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易错选择题汇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D )
A.视听材料
B.参考书
C.幻灯片
D.课外活动
2.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C )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级性
3.以下各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B)。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4.即使不给予强化或奖励,学习也能够发生。
这种学习被称为(B )。
A.替代强化
B.潜伏学习
C.试误学习
D.意义学习
5.为了测量遗忘,艾宾浩斯设计了( D)。
A.回忆法
B.再认法
C.重构法
D.节省法
6.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教育是一种(B)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心理现象
D.生理现象
7.冬天走进橙色的房间里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是(C)现象。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视觉
8.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B)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凯洛夫
9.一名5岁儿童,在智力测验中,测得的智龄是6岁,他的智商应该是(C)
A.83
B.100
D.1lO
10.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主要培养(D)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识
11.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12.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ABD)
A.能力
B.气质
C.意志
D.性格
13.西周“六艺”教育以( A)为中心。
A.礼、乐
B.射、御
C.书、数
D.礼、书
14.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A)作用。
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D.物质基础
15.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A)。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趋势
D.先降后升趋势
16.程序教学理论代表人物是(C )。
A.罗杰斯
B.布鲁姆
C.斯金纳
D.皮亚杰
17.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 B)角色。
A.知识的传授者
B.学生的楷模
C. 学生的家长代理人
D.严格的管理者
18.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 )年。
A.1862
B.1902
C.1903
D.1912
19.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三个阶段是( D)。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评价阶段
D.自动化阶段
20.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1.奥苏伯尔的二维分类中,学习者所学的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属于( C)。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22.“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B )提出的。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23.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B )。
A.关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教书育人
D.终身学习
24.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B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25.( B)又称为工作记忆。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26.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B)。
A.较高的水平
B.较低的水平
C.非常高的水平
D.中等水平
27.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B )。
A.痕迹衰退说
B.同化说
C.干扰说
D.动机说
28.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是(C )。
A.信号学习
B.规则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学习
29.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D )。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0.1632年,英国哲学家( A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31.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32.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33.“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
这正是( C)的“教育学”思想超出其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
A.培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3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D )教育。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35.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D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育教育
36.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是(B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37.当学生违反纪律时,老是抱怨我们对他们大喊大叫,但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
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A )理论解释。
A.正强化
B.负强化
C.给予惩罚
D.消退
38.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B )。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
39.意义或观念的最小单元是( B)。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图式
40.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A )。
A.建构学习论
B.结构学习沦
C.认识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41.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A)。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42.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 C)。
A.复习策略
B.群体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4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44.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D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5.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A )。
A.练习法
B.实习法
C.实习作业法
D.实验法
46.主张从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教育家是( A)。
A.卢梭
B.柏拉图
C.诺笃尔普
D.涂尔干
47.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B)。
A.自我教育法
B.说理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48.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
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C )。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49.附属内驱力是一种(B )。
A.内部学习动机
B.外部学习动机
C.近景性动机
D.远景性动机
50.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 )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1.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D)。
A.加涅
B.桑代克
C.苛勒
D.我国心理学家
52.下列属于匮乏性需要的是(C )。
A.道德的需求
B.创造力的需求
C.食物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53.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BCD )。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54.个人的性格、气质属于( AC)。
A.内归因
B.外归因
D.非稳定归因
55.持教育万能论的教育思想家是( B)。
A.马克思
B.爱尔维修
C.狄德罗
D.涂尔干
56.( A)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波斯纳
B.特韦尔克
C.布鲁巴奇
D.布鲁纳
57.将那些不被社会和自己所接纳的欲望和冲动,采取一种被社会所赞许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 C)。
A.转移
B.补偿
C.升华
D.合理化
58.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的观点,学生将“猫”“狗”“鼠”等概括为“动物”的学习属于(D)。
A.信号学习
B.言语联结学习
D.概念学习
59.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的现象叫( B)。
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认同
60.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B)。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61.首先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的西方教育家是(B )。
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赫尔巴特
62.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其代表作是( B)。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
6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64.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C)。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65.“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B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66.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 )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67.“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
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D)。
A.归因理论
B.麦克里兰德的学习动机理论
C.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D.强化理论
68.认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的结果的理论是(D )。
A.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