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鉴赏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2)
1.佛山旅游资源赏析 (3)
1.1地理位置及气候 (3)
1.2自然旅游资源介绍 (3)
1.2.1壮丽风光,美不胜收 (3)
1.2.2荷香飘飘,风景怡人 (3)
1.3人文旅游资源赏析 (4)
1.3.1建筑艺术显神韵 (4)
1.3.2岭南庭院显高雅 (5)
1.3.3佛山文化显特色 (5)
2.结论 (7)
参考文献 (8)
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康有为、黄飞鸿、李小龙的故乡,是珠三角的经济重地,一个荣耀千年的商贸名城,用生生不息的陶都圣火锻造出“敢为人先,崇文务实”的城市。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温和的气候环境使佛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人文资源。
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关键词:佛山,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1.佛山旅游资源赏析
1.1地理位置及气候
佛山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连珠海,北通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佛山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多雨为其气候基本特征,四季如春,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1.2自然旅游资源介绍
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贯穿全境,冲积出这片丰饶的大地。
自然资源主要有陶土、岩石、玻璃砂、稀有金属和塘鱼、水稻、甘蔗及品种繁多的水果、花卉等。
1.2.1壮丽风光,美不胜收
说起壮丽风光,不得不提佛山的两大名山——皂幕山和西樵山。
深黑为皂,帷帐为幕。
眼前之山,林木幽深,苍翠深邃,遍布山体,目力难穷,宛如无边的绿帐,皂幕山因而得名。
佛山皂幕山东起鹤山四堡林场,西止高明杨梅镇公田村,北起坑尾林场,南达罗汉尖,自北向南绵延11公里,纵深5公里,在5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恣肆泼墨。
位于高明境内的主峰海拔805米,雄踞佛山第一峰。
不管是攀援于野猪、野山羊等走兽曾经出没的幽密林道,抑或驱车于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层峦叠嶂中的登山之旅无疑是一种快意人生。
当你立于峰顶,远山近峦浩荡奔来,尽收眼底。
极目东望,群峰起浪,浑然无际,西江如练,婉约东去;放眼北方,穿过高矮不一的峰峦,河流、山道、村庄、城镇清晰入画。
晴朗日,与鹤山交界处的九江大桥依稀可辨,甚至可以东探广州市的喧嚣。
西樵山是一座沉寂了亿万年的死火山,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南部,,面积14平方公里,海拔346米,自然风光美轮美奂,山上72峰峰峰皆奇,42洞洞洞皆幽,更有湖、瀑、泉、涧、岩、壁、潭、台点缀其间,成为这座熄灭了亿万年的死火山的旷世佳作,西樵山林深苔厚,郁郁葱葱,洞壁岩缝,储存了极为丰富的水资源,古人赞之为“谁信匡庐千嶂瀑,移来一半在西樵”,今人称之是:“绿色翡翠”,“固体水库”。
正是因为西樵山有如此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国务院、国家林业部才相继授予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两顶桂冠。
作为国家森林公园的西樵山,其绿色文化更为突出,西樵山以其美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被称为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成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逐步走向“都市化”的南粤民众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一块福地。
1.2.2荷香飘飘,风景怡人
佛山境内可以最全面地欣赏到荷花的地方莫过于三水荷花世界了。
目前,园内可观赏到480个珍稀的荷花品种,其中有太空培育的“太空莲”、辽宁省出土
的“古代莲”等珍稀品种,数十个睡莲品种,包括从台湾引进的四季花开的既可观赏又可食用,同时更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的香睡莲品种,以及各种罕有的水生植物。
还有直径达1.98米,可以承重40公斤的王莲、以及形态万千的数百个水生花卉品种。
更种植了近100种各式各样的奇瓜异果,更有直径60公分,重达85公斤的巨型大南瓜、开花机率仅为十万分之一的“并蒂莲”奇观,每年均数次竞放荷花世界争妍斗丽。
荷花世界按个同功能划分八大区:文化广场、中心区、品种观赏区、王莲和睡莲区、饮食娱乐区、生产科研育种区、籽莲区等组成。
您可以乘车或徒步游览景区,也可以荡舟在荷花丛中,采摘莲于、莲藕,别有一番情趣。
置身三水荷花世界,您既可春看“小荷才露尖尖角”,夏赏“风过荷举,莲障千重”,秋览“芙蓉老秋霜”;也可晨窥凌波仙子,如贵妃出浴,日察玉荷婷婷,似少女出长成,晚探“少女含颦”,感受暗香浮动;既可与花同眠,独抱幽香,义可静心垂钓,怡养性情;既可欣赏童话式大型歌舞,感受艺术熏陶,又可细尝“荷莲大宴”,品味特色佳肴,更可泛舟采莲,享受自然。
1.3人文旅游资源赏析
佛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除了包涵技术精湛的典型古建筑、民俗文化外,还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传统。
