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柘皋方言音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柘皋方言音韵
○陈羽
(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三江学院文新院,江苏 南京 210012)
[摘 要] 柘皋隶属合肥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从柘皋话与古调类发展及对应来看,平分阴阳的规律是趋同的,中古清声母变为阴平、浊声母变为阳平,且在柘皋话中未保留古平声的浊声母,浊音清化了。

文章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分析了柘皋方言音韵的特点,并力图与中古音加以对照,希望得出一些规律。

[关键词] 柘皋方言; 声母; 韵母; 声调
[中图分类号]H1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9-0025-02
柘皋是笔者的家乡,古称橐皋,西周初期群舒一支由山东南迁,在此建立宗国,群舒乃皋陶后裔。

[1]1柘皋如今隶属于合肥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三国以来,此地即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刘琦于1141年在柘皋大破金兵,1941年省保安第八团歼日军500余人。

柘皋方言属于江淮方言的洪巢片,是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

从柘皋话与古调类发展及对应来看,平分阴阳的规律是趋同的,中古清声母变为阴平、浊声母变为阳平,且在柘皋话中未保留古平声的浊声母,浊音清化了。

中古上声变为上声、去声两类。

清上归上,次浊上归上、全浊上归去。

去声归去。

入声字在柘皋话中仍然保留。

以下将着重从柘皋方言的声韵调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为了行文的一致和简洁,正文中的音素均直接以国际音标形式出现:
一、声母(共21个)
p爸波布 p h帕破盘 m闷膜秒 f发风佛
t得点带 t h托跳特 l那念赖
ts自鸡机 ts h次欺撑 s四洗生
只证债 h迟缠床 ʂ是山圣 ʐ日然
ʨ捡就斤 ʨh球桥墙 ɕ新秀谢
k哥改工家 k h可刊矿 x和胡含鞋
ø
柘皋话涵盖了五音中的唇音(双唇音p、p h、m和唇齿音f)、舌音(舌尖中音t、t h、l和舌尖后音 、 h、ʂ、ʐ)、齿音(舌尖和舌面的擦音和塞擦音ts、ts h、s、ʨ、ʨh、ɕ)、牙音即舌根音(k、k h、x)。

36字母中的帮组的四个重唇音全清音帮p、次清音滂ph、全浊音并b、次浊音明m在柘皋话中没有对应的是全浊音b。

唇音中的轻唇音非敷奉微四母,柘皋话没有浊音声母与之对应,且非敷二母合并为唇齿音f声母。

舌头音端组的端t、透t h、定d、泥n四音,依然没有全浊音定母d,且次浊音n被来母l取代。

舌上音知组的知彻澄娘四母没有对应的方言。

次浊音来母合并了本应属于泥母的词语。

精组的舌尖音包括全清音精ts、次清音清ts h、全浊音从dz、全清擦音心s、全浊擦音邪z,柘皋话中精组有ts、ts h、s,没有全浊塞擦音dz及全浊擦音z。

翘舌音庄组包括全清塞擦音庄 、次清塞擦音初 h、全浊塞擦音崇dʐ、全清擦音生ʂ、全浊擦音俟ʐ,在柘皋话中庄组没有全浊塞擦音dʐ,其他均有对应,这一点跟普通话一致。

浊音清化在语音的发展上表现得较为明显。

牙音即舌根音见组包括四母:见k、溪k h、群ɡ、疑ᵑ,柘皋话中没有对应的群母字,即没有全浊舌根塞音。

疑母字很少,在柘皋人中大多已将疑母字按照普通话发音。

见组中许多例字,参照《广韵》[2],如“江、蒋、绛、觉、寄、羁、饥、冀、季、姬、几、居、車、举、句、佳、街”,其韵母在柘皋话中的发音均已腭化,跟普通话一致。

这里面的规律是见组声母k后加细音i或y时,发音部位从舌根往前移,直至腭化为舌面前,这可能是受到了前高元音的拉动所致。

次清的滂P h、敷f h、透t h、彻t h、清ts h、穿ʨh、溪k h七母均为送气音,柘皋话中保留了滂P h、透t h、清ts h、穿ʨh、溪k h 数母。

柘皋方言不分前后鼻音,后鼻音实际发音一律归入前鼻音,作为声母的鼻音边音不分,一律归入边音,这一点与南京方言类似。

比较特殊的是普通话声韵发为ʨi的如“鸡、机、寄、记”,在柘皋话中均发tsi,再检验一下普通话中的ʨh i,如“其、期、器、气”,在柘皋话中则发为ts h i,在普通话中发ɕi的如“洗、西、系、喜、希”,方言中则为si。

