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联合电针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4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康复联合电针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平均住
院日的影响。
方法:以威海某医院神经内科新收入院的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对
照组和治疗组随机等分各60例。
入院病人均按照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早康训练和电针治疗。
4周后,两组进行Fugl-Meyer评分、ADL及平均住院日的比较。
结果:治疗组Fugl-Meyer、ADL评分优于对照组、效
果更加、平均住院日明显缩减。
结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联合电针治疗取得临床
效果显著,决定后期的康复效果,缩减平均住院日,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庭负担。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电针;平均住院日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088-02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一类疾病,调查发现约70%~80%[1]的患者伴有不同
程度的并发症状,其以偏瘫最常见[2]。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中医学的精髓,在偏瘫
治疗上取得硕果累累,电针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相对于
单纯的针刺取得良好成效。
研究表明发病最初4周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
早期偏瘫肢体康复训练被证实是肢体功能恢复最有效的方法。
本文旨在观察本院
神经内科早期康复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卒中偏瘫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至12月威海某院神经内科收入院的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为
研究对象。
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在42至75岁,平均年龄53.2±10.5岁,其中左右侧偏分别为38、22例。
治疗组(60例),男性患者35例,女25例,年龄在39至78岁,平均年龄52.6±11.7岁,其中左右侧偏分别为24、36例。
入选标准:①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3]。
②GSC>8分,Brunnstrom分期处于Ⅰ级或以上。
排除标准:①伴严重肝肾
等器质性疾病或存在肢体感觉障碍。
②有TIA或癫痫发作患者。
两组患者进行一
般资料比较无意义。
1.2 治疗方法
入院病人均按照神经内科卒中单元行基本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
①溶栓药物:首选阿替普酶。
②常规注射药物:如银杏达莫、丹红、甲钴胺、舒血宁等预防血栓栓塞、活血化瘀通脉舒络。
③口服药物: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比格雷两类双抗药物。
1.2.1早期康复训练查阅相关资料,卒中病人发病3个月内行早期康复疗
法对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能够起到最有效的促进作用[4]。
早期康复措施:(1)
心理干预。
若未及时给予恰当的心理疏通会加重病人的负性情绪,产生卒中后焦虑、抑郁,最终影响治疗和康复。
(2)肢体训练。
在Brunnstrom分期的指导下,对病人进行分期评定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3)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
1.2.2电针疗法参考《针灸治疗学》一书为依据。
瘫痪侧从头部、上肢、
下肢依次取四神聪,内关,曲池,合谷,手三里,足三里,解溪等,有其它症状
者加取相应穴位。
选用邦德医疗器械生产的0.30*50mm一次性无菌钢针,吉尔碘消毒后针刺,接KWD-808Ι型脉冲针灸治疗仪连续治疗5天后间断2天,进行治
疗前及4周后的效果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分析检验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3.讨论
偏瘫恢复一直是康复医学的一大难题,临床上很多卒中偏瘫患者因错过了最佳时机,
在进行后期康复训练时,因关节肌肉过度挛缩严重变形,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实践证明,尽
早对病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越有利于大脑功能的重塑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联合电针治疗取得临床效果显著,决定患者后期的恢复效果,缩减平均住院日,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陈雨,苏卫红.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9):198-200.
[2]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380.
[3]李丽.早期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78-79.
[4]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7.
作者简介:孙娟(1991-),本科(硕士在读),方向:临床护理.
通信作者:柳明仁(1962-),博士,教授,方向:临床护理,邮箱:155634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