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激励相容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立德树人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立德树人——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摘要]高校作为教育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思想、文化、科技资源的聚集地。
高校师德建设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高等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对教师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高校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对学生的学术观、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影响着学生做人的准则。
教师队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构建高效师德的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本文主要从对立德树人的意义和如何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策略进行了研究,探索实现途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一、立德树人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教育之本,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古往今来历代教育家共同遵循的理念。
古人重视“立德、立功、立言”,称其为“三不朽”并将“立德”摆在第一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核心意义在于让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永续,让中国人崇真向善的德心发扬光大。
它包括学生培养的要求,也包括教师修炼的要求。
而其中教师的立德树人更为重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教师的观念和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
但同时,贪腐之风、奢华主义也对一些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师德不优表现。
如政治观念不强,缺乏社会公德;育人意识不强,对职业的崇高性认识不够,缺乏热情;;安于现状;;把心思花在工作之外,受利益驱动热衷于第二职业;违背学术道德,急功近利不踏实搞研究等等,甚至有个别道德败坏,带来了极大的负面社会影响。
使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遏制不正之风,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迫在眉睫,迫切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将立德树人为主线,将师德建设纳入高校建设的长效机制中去。
二、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策略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即教师的职业行为操守,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激励机制

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激励机制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
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素养的体现,更是影响学生成长、学校声誉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激励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教师自觉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一、激励机制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重要性激励机制如同引擎,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首先,它能够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当教师的努力和付出得到认可和奖励时,他们会更加认同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受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其次,激励机制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在一个充满激励的环境中,教师们会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示范效应。
优秀教师的榜样力量能够带动更多教师追求卓越,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再者,激励机制可以有效遏制不良师德师风的产生。
通过明确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让教师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被鼓励的,什么是被禁止的,从而规范自身行为,避免出现违反师德师风的现象。
二、师德师风建设中激励机制的类型1、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可以通过发放奖金、奖品、提供福利等形式,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
例如,设立“师德标兵奖”“教学优秀奖”等,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经济收入,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
2、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往往更能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如颁发荣誉证书、授予荣誉称号、公开表扬等,能够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此外,学校领导的肯定、同事的尊重和学生的爱戴,也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激励。
3、职业发展激励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如晋升职称、参加培训、参与重要教学项目等,能够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当教师看到自己在职业道路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努力提升师德师风水平。
关于我校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于我校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不断发展,师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也要与时俱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所以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如何应对高校发展中师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不断变化的形势,在制度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以努力形成保证师德建设相关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长效机制,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完善师德建设的教育培养机制1.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
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教师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教育广大教师坚持正确的物质利益的原则,努力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把师德建设的各项活动渗透到教师工作的各个领域,帮助教师提高对道德现象的鉴别能力,使其做出道德行为的正确选择。
2.完善师德培训制度。
应建立健全师德培训档案,坚持岗前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师职前、职中一体化的师德教育和培训机制,使教师师德培训制度化、规范化。
对引进的新教师,要进行岗前培训和严格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岗位培训主要针对年青教师,除专业进修外,还应坚持请名师作师德方面的报告。
要注意通过教师岗位聘任与考核,加强对教师的学风和学术规范的教育,同时注意加强对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教书育人意识的培养。
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强化对他们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教育。
3.尝试施行多种有助于师德自我完善的教育途径。
小议怎样构建有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小议怎样构建有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而教师的师德又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教育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是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因此,针对我校的实际,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势在必行。
