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预测押题密卷(全国I卷)理科综合物理核心考点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高考预测押题密卷(全国I卷)理科综合物理核心考点试题
一、单选题 (共6题)
第(1)题
1909年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电子的电荷量,因此获得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装置如图。

两块水平放置相距为d的金属板A、B分别与电源正、负两极相接,从A板上小孔进入两板间的油滴因摩擦带上一定的电荷量。

两金属板间未加电压时,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某带电油滴P以速度大小竖直向下匀速运动;当油滴P经过板间M点(图中未标出)时,给金属板加上电
压U,经过一段时间,发现油滴P恰以速度大小竖直向上匀速经过M点。

已知油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其
中k为比例系数,v为油滴运动速率,r为油滴的半径,不计空气浮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滴P带正电
B.油滴P所带电荷量的值为
C.从金属板加上电压到油滴向上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油滴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油滴先后两次经过M点经历的时间为
第(2)题
2022年10月31日,搭载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实验舱发射可简化为三个轨道,如图所示,先由近地圆轨道1进入椭圆轨道2,再调整至圆轨道3.轨道上A、B、C三点与地球中心在同一直线上,A、C两点分别为轨道2的远地点与近地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2上C点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卫星在轨道2上运行的周期小于在轨道1上运行的周期
C.卫星在轨道2上的A点和轨道3上B点受到的万有引力相同
D.卫星在轨道2上C点的速度小于在轨道3上B点的速度
第(3)题
两个弹性小球A、B相互挨着,A在B的正上方,一起从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小球下落的高度远大于两小球直径。

若小球B与水平地面、小球A与小球B之间发生的都是弹性正碰,B球质量是A球质量的2倍,则A球第一次的下落高度与其碰后第一次上升的最大高度之比为()
A
.B.C.D.
第(4)题
某实验兴趣小组对新能源车的加速性能进行探究。

他们根据自制的电动模型车模拟汽车启动状态,并且通过传感器,绘制了模型车从开始运动到刚获得最大速度过程中速度的倒数和牵引力F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模型车的质量,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整个过程时间持续5s,获得最大速度为4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模型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1N
B.模型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2s
C.模型车牵引力的最大功率为6W
D.模型车运动的总位移为14m
第(5)题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

电路中的R2、R3分别为总阻值一定的滑动变阻器,R0为定值电阻,R1为光敏电阻(其电阻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

当开关S闭合时,电容器中一带电微粒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调节电阻R2的滑动端P1向上端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变大,带电微粒向上运动
B.只调节电阻R3的滑动端P2向上端移动的过程中,R1消耗的功率变大,电阻R3中有向上的电流
C.在只逐渐增大光照强度的过程中,电阻R0消耗的电功率变大,电源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D.若断开开关S,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变小,带电微粒向上运动
第(6)题
如图所示,x轴过均匀带正电绝缘球体的球心O,M、N及A、B分别关于O点对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点场强相同
B.M、N两点场强相同
C.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
D.M点电势等于N点电势
二、多选题 (共4题)
第(1)题
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相同且光滑的两定滑轮高度相同,跨过滑轮的细线分别连接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和B,A套在光滑水平轻杆上,开始时连接A的细线与水平杆夹角为,现由静止释放A,在A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至达到最大速度的过程中(B 始终未碰杆)( )
A.A的位移小于B的位移
B
.B的位移大小为
C.B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D.B克服拉力做功的瞬时功率等于拉力对A做功的瞬时功率
第(2)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一个绝热压缩过程,其温度一定升高
B.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活塞压下后反弹,是由分子斥力造成的
C.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原因是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D.运送货物的卡车停于水平地面,在缓慢卸货过程中,若车胎不漏气,胎内气体温度不变,不计分子间势能,则胎内气体从外界吸热
E.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微粒的撞击作用不平衡所引起的
第(3)题
如图所示,间距的光滑U形金属导轨固定在绝缘斜面上,斜面倾角。

区域I、Ⅱ分别以PQ、MN为边界,均存在
垂直于斜面向上的磁场,I区中磁感应强度从0开始随时间均匀增加,Ⅱ区中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PQ与MN之间为无磁场区域。

