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三章第2节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练习鲁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第3章第2节氨与铵态氮肥(第2课时)课件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3章第2节氨与铵态氮肥(第2课时)课件鲁科版必修1
第四十页,共47页。
第四十一页,共47页。
2.回忆实验室制取 O2 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回 答下列问题:
(1)写出加热 NH4Cl 和 Ca(OH)2 制取 NH3 的反应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1)反应原理设计实验室制氨气装置图(可用简 笔画表示)。
第四页,共47页。
2.硝酸铵(NH4NO3)、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 [(NH4)2SO4] 、 氯 化 铵 (NH4Cl) 的 成 分 里 都 含 有 铵 根 离 子 (NH+4 ),统称铵态氮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 铵态氮肥遇到碱都能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具有刺激性气 味的氨气(NH3),因而使肥效降低。以硫酸铵[(NH4)2SO4] 和氯化铵(NH4Cl)分别与 Ca(OH)2 的反应为例,写出其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灰混合使用。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第十九页,共47页。
解析:像 NH4HCO3、(NH4)2SO3 等弱酸铵盐均可与 强酸反应,所以④不正确;像 NH4NO3 中氮元素化合价为 -3 价和+5 价,②不正确。
答案:B
第二十页,共47页。
要点一 氨的喷泉实验 问题 1:如何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利用“喷泉实验”便可证明。
溶解性
刺激性 极易溶于水(常温下,体积比 无色
气味 1∶700)
沸点 较低, 易液化
第七页,共47页。
2.化学性质。
第八页,共47页。
(3)用途。 ①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 碱的原料。 ②作制冷剂。
第九页,共47页。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课时跟踪训练 鲁科版(1)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课时跟踪训练 鲁科版(1)

【三维设计】2014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课时跟踪训练 鲁科版[课时跟踪训练](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1.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收集气体M ,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 是( )A .NH 3B .NOC .Cl 2D .NO 2解析: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C 、D 错;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B 错;用防倒吸装置吸收,说明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大,A 正确。

答案:A2.氯化铵和氯化钠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分离( )A .加入氢氧化钠B .加入AgNO 3溶液C .加热法D .加入一种合适的酸解析:NaCl 和NH 4Cl 两种物质中都含Cl -,所以加AgNO 3溶液或加酸都起不到分离的作用。

加入NaOH ,只能鉴别NH 4Cl 和NaCl ,达不到分离的目的。

利用铵盐的不稳定性及NH 3的化学性质,应选用加热法。

答案:C3.[双选题]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NH +4+OH -=====△NH 3↑+H 2OB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加热:NH +4+OH -=====△NH 3↑+H 2OC .氨水与盐酸反应:NH 3·H 2O +H +===NH +4+H 2OD .氨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2NH 3·H 2O +CO 2===2NH +4+CO 2-3+H 2O解析:A 项,应为2NH +4+SO 2-4+Ba 2++2OH -=====△BaSO 4↓+2NH 3↑+2H 2O ;D 项,应为NH 3·H 2O +CO 2===NH +4+HCO -3。

答案:BC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氨水可以直接作为肥料施用B .铵盐都可作为氮肥C .农家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可以增强肥效D .作为氮肥,铵盐比氨水使用更方便解析:农家肥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得到铵根离子,而草木灰呈碱性,容易与铵根离子结合生成氨气而损失肥效,C 项做法错误。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氨与铵态氮肥课时提升卷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氨与铵态氮肥课时提升卷 鲁科版必修1

氨与铵态氮肥(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13·西安高一检测)某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

