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哲学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格
1,理想性:追求自由,公平,正义,人的解 放和发展,社会进步与完善
2,革命性:敢于摧毁一个旧世界,改造社会 3,科学性:本体论、价值论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的统一 4,发展性:可以被证实,就有可能被证伪。
不是终极真理,而是路标和灯塔,照亮人类解 放的道路 5,阶级性:由代表无产阶级走向三个代表
义 贯 彻 到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局限性
直 观 性
猜 测 性
非 科 学 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把唯物论和辩
证法有机结合起来,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把辩证唯物主
义运用于考察人类社
会发展,创立了历史
唯物主义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进行理论探讨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择的价值观联系起来,确立如何根据我们 已知的东西更好的生活。
哲学家的爱情故事
结果:
哲学家回到家里,后悔不已,他烧掉了自 己所有的书,只留下了一张纸,上面 写 着: 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则前半段的人生 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 悔
冯友兰语
“哲学不能增进人们对于实际的 知识,但能提高人的精神境 界。”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意识的产生
刺激感应性
人类的意识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意识的产生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劳动 语言
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作为思维外壳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
猿脑
人脑
从而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只狗,首先是在超感觉的世界里肯定
存在一只狗的理念的原型。
其次, 才是在感觉世界 中存在着一只只 个体的狗,它们 都是理念的狗的 衍生物和摹本。
王阳明看花
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出去游玩,朋友指着山 中的花树问他:“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树 在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 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 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如水、火、气、原子等
泰勒斯
阿
那
克
西
美
赫拉克利特
尼
德莫克利特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性
把以 人力 也学 看的 成原 机理 器解
释 一 切
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否孤 认立 矛片 盾面
静 止 的 观 点
社没 会有 历把 史唯 领物 域主
★.我们从何处来? ★.我们是谁? ★.我们往何处去?
三、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方面内容:物质和精神何为世界 本原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不可知论
康德
在人 感只
休谟觉能ຫໍສະໝຸດ 之知外道的自
不己
可的
知感
觉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关于世界的本原 是物质的哲学学说
唯心主义
关于世界的本原 是精神的哲学学说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内容上:客观
意识
形式上:主观
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人脑的反射活动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大 脑 机 能 定 位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心与花是何关系? 王阳明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是万事万物的根
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此花不在你 的心外”,典型地说明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观点。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的基石
四、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物质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
论意义 (3)意识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念。
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
物质范畴是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 抽象,也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基石
确认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体 现了对世界物质性的高度概括,并与物质 的具体形态/具体结构/具体属性区分开
同时概括了:自然的物质本质属性和社会 的物质本质属性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 优越性/深刻性
大脑如何作出决定的
大家谈
意识的作用
认识活动、 实践活动、人自身生理活动的控制
意识的结构
意识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意识可划分:为潜意识/显意识 意识也可区分为:传统意识/现
实意识/未来意识 意识的指向区分:对象意识/自
我意识
马克思主义原理 第一章(哲学篇)
一、什么是哲学(回顾)
“哲学”一词,希腊
语叫“philophia。 philem—追求、爱, sophia—智慧, 合在一起就是“爱 智”的学问。
二、哲学是人的存在的基本形式
信息,即事实提供给我们的东西以及所发 生的事件的原初的机制
知识,即反思所收到的信息 智慧,即把知识与人生选择和我们能够选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 的本原,客观世界是
人的意识的产物
物质世界是由某种 非人类、超自然的 “客观精神”派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主观唯心主义
把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 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莱克
物是感觉复合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
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 质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
出来的。 *所以,物质是各种具体实物的共 性,物质范畴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 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哲学概
从与意识相对角度来界定物质,坚持物 质的独立性和意识的派生性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体现了可知论 体现了对世界多样性的概括,是辩证法
与唯物论的统一 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社会
历史观的统一
物质的演变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意识
银河太阳系 星系
星系侧视
(3)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低等动物的刺激感应性 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类的意识
对物质和精神何为世界
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无 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问题的不同回答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 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而只 无能 法认 认识 识事 到物 事的 物现 的象 本 质
柏拉图的“理念论”
在具体存在之外,还 有一种一般存在
这种一般存在是绝对 的、不变的、永恒的
具体存在(事物)只
是一般存在的“摹本” 一般存在即“理念”
高楼是怎样建造起来的?
理高 念楼 建是 造根 的据
高 楼 的
后先 才有 有高 高楼 楼的
理 念
哲学家叔本华批评说:
柏拉图理念论所犯的最可笑错误是, 他声称所有理念是一次制造出来的, 那么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如何解决呢? 宇宙间必然同时存在他们的理念原 型,这样父亲和儿子就难以分清先 后了,儿子甚至可能比父亲存在的 时间更久远。
哲学知识属于理解,理解不能 离开人和人生,要身体力行。
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案例
探讨主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认识你自己”是哲学的很重大的 问题。
人必须认识自己:如其这不能有助于发见 真理,至少这将有助于规范自己的生活; 没有别的比这更为真确的了
----帕斯卡尔《思想录》
世界从何而来?