可以看到当普通话的ʨ、ʨh、ɕ跟i拼合时,柘皋话一律变为ts、ts h、s与i拼合。

方言中仍然保留了如今已经尖团合流的尖音,即舌尖前音ts、ts h、s,并没有腭化为舌面音ʨ、ʨh、ɕ。

所谓尖音,就是精系字齐撮呼的读音,其声母近似现代舌尖音ts、ts h、s(精系舌尖音的发音是舌尖抵下齿背),如积tsi、七tsi、西si。

舌尖前清擦音s以及对立的舌尖后清擦音ʂ跟普通话
语文学刊 2015年第9期
[作者简介]陈羽,女,南京大学文学院2014级在读博士,三江学院文新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义语法、汉语国际教育。

的情况不太一致。

比如普通话声母为ʂ的“生、师、瘦、事、狮、驶、数”等词,在柘皋话中声母均为平舌音s,但又并非所有的普通话声母为ʂ的在柘皋话中均发为s。

笔者推想柘皋历史上曾于春秋时隶属于吴,因此残存有吴语的发音。

但是吴语的势力影响并没有官话方言那么大,因此平翘舌的对立在柘皋话中仍然很明显。

“家”一字的发音比较特殊,柘皋话发为ka,舌根音k对应了普通话的舌面音ʨ,韵母中没有普通话对应的i介音。

但类似的例字并不是太多。

x声母中例字“鞋”普通话对应的声母应为ɕ,即“鞋”字在柘皋话中的声母x,对应的是36字母中的晓母x,在普通话中跟细音搭配,变作了ɕ。

柘皋话的“鞋”的声母属于舌根全清音,而新派的柘皋人逐渐趋于将其发为舌面前的全清正齿音审母的ɕ,发音趋前。

《巢湖方言声调实验研究》[3]一文将ᵑ和n皆归结为声母,但是从笔者的经验来看,原隶属巢湖的柘皋人渐渐不再将ᵑ作为声母发音,因为这样发音十分费力。

唐守温创的《三十六字母》中疑母属牙音,即舌根音ᵑ,个别老派的柘皋人将以下疑母字仍然保留古音:眼、额、硬、昂、鳄。

但是中青年以及儿童,几乎不用遗留的古音发音。

而在鼻音和边音的选择上,也倾向于边音。

跟普通话的声母相比,柘皋话少了鼻音声母。

因此加上零声母,柘皋话一共21个声母。

普通话的声母加上零声母一共22个,比柘皋话多了一个n声母。

在柘皋话中,鼻音声母n实际发作了音位变体l。

这一点与同属江淮官话,且同属洪巢片的南京话是类似的。

声母与普通话的大体相似,也是柘皋话归入北方方言区的主要依据之一。

从发音方法上来看,柘皋话中的辅音包括如下几种: (1)塞音作为声母或喉塞尾。

根据送气与否的区别特征,包括双唇不送气塞音p、双唇送气p h、舌尖中不送气塞音t、舌尖中送气塞音t h、舌面后不送气塞音k、舌面后送气塞音k h,喉塞尾音ʔ作为入声现象保留。

(2)塞擦音做声母。

送气与否仍然为重要的区别特征,其中包括:舌尖前不送气塞擦音ts、舌尖前送气塞擦音ts h、舌尖后不送气塞擦音 、舌尖后送气塞擦音 h、舌面前不送气塞擦音ʨ、舌面前送气塞擦音ʨh。