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 )A B C D纸蝴蝶上的喷洒液石蕊酚酞酚酞石蕊小烧杯中的溶液浓盐酸浓氨水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2.当氨气与氧气一起通过灼热的铂丝网,在导出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N2B.NOC.NO2D.NH4NO33.(2013·铜陵高一检测)实验室制备干燥的氨气所需的药品是( )A.NH4Cl稀溶液、NaOH稀溶液、碱石灰B.饱和氨水、NaOH固体、五氧化二磷固体C.NaOH溶液、NH4Cl晶体、浓硫酸D.NH4Cl固体、消石灰、碱石灰4.有以下四种溶液:①NH4Cl②(NH4)2SO4③NaCl④Na2SO4,下列试剂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A.HClB.BaCl2C.NaOHD.Ba(OH)25.(双选)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N+OH-NH3+H2OB.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加热:N+OH-NH3↑+H2OC.氨水与盐酸反应:NH3·H2O+H+====N+H2OD.氨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2NH3·H2O+CO2====2N+C+H2O6.(2013·深圳高一检测)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其原因是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②幕布的质量提高;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7.(10分)工业中硝酸的制备和自然界中硝酸的生成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区别。

线路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线路Ⅰ、Ⅱ、Ⅲ是雷电高能固氮过程中硝酸的生成途径。

2015年高一化学配套练习第三章第2节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鲁科版必修1)

2015年高一化学配套练习第三章第2节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鲁科版必修1)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配套练习 鲁科版必修11.可用来干燥氨气的是( )A .浓硫酸B .碱石灰C .氯化钙D .五氧化二磷解析: 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所以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由于氯化钙吸收氨气,也不能干燥氨气。

答案: B2.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A .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 .氨水中的NH 3·H 2O 电离出少量的OH -C .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 .氨本身的碱性弱 解析: 氨气溶于水大部分与水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 3·H 2O),NH 3·H 2O 仅有少部分电离成NH +4和OH -,因此显弱碱性,但它既不是因为氨的溶解度不大,也不是因为氨分子电离的少(在水溶液里氨分子是不电离的),更不是因为氨本身碱性弱。

故选B 。

答案: B3.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A .都是晶体B .都易溶于水C .与碱共热都产生氨气D .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 解析: 铵盐都是白色晶体,都易溶于水,与碱共热时都能产生氨气。

但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时都能产生氨气。

如NH 4NO 3在不同温度时的产物不同,在某温度时其分解的方程式为5NH 4NO 3=====△4N 2↑+2HNO 3+9H 2O ,可以看出这种分解方式并没有产生氨气。

答案: 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双选)( )A .NH 3溶于水后,水溶液中含有氮元素的粒子主要是NH +4B .NH 3在催化剂铂存在下与O 2反应生成NO 2C .凡是铵盐都能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 3D .碳酸铵受热分解产生气体经碱石灰干燥后可得纯净的NH 3解析: A 项中NH 3溶于水后,水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H 3·H 2O ,NH 3·H 2O 部分电离生成NH +4,因此NH +4是少量的;B 项中NH 3在催化剂铂存在下与O 2反应生成的是NO 和H 2O 。

答案: AB5.已知X 、Y 、Z 、W(含同一元素)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且X 能与W 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X 可能是( )X ――→O 2Y ――→O 2Z ――→H 2O WA .N 2B .NO 2C .NH 3D .NO解析: NH 3可与O 2反应生成NO ,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NO 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

3.2.2氨和铵态氮肥每课一练(鲁教版必修1).doc

3.2.2氨和铵态氮肥每课一练(鲁教版必修1).doc

B.硝镀 D.碳鞍3.2.2氨和镀态氮肥♦ ♦恳础过关♦♦1. (2012•烟台高一检测)利用如图装置可进行的下列实验是()A. 用NH 4C1和Ca (OH )2制取氨气B. 用MnO2和浓盐酸制破氯气C. 用双氧水和MnCh 制取氧气D. 用锌与稀H2SO4制取氢气解析:选A 。

该装置适用于固体+固体亠制气体的装置特点。

2. 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A. 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B. 氨水中的NH 3 H 2O 电离出少量的OH 「C. 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D. 氨本身的碱性弱解析:选B 。

NH3是非电解质,本身不电离,不显碱性,NH3溶于水后,NH 3 + H 2O K VNH 3-H 2O 、 、:NH ; + OH ,使氨水显弱碱性。

3. 一包氯化鞍中混有一种其他氮肥,经测定这包不纯氯化鞍含氮25.7%,则混入的氮肥可 能是(双选)()A. 尿素[CO (NH 2)2]C.硫镀 解析:选CD 。