一、建立师德学习培训机制1.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师德教育领导小组,从组织上落实;2.结合学校的实际,每学期制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学校师德教育工作方案,明确师德教育的目的、内容、要求,并制订出落实方案的措施,从制度上加以落实;3.根据学校的师德实际,精选教育内容,要求教师对照自身在师德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计划,解决实际问题;4.扎实开展集中性教育,每学期开学期间,第一周确定为“师德教育周”,召开师德教育动员会,开展查摆问题和不足的活动;5.举办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如师德演讲、师德论坛,书法、绘画展览等,有效地推动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6.全校教师必须人人参加学习讨论,撰写学习体会;7.在继续教育学习中,必须坚持把教师进行师德教育作为最基本的渠道,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培训,教师礼仪培训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训等;8.进行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方向以及师德、师风的专题讨论;9.结合职工年度考核,总结师德工作经验,评比师德成果,树立师德楷模,巩固发展教育成果。
二、建立师德考核监督机制1.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首要条件;2.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等的主要依据;3.建立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行不良戒”制度,教师的奖惩均要记入师德档案;4.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督学“五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通过领导听课、教育督导、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家长评教,加强责任监督。
三、形成师德宣传激励机制1.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高尚师德,广造舆论,大力宣传开展师德教育的主要意义。
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建设是教育系统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根本所在。
为了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以下是一些建议。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的组织领导。
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师德建设纳入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议程,制定相关的政策、规章和制度,明确责任和权力的界定。
同时,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负责的组织体系,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师德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其次,加强师德建设的法律保障。
通过立法建立师德建设的法律框架,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对于违反师德的行为,要及时依法追责,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师生关系。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的理论研究。
通过开展师德建设的理论研究,总结和提炼师德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重点研究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伦理等方面的问题,探索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构方式。
同时,加强师德建设与教育理论的结合,培养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师德风范。
第四,加强师德建设的实践推广。
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激发教师群体的师德建设的热情。
开展丰富多样的师德建设活动,如师德宣传、师德竞赛、师德培训等,吸引教师群体的参与和关注。
同时,要在教师培训中加强师德建设的内容,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第五,加强师德建设的监督评估。
建立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师德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评估。
通过开展个人师德评估和教师群体师德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师德水平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评估结果可用于教师晋升、奖惩等方面的参考。
最后,加强师德建设的激励引导。
通过建立教师师德奖励制度,对坚持崇高师德、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的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同时,对犯错、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和惩处,形成明确的奖惩机制。
总之,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综合施策,才能够实现教育系统中教师的师德建设目标,为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怎样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怎样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建设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要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的领导保障。
教育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将其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纳入教育的重要议程,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和任务,确保师德建设的深入开展。
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师德建设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考核机制,对教师的师德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奖惩机制相结合,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师德建设。
其次,完善师德建设的制度和机制。
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师德的内涵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为教师履行职责提供明确的指导和约束。
同时,要加强师德建设的培训工作,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资源,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理论素养。
此外,要建立定期的师德建设活动和交流平台,推动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借鉴,形成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让教师认识到师德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激发教师主动参与师德建设的积极性。
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教师报刊、网络平台等途径,定期发布师德建设的知识和案例,并组织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
此外,可以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和参与到师德建设中,形成社会共识和共同努力。
最后,加强师德建设的监督和纪律约束。
建立健全教师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机制,对于严重失职失责、违法违纪的教师要依法追究责任,保护教育环境的正常秩序。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日常监督和教育,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可以通过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定期巡查和考核,对教师的师德建设进行监督,对履职不力、违规违纪的教师予以警告、记过、降职或撤职等处罚。
总之,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加强领导保障,完善制度和机制,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监督和纪律约束。
只有形成全员参与、各方共同努力的良好环境,才能够建立起健康、持久的师德建设机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与管理

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与管理在当前教育体制中,师德师风建设一直被寄予厚望。
然而,单纯依靠道德感召力和临时性的管理手段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为了构建一种长效的机制和管理体系,以确保师德师风建设能够深入人心并取得实效,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明确的师德师风标准建设长效的师德师风机制首先需要明确师德师风的标准。
