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躁狂发作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躁狂发作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王晶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躁狂发作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72例急性躁狂发作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6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 疗程均为60 d, 并以躁狂量表(BRMS)评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分为评判疗效的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2、4、8周后的治疗效果;以副作用量表(TESS)评分为评判安全性的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第1、2、4、8周后的安全性。
结果 治疗第1周, 观察组患者的BRMS 评分为(22.32±4.89)分,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80±5.91)分;治疗第2周, 观察组患者的BRMS 评分(16.61±4.77)分, 低于对照组的(22.65±5.8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第4、8周末的BRMS 评分与对照组相当;治疗8周后观察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第1、2、4、8周末的TE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治疗急性躁狂发作时, 采用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躁狂症状,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躁狂发作;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评价DOI :10.14164/11-5581/r.2016.23.080作者单位:116023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八科
躁狂发作(mania)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 作为心境(情感)障碍(mood 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 与双相障碍并列, 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 春末夏初为多发季节, 且以30岁左右人群为常见发病人群[1]。
临床症状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 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 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2]。
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1周, 一般呈发作性病程。
临床治疗急性躁狂发作, 一般通过碳酸锂来稳定心境, 但疗效慢, 2~3周才有效果[3]。
本文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72例急性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 统计分析采用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进行治疗及采用氯氮平合并碳酸锂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72例急性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1], 且BRMS 评分≥20分, 并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药物过敏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所有患者入院前2周内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及抗躁狂发作药物史, 并且均已获得所有患者的监护人书面知情同意。
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6例。
观察组男22例, 女14例, 年龄22~58岁, 平均年龄(30.7±4.9)岁;病程22 d~
2.5年, 平均病程(1.2±0.3)年。
对照组男24例, 女12例, 年龄21~60岁, 平均年龄(32.5±4.7)岁, 病程20 d~2.6年, 平均病程(1.1±0.4)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 其中碳酸锂为0.5 g/d 起始量, 10 d 内将服用量增至1.00~1.75 g/d, 阿立哌唑为10 mg/d 起始量, 10 d 内增至30~50 mg/d ;对照组给予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 其中碳酸锂为0.5 g/d 起始量, 10 d 内将服用量增至1.00~1.75 g/d, 氯氮平为50 mg/d 起始量, 10 d 内增至125~250 mg/d。
在此过程中, 若有患者出现兴奋、
躁动或失眠症状, 可应急给予10 mg 地西泮进行肌内注射。
在此期间不可服用除以上外的其他所有抗精神病类药物或心境稳定剂。
1. 3 疗效及安全性评定标准
1. 3. 1 疗效评定标准 在治疗的第1、2、4、8周末采用BRMS 评分进行评定。
治愈:BRMS 减分率≥75%;显效:BRMS 减分率≥50%;好转:BRMS 减分率≥25%;无效:BRMS 减分率<25%。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 3. 2 安全性评定标准 在治疗的第1、2、4、8周末采用TESS 评分进行评定。
1. 3. 3 安全性评定准确性问题 为了保证TESS 评分的准确性, 医生需在患者进行治疗前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脑电图的检查, 并于治疗期间的每周进行1次血常规检查, 每2周进行1次肝肾功能及心电图、脑电图检查。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BRMS 评分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的BRMS 评分为(28.69±5.92)分, 对照组患者的BRMS 评分为(29.12±6.08)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 观察组患者的BRMS 评分为(22.32±4.89)分, 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7.80±5.91)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 观察组患者的BRMS 评分(16.61±4.77)分, 低于对照组的(22.65±5.83)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 观察组患者的BRMS 评分为(8.38±
3.88)分, 对照组的患者的BRMS 评分为(9.70±
4.59)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 观察组患者的BRMS 评分为(4.79±3.79)分, 对照组患者的BRMS 评分为(
5.01±4.03)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BRMS 评分结果自治疗前至第8周末呈明显下降发展,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魏斐菲
【摘要】 目的 分析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应用生物制剂的效果。
方法 72例风湿免疫病患者, 随