纯净NH4CI 的含氮量为26.17%>25.7%,所以杂质含氮量必须<25.7%。

四个 选项中氮的质量分数依次是46.7%、35%、21.2%和17.7%。

4. 关于氨的喷泉实验形成的原理解释正确的是()A. 氨水呈碱性B. 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C. 氨气易液化D. 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易挥发解析:选B 。

A 、C 、D 选项内容不是喷泉形成的原理。

5. 在标准状况下,将多余氨气用水吸收,下图中哪个装置最好()解析:选C 。

由于NH3极易溶于水,A 、B 、D 将会出现倒吸现象。

而C 中当液体沿漏斗向 上倒吸时,液面与漏斗面脱离,这时漏斗中液体又回落下来,故不会出现倒吸现象。

6. (2012-惠州高一检测)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硫酸鞍溶液与氢氧化钗溶液共热:NHt+SOr+Ba 2++OH'^^BaSO 4 ; +NH 3 t +H 2OB. 氯化鞍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NHt + OH _^^NH 3H 2OC. 氯化鞍固体和熟石灰共热:NHt + OH _^^=NH 3 t +H 2OD. 碳酸鞍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O1 + CO 2+H 2O=2HCOr解析:选 D 。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2.2氨 同步练习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2.2氨  同步练习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基础过关1.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4,一定用不到的试剂或试纸是()A. NaOH溶液B. 浓盐酸C. 稀硫酸D. 红色石蕊试纸2.关于氮肥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尿素属于铵态氮肥B. 植物吸收氮肥属于氮的固定C. 使用碳铵应深施盖土D. 硫铵与石灰混用肥效增强3.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往三颈瓶内的浓氨水中不断通入空气,将红热的铂丝插入瓶中并接近液面。

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铂丝始终保持红热。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后溶液中含有NO-3B. 反应后溶液中c(H+)增大C. 实验过程中有化合反应发生D. 实验过程中NH3•H2O的电离常数不可能发生变化4.在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装有:干燥纯净的NH3,含一半空气的HCl气体, NO2 和O2的混合气体[V(NO2)∶V(O2) = 4∶1 ],然后分别作喷泉实验,三个烧瓶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 2∶1∶2B. 5∶5∶4C. 1∶1∶1D. 无法确定5.某工厂运输NH3的管道出现小孔导致NH3泄漏,技术人员常常用一种液体进行检查,你觉得该液体最有可能是()A. 浓盐酸B. 烧碱溶液C. 浓硫酸D. 碳酸钠溶液6.利用下图装置收集气体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正确的是()7.某无色溶液中含有Mg2+、Al3+、Fe3+、Cu2+、NH+4、Na+中的一种或几种,取100mL 该溶液,向其中不断滴加某浓度的NaOH溶液,产生的沉淀随着NaOH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溶液中一定不含Fe3+、Cu2+B. a点到b点,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 所加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D.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Mg2+、Al3+、NH+4,且三者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8.下列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 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尾气直接通入水中吸收B. 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 大量氯气泄漏时,迅速离开现场并尽量往高处去D. 皮肤上不慎沾上浓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9.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实验Ⅰ:实验室制备氨气B. 实验Ⅱ:用二氧化碳作喷泉实验C. 实验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D. 实验Ⅳ:电解氯化铜溶液得到铜和氯气 10.下列关于氨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水是无色透明的纯净物 B. 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C. 氨水受热不分解D. 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浓硫酸有白烟产生 能力提升11.现有含NH 3为1.7mg/L 的废水3.00×105L (密度为1g/cm 3),第一步是微生物在O 2充足的条件下,将NH 3氧化为HNO 3;第二步是加入甲醇(CH 3OH ,其中C 的化合价为-2),还原HNO 3,此反应化学方程式为:6 NO -3 + 6H + + 5CH 3OH→ 3N 2↑ + 5CO 2↑ + 13H 2O请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 (2)氨气分子的空间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Cu 投入足量浓HNO 3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在第二步反应中,氧化产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中得到17.92L 标况下的气体,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处理上述废水,至少需要甲醇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 。