(3)鼻音m、n。

m作为声母。

n往往作为韵尾出现,而且也作为后鼻音的音位变体出现。

如果n作为声母,柘皋话中实际的音位变体是l。

(4)边音l。

l同化了作为声母的n,鼻音声母n发作l,原因可能是因为发l比较省力。

(5)擦音。

擦音均做声母:唇齿清擦音f、舌尖前清擦音s、舌尖后清擦音ʂ、舌尖后浊擦音ʐ、舌面前清擦音ɕ、舌根清擦音x。

上古时代汉语没有轻唇音,轻唇音是中古以后从重唇音中分化而来的,非f、敷f h、奉v、微ᶆ。

柘皋话中没有非敷奉三分的情况,均为f声母。

也没有微母。

二、韵母(共44个)
ɿ字鸡易理 i姊级一 u铺吐虎无 ʯ女区雨羽ʅ志质是时 a爸达差啊家 ia加下呀 ua卦话娃E太塞哎 iE结也 uE乖帅外 e被对ue贵追为 ye茄 ɯ抽后都 iɯ扭求有ɔ保猫好绕 iɔ标条教药 ʋ躲国谋 æn半散干安iæn欠威谏鉴 uæn万玩晚 1扇闪 i1线艳添先严u1软染 y1元犬 ɯn酸卵 uɯn船官ən根吞寸 in今敏进定 uən纯棍蚊 yn俊晕永əᵑ风碰 uᵑ用荣 ɐʔ达法 iɐʔ甲瞎uɐʔ滑袜 əʔ直尺不 iəʔ急一 uəʔ桌yəʔ曲律域 eʔ北被 i eʔ别贴铁页 yeʔ雪学血音韵学中细音指发音时口腔中共鸣空间较小的音。

齐齿呼和撮口呼开口度较小。

柘皋话韵母中洪音比细音稍多。

ɿ韵母中一些例字,对应普通话的韵母为i,如“鸡、机、器、其、西”,元代周德清著的《中原音韵》中,属于齐齿呼的齐微韵例字如“机、妻、西、溪。

希、衣、篦、梯、泥、奇、移、啼、脾、迷、倚、米、喜、帝、立”,其中被归入齐微韵的“疾、夕、及、鼻”在柘皋话中仍然保留入声。

这一组韵母在柘皋话中的发音,均带有明显的摩擦音。

ʯ对应的是普通话的y声母,摩擦音明显,中原音韵中属于撮口呼的鱼模韵,例字如“居、虛、蛆、迂、區、須、魚、語、呂、舉、許、女、曲、御、慮、鋸、絮、去、聚、玉”,这组例字的韵母在柘皋话中均统一发作ʯ,声母多为j、q、x、l或零声母。

普通话的an、ian、uan、yan在柘皋话中开口度均变小,分别发为1、i1、u1、y1,舌位从低元音走向半高与高中间的前元音,且倾向于鼻化音。

“家ka”在柘皋话中为开口二等牙音,在普通话中变为齐齿呼,但对应并不是很整齐。

例字在柘皋话中不太多。

入声韵是柘皋话的特色之一,由于入声韵的加入,韵母总数比普通话略多。

方言中也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及撮口呼。

普通话中韵母为i或y的部分例字,在柘皋话中均带有摩擦音,发为ɿ或ʯ,例见上文。

前鼻音和后鼻音在in和iᵑ中不分,也是柘皋话的特点之一,后鼻音ᵑ跟i组合可能是因为不太好发,本地人干脆规避,直接发为i+前鼻音n。

三、声调
柘皋方言单字字调包括阴平(调值为31)、阳平(35)、上声(213)、去声(53)、入声。

单从声调来看,阴阳上去四声跟普通话没有太大的差别,普通话四声的调值为55、35、214、51。

但是就笔者调查发现,柘皋人说家乡话,外地人不太能听得懂,原因可能在于声母和韵母跟普通话的差异较大,柘皋话的可接受度在方言区外并不是太高。

柘皋话的阴平调值为31,与普通话的高平调(55)相比,为中降调,听感没有普通话清晰响亮。

阳平调值没有变化。

上声的收尾没有普通话那么高,但仍为曲折调。

去声并未全降,而是个半降调。

另外保留了入声。

柘皋话平分阴阳,平声古清声母归入阴平,平声古浊声母归入阳平,即平分阴阳是根据清浊划分的。

上声源自上声的古清声母以及上声的古浊声母的次浊。

 (下转第41页)
说文解字 陈羽/浅析柘皋方言音韵
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②指青年时期。

亦指少壮的年龄。

《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予
涉素秋,子登青春。

”李善注:“素秋,喻老;青春,喻少也。


(二)“青春”词义的历时演变我们根据在线语料库和北京大学CCL 语料库中的例句,对“青春”一词进行历时的研究。

1.汉朝到魏晋六朝时期。

西汉时期,“青春”一词首次出
现在《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这里的“青春”是指春季。