早在明清时代已被列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历来商贾云集,物流畅顺;佛山也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同胞达130多万人,其中港澳同胞60多万人。
1.3.1建筑艺术显神韵
祖庙是一座集佛山古代建筑艺术、雕塑装饰和铸造工艺精萃大成的典型古建筑。
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佛山祖庙,是集佛山古代的陶塑、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殿堂,据传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庙,名“北帝庙”。
原建筑于元代末年被焚毁,明初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
之所以称为祖庙,据载是因为“历岁久远,且为(佛山)诸庙首”的缘故。
祖庙气魄宏大,殿阁巍峨,雄伟壮丽,楼亭叠翠,通透玲珑,独具岭南传统建筑的神韵。
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
主体建筑沿南北纵轴线排列,由南至北依次为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和庆真楼,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紧凑而错落有致,其建筑结构既有民族风格又别具岭南特色,主体建筑的檐柱和地面多用石材,斗拱梁架多式多样,以正殿最为典型,梁架举折平缓,前檐斗拱采用真昂结构,保留着已少见的宋代特点;建于明代的四柱三间三楼式灵应牌坊,是广东现存最雄伟壮观的木石混合结构牌坊,其十二柱构筑形式国内罕见;建于清初的万福台,则是省内仅存的数个古戏台之一。
这些具有较高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典型代表,是研究岭南建筑史不可多得的优秀遗例。
其次,庙内的各种装饰工艺比比皆是,将建筑物装点得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有屋顶上栩栩如生的琉璃陶塑故事人物瓦脊,别具一格的灰塑,山墙上纤巧细腻的砖雕,各类玲珑剔透的漆金木雕装饰,以及粗犷古拙的石雕等。
大多以戏剧剧目、民间故事为题材,运用戏剧舞台的人物造型及其表现形式反映一定的思想内容,有的还带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
尤以独具特色的陶塑和木雕最突出,故事题材有“甘露寺”、“天仙配”、“李元霸伏龙驹”、“荆轲刺秦王”、“夜战马超”等,所刻划形态各异的人物共计不下上千,常为游客所津津乐道。
这些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无论从设计造型上,艺术性、思想性上,均体现了当地民间工艺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成就。
因而,祖庙赢得了国际友人“东方艺术之宫”的美誉。
此外,大殿内还保存着铸于明代的2.5吨重北帝铜像,大型的钟、鼎、镜、磬、八宝及兵器仪杖铜铁铸件,以及大型神像二十四尊等珍贵文物,无一不是古代名师呕心沥血的结晶。
1.3.2岭南庭院显高雅
岭南庭院以梁园为代表,其位于佛山松风路先锋古道,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芦”、“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
梁园素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著称岭南。
秀水、奇石、名贴堪称梁园“三宝”。
梁园的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最具当地大型庄宅园林的特色,尤其是以奇峰异石作为重要造景手段。
其中的四组园林群体因各自构思取向不同而风格各异,运用了各种“平庭”、“山庭”、“水庭”、“石庭”、“水石庭”等岭南特有的组景手段,变化迭出。
与各建筑物和景区主题紧密结合的诗书画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诗情画意比比皆是,园内精心构思的“草庐春意”、“枕湖消夏”、“群星秋色”、“寒香傲雪”等春夏秋冬四景俱全,各异其趣;展示文人园林特质的“石斋寄情”、“砚磨言志”、“幽居香兰”、“庄宅遗风”四景,令人回味无穷。
梁园是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布局精妙,宅第、祠堂与园林浑然一体,岭南式“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备、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是闻名遐尔的粤中四大名园之一。
1.3.3佛山文化显特色
佛山是著名的“艺术之乡”,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技术精致的佛山民间工艺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素负盛名。
(1)佛山南狮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
中国南狮在广东,广东南狮源自佛山。
佛山是南
狮的发源地,佛山的龙狮运动更是走在国内和国际发展的前列,历届比赛一直占据前列。
佛山南狮有“狮王之王”之美誉。
佛山的传统“三星”“七星”狮,技艺精湛,神、形、态美,是难得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
(2)石湾艺术陶瓷
石湾艺术陶瓷俗称为“石湾公仔”,是在日用陶高度发展,商业流通活跃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的艺术创作植根于民间,每件作品充满着浑厚、粗犷、质朴、率真的审美情趣。
石湾公仔上釉别具一格,釉色浑厚斑斓,造型生动传神。
在技法上,塑造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肌肤,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
