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积极防御的军事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积极防御的军事思想
积极防御是墨子军事思想的核心。
在大国进攻小国、强国欺凌弱国的形势下,墨子取守“小国、弱国”的战略立场,主张对于大国、强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必须进行积极的防御,打败敌人的进攻,保卫小国的独立与安全。
墨子“善守御”〔司马迁:《史记》,2350页〕,“止楚攻宋”即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故历史上有“墨翟之守”的美誉,这说明墨子提出的积极防御的军事思想,在当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墨子积极防御的军事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有备无患”是积极防御的基本前提。
墨子指出,国家的七种大患具体表现为:内外城池壕沟都不能守,而去修治宫室;敌兵临境,四方邻国不来救;耗费民力去做无用的事,赏赐无才能的人,民力财力因而耗尽;官吏只顾俸禄,士子只顾结交朋友,国君修订法律诛杀大臣,人臣都畏惧不敢违逆;国君自以为聪明神圣,不过问国家大事,自以为国家巩固强盛,不做防守准备,邻国正在图谋攻打,尚不知戒备;所信任的人并不忠实,而尽忠的人反不被信任;家畜、米粮都不够吃,大臣对于国事不胜任使等。
他进而断定:“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
”〔《墨子·七患》〕在墨子看来,一个国家的安全和防御绝不是一时一地的局部的短期的事情,而是涉及到长远、全局性的基本国策问题。
那么治理国家者,特别是小国之君,都要树立“有备无患”的战略思想,在和平时期就要在粮食、武器装备、城防工程、防御计划、内政外交等方面做好抗敌自卫的准备,而不是在战争爆发后再想到备战。
这与孙武提出的“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攻也”〔孙武:《孙子兵法》,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95页〕的军事思想是相通的。
2.全方位的防御思想。
战国时代小国所守城池经常是“率万家而城方三里”〔《墨子·杂守》〕,而要抵御的敌人往往有十万之众,而对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墨子清醒、理智地分析了守城战斗的有利形势和坚守城池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全方位立体防御的战略思想。
墨子在《备城门》等篇中提出了“城可守”的十四个必要条件,即:一是城墙修得又厚又高〔城厚以高〕;二是护城河挖得又深又宽〔壕池深以广〕;三是城门楼修得坚固〔楼斯修〕;四是防守器械经过修缮,坚锐可用〔守备缮利〕;五是柴草粮食可以维持三个月以上〔薪食足以支三月以上〕;六是守城人员经过训练选拔〔人众以选〕;七是官吏和百姓关系融洽〔吏民和〕;八是君臣一致,大臣肯效忠〔大臣有功劳于上者多〕;九是国君对百姓讲信用,受到百姓拥护〔立信以义,万民乐之无穷〕;十是有父母的坟墓在此,百姓会誓死保卫〔父母坟墓在焉〕;十一是有山林草泽的丰富特产可资利用〔山林草泽之饶足利〕;十二是有难攻易
守的地形以利用〔地形
之难攻易守也〕;十三
是有敌人播下的深仇
大恨和立下赫赫战功
的勇士〔有深怨于敌而
大功于上〕;十四是赏
赐功劳明确,足以使人
信赖;处罚罪过严厉,
足以使行为不端的人畏惧〔赏明可信而罚严重可畏〕。
墨子认为,只要具备了上述十四个条件,人民就不会怀疑国君,再加上有四方邻国的支持,那么城池就可以守住了。
“十四者无一,那么虽善者不能守矣”〔《墨子·备城门》〕。
从上述所列的十四个必要条件看,墨子并没有把守城的必要条件局限在军事方面,而是十分强调从内政、外交、经济和财力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这种全方位立体防御的思想,不仅在古代战争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就是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战争的胜负是由综合国力,包括军事力量、后勤供应、人心向背、外交形势等所决定的,这是古今战争的一般规律。
3.建立赏罚严明、高效畅通的防御指挥系统。
墨子认为,在做了充分的守城准备后,还要建立高效畅通的防御指挥系统,才能保证守城战斗的胜利。
