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一地理11月学分认定考试期中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阴雨天气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
C. 臭氧含量多,吸收的紫外线多,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D. 大气透明度高,吸收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纬度,A对;其余选项排除。
1. 织女星是〔 〕
A. 行星B. 恒星C. 星云D. 彗星
2. 织女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
A. 行星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答案】1. B 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织女星被称为“夏夜的女王〞,是夏季夜空著名的亮星,根据天体分类,织女星为类似于太阳的恒星,B正确。ACD错误。应当选B。
【6题详解】
海上发射平台可以移动,因此海上发射更加灵活,海上运输便利,可以移到低纬度发射,节省能源,可以降低本钱,①符合题意。海上不易建设配套设施,发射平台补给不如陆地便利,②不符合题意。海上发射平台要求适应复杂变化的海况,对环境适应性和发射平台稳定性的要求较高,③不符合题意。因在海上发射,火箭残骸直接掉落海上,火箭弹道沿线比陆地更加安全,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应当选C。
10题详解】
“太空快递〞由对流层上升到高层大气,随着高度的升高引力减小,大气越来越稀薄,氧气越来越少,所以越来越缺氧;在对流层会出现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在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会出现晴空万里的现象;在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下降,在平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上升,会出现一阵冷一阵热地往上飞;彩虹会出现在对流层中,300千米的高空不会有彩虹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
【解析】
【18题详解】
从图中看,①是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②是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③是冰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④是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故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②④,B正确,ACD错误。
应当选B
【19题详解】
从图中看,①是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②是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③是冰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④是沙丘,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故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④,即D正确。
应当选D
如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如下图,完成如下各题。
20. 图示砾石景观常见于大河的
A. 下游泥滩B. 中游凸岸C. 上游凹岸D. 入某某处
21. 如下地貌形态中与图中砾石滩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A. 风蚀蘑菇B. 移动沙丘C. 冲积扇D. 花岗岩风化球
【答案】20. B 21. C
假如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如此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D说法错误。A、B、C说法符合实际情况,正确。此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应当选D。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如此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
读如下图,完成如下各题。
16. 图中各地貌景观与其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答案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航天器导航不是依靠地球磁场,因此地球磁暴不会导致航天器方向错乱,排除A。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的降水异常,对航天发射影响有限,排除B。由于地球磁场和上空大气的影响,太阳风暴不能到达大气下层,更不能干扰发射场风速,排除C。太阳活动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选项D符合题意。应当选D。
13. 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 枯燥、冷热多变B.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 湿润、森林茂密D. 寒冷,冰雪广布
【答案】11. D 12. B 13. 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进化史。
【11题详解】
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另外还有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在古生代同时灭绝,所以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含三叶虫和鱼类化石的地层。应当选D。
【12题详解】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应当选B。
【13题详解】
煤是地质史上的植物遗体经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石炭~二叠纪既然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那就可以推知当时气候湿润、森林茂密,选C。
【21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砾石滩成因是外力沉积作用在河流凸岸形成。冲积扇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成因相似,C正确;风蚀蘑菇是外力作用风力侵蚀形成,A错误;移动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B错;花岗岩风化球是外力风化作用形成,D错误。应当选C。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屡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如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
考查地貌景观分布位置,形成原因,主要地质作用类型。
【20题详解】
图示砾石景观属于颗粒较大的沉积物景观,常见于流速较快的大河中游凸岸,凸岸是沉积岸,可能有砾石沉积形成,B对。某某一般位于高山区,以风化、侵蚀作用为主,A错。下游泥滩沉积物颗粒细小,砾石沉积很少,A错误;凹岸是侵蚀岸,没有沉积物堆积,C错。入某某多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景观,泥沙沉积物颗粒较细,砾石沉积很少,D错。应当选B。
纬度
64°N
50°N
40°N
30°N
20°N
0°N
可能总辐射量〔W/m2〕
169. 6