学校应该制定具体的行为准则,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同时,学校还可以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加入与当地文化、社会风尚相适应的元素,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二、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教师作为社会的引领者,其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系统培训与教育。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培养教师的师德观念、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形成共同进步的氛围。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师德师风建设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将其体现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学校应该建立起一套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进行定期、全面、多维度的评估。
通过考核评价的结果,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激励和奖励,并及时提供改进意见给予差距较大的教师以帮助和指导。
四、加强管理监督,形成合力要构建一个长效的师德师风机制,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和监督。
学校管理部门应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在师德行为中的问题,对教师的不良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教师的师德行为符合要求。
而教师之间也应该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引导的合力,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加强社会参与,形成共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参与。
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引入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师德师风建设。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师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教师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师德教育与社会文明建设的有机衔接。
总之,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与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与保障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与保障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系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教师队伍的良好师德形象和优质教育质量,需要建立起长效机制和保障措施。
本文将探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以及如何保障其有效实施。
一、建立健全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使之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
评价标准应包括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职业操守等方面内容。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教师,为他们提供改进和进步的方向。
同时,建立起相应的激励和警示机制,对师德高尚者给予嘉奖,对违背师德的行为进行惩戒。
二、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加强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法律法规知识、教学伦理等方面。
同时,将培训纳入教师个人发展计划,鼓励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提升专业素质和师德水平。
三、完善师德师风督导机制学校需要建立起全面有效的师德师风督导机制,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跟踪和监督。
可以由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等人员组成专门的师德督导团队,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进行师德评估和观察。
同时,学生和家长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家长会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师德表现和教学态度。
四、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和引导学校应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全校师生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的认知。
可以通过校报、校刊、学校网站等媒体途径,宣传典型事例和先进典型,引导全体教师向他们学习,提高师德师风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校园主题演讲比赛、师德师风教育讲座等,进一步加深师生对师德师风的认知。
五、加强对师德师风的日常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师德师风的日常管理,对教师违背师德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建立起举报与处理的渠道和流程,鼓励教师、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及时揭示和处理师德问题。
同时,学校也要加大对教师的关怀和教育引导,帮助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提供改进的机会与条件。
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与实施方案

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与实施方案师德建设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为了推动师德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长效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理念、制度和培训等方面提出一套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
一、理念方面:1.强调师德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师生及社会对师德建设的认识和重视,使之成为教育系统的共识和行动的指南。
2.培养教师责任感:引导教师认识到自身担负的是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才重要使命,使其树立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感。
二、制度方面:1.建立师德考核制度: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重要依据,确保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同时营造公平公正的评价环境。
2.建立师德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教师的师德档案,全面、客观地记录教师的师德表现,用于日常管理和备案,便于监督和指导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
3.健全教师奖惩机制:建立快速识别和回应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激励遵守师德规范的教师,同时惩处违纪违规的教师。
三、培训方面:1.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成为专业的教育者,进而提高其师德水平。
2.开展师德培训:通过教师师德建设培训课程,加强教师的师德道德修养,培养教师从业的职业操守和教育规范,使其具备正确的师道观和人生观。
四、督查与评估方面:1.建立教师师德建设的日常督查机制:设立专项督查组,定期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的不足之处,确保师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教师师德建设的绩效评估体系:以师德建设工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并将其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挂钩,以激励和推动教师的师德建设。
五、宣传与文化建设方面:1.加强师德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师德建设宣传教育的力度,向教师群体传递正确的师德理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
如何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如何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和惩治的有机结合.值得强调的是,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激励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是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立教之基,强教之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师德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师德建设,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和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对于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狠抓师德教育.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要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及信仰信念教育,引导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要建立师德教育制度,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学术规范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特别是要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
