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河南省新课标Ⅰ高考语文试卷押题卷B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新课标Ⅰ高考语文试卷押题卷B
总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人秀: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过去几年,真人秀在中国的发展几乎可以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描述。

这一从西方舶的节目形态,在体验了超乎寻常繁华的同时,也深藏着隐而未现的危机。

本该以“真”为核心元素的真人秀,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始变得越越“假”,甚至在公众言谈中成为“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

赫胥黎说“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他所担心的正是文化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碎片,而真理则被掩盖于日常生活的琐屑狂欢之中。

电视是当代社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从规律上看,任何一种节目形态发展的过程都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有人看”,即电视节目具备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基本特征,或提供实用的信息,或带轻松的娱乐;第二个是“有意思”,即在拥有特定的观众群体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节目的制作水准,给观众带日益精良的审美体验;第三个是“有意义”,也就是令电视履行公共文化空间的社会责任,令经过验证的主流价值得以彰显,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

目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较为顺利地完成前两个阶段的任务,《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细改造,并将自己打造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

眼下的发展方向,应当是着力解决第三个问题,也就是“有意义”的问题。

“真人秀”的本质虽是“秀”,但特色在于“真”,亦即,同样是娱乐,也必然有真诚和虚假的区分。

这个“真”字,既包含节目形态设计上的真实性考量,即以“记录”而非“虚构”作为叙事和表现的主要手段;也明确要求节目在文化价值上承载一种不造作、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

脱离了返璞归真的文化内涵的真人秀,哪怕拥有再豪华的明星阵容、再盛大的狂欢场面,也只能是伪装在真实外壳下的一种娱乐至死的新形式而已。

当下,中国的真人秀仍高度依赖“明星制”,在价值倾向上也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

“素人”的概念虽很早即被提及,但囿于电视产业的独特结构,真正有影响力的节目罕见。

反而是在网络自制领域,一些新潮的生产者更好地捕捉了真人秀在形态和内涵上的发展规律,推出了兼容“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素人实境秀,比如腾讯视频《我们15个》将15个背景迥异的普通人置于平顶的封闭空间,进行全天24小时、一年365天的完全呈现,便在形态上十分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

中国的素人秀和欧美国家的主流素人秀相比还有一定的区别:风靡全球的《幸存者》和《泽西海岸》等节目更多强调冲突的因素,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与西方文化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我们15个》等素人秀却更强调“社群”的概念,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显然也是中华文明传统的要旨所在。

概而言之,真人秀节目固然是一种获取娱乐的方式,但如果这种娱乐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相脱离,则必然会演变成“为娱乐而娱乐”的虚无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崛起,原有的电视文化体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显然有着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长远的规划设计,逐渐意识到随着明星资的耗尽和观众审美的疲劳,那种以“外国模式、明星出位、粉丝互掐”为传播特征的真人秀必将走向“真实”的对立面并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消耗殆尽。

形态上的“素人”和“真实情境”以及文化价值上的回归主流,才是令真人秀焕发青春活力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08月01日09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过去几年真人秀节目发展迅速,但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质量变得参差不齐。

B.当前真人秀节目让人大饱眼福的同时,也潜藏着隐而未现的危机,那就是节目已经变成了“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

C.电视节目除了要为观众提供审美体验以外,还得履行公共文化空间的责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

D.任何一种电视节目首先必须得有人看,或提供实用的信息,或带轻松的娱乐,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项曲解文意,“那就是节
目已经变成了‘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的说法过于绝对。

原文是“开始变得越越‘假’,‘甚至’、‘在公众言谈中’成为‘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完成“有人看”“有意思”两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细改造,成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

B.中国真人秀节目应该着力解决电视节目“有意义”的问题,这是眼下此类节目的发展方向。

C.高度依赖“明星制”是当下中国真人秀的一大特点,并且在价值倾向上也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

D.捕捉真人秀在形态和内涵上的发展规律、兼容“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素人实境秀在目前中国有一些探索和尝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细改造,成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的表述以偏概全,原文是“《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完整移植于外国模式,并非所有的中国真人秀节目都于国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人秀不能脱离返璞归真的文化内涵,要求节目在文化价值上应承载一种不造作、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否则只能成为娱乐至死的新形式。

B.真人秀是人们获取娱乐的一种方式,其本质是“秀”,特色在于“真”,这种娱乐必须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相结合才不至于“为娱乐而娱乐”。

C.对比中国素人秀与欧美主流素人秀节目,也可以发现中外文化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D.随着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崛起,原有的电视文化体系虽然因囿于其独特的结构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也会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消耗殆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项“但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也会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消耗殆尽”张冠李戴。

