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3-2014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市期中形成性测试卷
高二政治〔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
这种观点体现了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下列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有
①杞人忧天②用烛光装满小屋③拔苗助长④司马光砸缸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3.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形与神"、"心与物"等谁依赖谁、谁在先的问题。
他们是在思考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问题 D.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
4.庄子日:"精神出于道,形本生于精。
"与这一观点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精神不是万能的 B.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D.月圆则亏,水满则溢
5.明代画家徐渭的《墨葡萄图》是中国写意画的代表作之一。
画家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一种饱经风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已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
这说明艺术作品
A.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B.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C.源自于艺术家的艺术天分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有机统一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
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王夫之指出,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认为"气者,理之依也"。
在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上,下列说法中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8.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当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会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
从哲学上来看,这种观点
①认为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③认为思维是世界
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④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9.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范围的有
①电磁场②党的基本路线③市场经济④人脑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
10.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
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
①思想②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D.对世界的存在状态的两种不同观点
12.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体现"三分文学,七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原则。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意识和物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1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这说明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C.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14.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反映了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对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B.意识活动在艺术的领域内能够独立于物质之外
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现实的东西变成意识
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主动创造性
15.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联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6.科学家成功地在山羊体内"种出"了猴子细胞,创造了生物技术的一个"奇迹"。
这一"奇
迹"向利用家畜作为"器官生产工厂"迈进了一步。
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自然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由客观变成主观②人类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得人
们认识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③人类科技的发展使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越来越强④人类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在20##十大流行语中,"正能量"位居榜首。
著名语言文字学者郝铭鉴指出,"正能量"
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催人奋进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
从哲学的角度看
①正能量具有能动性,能够给人带来信心和力量②正能量具有创造性,能够创造出独立
于物质之外的精神③正能量具有反作用,能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④正能量有指导作用,能够将人们的愿望变成现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过去,不少农民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
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
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
这说明
A.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艾青在《光的赞歌》一诗中写道:"实践是认识的阶梯,科学沿着实践前进。
"回答19—20题。
19.以下对实践理解正确的有
①实践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②在人类产生之前就有了实践活动③实践是一种间接
的现实性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材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与科学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④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任何哲学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l>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理论来源是什么?〔6分〕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6分〕
22.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的底线,确保13亿人的吃饭问题。
为此,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一系列调控土地的行政性法规。
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调整建设用地有关税费政策,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强化对土地管理行为的监督检查,严肃惩处土地##违规行为。
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政府制定和落实土地调控政策的哲学依据?
〔12分〕
23.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分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调查、起草、再调查、再
起草,把调查研究工作贯穿工作始终,是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报告认真总结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从战略全局上对我国改革发展作出部署。
报告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纲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十八大报告诞生的过程及意义。
〔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