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陆书玉)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的相对距离、方位、以及受保护对象的范
围和数量。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续)
5、评价标准(略) 例1 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 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50%, D10%为6km,乙
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70%, D10%为
5.5km,则该项目的大气评价等级为几级? 例2 甲Pi为50%, D10%为5km, 乙Pi为82%, D10%为4km,评价等级为几级?

(1)根据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1~3种主要污染物,分别计算 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 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
PI=(Ci/COi)×100%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续)


式中:
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
二、大气污染源调查和现状评价(续)

3、污染源调查内容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1)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 ①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
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②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扩 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 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二、大气污染源调查和现状评价(续)

2、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现场实测
物料衡算法
经验估算法
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 对于评价范围内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已 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 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 测;对于分期实施等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 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低 云 ( 25 00 米 以 下 )
中云(2500-5000m) 高云(5000m以上)
(3)天气形势 (4)下垫面条件 (5)逆温

逆温不利于扩散

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 流逆温、锋面逆温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133

一、工作程序、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 1.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 基本内容:涵盖了报告书的所有内容; 工作程序: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研究有关文件、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初步工程 分析、环境空气敏感区调查、评价因子筛选、评价标准确定、气相特征调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 一、大气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源:自然源、人为源 2.大气污染物 二、大气扩散过程
1.大气湍流 大气湍流是大气的流动特性。可分为:因动力学原因 引起的动力湍流和因热力原因(浮力效应)引起的热 湍流(对流湍流)。大气湍流扩散是在湍流的作用下, 空气微团(湍流涡旋)之间的扩散。与其对应的是静 止或层流流体中的分子之间的扩散。

(2)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少于5km (3)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 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续)

4、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确定 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环境空气敏感区,在
图中标注,并列表给出环境空气敏感区内主要
保护对象的名称、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级别、与
的空气温度升高,使大气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夜间 地面辐射失去热量,近地层的空气温度下降,形成 逆温,大气稳定。

大气中水汽的凝结现象叫做云(使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云量:天空被云遮蔽的成数(我国10分,国外8分)
云高:云底距地面底高度 低云(2500m以下)
中云(2500~5000m)
高云(5000m以上) 云状:卷云(线),积云(块),层云(面),雨层云(无定形)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续)

评价因子的筛选:项目排放的常规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

方法: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然后按评 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算其评价等级。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续)

(4) 一、二级评价应选择本导则推荐模式清 单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工作。三级评价可不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工
作,直接以估算模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与分
析依据。

(5)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同时应说明估算模 式计算参数和选项。
第四节 大气环,在晴天的 傍晚,逆温层在地面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当逆 温低于烟囱高度而上层仍保持不稳定或中性时, 就出现这种烟型。
漫烟型(熏烟型,日出后2—3小时内,上层逆 温或夜间逆温日出后逐渐消散抬升至一定高度、 下层不稳定)

3.影响大气污染的其他因素

(1)风
水平方向的空气运动叫做风(垂直方向-升降气流) 风向: 风的来向叫风向(16个方位圆周等分) 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距离, 气象台所测得风向和风速均指10米高处的风向和 风速。 u=3.02F1/2

③对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算其非正常排放量; ④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 系数取值0~1,一般取季、月、星期、日、小时等,见附录C表。
F-风级
风玫瑰图
某地区 1988 年 的风玫瑰图。 同心圆表示 风的频率。
风速,m/s



(2)辐射和云
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以紫外线、
可见光、红外线的形式辐射热量,太阳辐射加热地球 表面,地面长波辐射加热大气。
• 近地层大气温度随地表温度变化: • 在晴朗的白天,太阳辐射首先加热了地面,近地层


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Coi一般选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采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 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
倍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中居住区大气中
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如已有地方标准,应 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对某些上述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 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 后执行。
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续)

④ 如果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或者
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
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 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⑤ 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 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 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⑥ 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 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计


2.大气稳定度和污染
大气在铅垂方向不同的温度梯度构成其不同的稳定性— 大气的垂直稳定度。

大气的垂直稳定度(简称大气稳定度)通常用其判断大 气(边界层)中的湍流的强弱。大气稳定度分为:A、B、 C、D、E、F六类(B为不稳定,A、C分别为强、弱不稳定; D为中性;E、F分别为稳定和强稳定)。
动力湍流和热湍流的能源都是来自太阳的净辐射;特别 是热湍流,它直接决定于净辐射通量中的显热通量。因 此,在工程性质的应用中,常利用能反映显热通量的常 规气象参数和其它一些容易确定的有关参数,来判断大 气稳定度的强弱;如:云量、地面风速、太阳高度角、 地面反射率和粗造度以及表面湿度有效因子等

3、评价范围的确定

(1)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D10%(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制10%时所对应的最远
距离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
环境影响等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 评价范围为半径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 区域。

2.评价等级的划分 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 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

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
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推荐模式:指导则附录A所列的大气影响预测模式。推荐模式清单包括 估算模式和进一步预测模式。估算模式是一种单源预测模式,适用于建 设项目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的确定工作。估算模式利用预设的气相条件 进行计算,通常其计算结果大于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式的计算浓度值。进 一步预测模式是一些多源预测模式,适用于一、二级评价工作的进一步 预测工作。



大气中的温度层结有以下四类情况:
(1)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但降低较快,每升高 100m,下降温度大于1K,即γ>γd,成为温度递降或 超绝热降温。 (2)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低温度在每100m下 降1K左右,即γ=γd,称为中性。
(3)气温不随高度而变,称为等温。




(4)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简称为逆温。


气温递减率:在大气环境中,气温随高度而变化的规 律我们称其为气温递减率,用γ表示,γ=-dT/dz, γ 值随着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情况而有所不同。 干绝热递减率:一个干空气团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团绝 热上升或绝热下降时气温随高度的变化(通常取100m) 值,叫做干绝热递减率,定义γd= - dTi/dz d γ和γd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γd表示空气团在机械力 的作用下每升降100m,自身温度升降1K,γ则表示在 实际大气中因受热而传递的不同高度处温度的变化, 它可正、可负、可大、可小。
大气中的温度层结曲线一般用低空探空仪测得。
典型的烟羽形状
波浪型(又称链条型,大气为 不稳定,出现在太阳辐射强的 晴天,小风,γ>γd) 锥型(在中性层结条件下,中 性or弱稳,烟云在水平和垂直 方向均匀地弥散,形成一个锥 形的主体,多出现在阴天或大 风条件) 扇型( γ<γd,发生在稳定的 大气条件下,典型的下部逆温, 晴天傍晚)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续)

(2)评价工作等级按表1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
地面浓度占标率Pi按公式计算,如污染物数i大于1,
取P值中最大者(Pmax),和其对应的D10%。
表1
评价工作等级表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Pmax≥80%,且D10% ≥5km
评价工作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其他
Pmax<10%或D10%<污染物距厂界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续)

二、大气污染源调查和现状评价p134 1、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
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 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
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
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 代的污染源。
查、地形特征调查、编制工作方案、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等。

第二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污染源的调查与核实、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气 象观测资料调查与分析、地形数据收集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等。

第三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给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完成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的编写等。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续)
作业六

1、某企业15米高排气筒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
3.5kg/h,受条件所限排气筒高度仅达7.5米,则颗粒
物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多少?

2、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A污染物 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5%, D10%为1.2km,B污染 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10%, D10%为1.1km,污 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1.2km,则该项目的大气评价 等级为几级?评价范围是多少?
最近距离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续)


(3)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同一
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 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
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