要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专心教书,潜心育人,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以高尚情操熏陶学生、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强化师德考核。
要健全师德考评制度.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教师本人的考核都要坚持师德为先的准则。
一是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避免只将升学率、教学成果等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因素或不可替代的条件.学校是师德建设的主体,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与学校的管理密切相关,加强对学校师德建设行为的考核,是提高师德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师德水平决定办学的方向,决定人才培养的成败,师德建设应该成为学校工作考核最重要的指标。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激励机制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激励机制在高校教育中,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激励机制。
一、规范激励机制规范激励机制是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
首先,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包括教学评估、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和师德表现。
其次,应当建立激励机制的操作程序,确保激励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最后,应当依法确立激励机制的标准和要求,明确奖惩的对象和内容,使得教师们清楚自己的方向,明确奖励和惩罚的边界。
二、奖励制度的建立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是激励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高校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首先,可以设置师德师风奖励,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嘉奖和奖金。
其次,可以设立教师教学奖励,对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进行公开表彰和奖励。
此外,还可以设立学术研究奖励,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评选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学术研究热情。
三、培训机制的完善培训是提升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途径。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应当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实际需求,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的实效性。
此外,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和学术交流,引导教师关注师德师风建设的新动向和新理念,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
四、激励机制的监督与评估激励机制的有效性需要得到监督和评估。
高校可以建立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机构,负责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估和监督。
监督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职能和权力,确保对教师的评估结果进行公正、客观、全面的裁决。
同时,监督机构还应当定期对激励机制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完善激励机制的设计和操作,以保持激励机制的活力和有效性。
五、培养学生参与激励机制学生是教育的受益者和参与者,他们的参与对于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如何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关乎学生的成长、教育的质量以及社会的未来。
然而,要建立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持续努力。
一、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认知的关键途径。
首先,在师范教育阶段,应将职业道德课程列为必修,让未来的教师从一开始就明确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规范要求。
课程内容不仅要涵盖教育伦理、教育法规等理论知识,更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师范生思考和讨论在各种教育情境中如何做出符合职业道德的决策。
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同样不可或缺。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职业道德培训,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进行讲座和经验分享。
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线上学习、线下研讨、实地参观等,以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
同时,鼓励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书籍、文章、视频等,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职业道德观念。
二、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行为的准则。
规范的制定应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
规范不仅要包括基本的职业操守,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等,还要针对当前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如网络教育中的道德规范、与家长沟通的边界等进行明确规定。
规范制定后,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解读,确保每一位教师都清楚了解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对教师的职业行为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对于严重违反规范的教师,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以起到警示作用。
三、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师评价往往侧重于教学成绩和科研成果,对职业道德的考量相对较少。
为了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将职业道德纳入其中,并赋予适当的权重。
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学生评价、同事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等。
教育强国视域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教育强国视域下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师德建设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层面来看,研究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师职业道德理论体系,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从实践层面来看,研究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有助于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推动高校师德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研究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还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如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师德评价体系不健全、师德培训机制不完善等。