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3.2 氨和铵态氮肥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鲁科版高中第

高中化学 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3.2 氨和铵态氮肥练习(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鲁科版高中第

课时2 氨和铵态氮肥考点1 氨气的性质1.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因为有刺激性气味,因此不用来作制冷剂B.氨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为NO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不容易分解D.氨水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NH3能电离出OH-答案: B解析: 氨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A项错误;4NH3+5O24NO+6H2O,B项正确;氨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NH3和H2O,C项错误;氨水显碱性的原因是NH3与水反应生成的NH3·H2O电离出OH-,D 项错误。

2.(2019·河南南阳一中高一月考)在研究合成氨方法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氨是氮肥工业及制取硝酸、炸药等的原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NH3B.NH3和HNO3溶于水后都能导电,故二者都是电解质C.NH3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D.由NH3制HNO3的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答案: C解析: N2和H2合成氨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N2和H2不发生反应,故A项错误;氨水能导电是因为NH3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NH3自身不能电离,因此NH3不是电解质,HNO3属于电解质,故B项错误;浓硝酸易挥发,NH3与挥发性的硝酸反应生成NH4NO3固体,现象为产生大量的白烟,故C项正确;用氨制备硝酸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4NH3+5O24NO+6H2O,2NO+O22NO2,4NO2+O2+2H2O4HNO3,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至+5价,被氧化,故D项错误。

3.(2019·天津和平区高一期末)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氯化铵受热易分解,故可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C.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D.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近产生气体的导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答案: C解析: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项错误;氯化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二者又化合生成氯化铵,因此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B项错误;检验氨气应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产生气体的导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D项错误。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学案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中必修1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学案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中必修1

氨与铵态氮肥[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氨的溶解性、氨与水和酸的反应。

2.通过分析化合价认识氨的还原性。

3.通过实验,知道铵盐的性质、NH+4的检验以及氨的实验室制法。

一、氨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沸点无色刺激性气味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较低,易液化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喷泉实验: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方程式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的胶头;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氨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NH3+H2O NH3·H2O,NH3·H2O NH+4+OH-(2)与酸反应①与盐酸反应:实验实验现象结论方程式抽去玻璃片,集气瓶中产生白烟NH3和HCl反应生成NH4ClNH3+HCl===NH4Cl当蘸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也有白烟产生。

②与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2NH3+H2SO4===(NH4)2SO4或NH3+H2SO4===NH4HSO4。

(3)与氧气反应NH 3分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因此氨具有还原性。

请写出氨气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O 的化学方程式:4NH 3+5O 2=====高温催化剂4NO +6H 2O 。

3.一水合氨(NH 3·H 2O)(1)不稳定性:NH 3·H 2O=====△NH 3↑+H 2O 。

(2)弱碱性⎩⎪⎨⎪⎧电离方程式:NH 3·H 2O NH +4+OH-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与酸(如盐酸)反应:NH 3·H 2O +H +===NH +4+H 2O与某些盐溶液(如FeCl 3溶液)反应:Fe 3++3NH 3·H 2O===Fe (OH )3↓+3NH+4提示 (1)NH 3遇挥发性酸(如盐酸、硝酸)产生白烟;遇难挥发性酸(如硫酸、磷酸)无白烟。

(2)NH 3还能被Cl 2、Br 2、CuO 、NO 、NO 2等氧化。

新编鲁科版化学必修1练习:第3章第2节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 Word版含解析

新编鲁科版化学必修1练习:第3章第2节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 Word版含解析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1.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氨可以用浓硫酸干燥B.氨溶于水显弱碱性,因此氨气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蓝C.氨本身没有毒,故发生液氨大量泄漏时,人们也不必采取任何防范措施D.用水吸收NH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防止倒吸答案:D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滴管内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并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3.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相符的是()A.CO2(浓NaOH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石蕊):红色喷泉C.SO2(浓NaOH溶液):红色喷泉D.HCl(H2O含石蕊):白色喷泉解析:B中,NH3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应形成蓝色喷泉;C 中,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但溶液无色,形成无色喷泉;D中,HCl易溶于水显酸性,形成红色喷泉。