原文是“原有的电视文化体系”,而不是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因为他们“有着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长远的规划
设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梁思礼:可上九天揽月
梁思礼,梁启超之子,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火箭系统控制专家。

1924年出生的梁思礼,很受父亲的宠爱。

梁启超给远在海外的大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这样写道:“老白鼻一天天越得人爱,非常聪明,又非常听话,每天总要逗我笑几场。

他读了十几首唐诗,天天教老郭(保姆)念,刚才他告诉我说:‘老郭真笨,我教她少小离家,她不会念,念成乡音无改把猫摔。

’他一面念说一面抱着小猫就把那猫摔地下,惹得哄堂大笑。

”信中的“老白鼻”就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

就是这个“老白鼻”,后成了中国航天CAD技术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在梁思礼小时候听过的故事、背过的古诗中,留给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现在想,好像父亲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在以这种方式熏陶他的爱国思想。

除了言传,父亲的身教是“爱国”最真实的样本。

“爱国救国”几乎是梁家九子女的胎记。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梁启超生前的话语,指引了梁家九子女未的路。

1949年9月,刚刚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的梁思礼便回到了新生的祖国。

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以后,决定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事导弹方面的研制,并从其他单位抽调了梁思礼等30多位专家和143名大学生,白手起家。

梁思礼回忆:“当时既无资料,也无仪器和导弹实物,除了钱学森外,谁都没有见过导弹和火箭,简直是两手空空,一张白纸。

但这是一颗生机勃勃的种子。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工程,梁思礼倾注了太多心血。

虽然赢得过许多荣誉,但每每被他提及的,却是“东风二号”的失败。

“1960年11月5日‘1059’发射成功,也就是后被命名的‘东风一号’。

它不仅是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导弹,是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帮助我们建立起自己的材料和电子元器件协作网,直接支持了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进步。


在梁思礼的回忆中,“东风一号”的成功被简单带过,“东风二号”的失败却历历在目:“1960年,我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开始自行设计我国的第一个中近程地地
导弹,射程比‘1059’远一倍。


1962年3月21日9时5分,“东风二号”点火发射,起飞几秒钟后,“导弹像喝醉了酒似的摇摇晃晃,头部还冒白烟,最后落在了发射阵地前300米的地方,因为里面的推进剂装得满满的,导弹落地后炸起了一个蘑菇云,地面砸出了一个直径20多米的大坑。


这次失败对大家打击很大。

“但是我认为,从个人历练说,失败比成功更有启发。

正因为失败后做了大量工作,才使我们把坏事变成好事,才真正懂得怎样自行设计。


也是这次失败,成就了之后的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工作,更成就了梁思礼开创的“可靠性工程学”。

不难查到这样一组数字:2006年9月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第25次发射成功,创造了25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90次飞行,也是1996年10月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48次获得成功。

梁思礼自始至终参与了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工作,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成为长征火箭安全飞行的坚实保障。

1983年,梁思礼开始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

他常说他最喜欢萧伯纳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事实证明,梁思礼倡导的软件工程化,对载人航天起到很大作用。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的可靠性、安全性达到了近60年研制的所有型号中从未达到的高度。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4.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一段寥寥数语,只是介绍了梁思礼的家世、政治面貌和职业身份,指出他是梁启超的儿子,是为了突出其出身名门。

B.作者引用梁启超给女儿的信是为了介绍在梁启超眼里,儿时的梁思礼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

梁思礼的这些特点与后成为专家的他在性格上是一脉相承的。

C.“东风一号”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梁思礼回忆时却简单带过,是因为“东风一号”的成功得较容易,为“东风二号”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突出了梁思礼对载人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并照应了第一段“我国著名火箭系统控制专家”和第二段最后一句,使文章结构严谨。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A“突出其出身名门”,无中生有。

B作者引用梁启超的信主要是为了说明儿时的家庭教育熏陶了梁思礼。

C是因为“东风二号”的失败意义重大,“从个人历练说,失败比成功更有启发”。

故选D。

5.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工程,梁思礼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4分)
【答案】①参与了“东风一号”的研制;②参与了“东风二号”的研制;③总结了“东风二号”发射失败的教训,开创了“可靠性工程学”;④自始自终参与了研制“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工作;⑤进军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⑥倡导软件工程化。

(1点1分,答对4点即可满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应认真分析他的所见所为所思,或多留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或与周围人物及自身前后性格的对比中把握性格,或通过文中其他人物议论、评价,从侧面把握等。

