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夜莺的歌声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夜莺的歌声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夜莺的歌声说课稿篇1
【教材分析】
《夜莺的歌声》是鲁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接着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游击队消灭了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
“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
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年段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3.能初步把握__的主要内容,体会__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单元目标】
1.把握__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缅怀那些为和平英勇战斗的英雄们,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本课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6个字。
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蘑菇、呻吟、宛转、以防万一、兴致勃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德国鬼子的凶恶狡猾。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听记:(听的训练)
听老师读两遍短文,回答问题。
夜莺
夜莺是一种迁徙的食虫鸟类,生活在欧洲和亚洲的森林。
它们在低的树丛里筑巢,冬天迁徙到非洲南部。
一种叫声清脆宛转的鸟,体态玲珑,多鸣于月夜,故名。
雄夜莺以它擅唱的歌喉而著称,它的音域之宽连人类的歌唱家也羡慕不已。
夜莺的鸣叫声高亢明亮、婉转动听。
尽管夜莺在白天也鸣叫,但它们主要还是在夜间歌唱,这个特点显著地区别
于其它鸟类。
所以夜莺的英文名字里有“Night”的字样。
近来科学家还发现,夜莺在城市里或近城区的叫声要更加响亮,这是为了盖过市区的噪音。
1.夜莺名字的由来?
2.夜莺的英文名字有什么的字样?
二、导入新课
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夜莺”,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夜莺的图片,介绍夜莺的歌声如何好听,把学生引入课文。
三、检查预习,学情调查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介绍时代背景。
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四、整体把握课文
1.全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四部分,找出各部分的起止。
2.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3.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要求学生在整体读文的时候能读懂__的大意。
运用喜欢的阅读方法,如扫读、跳读、快速浏览等感知__大意,初步体会人物的品质。
)
五、精读感悟从字里行间捕捉夜莺的机智·勇敢,进行批注。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初闻歌声,吸引敌人;路中歌声,麻痹敌人;歌声传敌情,消灭敌人;歌声继续,战争继续。
歌声贯穿课文的始终。
因此,抓住描写有关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围绕歌声,我设计以下4个小环节: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
(1)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问:“‘沉寂’是什么意思?”
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从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
(2)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这也是对课后第1小题的落实),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
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小夜莺的话要读得童声稚气、天真活泼,军官总是想从小夜莺口中得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因此军官的话语要读得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冀。
学生边朗读边揣摩,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同位交流,理解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里的歌声是为了什么?”引导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这样能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
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
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了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
⑴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
”
⑶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总结全文:
课题为什么叫“夜莺的歌声”? 读了这篇课文后,小夜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总结用《夜莺的歌声》为题的含义。
拓展,升华感情:让学生说出,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涌现出的`像小夜莺这样的少年英雄,(多媒体出示小英雄王二小图片、雨来图片、小兵张嘎图片)
六、拓展延伸,学习写法(写的训练)
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
你从哪看出来的?(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
)
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
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夜莺的歌声说课稿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
2、选编意图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
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
3、教材内容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然后写游击队消灭了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
“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很陌生,地理知识与课文衔接不上。
学生虽然具备一些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水平。
但自主感悟的能
力较差,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和体会__和意境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
因此,在上本课之前应通过视频、文字资料了解一些有关二战的知识,另外,体会__的语言也是教学本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2、读懂课文,从“小夜莺”的精神品质中受到熏陶感染。
技能目标:
3、初步领会首尾照应的写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难点:
理解__首尾照应的写法。
五、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引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2、创设情境,角色表演
3、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3—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王二小》、《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使学生产生某种认识。
放映夜莺、杜鹃图片和叫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在这里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故事导入,学生会对学习本课更有兴趣。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体验(5分钟)
a、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b、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你是怎么分的?课文的重点部分写什么?