有效总辐射量〔W/m2〕
读表完成如下各题。
3.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4. 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量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
A. 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1卷〔共40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织女星被称为“夏夜的女王〞,是夏季夜空著名的亮星,它距地球约25.3光年〔银河系半径约为5万光年〕。据此回答如下小题。
5. 我国首次海上航天发射试验选择在太阳活动微弱时段进展是为了防止〔 〕
A. 地球磁暴导致航天器方向错乱B. 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降水异常
C. 太阳风暴干扰发射场风速D. 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不畅
6. 和陆地航天发射相比,海上航天发射的优势有〔 〕
①发射更加灵活、经济②配套设施和补给压力较小③对环境适应性和发射平台稳定性的要求较低④火箭弹道沿线更加安全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立足地理图表,考查地球内部圈层。据材料,横坐标为深度,纵坐标为速度,可知甲为纵波,乙为横波。
根据材料,横波由①到②过程中消失,说明②为液态,是地球外核,①为固态,包含地壳和地幔,A错;
无论横波还是纵波,在①层中的波速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快,B对;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C错;
某某省师X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1月学分认定考试〔期中〕试题〔含解析〕
总分为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须知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某某、某某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Ⅰ卷每一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A. 甲——风力侵蚀B. 乙——流水侵蚀
C. 丙——流水沉积D. 丁——断裂下陷
17. “五岳独尊〞的泰山山体所属的地质构造是
A. 背斜B. 向斜C. 地垒D. 地堑
【答案】16. B 17. C
【解析】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
【16题详解】
甲是泰山,由于地层断裂抬升形成,A错;乙是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地势落差大,受流水侵蚀作用严重,B对;丙是某某山水,为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形成,C错;丁是壶口瀑布,壶口处河道狭窄,黄河流速快,壶口受到较强的流水侵蚀作用而成,D错。应当选B。
【17题详解】
泰山山体所属的地质构造是因为地层断裂抬升形成,此地貌为地垒。应当选C。
下面是四幅景观素描图,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②③
19. 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8. B 19. D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完成如下小题。
14. 图中甲、乙、丙三处 地质构造分别是〔 〕
A. 断层、向斜、背斜B. 断层、背斜、向斜
C. 向斜、断层、背斜D. 背斜、向斜、断层
15. 有关断层和地表形态的表示,不正确的答案是〔 〕
A. 有些断层常常形成平直的陡崖,如华山北坡大陡崖
B.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4题详解】
赤道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B对。其余选项排除。
时间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我国选择在太阳活动微弱的恰当时段于黄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卫星顺利进入预定的600千米高度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展航天发射,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据此完成如下各题。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如下表示正确的答案是
A. 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 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8. 上图中的X处即为
A. 莫霍面B. 古登堡面
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 内核外核交界
9. 关于大气各层的特点正确的答案是
A. 大气圈质量的绝大局部在a层
B. 纬度越高a层层顶越高
C. b层是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
D. 高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
10. 如下是“太空快递〞升空新闻上局部网友的弹幕,没有道理的是
A. 我晕,越来越缺氧
B. 经历了风吹雨打,前途晴空万里
C. 小哥不易啊,一阵冷一阵热地往上飞
读地质剖面图,回答如下各题。
11.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地是〔 〕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12. 地层①~④动物经历地演化过程是〔 〕
A.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D. 我要飞得更高,离地300千米去见我 彩虹妹妹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据图可知,a为对流层,大气质量约80%都在对流层,故A项正确;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对流层高度越高,纬度越高,对流层的高度越低,故B项错误;b为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臭氧吸收紫外线放热而增温,故C项错误;对流层的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不是高层大气,故D项错误。应当选A。
乙波可以通过地幔,无法通过地球外核,D错;Βιβλιοθήκη 故正确答案为B。【8题详解】
根据题意,经过X处,横波消失,说明②层为地球外核,X处为古登堡界面,正确答案为B。
【点睛】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2017年4月20日晚,中国首单“太空快递〞正式发出,两天后到达离地面380km的天宫二号。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题详解】
由题可知,织女星距地球约25.3光年,银河系半径约为5万光年,所以织女星为太阳系之外,银河系之内的一颗恒星,属于银河系,C正确,ABD错误。应当选C。
【点睛】恒星自身会发光放热,夜空中用肉眼看到的大多数为恒星。
下表为北半球年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C. 水库等大型工程的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D. 假如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如此不会对原有地貌造成影响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甲处岩层断裂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为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故B正确,A、C、D错误。应当选B。
