自足以供一国之用”、“上又明立禁戒,不要使天下穷力远须”可以得出原因是诸侯国相对独立自治,自给自足;工商食官,政府严控贸易流通。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交通不发达,民众安居乐业。

(2)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

由材料中的“後世天下既为一国,虽有州县异名,而无秦、越不相知之患,臂指如一”、“商贾往来,南北互致,又多於前世,金钱安得不多”、“缘佛、老之教盛行,费为土木之饰,故金银不复为币,反皆以为器用服玩之具。

玉自此亦益少,服饰却用金银,故币始专用钱,所以後世钱多”等信息可以知道原因是国家统一,交通发展;农业、手工业进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玉、金银量少且用途转变。

影响: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币始专用钱”更便于流通,促进了经济和贸易发展。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美国人的巨大优点,在于他们允许犯错误,而事后又能纠正错误。

……美国的民主法制,经常是残缺不全的。

美国的法律……认可侵权的危险行为。

……民主的法制一般趋向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

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

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它趋向于使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力,因为贵族生来总是少数。

材料二在民主国家,不断关心自己的事业和重视自己的权利的人民,可防止他们的代表偏离他们根据自己的利益为代表规定的总路线。

如果民主国家的行政官员比其他国家的易于滥用权力,则人民一般不会让他们长期留任。

在贵族国家的政府中,官员就受他们的阶级利益支配了。

他们的阶级利益只是有时与多数人的利益一致,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是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反的。

——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美国的法律认可侵权的危险行为”,并指出美国是如何纠正“错误”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主政治的优越之处?(9分)
【答案】
【解
析】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

(1)结合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加以回答不难得出允许奴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的相等的权利,第二问结合材料“在于他们允许犯错误,而事后又能纠正错误”可以得出纠正错误:宪法修正案方式(2)依据材料“如果民主国家的行政官员比其他国家的易于滥用权力,则人民一般不会让他们长期留任。

在贵族国家的政府中,官员就受他们的阶级利益支配了。

他们的阶级利益只是有时与多数人的利益一致,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是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反的”可以得出民主政治有纠错功能;民主政治照顾大多数人利益;民主政治通过定期选举等手段来控制行政官员为大多数人服务。

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

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并接受战胜者愿意强加的任何条件。

——【意】杜黑《制空权》(1921年)
材料二不管如何,今后作战,陆海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

否则,什么仗也打不下来。

——1979年邓小平
材料三海湾战争后,美国国防部在论述“空中优势和制空权”问题时指出:“在未来对付拥有军事高技术装备之敌的冲突中,争夺制空权的战斗将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伊拉克军事机器的命运,将使人们几十年都难以忘却。


(1)结合20世纪的战争,举出“制空权”成功运用的范例。

(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制空权”理论。

(9分)
【答案】
【解析】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现代战争的特点。

(1)题目限定的时间范围是20世纪,所学《战争与和平》选修课中的战争都符合这个时间要求。

还有一个限制性条件是“制空权”成功运用。

这就需要选择与制空权有关并能取得成功的典型战役来回答。

结合所学不难得出以下战争,如二战中: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的闪电战、不列颠空战、美国队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朝鲜战争中与中国人民志愿军交战;中东战争中:1967年阿以战争中以色列掌握制空权,1982年以色列对黎巴嫩战争。

1986年美国空袭利比亚。

(2)题目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

需要既有评价又有分析。

所以由材料中得出的从1921年直到海湾战争期间的论述,可以知道“制空权”理论是对一战及以前战争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在二战中以及二战后的多次战争中运用和实践。

然后进行评价,需要一分为二的分析。

虽然材料都在强调制空权对战争的作用,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还要看到现代战争与以前的不同,不能片面夸大制空权的作用。

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古之人日:“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晦,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贾谊《论积贮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贾谊的主张及其提出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贾谊的主张。

(9分)
【答案】
【解析】考点:贾谊。

(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主张: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由材料中的“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等信息可以知道贾谊主张重本抑末,积蓄财富。

背景: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当时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国力不足;匈奴问题、王国问题等威胁中央集权;商业发展,劳动力转移。

(2)评价: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

评价需要一分为二。

积极:从材料中的“可以为富安天下”得出使经济得到恢复,推动了农业发展;巩固了中央集权;消极: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即对商业的认识具有局限性,抑制了商业发展,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