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维比较政治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力指的是一种相对的能力,是令他人去做他(们)本来不会去做的事情的能力。
权力是个相对的概念,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关系时才有意义的概念。
权力源于社会,作用于社会,构成社会的基本纽带,是社会的核心。
2 社会
彼此有关联的人构成“社会”。
除了天然的血缘与地缘之外,组成社会的基本纽带是权力,换言之,权力是社会的核心。
3 政府
政府是垄断所有暴力手段的管理社会的机构。
政府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在一定的地理和人群范围内建立政府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步。
4 联邦制
联邦制是中央政府的一类纵向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地方政府不隶属中央政府,有“(自)主权”,特别是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的立法权和税收权。
5 单一制
单一制是中央政府的一类纵向制度,即中央政府直接领导地方政府的制度。
6 法治
法治是让基本法权威高于政府权威,迫使政府依基本法行政的制度。
法治的核心手段是司法独立,通过分权制衡来规范政府行为,让“人”的权力相互掣肘,从而让“法”的权威上升,迫使政府严格依法行政。
7 腐败
腐败的定义是:滥用公权谋取物质私利。
腐败几乎是永恒的,只要掌握公权的人还有谋私利的欲望,腐败就永远有机会,就不可能被彻底消灭,但可被控制在社会能接受的范围内。
8 现代化
现代化指的是欠发达国家的“进步”,进步到与西方国家一样拥有富裕的社会和强大的国家,其目的是富民强国,其手段是:通过建立民族国家来完成机械的政治整合,通过建立民族国家内的市场体系完成有机的经济整合,通过建立法治制度来达到民族国家内的社会整合及长治久安。
9 封建制
封建制是封建贵族土地阶层统治的时代。
领主(barons)、公爵(duck)、侯爵等有分封的领地,在领地上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拥有一切财产。
在贵族阶层之上可能存在君主,“君权神授”,还有神权,这种多元的权力结构有可能产生民主。
君权与神权分离的二元体制,相互制约。
等级森严的贵族世袭,不同等级不可通婚,缺少经济自由和社会公平。
一千三百年前,法兰克人的王国开启了西欧的封建制时代。
而中国式的“封建”时代在商鞅变法时就结束了。
10 文官制
文官制是中国首创的政府制度,也是中国政治文明的核心成分。
职业的文官系统利益相对中立,靠公正廉明的执法升迁,其中立性的制度保障体现在考试、绩效、资历和终身雇佣四个方面:公开的录用考试和严格的升等考试;定期、频繁和公开的综合绩效评估;从政年资是升等的基本条件;公务员系统采用终身雇佣制。
11 违宪审查
违宪审查即“司法复审权”(judicial review),美国首创的一种司法独立制度,非民选的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有权按照宪法来判案,决定议会制定的法律和政府制定的行政条例违反宪法,判决其无效。
其目的是迫使政府守法,保障人民的自由。
这个制度在二战后引入西欧。
12 民主制
现代的民主制指的是全体成年公民自由、定期地选举本国最高领导人的制度,是一种组织政
13 自由民主制
自由民主制又称“宪政民主”(constitutional democracy),是民主与法治结合的制度,是人治加法治的制度。
在这个制度里,文官执法系统的独立受到尊重,不受选举左右。
竞争领袖职位的各方接受法定程序的严格约束,依法竞争选票,依法竞争立法和执法机构的配额。
当选的领袖权力之间权力分割清楚,相互制衡,依宪法和立法程序立法,让决策透明,并依法保证市场和社会的公平竞争,维护四大自由。
14 民主集中制
共产党政权的制度,在决策最终制定前可以充分进行民主讨论,但一旦作出,共产党员不许在党内拒绝执行,也不许在党外发表不同意见,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
这是一种高度制度化的制度,优点在于容易凝聚力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弊端在于决策作出后,集中的一方权力更加集中,领导者掌控绝对权力,而民主讨论最终流于形式,甚至走向专制。
15 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指的是人民自发和自愿组成的“会”和“社”,就维护自己集团的利益与政府讨价还价。
西方学者认为其是民主的社会基础。
15 二元经济结构
指许多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社会经济结构。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其中九亿是农民,只有四亿城乡人口。