深入研究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高校师德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师德观念淡薄、师德行为失范、师德监督不力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制约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对于提升高校师德水平,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国际视野来看,教师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基石,教师队伍建设是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教育培训、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心得体会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心得体会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保障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保障。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受师德建设的影响,深感其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在参与和推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在将这些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需要系统完善。
师德建设涉及到教师的思想道德、职业操守等多个方面,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机制体系。
这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相应的管理与评价体系,以及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支持。
同时,高校师德建设需要将道德要求融入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形成教育全过程的育人机制。
其次,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需要突出教育引导作用。
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光靠单纯的惩罚并不足以改善教师的职业道德。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师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
这包括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知名教授等进行教育教学经验的分享,激励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知识的更新是无止境的,因此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需要教师积极学习和研究的氛围。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等,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学校还应该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例如图书馆、学术数据库等,方便教师学习和研究。
最后,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需要强化监督和评价。
监督和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发现和纠正师德问题,保障教师职业道德的稳定提高。
学校可以建立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将师德表现与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等挂钩,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和同事的评价、投诉举报等方式,加强对教师师德的监督。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师德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定期评价,以及开展师德表彰活动,激励教师做出更好的职业道德表现。
总结起来,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保障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保障。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与推进这一机制,系统整合各种资源,加强教育引导和学习研究,同时强化监督和评价,以实现高校师德建设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提升教师师德师风的团队建设与激励机制

提升教师师德师风的团队建设与激励机制团队建设与激励机制在提升教师师德师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团队建设和激励机制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素质。
一、建立良好的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对于教师师德师风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应该倡导开放、包容、合作的文化氛围,搭建师德师风交流的平台,组织定期的师德师风经验分享会,营造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氛围。
二、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提升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方式。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交流平台、组织师德师风培训和研讨班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鼓励教师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及时解决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困惑和问题。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学校应当积极倡导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营造鼓励创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氛围。
教师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团队共同研究教育问题,面对面交流经验,共同提升师德师风水平。
四、建立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契合机制教师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契合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团队目标,形成统一的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法,鼓励教师在团队中互相支持、互相合作,共同实现个人与团队的目标。
五、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励机制是提升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保障。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奖励制度、评选优秀教师、设立岗位晋升机制等形式,激励教师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师德师风水平。
六、加强师德师风培训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对教师的师德师风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师德师风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授课,引导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专业素质,树立师德师风榜样。
七、建立师资互助机制教师之间应该相互扶持、相互帮助。
学校可以建立师资互助机制,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指导和辅导,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八、加强师德师风日常监管学校应该加强师德师风日常监管和考核,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和认可。
激励相容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Teachers' Morality Construc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作者: 柴楠
作者机构: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出版物刊名: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6-58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1期
主题词: 激励相容;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摘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平的教师队伍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青年大学生,创造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这是当代高等教育质量的最根本保障。
在激励相容理论的视角下,高校可以将教师个人发展诉求与高校整体发展目标纳入到同一体系之中,建立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与惩罚机制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在机制中,教师可以通过追求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实现个人职业成长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实现高校发展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使教师个人提升与高校整体目标达到相容的最佳状态。