墨子在城守各篇,详细地规定了从士卒、伍长、什长、佰长到尉、将帅,再到郡守的严密而有序的军事组织系统。
伍长、什长和佰长是下级军官,尉是中级军官,将帅是高级军官,而郡守那么是一郡的行政和军事首长,也是守城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
他们都有明确的隶属关系、识别旗徽和号令范围,各自承担不同的守城任务。
为保证指挥系统的畅通和夺取守城战斗的胜利,墨家制定了严格的赏罚标准,并发布实施。
《号令》篇说,论功行赏和论罪处罚都必须出于公心,不徇私情,不泄私愤。
赏赐功劳的命令足以对人有利,能调动起士兵和百姓杀敌立功的积极性;惩罚罪过的命令要足以使人畏惧而不敢犯罪。
指挥官的命令下达后必须执行,要派人随时去检查执行的情况,还要顺便观察命令有无不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全民皆兵的群众战争思想。
作为一个“万家之邑”的小城,以每家五口人计也不过五六万人,况且还有许多人是老人和孩子,那么如何才能抵御十万大军的进攻呢?墨子认为,小城人口虽少,但只要做到全民皆兵,万众一心,拼死作战,就一定能打败强敌。
《备城门》说:如果十万敌军列队进攻,但总共不会超过四队;队宽者不过五百步,中等宽的三百步,短的那么为五十步。
如果队宽不到五十步,那么对守城的一方是十分有利的。
假设要防御宽五百步的敌军,需男子一千人,成年女子二千人,老人儿童一千人,总共四千人,这样就足以抵挡敌军的进攻了。
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于战争,就要最大限度地团结城内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是由战争的残酷性决定的。
作为守城最高指挥官的郡守,要有周密的守城计划和部署,要做好战前总动员,及时宣布各项命令,使所有具备一定战斗力的人都来参加守城,即全民皆兵。
组织妇女参战是墨家积极防御战的一个重要特色。
墨子认为,妇女人数众多,又有坚韧细心的长处,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号令》篇说,要组织几千名青壮年妇女,到守城的各岗位报到,按照男左女右的规那么分道而行,并且与男子一样手持戈矛,时刻准备投入战斗。
凡女兵作战勇敢、立下战功者,可同男兵一样受到嘉奖,如赐钱、免征租税、徭役优待等。
墨家还主张要把老人儿童也动员起来。
《旗帜》篇规定,老人和儿童都有各自的旗帜,上面分别画有老人和儿童的图像。
凡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做后勤供应工作,承担巡逻、联防的任务。
巡逻主要是盘查往来的行人,以防奸细混入城中捣乱破坏。
十五岁以下的儿童,不能参加守城部队,但可以把他们组织在官府和长官处服杂役。
墨家主张把各行各业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动员起来,用其所长,全部纳入战时体制。
《迎敌祠》说,要让屠夫、卖酒商人为军队置办伙食;各种手工工匠要利用他们的专长,参与军事工程的构筑。
《备穴》说,“令陶者为月明〔瓦
窦〕”,令“明习橐事者”“疾鼓橐薰之”〔《墨子·备穴》〕,即让制陶工匠做成粗而长的瓦管,然后埋在地下,再命熟悉冶炼鼓风的工匠鼓风熏烟,以打退从地道里进攻的敌人。
墨家还特别强调,在守城战斗的非常时刻,郡守要采取开明宽松的用人方针,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不必拘泥于平时的用人标准,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在一个拥有数万人口的城市中,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无所不有,有平时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善于出谋划策的;有能工巧匠,有勇猛无畏的侠客义士,当然要很好地使用他们,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即使平时爱说别人坏话、品行不端、爱打架的人,只要能参加守城战斗,也应欢迎。
从外地过来不久的新住户,应与本地居民一样对待,不能歧视。
总之,凡参加守城战斗的人,不论其出身、身份、职业、才能、品质,“守必察其所以然者,应名乃内〔纳〕之”〔《墨子·杂守》〕,分配给相应的工作,发挥他们的长处,结成最广泛的抗敌守城战线,以保证防御战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