本题要侧重于把握梁思礼同志参与“东风一号”“东风二号”的研制工作,总结失败原因,其实对于中国航天技术开发的应用,倡导软件工程化,计算机领域辅助等方面的作用。

6. 梁思礼的人生经历与成就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分)
【答案】①家庭教育,影响深远。

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和父亲的言传身教对梁思礼有着重要影响。

②爱国情怀,前行动力。

正是有着浓浓爱国情,梁思礼才能在新中国成立前回国报效国家,并一生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倾注心血。

③克难攻坚,勇于拼搏。

几十年,梁思礼呕心沥血,屡败屡战,排除万难,终于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

(总分5分,每点2分,答出3点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弄清楚是对文本文体特征的个性化、创造性解读,还是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进行探究或个性解读,只结合文本,而忽略联系生活实际的要求。

其实要依据要求,寻找文本依据。

探究试题的命题原则是依据文本的,由本文出发而延伸的,因此,解答探究题也不能脱离文本,应该依据要求,寻找文本中的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分)
陈设一个家
吴念真(台湾)
才一进门,屋内就传一个气急败坏的声音:“你给我出去哦!”小梁刚开口说“我是电视台……”里头就已飞出一个玻璃罐子碎裂在他脚前,一阵恶臭随之飘了过。

他仓皇地逃到屋外打手机,制片接到电话也一阵大骂:“你活该!我不是说过去之前先找里长吗?蠢!”
走过山路,看到远处有人在菜园除草,彼此隔空吼叫两三句,小梁就找到里长了。

里长带着他再度走向那个场景时,小梁才仔细地观察四周的风景:举目所及,大部分都是杂草丛生的田地,零落的房舍不是弃置、失修,就是大门深锁。

完全符合剧本的描述:一个人口外移严重、只剩少数老人独居或相依为命的萧条小村落。

里长说,他跟制片建议用老太太的家当场景,主要是想给她一点租金,“这也是功德一件,你说是不是?”
他说老太太的先生早年是矿工,肺不好,过世时六十岁还不到;儿子是货车司机,很孝顺,没想到几年前出车祸死了。

媳妇领了保险金带着孙子要离开时,村里人都骂,老太太说这样对孙子才好,“去都市把书读高一点,才不会像祖父和爸爸一样,用命换饭吃!”
过去几年,老太太辗转各个建筑工地,帮人煮三餐赚钱过生活,几年前身体不好才回,现在只靠领政府给的津贴过日子。

有里长陪,小梁总算进到那间异味扑鼻的屋子里。

老太太约莫七十岁,苍白、瘦弱,一头乱发,双腿好像都已经没力了,只能靠着助步的铁架在有限的范围里活动。

不过,看到小梁,她倒是和善地笑着跟他道歉,说村子很少听见年轻人的声音,之前有几个年轻人进她家里,结果“好像都是吃药的,不是偷就是抢,连铁门都整个给我拔去”!
里长问她:“你是用什么武器丢这个少年的?”
“一罐没吃完的酱菜啦,早上要吃的时候才知道长霉了。

”她有点自责地说,“我哦,会被雷公打!”
小梁回到制作组,演独居残障老人的女演员在发飙:“拜托哦,你们这样乱搞,我的形象到底还要不要?”也许被“形象”这两个字给提醒了,小梁忽然觉得那个演员从里到外一点也不像她所要扮演的角色。

光那张脸就一点也不写实,老太太的脸有生命真实的痕迹,像古迹,而女演员的那张脸谁都看得出是曾经花钱拉皮过,如今逐渐崩垮而“加速折旧”,像被弃置的人工造景。

几天后,小梁带着布景师到现场估价时,老太太已被搬到一家民宿暂住。

民宿的人体贴地帮她梳洗过,加上人在清爽、明亮的房间里,比起前几天老太太简直判若两人,此刻的她就如同在现实或记忆里所惯见的那个形象鲜明的阿嬷。

她把钥匙交给小梁,忽然拉起他的手说:“你都没在吃啊?手骨都没肉?”然后说以前工地的年轻人也一样“顾玩不顾吃”,接着吩咐说她屋子里那边有一瓮她做的酱菜,“橱柜第二层有一罐豆腐乳,很好吃哦,早餐可以配稀饭,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搅碎,买一些鸡翅一起卤,知不知道?”
离开民宿后,小梁忽然把车子停在路旁哭起,布景师傅问了好久,小梁才说只是想到永靖的阿嬷。