答案:A4.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NH3的性质。

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解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向NaOH固体上滴加浓氨水,由于NaOH与H2O作用放热从而使NH3挥发。

NH3能与HCl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白色固体,NH3也能与H2SO4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2SO4,A正确,B错误;NH3与氯化物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该氯化物可以是AlCl3或MgCl2等,C错误;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是可溶性碱,NH3是氢化物,D错误。

答案:A5.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制取的实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装置①制取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课件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课件 鲁科版必修1
装置 (zhuāngzhì):
试剂(shìjì):水或稀硫酸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6.验满
a.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shí ruǐ shì zhǐ)变蓝 (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
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 (jiējìn)试管口产生白烟
第二十六页,共33页。
【学与用】
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fāngfǎ)快速制氨气?
(1)与H2O反应(fǎnNyHì3+nHg2)O: NH3·H2O
(一水合氨)
NH4++OH-
一水合氨是弱碱,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氨水(ān shuǐ)三的分子:NH3、H2O、NH3·H2O
成分:
三离子:NH4+、OH-、H+
第十一页,共33页。
【思考与交流】
氨水呈弱碱性,因此(yīncǐ)氨水是弱碱,对吗? 【提示】不对。一水合氨是弱碱,因此(yīncǐ)氨 水显碱性,但是氨水是混合物,不属于碱。 氨气是唯一的碱性气体(qìt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
2.反应(fǎnyìng)
装置
加热
固+固
气体 (qìtǐ)
NH4Cl和 Ca(OH)2
棉花,减 少空气对

第二十三页,共33页。
3.干燥 (gānzào) 装置 (zhuāng zhì):
试剂(shìjì):碱 石灰 4.收集
装置:
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第二十四页,共33页。
5.尾气(wěi qì)处 理
第二十八页,共33页。
1.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 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各组物质与 实验(shíyàn)事实不相符的是( )A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2节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练习 高一1化学试题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2节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练习 高一1化学试题

促敦市安顿阳光实验学校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氨的室制法。

3.了解铵盐的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知识清单 一、氨1.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水溶性 密度熔沸点无色刺激性气味气态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1∶700)比空气小沸点高,易液化 2.化学性质。

(1)氨溶于水,大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 3·H 2O),NH 3·H 2O 可以小电离成NH +4和OH -,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

氨气在水中的反可用下式表示:NH 3+H 2ONH 3·H 2ONH +4+OH -。

(2)氨与酸的反:NH 3+HCl===NH 4Cl 。

现象:产生白烟。

(3)氨跟氧气反。

在催化剂(如铂、氧化铁)存在的情况下,氨跟氧气发生如下的反:4NH 3+5O 2=====高温催化剂4NO +6H 2O 。

该反体现了氨的还原性。

3.用途。

(1)工业上:用于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

(2)日常生活中: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

4.NH 3的室制法。

(1)药品: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

(2)原理2NH 4Cl +Ca(OH)2=====△2NH 3↑+CaCl 2+2H 2O 。

(3)装置:固、固加热型。

(4)气体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5)验满方法: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

1.室制取氨气时常在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塞一团疏松的棉花团,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答案:防止氨气与空气形成对流,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

二、铵盐1.概念: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

如NH 4Cl 、(NH 4)2SO 4。

2.物理性质: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

3.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①NH 4Cl 受热分解方程式:NH 4Cl=====△NH 3↑+HCl↑。

②NH 4HCO 3受热分解方程式:NH 4HCO 3=====△NH 3↑+H 2O +CO 2↑。

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3.2.2 氨与铵态氮肥(精讲优练课型)课时提升作业 鲁科版必修1

氨与铵态氮肥(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2015·银川高一检测)室温时,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有M和N两种气体(同温同压),取下弹簧夹A,使两烧瓶内的气体接触(如图),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①③②【解析】选B。

假设每个烧瓶常温常压时,所盛气体物质的量均为nmol,①中发生反应:2NO+O22NO2,两个烧瓶内还剩余 1.5nmol气体;②中不发生反应,气体物质的量不变,仍为2nmol;③中发生反应:NH3+HCl NH4Cl,不剩余气体。