质量、电阻的导体棒垂直于导轨放置,从两磁场之间的无磁场区域由静止释放,经过进入Ⅱ
区恰好匀速下滑。

运动中棒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导轨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重力加速度,。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Ⅱ区后,导体棒中的电流
B.无磁场区域的面积至少为
C.前2s导体棒产生的焦耳热
D.若I区磁场面积为,则I区的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为
第(4)题
厦门大学天文学系顾为民教授团队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积累的海量恒星光谱,发现了一个处于宁静态的中子星与红矮星组成的双星系统,质量比约为2:1,同时绕它们连线上某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研究成果于2022年9月22日发表在《自然·天文》期刊上。

则此中子星绕O点运动的()
A.角速度等于红矮星的角速度B.轨道半径大于红矮星的轨道半径
C.向心力大小约为红矮星的3倍D.向心加速度小于红矮星的向心加速度
三、实验题 (共2题)
第(1)题
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多用电表,电压表(3V,3kΩ),两节1.5V干电池(内阻未知),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kΩ)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①用多用电表测其中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将选择开关置于合适的位置,下列符合要求的是___________。

②欧姆表的内部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1所示。

利用图2所示的电路测量多用电表欧姆挡内部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记电池的电动势为E,欧姆表“×”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r,调节滑动变阻器。

测得欧姆表的读数R和电压表的读数U,某次测量电压表的示数如图3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_V,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线如图4所示,求得电动势___________V,内部电路的总电阻___________kΩ(所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第(2)题
在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备有下列器材:
A.被测干电池一节
B.电流表:量程为0~0.6A,内阻约为0.4Ω
C.电流表:量程为0~0.6A,内阻
D.电压表:量程为0~3V,约为3kΩ
E.滑动变阻器:0~1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F.滑动变阻器:0~100n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G.开关、导线若干
(1)为了尽可能减小误差,以及便于调节,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__(填“B”或“C”),滑动变阻器应选
用__________(填“E”或“F”),并在图甲的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_______。

(2)闭合电键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I,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电池
的电动势为__________V,内阻为__________Ω。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3)本实验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因电表内阻引起的系统误差。

四、解答题 (共3题)
第(1)题
如图所示,长度为1.75m的水平传送带以2m/s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传送带左端与光滑水平面连接,右端与一个半径为0.8m、固定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相切,质量为1kg的物块a从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由静止下滑,物块a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通过传送带后,a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b发生弹性碰撞,b的质量为2kg。

物块均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碰撞时间极短。

求:
(1)物块a与物块b碰撞后瞬间物块a的速度
(2)物块从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由静止下滑之后的整个过程中,物块a与传送带之间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

第(2)题
如图甲所示,立方体空间的边长为L,侧面为荧光屏,能完全吸收打在屏上的带电粒子并发光,三维坐标系坐标原
点O位于底面的中心,,。

已知原点O有一粒子源,能向平面内各个方向均匀持续发射速率为、质
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若在立方体空间内存在方向平行于z轴的匀强磁场,沿y轴正方向射出的粒子恰好打在荧光屏上的H点,求该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若磁场与(1)问中的相同,求粒子从原点O运动到荧光屏的最长时间和最短时间;
(3)若在立方体空间内平行y轴加如图乙所示随时间t按余弦规律变化的磁场,同时平行z轴加如图丙所示随时间t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磁场,图中峰值,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远小于磁场变化周期,不计电磁感应现象影响。

求沿x轴正方向射出的
粒子打在荧光屏上落点的痕迹长度s。

第(3)题
某同学用图(a)所示装置探究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固定在同一竖直面的轨道由三部分构成,直轨道与圆轨道在端
相切,最低点处有压力传感器,圆轨道的端与等高且两端的切线均竖直,,两圆轨道的半径相同、
圆心等高。

将一小球从轨道上不同位置静止释放,测出各次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得到与释放点到点的高度的关系图像
如图(b)。

小球可视为质点且恰好能自由通过D、E端口,不计摩擦力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1)求小球的质量和两圆轨道的半径;
(2)要让小球沿圆轨道通过点,求释放点的高度满足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