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秋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年(秋)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初一年级历史试题
(卷面分值:60分考试时间:40分钟出题人:XXX 审题人:XXX 初一历史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卷和答卷,共6页,其中试卷4页,答卷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七上第1-10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阿拉伯人B.元谋人C.河姆渡居民D.蓝田人
2.河姆渡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
A.水稻B.粟C.小麦D.青稞
3.下图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5.下列属于西周地方管理制度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刺史制度D.行省制度
6.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晋文公B.楚庄王C.齐桓公D.秦穆公
7.下列言论最能体现道家思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莫如显,术不欲见
8.主张“因材施教”的大教育家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D.孟子
9.“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西周C.齐国D.秦朝
10.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如图“疆域四至”示意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周
11.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的争战,历史上称为()
A.巨鹿之战B.马陵之战C.桂陵之战D.“楚汉之争”
1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金田起义
13.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国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采取兼并战争,不断兼并小国,诸侯国大大减少。
这突出反映了()
A .变法运动的推广
B .统一趋势的增强
C .封建经济的发展
D .分封制彻底崩溃
14.相传,秦朝统治时期,流行这样一句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这句童谣喻指秦朝( )
A .滥用民力,民怨沸腾B.刑罚残酷,社会动荡
C. 刑法残酷,社会动荡
D. 焚书坑儒,禁锢思想
15.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这主要得益于()
A.筑路技术的提高B.铁制工具的出现
C.人口数量的增长D. 国家体制的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6.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17.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最终使秦国实现了
18.是中国已发现的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19.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0.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主持修建的。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25 分)
21.(8分)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然用这个词语表达思想的活跃。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述而》材料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材料三:“兼相爱,交相利。
”
材料四:“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
(1)这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四家学派的主张?(4分)
(2)上述四家学派的主张,哪一学派的思想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并被秦国的国君所采用?(1分)
(3)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3分)
22.(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指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
——摘编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材料二: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秦并天下,币为二等。
黄金以溢(古同“镒”)为名,上币。
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摘编自班固《汉书》
(1)材料一中的“廿六年”指的是哪一年?(1分)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2分)
(2)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秦朝巩固统一采取的哪些措施?(3分)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些措施的作用。
(3分)
23.(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三公
材料二: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
这也是秦以来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1) 材料一所反映的秦朝中央政府的三公分别是哪三公?(3分)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秦朝在地方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3 分)
XXXX年(秋)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初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1-5 BACAA 6-10 CCBDC 11-15 DABAD
16、老子
17 、富国强兵
18、甲骨文
19 、百家争鸣
20 、李冰
21(1)材料一:儒家;材料二:道家;材料三:墨家;材料四:法家。
(各1分)
(2)法家;(1分)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答上任意一点给2分,其他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
22(1)公元前221年(或前221年)(1分);秦始皇(或嬴政)。
(2分)
(2)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每点各1分)
(3)统一文字,有利于政令的畅通,有利于各地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
统一货币,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其他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
23(1)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各1分,错别字不给分)
(2)郡县制。
(2分)
(3)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兼并割据的混战局面。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其他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