但是这个时期“青春”一词使用频率非常低。


魏晋六朝时期,使用频率有所增加。

2.隋唐五代。

“青春”一词发展到隋唐五代使用的频率
大幅度增加,我们进行了统计(见表1),而且义项也有所不同。

唐玄宗时期,诗人王维赋予“青春”一词以新意,泛指青年时期,还有些文人引申为“年龄。

岁数”。

具体用例如下:
表1 “青春”在隋唐五代文献中的使用频率李白全集全唐诗
唐诗三百首其他
总计青春
6
197
2
17
222
3.宋朝。

我们通过对语料库的统计(见表2),发现这个
时期“青春”有表示“酒”这个义项。

表2 “青春”在宋朝文献中的使用频率
东坡
文集乐府诗集全宋诗栾城集其他总计青春
15
14
96
2
2
129
4.元明清。

元朝元杂剧的广泛传播,明清时期的小说数不胜数。

我们对“青春”一词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
发现,在元明时期出现的频率最高,清朝相对比较低。

“青春”出现在小说中的频率占的比重比较大,而且大部分都表
示“岁数、年龄”的意思。

《金梅瓶》中,表示这个意思的用例就有14例,主要原因是小说口语化语言比较多。

5.民国到当代。

民国“青春”用例瞬间降低,只有4例,
而到当代“青春”用例达到92例,而且还增加了“珍贵年华、喻美好的时光”这个义项。

通过对“青春”一词的词源学考释,我们了解到它最早出现在西汉刘向《大招》里面,并且最原始的意义是“春天”,随着朝代的更替,它出现了新的义项;最后从社会历史原因和词典的规范作用分析词义演变的动因。

【参考文献】
[1] /link?url =lOiRxVhXZx3S3TNt6v
QE626-AOk46JkgDp3Ysl7LOLjAUfSJkVm7aG00x4Y7RZKI_zKvG67PYw6g38OCbOeMJq.
[2]朱志平.汉语双音复合词属性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WordInfo.aspx?id =2094.象形字典[4]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华夏出版社,2003.
[5]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6]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3.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商务印书馆,2012.[8]何金松.《远游》、《大招》非屈原所作[J].华中师范大学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5).
(上接第26页)
去声源自上声的古浊声母的全浊声母,以及去声的古清声母和浊声母。

浊上归去的例字如:妇、旱;去声的古清声母归去
的例字如:富、对、去、试;(妇是奉母上声v,富是非母去声f,中古本来属于不同声母,只是现在演变为相同声母了。

)去声的古浊声母中的次浊与全浊均归去。

柘皋话入声仍然保留,发促声,柘皋话中的入声字没有
p、t、k 作为塞音尾,而是喉音ʔ作为塞音尾。

元曲的“入派三声”却是语言中已发生的现象。

全浊声母入声字变阳平、次
浊声母入声字变去声,是官话方言已经发生的事实。

[4]36
古调类清浊对应明晰,且浊声母还分为次浊和全浊。

三十六字母中包括并b、奉v、定d、澄ȡ、从dz、床dʑ、群ɡ、匣Ɣ、邪z、禅ʑ10母。

这些浊声母在柘皋话中均无对应。

三十六字母中帮p、非f、端t、知t 、精ts、照ʨ、见k、影o、滂p h 、敷f h 、
透t h 、彻t h 、清ts h 、穿ʨh 、溪k h 、晓x、心s、审ɕ等18母都是清音声母。

其中全清有11个,帮p、非f、端t、知t 、精ts、照
ʨ、见k、影o、心s、审ɕ、晓x。

全清的帮p 和次清滂p h 、全清端t 和次清透t h 、全清精ts 和次清清ts h 、全清照ʨ和次清穿ʨh 、全清见k 和次清溪k h 在柘皋话中构成整饬的不送气和送气的对立。

本文着重从柘皋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其音韵特点,并运用了音韵学的一些知识进行阐释,由于学识所限,难免有肤浅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注释】
本文受到了张玉来教授的指导以及同学曹鹏鹏、周永军的指点。

【参考文献】
[1]巢湖市柘皋志编纂委员会.柘皋志[M].安徽人民出版
社,1993.
[2]陈彭年.宋本广韵[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邢五洲.巢湖方言声调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张玉来.《中原音韵》的史实及其音系结构[D].南京大
学,2014.说文解字 林明康/“青春”词源学考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