剩余气体越多,压强越大,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③。

2.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液氨用作制冷剂【解析】选A。

B项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项铵盐的水溶性与制氨气无关;D项液氨用作制冷剂是利用氨的易液化的性质,故B、C、D选项均错误,A项正确。

3.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加热氮肥样品生成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 )A.NH4HCO3B.NH4ClC.(NH4)2CO3D.NH4NO3【解析】选A。

因产生的两种气体一种为NH3,一种为CO2,故A、C符合,而加入BaCl2溶液后,无明显变化,C 选项与BaCl2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为NH4HCO3。

【互动探究】(1)若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出现,则该氮肥的主要成分应该是什么?提示:加热分解有氨气、二氧化碳生成,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该氮肥的主要成分应该是碳酸铵。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作业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作业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基础达标]1.如下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解析:选C 。

给试管中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必须稍向下倾斜。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 ++OH -===H 2OB .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 -3+OH -===CO 2-3+H 2O C .NH 4HCO 3溶液与过量NaOH 溶液混合加热:NH +4+OH -===NH 3↑+H 2OD .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OH -+NH +4=====△H 2O +NH 3↑解析:选D 。

A 中的氨水应写化学式,A 不正确;B 中NaHCO 3溶液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 2++HCO -3+OH -===BaCO 3↓+H 2O ,B 不正确;C 中HCO -3应参与反应:NH +4+HCO -3+2OH -=====△NH 3↑+2H 2O +CO 2-3,C 不正确。

3.为了更简便制取干燥的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 .NH 4Cl 和H 2SO 4(浓)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B .N 2+H 2―→NH 3,用烧碱干燥 C .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 .加热NH 4HCO 3,气体用P 2O 5干燥解析:选C 。

A 项中两反应物加热不能得到氨气。

B 项中需高温、高压、催化剂等反应条件,而且此反应是可逆反应,NH 3中含有N 2和H 2。

D 项NH 4HCO 3=====△ NH 3↑+H 2O +CO 2↑,而P 2O 5不吸收CO 2。

4.有以下四种溶液:①NH 4Cl ,②(NH 4)2SO 4,③NaCl , ④Na 2SO 4,下列试剂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 .HCl B .BaCl 2 C .NaOHD .Ba(OH)2解析:选D 。

HCl 与四种物质都无明显现象;BaCl 2与②、④均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 与①、②均能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Ba(OH)2可区别开四种物质:2NH 4Cl +Ba(OH)2=====△2NH 3↑+2H 2O +BaCl 2,(NH 4)2SO 4+Ba(OH)2=====△BaSO 4↓+2NH 3↑+2H 2O ,Na 2SO 4+Ba(OH)2===BaSO 4↓+2NaOH 。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知识点 1 氨的物理性质 1.据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政府 2009 年 8 月 6 日介绍,赤峰制药集团氨气 泄漏事件共有 246 名药厂工作人员、事故处理人员及周边群众到医院接受治疗。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压缩机中的氨作制冷剂 B.氨气泄漏时,消防人员可喷洒大量的水,减少氨气的扩散 C.氨气溶于水使其水溶液呈碱性 D.氨气溶于水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2.如图所示,夹子开始时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 A 滴入试管②与气体 B 充分反应, 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 A 和气体 B 的组合不可能是下列的( )
回答下列问题: (1)A 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B 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在 C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在 D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D 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____,检验该物 质的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化方案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必修1

优化方案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氨与铵态氮肥课后达标检测鲁科版必修1

氨与铵态氮肥[基础巩固]1.(2016·合肥高一检测)在四片玻璃片上分别滴有下列溶液,当氨气靠近各玻璃片时,有白烟产生的是( )A.浓硫酸B.浓盐酸C.NaCl溶液D.浓的氢氧化钠溶液解析:选B。

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与NH3反应形成白烟(NH4Cl)。

2.在实验室里可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和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来吸收,则R是( )A.HCl B.Cl2C.NO2D.NH3解析:选D。

