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7章选择题专项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 2最多的是
A .C 6H 6
B .CH 3CH 2OH
C .C 2H 4
D .CH 3COOH
答案:A
解析:烃及其衍生物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x H y O z +(x+y 4-2z )O 2 点燃xCO 2+y 2
H 2O ,因此1 mol C 6H 6、CH 3CH 2OH 、C 2H 4、CH 3COOH 完全燃烧,消耗O 2的物质的量依次为7.5 mol 、3 mol 、3 mol 、2 mol ,可见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物质,耗氧最多的是苯,故答案为A 。

2.贵金属钯可催化乙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 -H 键所处环境不同,稳定性也不同
B .贵金属钯也可将R 2CHOH 羰基化
C .反应物CH 3CH 2OH→产物CH 3CHO ,发生了氧化反应
D .反应过程中,Pd 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A. C -H 键所处环境不同,稳定性也不同,A 正确;
B. R 2CHOH 中与-OH 相连的C 上有H ,贵金属钯也可将R 2CHOH 羰基化,B 正确;
C. 反应物CH 3CH 2OH→产物CH 3CHO ,发生了氧化反应,C 正确;
D. 反应过程中,Pd 与原子成键结构改变,成键数目改变,D 错误。

答案为D 。

3.75%乙醇消毒液、乙醚(C 2H 5OC 2H 5)、84消毒液、过氧乙酸(CH 3COOOH )等均可用于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环境消毒。

对于上述化学药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75%乙醇消毒液是指每100g 乙醇水溶液中含有75g 乙醇
B.乙醚是丁醇的同分异构体
C.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D.过氧乙酸分子中,三分之二的氧原子的化合价为-1价
答案:A
解析:A.酒精溶于水形成酒精溶液,75%乙醇消毒液是指每100体积乙醇水溶液中含有75体积乙醇,故A错误;
B.乙醚和丁醇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有效成分是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钠,故C 正确;
D.过氧乙酸的结构式为,分子中三分之二的氧原子的化合价为-1
价,三分之一为—2价,故D正确;
故选A。

4.某些成人由于长期偏食,会形成“多酸症”,引起人体缺钙、血液黏度过大。

长期偏食下列食物,会导致上述疾病的是()
A.水果类B.肉类C.有酸味的食物D.蔬菜类
答案:B
解析:蔬菜水果类为碱性食物,所以柠檬酸、蔬菜类、水果类为碱性食物,食用不会形成“多酸症”,肉类属于酸性食物,过多食用会形成“多酸症”,
答案选B。

5.2020 年春节前后,世界各地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在疫情面前,我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战疫。

下列防疫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聚丙烯B.聚碳酸酯
C.二氧化氯D.丁腈橡胶
答案:C
解析:A.聚丙烯为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聚碳酸酯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为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B 错误;
C.二氧化氯为氧化物,是无机化合物,故C正确;
D.丁腈橡胶为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2=CH2、三种物质中都有碳碳双键,都可发生加成反应
B.1 mol 与过量的NaOH溶液加热充分反应,能消耗3
mol NaOH
C.将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这是由于发生了取代反应
D.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一己二烯和甲苯
答案:D
解析:A.中不是碳碳双键,可与氢气加成,A错误;
B.中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1mol该物质水解生成
1molCH3COOH、1mol、1mol,最多消耗
5molNaOH,B错误;
C.溴易溶于有机溶剂苯中,苯加入溴水中,苯将溴水中的溴萃取出来,而使溴溶于苯中,从而溴水颜色变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错误;
D.溴水与苯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溴与2,4一己二烯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甲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溴水褪色,但溶有溴的甲苯溶液显橙色,且液体分层,故可用溴水区别三种物质,D正确;
正确答案选D。