1,理想性:追求自由,公平,正义,人的解 放和发展,社会进步与完善
2,革命性:敢于摧毁一个旧世界,改造社会 3,科学性:本体论、价值论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的统一 4,发展性:可以被证实,就有可能被证伪。
不是终极真理,而是路标和灯塔,照亮人类解 放的道路 5,阶级性:由代表无产阶级走向三个代表
义 贯 彻 到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局限性
直 观 性
猜 测 性
非 科 学 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把唯物论和辩
证法有机结合起来,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把辩证唯物主
义运用于考察人类社
会发展,创立了历史
唯物主义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进行理论探讨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择的价值观联系起来,确立如何根据我们 已知的东西更好的生活。
哲学家的爱情故事
结果:
哲学家回到家里,后悔不已,他烧掉了自 己所有的书,只留下了一张纸,上面 写 着: 如果将人生一分为二,则前半段的人生 哲学是不犹豫;后半段的人生哲学是不后 悔
冯友兰语
“哲学不能增进人们对于实际的 知识,但能提高人的精神境 界。”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意识的产生
刺激感应性
人类的意识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意识的产生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劳动 语言
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作为思维外壳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
猿脑
人脑
从而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一只狗,首先是在超感觉的世界里肯定
存在一只狗的理念的原型。
其次, 才是在感觉世界 中存在着一只只 个体的狗,它们 都是理念的狗的 衍生物和摹本。
王阳明看花
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出去游玩,朋友指着山 中的花树问他:“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树 在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 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 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如水、火、气、原子等
泰勒斯
阿
那
克
西
美
赫拉克利特
尼
德莫克利特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性
把以 人力 也学 看的 成原 机理 器解
释 一 切
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否孤 认立 矛片 盾面
静 止 的 观 点
社没 会有 历把 史唯 领物 域主
★.我们从何处来? ★.我们是谁? ★.我们往何处去?
三、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方面内容:物质和精神何为世界 本原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不可知论
康德
在人 感只
休谟觉能ຫໍສະໝຸດ 之知外道的自
不己
可的
知感
觉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关于世界的本原 是物质的哲学学说
唯心主义
关于世界的本原 是精神的哲学学说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内容上:客观
意识
形式上:主观
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人脑的反射活动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大 脑 机 能 定 位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心与花是何关系? 王阳明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是万事万物的根
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此花不在你 的心外”,典型地说明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观点。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的基石
四、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物质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
论意义 (3)意识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念。
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
物质范畴是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 抽象,也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基石
确认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体 现了对世界物质性的高度概括,并与物质 的具体形态/具体结构/具体属性区分开
同时概括了:自然的物质本质属性和社会 的物质本质属性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 优越性/深刻性
大脑如何作出决定的
大家谈
意识的作用
认识活动、 实践活动、人自身生理活动的控制
意识的结构
意识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意识可划分:为潜意识/显意识 意识也可区分为:传统意识/现
实意识/未来意识 意识的指向区分:对象意识/自
我意识
马克思主义原理 第一章(哲学篇)
一、什么是哲学(回顾)
“哲学”一词,希腊
语叫“philophia。 philem—追求、爱, sophia—智慧, 合在一起就是“爱 智”的学问。
二、哲学是人的存在的基本形式
信息,即事实提供给我们的东西以及所发 生的事件的原初的机制
知识,即反思所收到的信息 智慧,即把知识与人生选择和我们能够选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 的本原,客观世界是
人的意识的产物
物质世界是由某种 非人类、超自然的 “客观精神”派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主观唯心主义
把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 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莱克
物是感觉复合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
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
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 质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
出来的。 *所以,物质是各种具体实物的共 性,物质范畴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 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哲学概
从与意识相对角度来界定物质,坚持物 质的独立性和意识的派生性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体现了可知论 体现了对世界多样性的概括,是辩证法
与唯物论的统一 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社会
历史观的统一
物质的演变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意识
银河太阳系 星系
星系侧视
(3)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低等动物的刺激感应性 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类的意识
对物质和精神何为世界
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方面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无 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问题的不同回答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 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而只 无能 法认 认识 识事 到物 事的 物现 的象 本 质
柏拉图的“理念论”
在具体存在之外,还 有一种一般存在
这种一般存在是绝对 的、不变的、永恒的
具体存在(事物)只
是一般存在的“摹本” 一般存在即“理念”
高楼是怎样建造起来的?
理高 念楼 建是 造根 的据
高 楼 的
后先 才有 有高 高楼 楼的
理 念
哲学家叔本华批评说:
柏拉图理念论所犯的最可笑错误是, 他声称所有理念是一次制造出来的, 那么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如何解决呢? 宇宙间必然同时存在他们的理念原 型,这样父亲和儿子就难以分清先 后了,儿子甚至可能比父亲存在的 时间更久远。
哲学知识属于理解,理解不能 离开人和人生,要身体力行。
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案例
探讨主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认识你自己”是哲学的很重大的 问题。
人必须认识自己:如其这不能有助于发见 真理,至少这将有助于规范自己的生活; 没有别的比这更为真确的了
----帕斯卡尔《思想录》
世界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