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安春雨初霁》译文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 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 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 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 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 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呵,不 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 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书愤》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 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 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 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 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 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阅读颔联和颈联,简要回答这两联选取了一系列的意象表 现了陆游的何种思想感情?这两联表面上表明诗人闲居的雅 趣,实际上又有何深意,试作分析?(提示:结合作者所处 的时代思考) 明确:表现了作者旅居京城时郁闷、孤寂和壮志难酬的感伤 和无奈。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 的思绪。“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 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心头。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沉,他 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 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与自己落寞情怀构 成了鲜明的对照。颈联中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 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作 者人生无奈的惆怅感慨。
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探究
1. 简要回答“小楼”这一意象表现了陆游何 种思想情感? 明确:“小楼”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古人登 高常生发出一股悲凉的情绪。如李煜的《虞美 人》中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 月明中”,通过“小楼”意象将离愁别绪、国 难家仇的伤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陆游也是如此, 在“小楼”听了一夜的春雨,正是惆怅所至, 抒发了自我落寞的情怀。
小结:《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
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 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 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 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 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 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 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 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书愤·背景】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春,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 是62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 六载,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 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 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 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现实情况:壮 志难酬,年华空老)
【临安春雨初霁·背景】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 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 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 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表, 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 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 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 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 泛传诵的名作。(补充: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 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是不想重 用他。迫于“皇命”,碍于生计,只好接受。)
3、这首诗称颂了诸葛亮的出师北伐(伐魏)。陆 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提示:联系历史 背景) 明确:对诸葛亮的仰慕,以此自勉,他“功盖三 分”,在《出师表》中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的精神品格鼓舞并砥砺着诗人。陆游用典明志, 以诸葛亮自况(自比),渴望能像诸葛亮一样出师 北伐建功立业,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的平生志 向。(借古讽今:其实也把批判的矛头暗暗指向南 宋的昏庸无能统治者身上。)
3、《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 战斗风格的是不同,这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如何? 请通过分析诗的内容揣摩诗的意境,仔细体会。 明确:恬淡静雅之中惆怅沉郁,诗风含蓄蕴藉婉 深。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 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看 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 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壮怀难酬、 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又深蕴,个中滋味 需要细细品味。
对比鉴赏阅读 陆游-《书愤》《临安春雨初霁》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 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2、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 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3、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诗歌鉴赏方法。 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走近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 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 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 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 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 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 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书愤》探究
1、本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提示:联系典故的内容回答) 明确: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 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 《南史·檀道济传》。“出师一 表” 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歌
凝练,含蓄,曲折,而不直露。
2、颔联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 关”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遂 成千古佳句,请简要用分析此手法妙在何处? (提示: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 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意象两两相合,便 有两幅雄伟,壮阔(丽)的战场画卷。意象选 取甚为干净、典型,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 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中原的志向具体化,形 象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