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例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到本院门诊治疗的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

所有患者在饮食控制及生活方式调节的基础上,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 肽(2hCP)、质量指数(BMI)、尿糖(GLU)水平的变化。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实验,全部患者的FBG、2hBG、HbA1c、FCP、2hCP、BMI、GLU在治疗3个月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

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好,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sulin glargine combined with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for type 2 diabetes.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reated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or poor control of blood-glucose by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2 were selected.All patients were continuously treated by insulin glargine combined with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for 3 months,on the basis of diet control and lifestyle adjustment.The fasting blood-glucose (FBG),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glucose (2hBG),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fasting C-peptide (FCP),2 hours postprandial C-peptide (2hCP),body mass index (BMI),glucose in urine (GLU)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ll patients smoothly went through trial.Three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FBG,2hBG,HbA1c,FCP,2hCP,BMI,GLU of all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Conclusion For type 2 diabetes,insulin glargine combined with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atients,and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Insulin glargine;Oral hypoglycemic drugs;Type 2 diabetes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2型糖尿病患者常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

然而随着病程的进展,口服降糖药的效果会逐渐降低,导致血糖增高。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人胰岛素类似物,注入人体后能少量持续释放,有研究表明[1-4],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能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本文探讨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注射甘精胰岛素3个月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来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内科门诊收治的5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39~70岁,平均57.8岁,病程9个月~
12年,平均41.1年,体重指数为20.6~28.9 kg/m2。

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8%,空腹血糖(FBG)≥8.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BG)≥11.1 mmol/L;曾口服一种以上的降糖药,包括磺脲类、双胍类、格列奈类等降糖药以及它们的组合而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且血糖控制不佳;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妇女,对于试验药物过敏者。

1.2 试验方法
所有患者均定期参加糖尿病知识健康讲座,提高治疗糖尿病的信心和依从性。

严格限定患者的饮食,适当参加体力活动。

所有患者在原有口服药的基础上,于每晚22:00注射甘精胰岛素10 U,而后根据患者血糖及尿糖(GLU)控制情况调整甘精胰岛素的剂量,FBG>7.0 mmol/L,增加3~4 U,每2~4天调整一次,直至血糖控制良好,FBG≤7.0 mmol/L,2hBG≤10.0 mmol/L。

连续注射3个月。

患者在注射甘精胰岛素期间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

1.3 评价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3个月前后均测量FBG、2hBG、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hCP)、质量指数(BMI)、GLU情况,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3个月的治疗,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注射胰岛素后均未出现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

治疗后患者的FBG、2hBG、HbA1c、FCP、2hCP、BMI、GLU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2),提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逐渐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

过高的血糖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昏迷等各种严重的并发症[5-6],且其是各种器官损害的诱发因素。

通过药物治疗,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于延缓糖尿病进展、降低其慢性并发症带来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患者中,有95%是2型糖尿病,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在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B细胞虽然功能逐渐减退,但是其对于非糖刺激还能产生反应,分泌胰岛素。

有研究表明,随着病程的进展,高血糖血症和高胰岛素原血症对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损
伤作用,会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此时,使用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效果就不明显,甚至可能加重胰岛B细胞的损伤,进一步加重病情。

本研究通过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结果发现,治疗3个月后,所有患者的FBG、2hBG、HbA1c、FCP、2hCP、BMI、GLU均有显著改善。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能降低餐后血糖,更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避免口服降糖药可能造成的低血糖的副作用,显著地降低患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意义。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人胰岛素类似物[7-8],在中性pH液中溶解度较低,其酸性注射液注入皮下组织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提供类似于人胰岛素的作用,通过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等周围末梢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同时抑制脂肪细胞内的脂肪分解、抑制蛋白水解、促进蛋白质生成从而产生长效、平稳、无峰值的降血糖作用,可持续长达24 h[9]。

甘精胰岛素的这些特点使得其可作为基础胰岛素,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且每天只需一次,作用平稳,在临床应用中方便、快捷,可有效地避免因反复用药而带来的药物多用或者漏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以有效地控制空腹血糖至正常人水平[10]。

综上所述,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小东.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7):79.
[2] 魏立民,任路平,宋光耀,等.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与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757-4759.
[3] 袁慧娟,汪艳芳,马书平,等.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6,33(10):31-32.
[4] 杜玉茗,宋利华.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基础胰岛素的选择及安全性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0):2593-2594.
[5] 马珊珊,张爱琴,娄晓璐,等.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269-271.
[6] 陈燕铭,熊肇军,尹琼丽,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脂联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10):842-846.
[7] 王丽,杨静,阴津华,等.甘精、地特胰岛素对3T3-L1脂肪细胞瘦素mRNA 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6):717-719.
[8] Ljung R,Talback M,Haglund B,et al.Insulin glargine use and short-term incidence of malignancies - a three-year population-based observation[J].Acta Oncologica,2011,50(5):685-693.
[9] 王宏,叶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25-27.
[10] 方丽萍.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48-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