7.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糯米中的淀粉一经水解,就酿成了酒
B.将米饭在嘴里咀嚼有甜味,是因为部分淀粉在唾液酶催化下水解生成麦芽糖
C.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D.未成熟的苹果遇碘水会变蓝
答案:A
解析:A.糯米主要成分是淀粉,糯米中的淀粉经水解变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反应产生乙醇,乙醇是酒的主要成分,因此不能说淀粉水解就酿成了酒,A错误;B.大米主要成分是淀粉,将米饭在嘴里咀嚼有甜味,是由于部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催化下水解生成具有甜味的麦芽糖,因此感觉甜,B正确;
C.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自然界中纯度最高的含有纤维素的物质,C正确;D.未成熟的苹果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水会变蓝色,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分子式符合C n(H2O)m通式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糖类
B.油脂、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能与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
D.单糖是不能发生水解的最简单的糖类
答案:B
解析:A.分子式符合C n(H2O)m通式的物质可能是醛类,如甲醛CH2O;也可能是羧酸类物质,如乙酸CH3COOH;也可能属于酯类,如HCOOCH3;还可能是糖类物质,如葡萄糖分子式是C6H12O6,因此分子式符合C n(H2O)m通式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糖类,A正确;B.油脂有确定的物质分子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具有酸性,含有氨基,具有碱性,因此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能与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C正确;
D.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是最简单的糖类物质,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9.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2S-的结构示意图:
CH分子的比例模型:
B.4
CO的电子式为:
C.2
Cl
D.自然界某氯原子:35.5
17
答案:C
解析:A. 2S-的核电荷数为16,核外电子数为18,该结构示意图中核外电子数为16,此为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A错误;
CH分子的球棍模型,不是比例模型,故B错误;
B. 此为4
CO为共价化合物,C与每个O原子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
C. 2
,故C正确;
D. 35.5是自然界中氯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是某氯原子的质量数,故D错误;
故选C。

10.实验室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实验结束后,取下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再沿该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紫色石蕊试液1毫升,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存在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层与乙酸乙酯液层之间(整个过程不振荡试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
B.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和吸水
C.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作用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及吸收乙醇、中和乙酸
D.石蕊层分为三层,由上而下是蓝、紫、红
答案:D
【分析】
用图中装置制备少量乙酸乙酯,发生装置的试管中盛有浓硫酸、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饱和碳酸钠溶液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且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混合物分层,以此来解答。

解析:A. 因乙酸、乙醇沸点较低,易挥发,则制备的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和乙醇杂质,故A正确;
B. 反应生成水,且为可逆反应,反应中浓硫酸起到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故B正确;
C. 饱和碳酸钠的作用为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可用于除去乙醇和乙酸,故C正确;
D. 由上而下,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使石蕊呈红色,中层为紫色,下层为碳酸钠溶液,水解呈碱性,应呈蓝色,故D错误;
故选: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聚乙烯含碳量相同,均为纯净物
B.淀粉、油脂、蛋白质均是人体需要的高分子化合物
C.苯、溴苯均难溶于水,可用水将其鉴别
D.豆浆煮沸的目的是将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便于人体吸收
答案:C
解析:A.乙烯、聚乙烯含碳量相同,但聚乙烯为混合物,不正确;
B.油脂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0,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不正确;
C.苯、溴苯均难溶于水,其中苯的密度比水小,溴苯的密度比水大,可用水将其鉴别,C 正确;
D.豆浆煮沸不仅能杀灭细菌,还能破坏有害物质,便于人体吸收,D不正确;
故选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羧基(-COOH),所以其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B.用FeCl3溶液能区分CH3COOH、CH3CH2OH、苯酚三种物质
C.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都是高级烃
D.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答案:A
解析:A.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羧基(-COOH),即具有酸性,有具有碱性,故其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A正确;
B.FeCl3溶液能与苯酚发生显色反应,与CH3COOH、CH3CH2OH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B错误;
C.丝是蛋白质,含碳、氢、氧等元素,不属于烃,C错误;
D.酯化反应的原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故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OH和C2H518OH,D错误;
答案选A。