每次回永靖,阿嬷同样也是搬出一堆瓶瓶瓮瓮,非得把后车厢塞满了才罢休,同样也会交代爸妈哪一瓶哪一罐是她精心特制的、什么东西煮什么东西好吃。

“可是,”小梁突然拉高声调说,“你知道吗?我爸妈根本不吃那些东西!趁年终大扫除时全部扔进垃圾车!这还不要紧,阿嬷打电话问什么什么好不好吃,他们竟然还骗她说:好好吃哦!我觉得……我们真的好贱!你不觉得吗?”
小梁讲完之后,车子里一片沉默。

那出戏进行得波波折折。

那个女演员每次化妆都让剧组整个停摆好几个小时,制片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换人,“演艺界最难伺候的就是这种老是活在过去风光岁月的过气演员!”
不过,开拍延宕让小梁逃过一劫。

依原先的规划,必须在一星期内结束的改景和陈设作业,他竟然花了二十几天才完工。

开拍前夕现场验收时,所有人几乎吓了一大跳:整个场景根本不只修改、陈设而已,而是近乎永久性的重建和装潢。

漏水的屋顶换上了全新的水泥瓦,再配合拍摄需要做旧、种青苔,看得出用的全是真材实料。

更夸张的是连镜头根本带不到的厨房、浴厕也都全
部翻新,墙上甚至还装上专供行动不便的人使用的铁架。

美术指导看到墙边一个不锈钢的矮架,问:“这干吗用?”小梁说:“阿嬷做了很多好吃的酱菜、豆腐乳什么的,以后就有地方放了。


制片说:“你怎么高兴怎么搞,我没意见,但是,预算就是预算,你别想给我多报一毛钱。


小梁说:“我知道,帮阿嬷陈设一个家的钱……我自己负责。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3分)
A.小说开头通过小梁的视角描写小山村杂草丛生、屋舍废置,这破败、萧条的景象为整篇小说奠定了贯穿始终的寂寞、悲凉的基调。

B.老太太开始丢酱菜赶小梁走,后又送酱菜给小梁;最后小梁为老太太建一个放酱菜的架子——“酱菜”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

C.由趾高气扬、矫揉造作的女演员演独居残障老人,而像老太太这样的独居老人却缺少周围人的关爱,小说借此表达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

D.小说内容前后照应,如老太太说的“偷抢事件”与开头她的恼怒相呼应;小梁在路旁的痛哭,为后面“陈设一个家”的行动做铺垫。

8.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题目“陈设一个家”具有丰富的内涵。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解析】7.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

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A.小说开头确实营造“寂寞、悲哀”的氛围,但随着小梁与老太太之间增进了理解沟通,小说的情调转向温暖、感人,所以“寂寞、悲哀”并不是小说的贯穿始终的基调。

B.酱菜虽然多次出现,但还不能成为推动小说的关键,但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是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C.小说并没有“对冷漠虚
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之意,从里长的关照、民宿的人的照顾、小梁的付出等情节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故选D。

8.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结合小说中的重要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尤其是于小说情节有关联的一些句子,再就是与人物描写相关的一些句子。

题干表述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这就需要从老太太的人生生平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老太太在儿子死去之后,只身一人到建筑工地去打工,不依靠其他人的生活,不给他人制造麻烦,这表现出老太太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品质;极力为儿媳妇辩解说明老太太宽宏大量。

9.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

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原因,原因主要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本文标题“陈设一个家”,是指对家庭进行一种陈设布景,实际上是小梁为老太太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这是一种心灵的再现,从某种角度上表明文章的主要题旨,形象地突出每个人心灵都需要温暖的美好主题。

【答案】
7. D
8.①自立自强。

在儿子死去、媳妇离开后,她辗转于各工地,自力更生。

②善解人意,宽宏大量:儿媳离开时,虽然村里人都骂,她却为儿媳辩解。

③和善有爱心:她为自己的误解向小梁道歉,把自己做的酱菜送给小梁。

(答出①点得1分,答出②③点各得2分,共5分。

如回答性格直率,开头扔罐子赶走小梁,后又很快道歉说“会被雷公打”,可酌情给分。


9.①题目“陈设一个家”,表层是指小梁拍戏时陈设布景,深层是指小梁为老太太的温情和遭遇打动,最后自己主动出钱为老人真正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

(从情节角度看)②题目“陈设一个家”,含有小梁为老人陈设一个家,也是弥补对自己阿嬷的歉疚,获得心灵的安慰的愿望。

(从人物角度看)③题目“陈设一个家”,寄寓了作者呼吁“远离‘表演’,真心关注独居老人,为他们送上家的温暖”的主旨(或“每个人心灵都需要温暖”或“为自己的心灵陈设一个家”)。

(从主题角度看)
【点评】小说标题含义的解题思路: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