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县教育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关县教育基础设施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5年第12期
本刊讯(通讯员周业维) 2015年大关县教育局与县人民政府签订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明确,全年应完成新建项目投资5 650万元,完成前期工作不少于10项。
时值年末,据统计,截至目前共完成固定投资6 036万元,完成前期工作19项。
一是新建6所学校共计3 640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完成投资500万元。
二是新建寿山甘海等20校22 398平方米校舍、11块9 368平方米球场等“改薄”项目,完成投资3 600万元。
三是新建上高桥乡红旗、悦乐镇塘房等6校10 212.65平方米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 167万元。
四是新建木杆、上高桥2 538平方米幼儿园项目,完成投资650万元。
五是续建4 293平方米大关一中学生宿舍,完成投资41万元,并已竣工投用。
六是续建3 923平方米天星幼儿园综合楼,完成投资36万元,并已竣工投用。
七是续建天星一中食堂浴室综合楼等3校2013年3 060平方米校安工程,完成投资45.81万元,并已竣工投入使用。
弥渡:破解教育发展中的难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本刊讯(通讯员袁佐国顾林红)弥渡县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创建过程中,坚持多措并举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破解大班额问题,促进城区学校良性发展、均衡发展。
如何破解大班额问题,促进城区学校良性发展、均衡发展一直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的难题。
为此,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结合县情,决定采取优化布局、合并搬迁的办法切实解决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小学部分,从2008年开始,经过3年的努力,将县一小和三小分别实施搬迁,建成了标准化学校,并补充加强师资队伍。
目前,城区4所小学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彻底告别大班额现象。
中学部分,将弥城中学与弥城二中合并,于2012年建成了新的弥城中学,占地140亩,办学规模52个班;弥城一中也进行改扩建,占地50亩,办班规模达21个班。
如今,两所按标准化建设的初中,办学条件满足教学需要,实现了校际间的均衡发展,班额基本均衡,没有大班额情况。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也随之大幅提升。
二是破解山区教育发展难的问题,实现山区教育与坝区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实现教师资源基本均衡。
近10年间,全县将新招录教师600多人绝大部分充实到山区、农村中小学校任教,并注重补充山区学校音体美教师,为农村和山区学校注入新鲜血液,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校际间师资力量均衡;实行待遇、职称向山区倾斜,鼓励教师到山区任教,每年表彰20名长期在山区和艰苦地方工作的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山区坝区校长、教师交流,近4年来,教师轮岗交流聘用632人次,学校之间对口帮扶,校长、教师上挂下联,不断促进教师资源均衡。
其次,办学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均衡。
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实现了校舍、实验室、学生宿舍、教师周转房基本均衡。
截至2015年8月,全县所有学校实现
了“三通两平台”,即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成了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从而基本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第三,强化校长管理,努力实现山区与坝区教育质量的均衡。
近4年来全县进行城乡中小学校长交流62人次;有针对性地对乡村校长进行培训,分期安排校长到省内外参观学习,县内多次举办校长研修班,不断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乡村中小学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如地处山区彝族乡牛街乡民族中学连续5年在全县初中考评中名列第二,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三是破解特殊青少年群体的教育难题,实现全体青少年教育基本均衡。
做好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以及三类残疾儿童等特殊教育群体的教育工作,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弥渡全县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59人,100%由公办学校接纳;三类残疾儿童22人,入学率达100%;全县中小学留守儿童6 923人,在校均能受到关爱和帮助,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高于“普九”国检标准。
积极建立健全少年儿童关爱体系,创建“留守儿童之家”16个,“乡村学校少年宫”5个,为少年儿童搭建了集课外学习、心灵沟通、才艺展示、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成为孩子们安全和谐的家园、学习进步的校园和健康成长的乐园,共享均衡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快乐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