自明代以来,“石湾公仔”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兼收并蓄、善仿善创的发展进程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艺史上的一朵奇葩。
石湾艺术陶器其产生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数百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唐宋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石湾公仔就开始远销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明代以后石湾公仔的生产进入鼎盛期,产品种类繁多,逐步分支为人物、动物陶塑、器皿造型、园林陶艺及微塑五大类,成为独具岭南特色的工艺品。
(3)佛山剪纸
佛山剪纸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
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产品销往省内及中南、西南各省,并远销南洋各国。
佛山剪纸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别有铜衬、纸衬、铜写、银写、木刻套印、铜凿、纯色等大类。
其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金碧辉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
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
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碧辉煌的特点,多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
(4)佛山木版年画
始创于明永乐年间,有五百多年历史,《辞海》记:“佛山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之一,是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在广东佛山镇生产而得名。
”
佛山木版年画有原画、木印、工印工笔三种,包括门神、年画、神像画,以门神为主,内容多是“神茶郁垒”、“秦叔宝、尉迟恭”、“福禄寿全”、“五子登科”、“加官进爵”、“天姬送子”、“和合二仙”、“金钱童子”以及各种神像和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
题材广泛,表现人民的希望和理想。
(5)佛山武术
佛山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
明初,佛山武术已相当普及。
清末民初,佛山武术流派纷呈,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术家和武术组织,并通过各种途径走向世界,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
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跟都在佛山,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
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术之城”称号。
(6)行通济
每年的正月十六,佛山人都有一个风俗习惯“行通济”。
却说佛山城南今南蒲公园附近以前有一条河叫做通济河,河上有一座桥叫做“通济桥”。
佛山人认为“行通济,无弊矣”(佛山方言,意即行通济就能无忧愁)。
虽然现在通济河不存在了,桥还在,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这里走过桥,烧香、抛生菜和转风车,人流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7)赛龙舟
赛龙舟俗称“扒龙船”,是佛山各县民间盛行的传统群众活动。
每年端午节或其它盛大节口,都会举办龙舟竞赛。
龙舟用柚木或坤甸木造成,长约20-30米。
船头装有木雕彩色龙头,船后有木雕龙尾。
船上插彩旗、彩牌、罗伞。
每船一般坐30至40人,穿同色衣服,鼓手以鼓声指挥进退,船前后各站一人,高举长桨,大力踩足扑动,使船身扑腾,掀起浪花;船前后舵手,控制航向;众选手含着鼓点,奋力划,使龙舟似离弦之箭冲浪前进。
2.结论
佛山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名城,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吸引了很多人来旅游。
对于佛山自身来说,对名城的保护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不管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还是对人文资源的利用和发展,都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考虑,珍惜这些历史资源,并把各种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发扬下去,介绍给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尹泽生.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研究的特点及其社会意义[M]
/p-40873043829.html
[2]陈志杰.佛山梁园的历史特色与复原建设经验[M].1995.3
[3]马梓能主编.佛山陶瓷文化[M].广东经济出版社
[4]董鉴泓,阮仪三.名城文化鉴赏与保护[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