第三环节------学生合作讨论交流(10分钟)
自主朗读课文,完成问题:
1、大家想一想,面对凶恶的敌人,孩子为什么能够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2、同桌互相读,思考:为什么题目要叫《夜莺的歌声》?
3、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游击队员是怎么知道敌人情况的?说明了什么?
5、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了夜莺的歌声,说说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第四环节------反馈学习成果,相互辩论诱导。
(10分钟) 这一环节是对前面讨论的答案的展示,因为问题较多,可以让每一组选择一个问题来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我让每个组的同学把答案写在纸上,派代表到前面展示,然后,同学们再评价他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第五环节------ 拓展创新,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10分钟)
1.读了这篇课文后,小夜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或者你喜欢、佩服小夜莺什么?
2.你知道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有这样的机智勇敢爱国的小英雄吗?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小英雄雨来、王二小、张嘎、海娃、潘冬子等,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二小放牛郎》的歌曲,乘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六环节----------作业设计
1、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听
2、在书上或者上查找一些小英雄的故事,在班上开展小英雄故事会
七、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吸引敌人
麻痹敌人
传递情报
|
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八、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的故事。
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这也是__的教学重难点。
战争与学生距离比较遥远,为了使学生体会深刻。
我围绕“读”字展开教学,安排了自己品读,品读对话,品读歌声的句子。
通过反复读,使学生感受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特别是在分角色朗读这个环节,学生非常投入,感受也特别深。
夜莺的歌声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勾,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然后写游击队消灭了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
“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
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
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被安排在第四单元,本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取材,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A类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类
1、整体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部分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类
从故事内容中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三、说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部分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本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开放讨论中理解体会__中的语句,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以王二小的故事导入。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在这里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故事导入,学生会对学习本课更有兴趣。
)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
在学习课文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既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也加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第三板块——整体把握课文
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在新课标第二学段关于阅读的目标中强调,要让学生能初步把握__的主要内容,而且这也是学习本组课文的一个训练要点。
)
第四板块——学习每一部分
划出写小夜莺言行的语句,学生讨论理解,并指导朗读。
让学生读中品,品中悟。
夜莺的歌声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五组中选编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
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
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特点,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蘑菇、呻吟、宛转、垂头丧气、以防万一、兴致勃勃"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理解部分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德国鬼子的凶恶狡猾。
三、说重难点
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说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通过上、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历史背景、有关故事)
2、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或上查阅,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3、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4、回顾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夜莺图片、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本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精读感悟、开放讨论中理解体会__中的语句,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夜莺",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夜莺的图片,介绍夜莺的歌声如何好听,把学生引入课文。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过分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听枯燥乏
味的语言材料,只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和厌烦心理。
因此,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学情调查。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
在学习课文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既为学习课文作好准备,也加强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
2、介绍时代背景。
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课前的预习、收集资料,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是学生更好地理解__内容的前提。
第三板块——整体把握课文
1、全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四部分,找出各部分的起止。
2、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3、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要求学生在整体读文的时候能读懂__的大意。
运用喜欢的阅读方法,如扫读、跳读、快速浏览等感知__大意,初步体会人物的品质。
)
第四板块——精读感悟从字里行间捕捉夜莺的机智·勇敢,进行批注。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初闻歌声,吸引敌人;路中歌声,麻痹敌人;歌声传敌情,消灭敌人;歌声继续,战争继续。
歌声贯穿课文的始终。
因此,抓住描写有关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围绕歌声,我设计以下4个小环节: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问:"‘沉寂’是什么意思?"
教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从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
⑵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这也是对课后第1小题的落实),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
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小夜莺的话要读得童声稚气、天真活泼,军官总是想从小夜莺口中得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因此军官的话语要读得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冀
学生边朗读边揣摩,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同位交流,理解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里的歌声是为了什么?"引导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这样能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
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
⑴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
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了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
⑴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⑵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
"
⑶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总结全文:
课题为什么叫"夜莺的歌声"? 读了这篇课文后,小夜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总结用《夜莺的歌声》为题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