大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大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就建立健全我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新时期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民族和学校的未来。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加强师德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具有实际而深远的意义。
长期以来,学校广大教师都在默默奉献、潜心治学、教书育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但当前社会的负面现象对教师产生了一定不良影响,少数教师教学敷衍、学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
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遏制和杜绝师德失范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教师师德素养。
二、进一步明确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价值引领,促进教师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坚持师德为上,增强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贴近性;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教师主体地位,激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改进创新,运用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增强师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应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建立教育、宣传、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尊、自律、自强,做学生敬仰爱戴的品行之师、学问之师。
三、大力推进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举措1、创新形式,培养高尚师德。
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的首位,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作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才培育的重要内容。
学校将每年9月设为“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系统宣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和教育规划纲要等法规文件,宣传普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利用青年教师入职之际做好新进教师培训工作,把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他们的真实事迹诠释师德内涵;通过参观学校校史馆,让新教师了解学校历史,以校为荣,发扬主人翁精神,提升师德境界,做有责任的南医人。
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及各种制度

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建设是一项改造人的思想意识、规范人的教学行为的异常艰巨的复杂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建立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长效运做机制。
要在强化动力机制,优化制度环境下功夫,调动广大教师力行师德规范,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积极探索实践师德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建立了以师德承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工作机制”。
(一)师德承诺机制。
一是教师向社会承诺。
学校组织教师通过家长会议向家长郑重承诺;设立师德承诺公开栏等加大校内师德宣传氛围,增强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
二是师生双向承诺。
首任教师任教前,必须向学生做出承诺,同时,学生也向老师做出承诺,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这样就做到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承诺、相互监督。
三是师德宣誓。
由学校利用开学、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组织教师向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做出师德承诺,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师德评价机制。
一是学校领导评议;二是教师之间互相评议;三是学生评议教师;四是学生家长评议。
最后,学校综合四个方面的评议,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给每位教师的师德表现做出最后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的师德考核结果。
(三)师德奖惩机制。
师德承诺与评价的核心是奖惩的兑现。
我们一手抓奖励机制的完善,一手抓惩罚措施的健全。
将师德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直接与评先树优、职称评聘挂钩,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师德是教师政治生命”的真正内涵。
对评议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五年内不得列入评先树优对象,并限期整改,仍不改进的,进行转岗;对基本合格的,给予黄牌警告;对违反师德承诺的教师,一经查实,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按有关政策规定,取消其教师资格,调离教师队伍。
一般地说,师德的形成由外部的他律逐步地转化为自我内部的自律。
在师德教育中,要有效地运用外部力量——他律形式,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更要依靠教师发自内心的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谋方略智库时代 ·149·论激励相容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张 敏(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优秀青年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大力开展高校师德建设能够为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激励相容理论视角下,高校可将教师的个人发展需要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融合,保证二者能够相辅相成同时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激励相容;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7-0149-002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孵化所备受社会关注,高校教师也越发受到大众的关注。
然而近年来,高校教师有损师德的事件偶有发生,虽然此类事件的发生只能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作风问题,并且此类事情的发生只是极少数,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对高校教师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高校教师队伍的名誉也大大受损。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事件虽然发生频次极少,但还是可以看出当前一些高校仍存在师德建设不到位的情况,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来规范其行为。
基于此,本文将从激励相容理论的视角展开研究,通过模拟激励相容机制,来帮助高校展开师德建设工作,进而更好地规范高校教师的行为方式,为师德建设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二、何为“激励相容”“激励相容”理论来自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昂尼德·贺威奇,在他提出的“机制设计理论”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描述“激励相容”理论。
在我们生活的信息交换系统中,参与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采取一定的行动进而获得更大的利益,同时也可以隐瞒一些自己不想透露的消息或者告知他人错误信息进而达到自身目的。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引进激励机制,用以规范参与人的行为方式,使其能够在不损害他人利益以及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达到原本的预期目标,这即是激励相容理论的内涵。
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利己倾向,在利己倾向下引导的行为方式往往可能会对社会的良好运行产生一定的效益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社会系统能够更好地运行,就需要建立起一定的制度规范,约束社会生活中的各个主体在利己倾向下的行为方式,最终实现个人的自利以及社会整体利益,这样的制度就秉持着“激励相容”原则。
三、运用激励相容机制进行师德建设师德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更为准确地说是教师在长期任教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这种道德观念是教师思想素质以及精神面貌的一种表现。
在激励相容理论视角下,高校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高校师德规范机制,以高校作为系统,保证系统内的每个教师都能够参与到师德建设工作中来,同时高校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对教师个体展开激励。
(一)激励机制的实际应用目前高校大多是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师德氛围营造以及榜样示范展开师德建设工作。
