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 时间单位范围
劳动生产率的时间单位可以采用时、日、月、季 、年等。
例如:
时劳动生产率=小时产品产量/劳动人员数量 日劳动生产率=小时产品产量*实际工作日时长/劳动
人员数量
18
第十八页,共76页。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 人员范围。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运用运输企业全部职工人数进
1 运输时间指标 运载设备时间指运载设备所处状况及其营运活
动的时间消耗,涉及到不同的时间概念。
2266
第二十六页,共76页。
14.2.2 运输时间及速度指标
1 运输时间指标
完好率 完好率也成为营运率,指计算期内运输企业运载工具的总 营运时间在总 时间中所占的比重。总营运时间也叫营运车日,即计 算期内运输企业所 有运载工具营运时间(以日计算)的总和。完好 率计算公式为:
1.人力资源的特征 资源是可以为人类利用并能够创造财富或增加福利的要素或手段 。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由著名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 于 1954年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他认为:人力资源 拥 有当前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整合能力、判断 力和 想象力”,是一定范围内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 和,它是一 种生产能力,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并以劳动者的数量和 质量来表现的 资源。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所包括的人员是运输企业全 部人员,运输人员劳动生产率指标所包括的人员是直接 参加运输生产的人员。
20
第二十页,共76页。
14.2 运载工具运用指标分析
14.2.1 运载能力及工作量指标
1.运输能力指标
运载工具数量,指运输企业在营运期内拥有的各种运载 设备 数量,计量单位为辆数、艘数和架数。
39
第三十九页,共76页。
14.2.3 运载设备利用率指标
2.行程利用指标 (3)空驶率:即运载设备空驶行程总和占总行驶 里
程的比例。
铁路运输中称为空率:即货车在一次周转中,空车 运
行距离(简称空周距)对重车运行距离(简称重周距) 的 比率,或每一重车公里平均要产生(或分摊)的空 车公
里数。
40
第四十页,共76页。
以劳动者个人为考察对象,计算其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
量来表示,也可以用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个人劳动生产率(正指标)=产品产量/劳动时间 个人劳动生产率(逆指标)=劳动时间/产品产
14
第十四页,共76页。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14.1.3 企业劳动生产率 1.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2)企业劳动生产率 以企业为考察对象,计算其在一定的时期内生 产的总产出量与相应的劳动人员数量的比值。 企业劳动生产率=总产出量/劳动人员数
成一定量的运输生产任务所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的 标准。
10
第十页,共76页。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时间定额是用运输单位产品消耗的时间数量表示的劳
动定额。如修理工时定额、装卸工时定额、车辆维护工时 定额等。
产量定额是用单位时间产出的工作量来表示的劳 动定额。它与时间定额互为倒数。
11
第十一页,共76页。
14.2.1 运载能力及工作量指标
✓ 不均衡系数,货运量(港口为吞吐量)在时间上的不均
衡性,是指一定时期内货运量(吞吐量)的不均衡,统 计上用不均衡系数来反映,它是报告期最大季(月、日) 货运量(吞吐量)与平均货运量(吞吐量)之比,计算 公式为:
25
第二十五页,共76页。
14.2.2 运输时间及速度指标
14.2 运载工具运用指标分析
14.2.4 运输质量及安全性指标 1.运输质量特性 安全性、及时性、方便性、服务性
41
第四十一页,共76页。
14.2 运载工具运用指标分析
14.2.4 运输质量及安全性指标 2.运输质量指标
(1)脱班率
(2)误点率
(3)货差率
(4)货损率
42
第四十二页,共76页。
14.2 运载工具运用指标分析
14.2.4 运输质量及安全性指标 3.运输安全指标
(1)货运赔偿率
(2)行车事故率
(3)行车事故伤人率
(4)行车事故死亡率
43
第四十三页,共76页。
14.3 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行计算,说明报告期每一个职工的劳动效率。是企 业改进劳动组织、合理使用劳动力的重要依据。
运营人员劳动生产率是运用与运输工作有直接关 系的运营人员人数进行计算。它直接反映的是生产人 员的劳动效率,为制定生产定额和改进劳动生产组织 提供依据。
19
第十九页,共76页。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交通运输业的劳动生产率 指平均一个人员所完成的运输工作量。
载重能力利用率:是检查核定吨位利用程度的 一项重要指数 ,它表明了每一运载设备平均每 一个吨位装载货物的数量。
35
第三十五页,共76页。
14.2.3 运载设备利用率指标
实载率:也称载重(客)量综合利用率,用来说明运载
工具在运行过程中的负载情况,是实际完成的周转量与总 行程载重(客)量的比值。
36
是运载设备在营运过程中吨位、客位的利用情况, 即运载设备的装载能力利用情况。
(1)静载重:即平均每一运载设备载重量的大小,与 运输效率和成本直接有关。
31
第三十一页,共76页。
静载重
3322
第三十二页,共76页。
14.2.3 运载设备利用率指标
核定载重量:是运载工具核定载重量(也称为核定吨位 )是根据运载 工具结构所能承担的负载能力,在保证运 行安全的条件下所 允许的最大装载量(吨)。一般情况 下,运载工具的静载重都小于 其核定载重量(当然非法 超载运输情况除外)。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2)劳动工资形式 ✓ 工资、薪金、津贴、奖金、福利等企业支付给员 工的劳动报酬。
✓ 工资形式通常与企业生产技术特点和支付劳动 报酬的对象相适应,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工资形式有:岗位工资制、结构工资制、企业经 营者年薪制、股票期权制和期股制等。
1122
第十二页,共76页。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3)交通运输业工资总额构成
✓计时工资; ✓基础工资; ✓职务工资;
✓各种奖金; ✓各种津贴; ✓加班工资; ✓其他工资。
13
第十三页,共76页。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14.1.3 企业劳动生产率 1.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1)个人劳动生产率
平均核定载重:量指运输企业所有运载工具的核定载重 量之和与 运载工具数量的比值。
33
第三十三页,共76页。
14.2.3 运载设备利用率指标
载重能力利用率:是检查核定吨位利用程度的 一项重要指数,它表明 了每一运载设备平均每 一个吨位装载货物的数量。
34
第三十四页,共76页。
14.2.3 运载设备利用率指标
充分发 挥员工的潜能,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
的价值。
7