法治是城镇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很难延伸到宗法关系占统治地位的辽阔农村。
我国农村地区有五亿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均只有两亩耕地,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挣到与城里人相当的收入。
16 道德经济
道德经济即“生存经济”,指小农以基本生存条件为准则的“非理性”经济。
农民家庭为了规避自然风险,尽量增加劳动投入,从而使投入与产出之比不“经济”。
17 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就是由政府直接掌控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和企业层面的微观经济,甚至直接掌控个人的衣食住行。
18 市场经济
政府主要掌控宏观经济,却主要由市场本身的规律来调节微观经济,基本不管个人的衣食住行。
即使是宏观经济的调控,政府也尽量使用市场手段,避免使用行政命令。
19 社会市场
市场被包容在社会里,人们通过各种“社团”和“法团”组织,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经过讨价还价的谈判和平等协商的程序,维护自身利益。
关于生产和分配的政策都需经“社会合作伙伴”的协商,达成一致后方可实行,资本家不能片面地采取行动。
各种市场要素,包括社会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在利益均衡的社会结构中发挥作用。
结果是政府较多地介入市场,也较多地干预个人生活。
20 全民公决
全民公决即由全体公民投票表决(简称“公投”),是“直接民主”的基本手段,亦是民主程度最高的一种决策手段。
全民公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在近代的法国大革命中复兴。
21 民族自决权
民族自决权指民族成立自己国家的权力,是受西方殖民压迫的民族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依据。
最高提出民族自觉思想的是共产党人列宁。
23 安全困境
美国人约翰.赫茨在1950年最先阐述“安全困境”的原理,即国家A的安全使国家B感到
不安全,国家B争取安全的努力又使得国家A感到不安全。
换言之,国家保障自身安全的措施反而成为安全问题的原因。
在无政府状态下,国家永远不能以实力一劳永逸地解决自身安全。
22 国际恐怖主义
国际恐怖主义是非国家组织为取得某种国际政治目的,以他国平民、政府和武装人员为对象,以造成敌国的普遍社会恐惧为手段而采取的暴力行动。
23 国际战争
国际战争是国家组织为取得某种国际政治目的,以他国武装人员、政府和平民为对象,以造成敌国社会的普遍恐惧为手段而采取的暴力行动。
24 心理上的“国际依附”是指什么?
即国际示范效应,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发达,一个国家的成功本身,从心理纽带上成为另一些国家贫困的原因。
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和物质生活标准,通过现代传媒迅速传播到发展中国家,对非西方世界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信息传播很迅速,但技术变迁、政治改革等却非常慢、特别难,人们的期望值和现实之间出现巨大的鸿沟。
在国际示范效应作用下,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产生“相对被剥夺”(relative deprivation)心理,并据此来指责本国政府,继而扩大到政治体制,从而导致政治的不稳定及社会的压力,使得政府自身紧绷难以推行改革,或因所承受的压力过大而最终崩溃,国家更加落后。
25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异同?
人文和社科是汉语所称之“文科”的两大类别。
人文学科是以人为本的学问。
人的生活,特别是主观精神生活,如价值观念,是主要的研究对象。
记录、描述和逻辑思辨是人文学科的主要研究手段。
研究的结果往往是“应当如何”,而非“为什么”存在。
社会科学沿袭自然科学的信念,相信社会有一些不被个人自由意志左右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规律”,并以发现和解释这些“规律”为己任。
社会科学强调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其普遍方法是:(1)提出令人感兴趣的疑问;(2)提出因果关系的解释;(3)在现实世界里找出证据,证明所指的因果关系成立。
它不追求“真理”,只是挑战和创造科学“理论”,评价理论的标准是理论解释力的强弱和范围。
社会科学尽量保持价值中立,不大在意描述“是什么”,而着重与解释“为什么这样”,努力避免道德判断。
26 治理腐败的原理?