13.关于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B.C6H5CH2OH和C6H5OH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故两者互为同系物
C.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D.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B
解析:A.具有相同的分子式,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选项A正确;B.C6H5OH为苯酚,属于酚类,而C6H5CH2OH为苯甲醇,属于醇类,二者结构不同,不属于同系物,选项B不正确;
C.同分异构体之间的转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正确;
D.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最简式相同,如乙炔、苯不是同分异构体,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4.“人造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被称为植物肉的“人造肉”,主要以大豆等植物蛋白制成。

另一种是用动物干细胞制造的“人造肉”,从活的鸡鸭鱼牛羊猪身上采集干细胞,然后在实验室培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
B.蛋白质水溶液加入饱和Na2SO4溶液,有沉淀析出
C.人造肉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动物的屠杀
D .人体自身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答案:D
解析:A .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故A 正确;
B .蛋白质水溶液加入饱和Na 2SO 4溶液,发生盐析,有沉淀析出,故B 正确;
C .牛、羊肉等是屠杀牛、羊等获得的,而人造肉的出现,势必会降低人类对动物的屠杀,故C 正确;
D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故D 错误;
选D 。

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A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产生二氧化碳,混入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除杂,A 错误;
B . 加入生石灰,石灰石与水反应生成不挥发的氢氧化钙,再蒸馏可得无水乙醇,B 正确;
C .苯和环己烷密度均比水小且均不溶于水,和溴水都会发生萃取,水均在下层,无现象差异,故不能用溴水鉴别苯和环己烷,C 错误;
D .苯和溴苯互溶但均不溶于水,无法使苯和溴苯分离,应该用蒸馏分离苯和溴苯,D 错误;
答案选B 。

16.下列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 .Al 2O 3(s)()NaOH aq →NaAlO 2(aq)()3
NaHCO aq −−−−−→Al(OH)3(s) B .NaCl(aq)电解−−−−→NaOH(aq)2Cl −−→漂白粉(s)
C .FeS 22O
煅烧
−−−−−→SO 32H O −−−→H 2SO 4 D .淀粉−−−−−→淀粉酶葡萄糖酒化酶−−−−−→CH 3COOH
答案:A
解析:A .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Al 2O 3和氢氧化钠反应
Al 2O 3+2NaOH=2NaAlO 2+H 2O ,偏铝酸钠与碳酸氢钠反应
NaHCO 3+NaAlO 2+H 2O=Al(OH)3↓+Na 2CO 3,则
Al 2O 3(s)()NaOH aq →NaAlO 2(aq)()3
NaHCO aq −−−−−→Al(OH)3(s)能实现,故A 符合题意; B .电解饱和食盐水可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则NaCl(aq)电解−−−−→NaOH(aq)能
实现,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而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
酸钠和水,不能得到漂白粉,则NaOH(aq)2Cl −−→漂白粉(s)不能实现,故B 不符合题意;
C .FeS 2在氧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硫,则FeS 22O
煅烧−−−−−→SO 3不能直接一步实现,故C 不符合题意;
D .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则淀粉−−−−−→淀粉酶葡萄糖能实现,但葡萄糖在酒
化酶作用下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不能直接得到乙酸,则葡萄糖
酒化酶−−−−−→CH 3COOH 不能直接一步实现,故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与D ,16O 与18O 互为同位素;H 216O 、D 216O 、H 218O 、D 218O 互为同素异形体;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
B .在SiO 2晶体中,1个Si 原子和2个O 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
C .HI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F ,所以HI 的沸点高于HF
D .由IA 族和VIA 族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可能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答案:D
解析:A .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H 216O 、D 216O 、H 218O 、D 218O 均为化合物,不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均含有醇羟基,但分子结构中含有的羟基数目不等,结构不相似,三者不是同系物,故A 错误;
B .在SiO 2晶体中,1个Si 原子和4个O 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故B 错误;
C .HI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F ,但HF 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HF 的沸点明显高于HI ,故C 错误;
D .Na 2O 2是由IA 族和VIA 族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该离子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 正确;
故答案为D 。