此气体要符合3个条件:①可用固体干燥剂干燥;②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此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收集;③该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大而且能用水吸收。

符合这3个条件的气体为NH3。

3.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K+、OH-、Na+、CO2-3B.Cl-、Na+、Ag+、NO-3C.Fe3+、Cl-、Na+、OH-D.NH+4、Cl-、Na+、OH-解析:选A。

B项,Cl-+Ag+===AgCl↓;C项,Fe3++3OH-===Fe(OH)3↓;D项,NH+4+OH-NH3·H2O。

4.用加热法可以分离的一组物质是( )A.氯化铵和消石灰B.碳酸氢铵和过氧化钠C.氯化铵和氯化钙D.碘和氯化铵解析:选C 。

A 项,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B 项,NH 4HCO 3=====△NH 3↑+CO 2↑+H 2O ,CO 2、H 2O 均与Na 2O 2反应;D 项,碘受热易升华,NH 4Cl 受热易分解,且冷却后二者均复原。

5.试管中盛有白色晶体,检验它是否是铵盐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 .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B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C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放在试管口D .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解析:选A 。

NH 3可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遇浓盐酸生成白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加热铵盐不一定有氨气逸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 氨与铵态氮肥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铵盐的性质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知识清单 一、氨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氨溶于水,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 3·H 2O),NH 3·H 2O 可以小部分电离成NH +4和OH -,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氨气在水中的反应可用下式表示: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2)氨与酸的反应:NH 3+HCl===NH 4Cl 。

现象:产生白烟。

(3)氨跟氧气反应。

在催化剂(如铂、氧化铁等)存在的情况下,氨跟氧气发生如下的反应:4NH 3+5O 2=====高温催化剂4NO +6H 2O 。

该反应体现了氨的还原性。

3.用途。

(1)工业上:用于氮肥工业和硝酸工业。

(2)日常生活中: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

4.NH 3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

(2)实验原理2NH 4Cl +Ca(OH)2=====△2NH 3↑+CaCl 2+2H 2O 。

(3)实验装置:固、固加热型。

(4)气体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5)验满方法: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

1.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常在收集氨气的试管口塞一团疏松的棉花团,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答案:防止氨气与空气形成对流,以收集到较纯净的氨气。

二、铵盐1.概念: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盐。

如NH 4Cl 、(NH 4)2SO 4。

2.物理性质: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

3.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①NH 4Cl 受热分解方程式:NH 4Cl=====△NH 3↑+HCl↑。

②NH 4HCO 3受热分解方程式:NH 4HCO 3=====△NH 3↑+H 2O +CO 2↑。

(2)与碱反应。

铵盐都能与碱反应生成氨气。

①固体反应:NH 4Cl 与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4Cl +NaOH=====△NH 3↑+NaCl +H 2O 。

②溶液中铵盐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加热):NH +4+OH -=====△NH 3↑+H 2O 。

2.(1)NH 4Cl 受热分解与碘的升华(固体变气体)本质一样吗?答案:不一样,NH 4Cl=====△NH 3↑+HCl↑,NH 3+HCl===NH 4Cl 。

即NH 4Cl 受热分解经历了固――→△气―→固的两个化学变化,而碘升华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实验室能否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氯气?答案:不能。

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会重新结合成氯化铵。

4.氮肥。

化学氮肥⎣⎢⎡―→铵态氮肥:主要成分中含有NH +4―→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中含有NO -3―→有机态氮肥:主要成分中含有尿素[CO (NH 2)2]活学活用1.(双选)有关氨气的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B ) A .氨气不能在空气中燃烧B .氨气溶于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氨水中的NH 3·H 2O 电离出少量的OH -C .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 .在反应NH 3+H +===NH +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解析:氨气不能燃烧;氨气只有遇到挥发性的酸才能产生白烟;反应NH 3+H +===NH +4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关于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 A .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B .氨水呈碱性C .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D .在反应NH 3+H +===NH +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解析:NH 3极易溶于水,不可用排水法收集,故A 项错误;NH 3与挥发性酸反应可形成白烟,与非挥发性酸反应不形成白烟,故C 项错误;反应NH 3+H +===NH +4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 项错误。