腐败的定义是:滥用公权谋取物质私利,其根本原因在于执掌公权的人有谋私利的欲望。
从根源上看,控制腐败无非就是限制政府官员以公权谋私利。
既然腐败仅仅由掌握公权的人及其谋私利之欲望两个简单因素构成,控制腐败也很简单,有三类手段:(1)限制官员掌握的公权力,指的主要是分权制衡,让每个官员手中的权力都具有相对性,不容许绝对权力的存在;(2)降低官员谋私利的欲望,指的是要求官员拥有高于普通百姓的道德水准,即“大公无私”,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民本主义道德;(3)减少公权与私利结合的现实机会,指的是以严密的法规堵塞官员以权谋私的通道,用严厉的惩罚警示后来者。
概言之,治理腐败的手段有无数,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可以归入上述三类。
分权制衡约束公权,是外在的结构性措施,旨在预防。
高于一般百姓的道德水准削弱官员的私欲,是内在的修养措施,旨在官员的自我约束。
严密的法规切断公权与私欲的联系,是对结果的惩罚措施,旨在警示后来者。
反腐败政策及其有效性决定于政体,决定于政体里法治成分的高低。
27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体系,有统一的生产和商业方式,构成了资本主义统一的世界组织形式。
这个体系分为核心和边缘,之间还有一个半边缘,核心的存在是边缘贫困的重要原因,既有的世界体系是造成贫富分野的原因。
边缘、半边缘国家要进入中心曾有两种选择,一是纳粹
的选择,二是共产党人的选择。
共产党人一开始就是国际主义者,反对民族,也反对民族国家(如“工人无祖国”),列宁进一步将其发展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他们认为,民族革命与世界革命不可分割,在一国范围内夺取政权不过是整个世界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初始阶段,社会主义必须是一个体系,一个国家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整个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成功,相反,一个国家的胜利最终取决于世界革命的胜利,最终不管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都要打破。
帝国主义国家在争夺世界市场方面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在帝国主义链条上出现薄弱环节,社会主义革命就可以在这样的薄弱环节上成功。
二战给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机会,列宁以为横扫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必然发生,但结果并未如期所愿,英、法、美等其它国家的革命或失败或无踪影,社会主义俄国却岌岌可危。
面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压力,苏联不得不加速工业化和发展,以及卷入军备竞赛,斯大林被迫考虑如何在一国内建立社会主义的问题,发明了一党专政和计划经济,形成了一个类似于资本主义的强制性积累体制,但也使苏联走向了强大。
这种体制瓦解了社会主义民主,并产生了类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这两方面危机的深化是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
整个过程也验证了孟什维克先前的质疑:若跨越阶段的革命能成功,社会主义必然会陷入资本积累的泥潭中,统治者为了获得工业发展的积累,可能比资本家更残酷,再也不会有平等、正义和自由。
至于中国,共产党把松散自私的小农组织起来以回应世界体系的冲击,“农业学大寨”,建立军事共产主义组织,“工业学大庆”,拼命狠干,所有人拧成一股绳,之后中国开始崛起,并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后获得了尊重。
但这套制度维持不下去,70年代末开始改革,邓小平提出所有权分割,将国有财产条条分割,块块分割,权力下放,出现上万个独立的做事单位,但没有一个是私有的。
市场不以私有制为基础,而以所有权自由分割为基础,一切成就建立在分权、竞争之上。
社会主义为市场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现在全国各省的第一村都是以前学大寨最有经验的,如华西村、南街村等,他们都是受益于以前的社会主义精神。
中国改革走市场经济能够成功,最重要的是保留了相当部分的社会主义传统,没有放弃社会主义,实现了平稳过渡。
29 什么构成权力的内容?
权力的内容丰富多彩,能支配他人的形形色色的能力都属权力。
权力包括赤裸裸的暴力、物质财富,也包括主观的思想、意识形态乃至人格的魅力。
30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政府是垄断所有暴力手段的管理社会的机构,政治学关注政府权力,特别是其来源、构成、行使和产生的结果。
31 法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法治是让基本法权威高于政府权威,迫使政府依基本法行政的制度。
法治通过分权制衡来规范政府行为,让“人”的权力相互掣肘,从而让“法”的权威上升,迫使政府严格依法行政。
法之所以能“治”在于其三大原则:(1)基本法之上原则,特别是依(宪)法立法。
(2)司法和执法机构独立原则,让政府内部分权制衡,从而保证基本法之上;(3)司法和执法官员的“绩优”选拔和考核原则,以求“公正廉明”,从而保障两大机构的独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