18.分子结构丰富多样。

下列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A .乙醇
B .乙烯
C .甲烷
D .乙酸
答案:C
解析:A .乙醇分子结构简式是CH 3CH 2OH ,碳原子均为饱和碳原子,由于碳原子所连接的基团不同,不属于正四面体结构,A 不符合题意;
B .乙烯分子结构简式是CH 2=CH 2,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属于平面分子,B 不符合题意;
C .甲烷分子中C 原子与4个H 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四个H 原子构成正四面体结构,C 原子在正四面体几何中心,因此甲烷分子呈正四面体结构,C 符合题意;
D .乙酸分子结构简式是CH 3COOH ,甲基中碳原子连接一个羧基,属于不对称结构,不属于正四面体结构,D 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

1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3NH 分子的结构模型:
B .3Al +的结构示意图:
C .次氯酸钠的电子式:Na :O :Cl :
D .HClO 的结构式:H —Cl —O
答案:A
解析:A .3NH 分子呈三角锥形,N 原子半径比H 原子大,则3NH 分子的结构模型可表示为,A 正确;
B .3Al +的核外有10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
,B 错误; C .次氯酸钠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C 错误; D .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其结构式为H-O-Cl ,D 错误。

答案选A 。

20.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各项性质中,它不可能具有的是( )
①可以燃烧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能与NaOH 溶液反应④能发生酯化反应⑤能发生聚合反应⑥能发生水解反应⑦能发生取代反应
A .①④
B .⑥
C .⑤
D .④⑤
答案:B
解析:该有机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分子中有羧基和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利用羧基可以和NaOH 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没有酯基、肽键和卤素原子,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选B 。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4的球棍模型:B.Cl-的结构示意图:
C.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 D.乙醛的官能团:-COH
答案:B
解析:A.为CH4的比例模型,A不正确;
B.Cl-的核电荷数为17,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得到1个电子后,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B正确;
C.二氧化碳分子中,C原子与每个O原子都形成2对共用电子,所以结构式为O=C=O,C不正确;
D.乙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O,其官能团为醛基,结构简式为-CHO,D不正确;
故选B。

22.完全燃烧0.1 mol两种气态烃的混合物,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足量浓硫酸和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称得浓硫酸增重3.6克,氢氧化钠溶液增重6.6 g,则混合物中
A.一定存在CH4B.可能存在C2H2
C.一定含有C2H4D.可能含有C2H6
答案:A
解析:浓硫酸增重3.6g,为水的质量,则水的物质的量为
3.6g
18g/mol
=0.2mol,氢氧化钠溶
液增重6.6g,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其物质的量为
6.6g
44g/mol
=0.15mol,混合烃只含C、H元
素,由原子守恒可知,混合烃中C原子数为0.15mol
0.1mol
=1.5,H原子数为
0.2mol2
0.1mol
=4,
则混合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1.5H4,其中一种碳原子数小于1.5,一定有甲烷,甲烷中有4个氢原子,可知另一种烃中氢原子数也是4个,碳原子大于1.5小于等于4均有可能,故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23.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加聚反应,还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CH2=CH2B.CH3CH2CHO C.CH3COOCH=CH2D.CH3CH(OH)CH3
答案:C
解析:A. CH2=CH2含有碳碳双键,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故A错误;
B. CH3CH2CHO含有醛基,能发生氧化反应,不能发生加聚反应和水解反应,故B错误;
C. CH3COOCH=CH2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故C正确;
D. CH3CH(OH)CH3含有羟基,能发生氧化反应,不能发生加聚反应和水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24.通过测定血液或尿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可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该物质为()A.蛋白质B.葡萄糖C.淀粉D.油脂
答案:B
解析:蛋白质、淀粉和油脂分子结构中不含有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而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通过测定血液或尿液中某物质的含量可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该物质为葡萄糖,故答案为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