第七页,共76页。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交通运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 交通运输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使
用人 力劳动; ✓ 交通运输企业是服务性企业,必须充分发
挥企 业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挖掘员工的劳动 潜能和 智慧,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运输企业 树立良 好的形象。
运输服务并回到起始点所行驶的 总里程称为总行程。有载 行程指在总行程中载有客、货的行 驶里程,无载行程指总 行程中不载客、货的行驶里程。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总行程=有载行程+无载行程 无载行程=空驶行程+调度辅助行程。
38
第三十八页,共76页。
14.2.3 运载设备利用率指标
2.行程利用指标 (2)行程利用率:运输企业在计算期内运载工具 有 载行程的总和与总行程总和的比值。表明运载设 备 在行程利用的程度
铁路机车拥有量
23
第二十三页,共76页。
14.2.1 运载能力及工作量指标
✓ 运输密度是说明线路能力利用程度和工作强度的指标。 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某种运输方式平均每 公里线路所负担的货物周转量(客运周转量),其单
位为:吨公里/公里或者人公里/公里。计算公式为:
24
第二十四页,共76页。
15
第十五页,共76页。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14.1.3 企业劳动生产率 2.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劳 动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中的各种经济和技术因素。
(1)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 (2)科学技术发展程度
(3)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14.2 运载工具运用指标分析 14.3 运输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1
第一页,共76页。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定额与工资 企业劳动生产率
2
第二页,共76页。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14.1.1 人力资源管理
第五页,共76页。
交通运输业就业人员
6
第六页,共76页。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含义:
✓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满足企业发展战略 的要求;
✓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强调人力资源数量的配 置,而且 强调通过组织、培训、评价、激励 等管理手段,实 现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
✓ 人力资源管理强调通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
第三页,共76页。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1)人力资源的特征
✓生物性; ✓社会性;
✓主观能动性;
✓可再生性;
✓时效性;
✓资本性。
4
第四页,共76页。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2.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 , 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员 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 一 系列环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 能 ,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
8
第八页,共76页。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3.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列的过程,主要包括 人 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人员招聘、员工培训 、绩效考评、薪酬制定等内容。
9
第九页,共76页。
第14章 交通运输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14.1.2 劳动定额与工资
(1)劳动定额 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
第三十六页,共76页。
14.2.3 运载设备利用率指标
平均实载率:平均实载率指运输企业完成的全 部货物周 转量与所有运载工具总行程核定载重 周转量之和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
3377
第三十七页,共76页。
14.2.3 运载设备利用率指标
2.行程利用指标
(1)总行程、有载行程与无载行程 运载设备在完成一次
14.2.2 运输时间及速度指标
(3)平均车日行程 是以车日作为时间单位计算的综合性速度指标。它是 统计期内,全部营运车辆平均每个工作日内行驶的公里 数,计算单位为公里/车日。 平均车日行程= 计算期总行程/计算期内工作车日总数
30
第三十页,共76页。
14.2.3 运载设备利用率指标
1 载重利用指标
运载工具吨(客)位
运载工具功率
2211
第二十一页,共76页。
14.2.1 运载能力及工作量指标
2.运输量指标 运输量指标说明运载工具在一定的工作时间(年 、月、 日)内计划或实际完成的运输产品数量。 包括:货运量、客运量、货运周转量、旅客周转 量以 及运输密度、不均衡系数等指标。 单位?
22
第二十二页,共76页。
(4)生产资料的规模与效能
(5)自然条件
16
第十六页,共76页。
14.1 人力资源管理与效率分析
3.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分类
✓ 运输量指标范围
实物指标(换算吨公里、货物吨公里、旅客 人公里等)、 价值指标(总产值、净产值等)和 运输工作量指标。
目前运输企业主要采用实物指标。
1177
第十七页,共76页。
工作率 工作率指计算期内运输企业运载工具的总运行时间在总时 间中所占的比 重。计算公式为:
工作率=运行车日/总车日*100%
27
第二十七页,共76页。
14.2.2 运输时间及速度指标
2.运输速度指标 技术速度:是直接测量的运输车辆在运行时
间内实际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单位是km/h。 技术速度= 计算期总行程/同期运行时间
2288
第二十八页,共76页。
14.2.2 运输时间及速度指标
(2)旅行速度
也称为运营速度,是按出行时间计算的车辆平均时速, 即营运车辆在出车时间内,实际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也就是从车辆开始运行至到达目的地,全程平均每小时 行驶的公里数。
营运速度= 计算期总行程/同期花费总时间
2299
第二十九页,共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