【15题详解】
C. 臭氧含量多,吸收的紫外线多,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D. 大气透明度高,吸收太阳辐射多,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纬度,A对;其余选项排除。
1. 织女星是〔 〕
A. 行星B. 恒星C. 星云D. 彗星
2. 织女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 〕
A. 行星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答案】1. B 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织女星被称为“夏夜的女王〞,是夏季夜空著名的亮星,根据天体分类,织女星为类似于太阳的恒星,B正确。ACD错误。应当选B。
【6题详解】
海上发射平台可以移动,因此海上发射更加灵活,海上运输便利,可以移到低纬度发射,节省能源,可以降低本钱,①符合题意。海上不易建设配套设施,发射平台补给不如陆地便利,②不符合题意。海上发射平台要求适应复杂变化的海况,对环境适应性和发射平台稳定性的要求较高,③不符合题意。因在海上发射,火箭残骸直接掉落海上,火箭弹道沿线比陆地更加安全,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应当选C。
10题详解】
“太空快递〞由对流层上升到高层大气,随着高度的升高引力减小,大气越来越稀薄,氧气越来越少,所以越来越缺氧;在对流层会出现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在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会出现晴空万里的现象;在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下降,在平流层气温随着高度的上升而上升,会出现一阵冷一阵热地往上飞;彩虹会出现在对流层中,300千米的高空不会有彩虹出现,故D项符合题意。
【解析】
【18题详解】
从图中看,①是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②是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③是冰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④是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故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有②④,B正确,ACD错误。
应当选B
【19题详解】
从图中看,①是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②是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③是冰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④是沙丘,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故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④,即D正确。
应当选D
如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如下图,完成如下各题。
20. 图示砾石景观常见于大河的
A. 下游泥滩B. 中游凸岸C. 上游凹岸D. 入某某处
21. 如下地貌形态中与图中砾石滩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A. 风蚀蘑菇B. 移动沙丘C. 冲积扇D. 花岗岩风化球
【答案】20. B 21. C
假如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如此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D说法错误。A、B、C说法符合实际情况,正确。此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应当选D。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如此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
读如下图,完成如下各题。
16. 图中各地貌景观与其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答案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航天器导航不是依靠地球磁场,因此地球磁暴不会导致航天器方向错乱,排除A。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的降水异常,对航天发射影响有限,排除B。由于地球磁场和上空大气的影响,太阳风暴不能到达大气下层,更不能干扰发射场风速,排除C。太阳活动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选项D符合题意。应当选D。
13. 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 枯燥、冷热多变B.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 湿润、森林茂密D. 寒冷,冰雪广布
【答案】11. D 12. B 13. 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进化史。
【11题详解】
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另外还有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在古生代同时灭绝,所以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含三叶虫和鱼类化石的地层。应当选D。
【12题详解】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应当选B。
【13题详解】
煤是地质史上的植物遗体经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石炭~二叠纪既然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那就可以推知当时气候湿润、森林茂密,选C。
【21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砾石滩成因是外力沉积作用在河流凸岸形成。冲积扇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成因相似,C正确;风蚀蘑菇是外力作用风力侵蚀形成,A错误;移动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B错;花岗岩风化球是外力风化作用形成,D错误。应当选C。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屡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如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解析】
考查地貌景观分布位置,形成原因,主要地质作用类型。
【20题详解】
图示砾石景观属于颗粒较大的沉积物景观,常见于流速较快的大河中游凸岸,凸岸是沉积岸,可能有砾石沉积形成,B对。某某一般位于高山区,以风化、侵蚀作用为主,A错。下游泥滩沉积物颗粒细小,砾石沉积很少,A错误;凹岸是侵蚀岸,没有沉积物堆积,C错。入某某多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景观,泥沙沉积物颗粒较细,砾石沉积很少,D错。应当选B。
纬度
64°N
50°N
40°N
30°N
20°N
0°N
可能总辐射量〔W/m2〕
169. 6
有效总辐射量〔W/m2〕
读表完成如下各题。
3.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4. 赤道地区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量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