舆论的引导宣传能够以多样化的方式展开,使得广大的高校教师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明确的师德意识,在生活实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榜样示范是指高校对于某些师德尤为突出的教师予以表扬,并以他们作为众多教师的榜样,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模范事迹激励广大教师学习看齐。
在营造师德氛围方面,高校主要通过大力宣传校风校纪以及加强教师人文素养来积极引导培育良好的师德精神,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然而,高校师德建设仅仅通过宣传手段往往是不够的,师德建设应当由浅显表面的“服从”转变为高校教师内心的“自主道德行为”。
当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往往将师德简单地看作是对规章制度的服从与遵守,而忽略了教师本身对于师德的理解,忽略了教师由内到外对师德内涵本质的归属感,实则师德建设工作更多地是帮助教师养成一种“自主道德行为”。
将激励机制应用于师德建设,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形成“自主道德行为”,并且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协调教师利益与高校整体利益相一致,将两者的共同利益尽可能放大。
社会对于教师群体往往有着十分刻板的印象,认为教师就应当视金钱如粪土,品格高尚无比,应当无私奉献自己。
但在实际生活中不难发现,教师群体也仅仅是普通大众中的一个个人,教师本质上也是一份职业。
因此,高校不仅要对教师群体的行为加以规范,还要积极引导正确的社会氛围,认识到教师行业的不易与辛苦。
社会只有摘掉了对教师群体的有色眼镜,才能够使得教师群体获得更大的呼吸空间与发展空间,师德建设工作也能够更加顺利进行。
(二)激励机制在师德评价和工作责任中的应用在科学高效的师德建设机制中,往往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师德评价系统,另一方面是工作责任系统。
师德评价系统是为了在同一且科学合理的标准之下,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展开师德评价工作。
工作责任系统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区别工作任务,也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并且在工作责任明确之后,师德评价也能够更为细致地做到公平公正。
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责任系统服务于师德评价系统,为师德评价系统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数据,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在评价内容上,需要保证被评价教师愿意将某些信息公开于大众眼前,相关人员对这些信息展开分析,将不同类别的信息通过不同渠道输送,进而使得评测结果能够达到更为有效准确的传播效果,也能够使教师在评测过程中更加积极,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为教师师德建设发挥作用。
此外,评测结果应当予以重视,最好能够将评测结果与教学智谋方略智库时代·150·成果摆在同一位置,也列为教师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
当评测结果不再仅仅是一张纸的时候,它所代表的更多意义往往能够使教师们对师德评测更加上心,也只有当教师们真正对评测上心,才能够发挥评测工作的本来意义—规范教师行为,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师德评测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也会更加明显。
(三)精神物质双管齐下根据精神与物质同步激励理论,仅有精神方面的激励或者仅有物质方面的激励是很难真正形成激励的效果的,只有将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激励效果。
一般而言,物质激励主要指教师能够切实获得的利益,比如工资、奖金等等。
物质激励一方面是通过物质奖励来提升教师的收入,使其获得拥有更好生活品质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通过评测激励机制遴选出一些表现十分优异的教师,予以物质奖励。
高校在给予教师物质奖励时,应当注意将整个流程透明化,保证教师在激励过程中的公平感及参与感。
并且,校方在选择物质奖励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如果学校自身运营情况并不理想,学校资金紧张,校方应当及时向教师说明情况,切不可做难以实现的承诺,否则会给本校教师带来负面情绪,而这种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教师对于学校的情感,也会对教师个人的生活安排产生不便。
如果学校运营状况良好,资金宽裕,校方应适当提升物质奖励层次,以此展示校方对于人才的爱惜之情。
这种物质奖励不仅是校方给予教师的奖励,也是校方对自身实力的无声说明,这会激发教师更大的奋斗热情,师德建设工作也会相应地被教师群体更加重视。
精神激励是师德建设的重要方式,奖励内容一般更偏向于荣誉类,比如认同、荣誉或是培训等等。
相对于物质激励而言,精神激励更加悠远绵长。
精神奖励对于教师群体往往会带来更多的满足感以及成就感,使得教师在任教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大的精神动力。
并且精神激励能够转化为教师的一种信念,帮助教师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教师不像是其他工作,单纯地为利来为利往,新闻中常常能够看见偏远山区的支教教师因为舍不得离开可爱的孩子们,或者是想为所支教的贫苦之地增加一点点希望而最终选择永远地留下来。
高校教师教学对象都是大学生,教师看着学生们一点点成熟,一点点长大,这对教师而言就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教师群体对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相对较为淡薄,而精神奖励对他们有更为深刻的意义。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都是激励机制中重要的组织部分,两者在激励过程中的比重分配需要根据高校被评测教师的实际情况,将其更为需要的部分占比适当提升即可。
高校应当对校内各个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于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教师积极予以帮助,使得教师能够投入更多精力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及综合素质。
四、加强师德监督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任务巨大的工程,在师德建设工作中,不仅要建立激励人心的激励机制,对于严格规范师德行为也有必要进行监督。
这就需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提高监督能力,健全的规章制度能够为监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而监督则需要高校内的每一员都参与其中,甚至可以是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参与其中。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也只有在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基础上,教师在师德建设工作中才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健全的规章制度为教师群体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行为守则标准,教师能够根据这一规章制度轻松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师德建设标准。
在这一行为准则的指导下,教师的自我约束工作能够更加轻松地开展,师德建设评价工作也有了更为详细的评判。
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实时对师德建设起到强有力的约束。
在当今社会,舆论监督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以及魅力。
现如今信息网络十分发达,每一个人都能够从各种渠道了解到最新消息,可能是电视,也可能是校园广播,不过最为广泛的还是手机。
通过信息网络,任何一个小小角落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分享给数以万计的人,其魅力也正在于此。
通过网络舆论,教师能够时刻感觉到被监督的紧张感,并且舆论背后的压力也会给教师群体行为作出强有力的约束,使得教师在生活中能够时刻牢记教师应当遵守的师德规范。
但在舆论监督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及社会能够对教师群体有正确的认知。
现如今许多人仍旧将教师身上神圣的光芒加以放大,无时无刻不在要求教师从始至终自律无私,但是却在实际生活中借着美化教师头衔的舆论压力来对教师群体实施压力。
因此,我们应当积极纠正这一不正确观念,减少对教师群体的负面舆论伤害。
毕竟对于教师群体而言,莫须有的责任的确太过于沉重。
舆论压力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对于其消极的一面,应当积极予以纠正,争取在社会中形成更多积极的舆论引导。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监督机制能够对教师行为进行正确且有效的引导,帮助教师实现自身道德建设以及提升自律能力。
在监督过程中,虽然无法做到全方位监督,但其意义在于渲染一种严肃的氛围,这种氛围的渲染能够帮助教师群体时刻督促自己规范言行举止,时刻牢记教师职业道德,进而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师德建设工作能够开展地更加有效。
五、结束语综上所述,高校师德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高校在进行师德建设过程中,需要积极运用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个人利益与高校的整体利益相结合,更好地激励教师为自身利益为高校利益而奋斗。
同时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高校的建设发展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作者简介】张敏(1979-),女,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