3.下面关于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 A .常温下,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B.可用作氮肥C.热稳定性差,加热分解时一定产生NH3和酸D.跟强碱共热时,有氨气放出解析:铵盐均易溶于水,均可作氮肥,均可与强碱反应产生氨气,均可受热分解,但是受热分解不一定会产生氨气。

水平测试1.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收集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A)A.NH3 B.NO C.Cl2 D.NO2解析: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故C、D两项错误;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故B项错误;用防倒吸装置吸收,说明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大,故A项正确。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它是农业上常用的氮肥B.工业上用H2和N2合成氨与自然界中放电时O2和N2反应都属于氮的固定C.大型中央空调的制冷剂可用液氨D.铵盐易溶于水,且可与强碱发生复分解反应解析:在农业中常用氯化铵或硫酸铵做氮肥,由于氨气极易挥发,故不常用氨水做氮肥。

3. 氯化铵和氯化钠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分离(C)A.加入氢氧化钠 B.加入AgNO3溶液C.加热法 D.加入一种合适的酸解析:NaCl和NH4Cl两种物质中都含Cl-,故加AgNO3溶液或加酸都起不到分离的作用;加入NaOH,只能鉴别NH4Cl和NaCl,但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利用铵盐的不稳定性及NH3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离,应选用加热法。

4.(双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C)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B.氨水中浓度最大的含氮粒子是NH3C.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气电离出少量氢氧根离子D.氨水不需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但需要密封保存解析:氨水呈碱性的原因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少量电离产生了氢氧根离子,故C项错误;溶于水中的氨气大部分以NH3·H2O形式存在,故B项错误;氨水中的一水合氨易分解而使氨气挥发,故氨水需要密封保存,但氨水在光照条件下不分解,不需要棕色试剂瓶盛装,故D项正确。

5. (双选)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BC ) A .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NH +4+OH -=====△NH 3↑+H 2OB .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加热:NH +4+OH -=====△NH 3↑+H 2OC .氨水与盐酸反应:NH 3·H 2O +H +===NH +4+H 2OD .氨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2NH 3·H 2O +CO 2===2NH +4+CO 2-3+H 2O解析:A 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NH +4+SO 2-4+Ba 2++2OH -=====△BaSO 4↓+2NH 3↑+2H 2O ;D 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NH 3·H 2O +CO 2===NH +4+HCO -3。

6.将盛有NH 4HCO 3的试管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Na 2O 2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B )A .NH 3B .O 2C .H 2OD .CO 2解析:NH 4HCO 3――→△⎩⎪⎨⎪⎧NH 3H 2O CO 2――→Na 2O 2⎩⎪⎨⎪⎧NH 3O 2――→浓H 2SO 4O 2。

7.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而不用排水法,其原因是( ) A .氨气难溶于水 B .氨气极易溶于水 C .氨气密度比空气大 D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E .氨气密度比水大 F .氨气密度比水小(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如果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A .闻到有氨气逸出 B .棉花被气体冲出C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D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红(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也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解析:(1)三位同学都是利用了实验室制法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都为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

(2)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中且密度比空气小,故收集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3)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能被硫酸吸收,故乙收集不到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H 3+H 2SO 4===(NH 4)2SO 4。

(4)检验氨气常用的方法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或者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若生成白烟,则证明氨气存在。

(5)碳酸氢铵分解得到氨气、水、二氧化碳,故通过碱石灰时水和二氧化碳被吸收,只剩余氨气。

答案:(1)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2)BD (3)乙 2NH 3+H 2SO 4===(NH 4)2SO 4 (4)C (5)丙8.A 是一种白色晶体,受热分解能生成B 、C 两种无色气体,C 的水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A 与浓NaOH 溶液共热,也能生成气体B 。

用圆底烧瓶分别收集干燥的气体B 和C ,然后将集满气体的烧瓶按如图所示装置组装,挤压滴管的胶头时,可以分别得到蓝色喷泉和红色喷泉。

请填写下列空白:(1)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气体B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 与C 两气体相遇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A 与浓NaOH 溶液共热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