A. 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可能总辐射量大
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第1卷〔共40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织女星被称为“夏夜的女王〞,是夏季夜空著名的亮星,它距地球约25.3光年〔银河系半径约为5万光年〕。据此回答如下小题。
5. 我国首次海上航天发射试验选择在太阳活动微弱时段进展是为了防止〔 〕
A. 地球磁暴导致航天器方向错乱B. 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降水异常
C. 太阳风暴干扰发射场风速D. 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不畅
6. 和陆地航天发射相比,海上航天发射的优势有〔 〕
①发射更加灵活、经济②配套设施和补给压力较小③对环境适应性和发射平台稳定性的要求较低④火箭弹道沿线更加安全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立足地理图表,考查地球内部圈层。据材料,横坐标为深度,纵坐标为速度,可知甲为纵波,乙为横波。
根据材料,横波由①到②过程中消失,说明②为液态,是地球外核,①为固态,包含地壳和地幔,A错;
无论横波还是纵波,在①层中的波速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快,B对;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C错;
某某省师X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11月学分认定考试〔期中〕试题〔含解析〕
总分为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须知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某某、某某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Ⅰ卷每一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A. 甲——风力侵蚀B. 乙——流水侵蚀
C. 丙——流水沉积D. 丁——断裂下陷
17. “五岳独尊〞的泰山山体所属的地质构造是
A. 背斜B. 向斜C. 地垒D. 地堑
【答案】16. B 17. C
【解析】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
【16题详解】
甲是泰山,由于地层断裂抬升形成,A错;乙是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地势落差大,受流水侵蚀作用严重,B对;丙是某某山水,为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形成,C错;丁是壶口瀑布,壶口处河道狭窄,黄河流速快,壶口受到较强的流水侵蚀作用而成,D错。应当选B。
【17题详解】
泰山山体所属的地质构造是因为地层断裂抬升形成,此地貌为地垒。应当选C。
下面是四幅景观素描图,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②③
19. 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8. B 19. D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完成如下小题。
14. 图中甲、乙、丙三处 地质构造分别是〔 〕
A. 断层、向斜、背斜B. 断层、背斜、向斜
C. 向斜、断层、背斜D. 背斜、向斜、断层
15. 有关断层和地表形态的表示,不正确的答案是〔 〕
A. 有些断层常常形成平直的陡崖,如华山北坡大陡崖
B.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4题详解】
赤道地区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有效总辐射量小,B对。其余选项排除。
时间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我国选择在太阳活动微弱的恰当时段于黄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卫星顺利进入预定的600千米高度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展航天发射,为我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据此完成如下各题。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如下表示正确的答案是
A. 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 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8. 上图中的X处即为
A. 莫霍面B. 古登堡面
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D. 内核外核交界
9. 关于大气各层的特点正确的答案是
A. 大气圈质量的绝大局部在a层
B. 纬度越高a层层顶越高
C. b层是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
D. 高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
10. 如下是“太空快递〞升空新闻上局部网友的弹幕,没有道理的是
A. 我晕,越来越缺氧
B. 经历了风吹雨打,前途晴空万里
C. 小哥不易啊,一阵冷一阵热地往上飞
读地质剖面图,回答如下各题。
11.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地是〔 〕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12. 地层①~④动物经历地演化过程是〔 〕
A.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D. 我要飞得更高,离地300千米去见我 彩虹妹妹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据图可知,a为对流层,大气质量约80%都在对流层,故A项正确;纬度越低,热量越丰富,对流层高度越高,纬度越高,对流层的高度越低,故B项错误;b为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臭氧吸收紫外线放热而增温,故C项错误;对流层的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不是高层大气,故D项错误。应当选A。
乙波可以通过地幔,无法通过地球外核,D错;Βιβλιοθήκη 故正确答案为B。【8题详解】
根据题意,经过X处,横波消失,说明②层为地球外核,X处为古登堡界面,正确答案为B。
【点睛】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2017年4月20日晚,中国首单“太空快递〞正式发出,两天后到达离地面380km的天宫二号。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题详解】
由题可知,织女星距地球约25.3光年,银河系半径约为5万光年,所以织女星为太阳系之外,银河系之内的一颗恒星,属于银河系,C正确,ABD错误。应当选C。
【点睛】恒星自身会发光放热,夜空中用肉眼看到的大多数为恒星。
下表为北半球年太阳总辐射量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C. 水库等大型工程的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D. 假如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如此不会对原有地貌造成影响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甲处岩层断裂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为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故B正确,A、C、D错误。应当选B。
【15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