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以及生物制剂组, 各36例。
生物制剂组实施生物制剂治疗, 常规治疗组实施传统常规的方法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常规治疗组患者中显效10例(27.78%), 有效10例(27.78%), 无效16例(44.44%), 总有效率为55.56%。
生物制剂组患者中显效20例(55.56%), 有效12例(33.33%), 无效4例(11.11%), 总有效率为88.89%。
生物制剂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生物制剂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 常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安全性以及其他临床效果, 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生物制剂;风湿免疫病;治疗疗效DOI :10.14164/11-5581/r.2016.23.0812. 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8周后, 观察组治愈18例, 显效10例, 好转6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治愈13例, 显效11例, 好转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1.67%,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的TES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第1、2、4、8周末的TESS 评分分别为(0.59±1.53)、(0.52±1.49)、(0.47± 1.45)、(0.43±1.41)分, 低于对照组的(4.12±3.13)、(4.05± 3.20)、(3.98±3.27)、(3.91±3.36)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阿立哌唑是新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作用效果显著[4]。
目前, 国内外已开始于临床使用阿立哌唑来治疗急性躁狂发作, 但尚不明确其作用机理。
通过与碳酸锂联合治疗急性躁狂发作机理可能如下:①阿立哌唑本身具有稳定心境的作用; ②阿立哌唑增强了患者服用碳酸锂的敏感性, 提升了整体药效;③急性躁狂发作多伴精神病症, 碳酸锂本身不具有抗精神病的作用, 联合用药弥补了这一缺点[5]。
而与氯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相比, 由于氯氮平具有快速镇静功效, 能有效控制急性躁狂发作患者兴奋、暴躁的症状, 因此也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躁狂发作常见联合用药之一。
本研究结果也证实, 观察组治疗后第1、2周末的BRM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发作与氯氮平联合碳酸锂的疗效相比, 见效慢。
观察组治疗后第4、8周末的BRMS 评分与对照组相近(P>0.05),
治疗8周后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相当(P>0.05), 说明阿立哌唑
联合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发作与氯氮平联合碳酸锂的疗效趋同。
第8周末, 观察组患者的TESS 评分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说明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副作用更小, 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 阿立哌唑作为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具有较好的稳定心境作用, 联合碳酸锂治疗急性躁狂发作, 虽然见效慢, 但效果显著,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副作用更小, 能有效降低治疗风险, 增加治疗安全性, 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 提升患者愈后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医学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罗明, 辛一帆, 周永明, 等. 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急性躁
狂发作的临床评价. 西部医学, 2011, 23(2):283-284.
[2] 陈秋明, 黄海燕, 梁辉光. 丙戊酸钠与氟哌啶醇治疗急性躁狂
发作患者的对照研究.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1, 21(6):421.
[3] 白明, 金洪民, 徐秀英, 等. 碳酸锂联合丙戊酸钠和利培酮治
疗急性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四川精神卫生, 2011, 24(2):83-85.
[4] 万争艳, 李宁, 邱德胜. 帕利哌酮缓释片合并丙戊酸钠治疗急
性躁狂的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13):60-61.
[5] 李梁, 陈昌钦, 潘江艳. 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躁狂发
作临床对照研究.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3(2):161-162.
[收稿日期:2016-11-16]
作者单位:473000 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南阳医院)南阳市中心
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
风湿免疫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其可能直接给患者的肺部以及肾部位造成直接的影响, 同时还有可能直接侵犯患者的骨骼、肌肉、肌腱以及关节等部位。
在目前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一般都会是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以及关节跟骨病变等疾病类型[1]。
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则偏向生物制剂治疗,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的制剂:白细胞介素-1制剂、肿瘤坏死因子(TNF)-α、B 细胞清除剂或T 细胞共激活调节剂等。
所以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生物制剂可以发挥非常显著
的治疗效果, 因此为了探讨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生物制剂的临床疗效。
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选取72例风湿免疫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相比常规治疗方法, 生物制剂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风湿免疫病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风湿免疫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
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以及生物制剂组, 各36例。
常规治疗组中, 男24例、女12例;年龄50~71岁, 平均年龄(65.32±5.41)岁。
生物制剂组中, 男22例、女14例;年龄51~72岁, 平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