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10年考点路线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政治10年考点路线图(1)
在下列《政治理论考试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范围内,给出近10年的具体考点出处,可以使考生清晰地了解各章节命题的题型、各章节命题的频率及其重要程度,在全面复习的过程中,也不失对重要知识点的明确和强化。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总题数6;总分数11;占本部分题数比重6%;占本部分数比重4%)
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知识点范围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历年考点:
1998年文科第23题(辨析):唯心主义的产生根源。

1998年理科第2题(单):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发展史中的伟大变革。

历年考点:
2003年第1题(单):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

1998年文(理)科第1题(单):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根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总题数17;总分数24;占本部分题数比重17%;占本部分数比重9%)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历年考点:
2007年第1题(单):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2006年第1题(单):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历年考点:
2006年第17题(多):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2003年第2题(单):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历年考点:
2002年文科第1题(单):自在世界、人类世界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3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历年考点:
2007年第4题(单):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007年第17题(多):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2005年第1题(单):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2001年理科第3题(单):意识的能动作用。

2001年文科第2题(单):意识的起源。

2000年文科第1题(单):意识的能动性。

1999年理科第19题(多):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

1999年文科第2题(单)、1999年理科第1题(单):意识的本质。

1998年理科第11题(多):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历年考点:
2002年文科第16题(多)、2002年理科第17题(多):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2002年理科第1题(单):人类世界及其构成。

1999年文科第17题(多):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1999年文科第1题(单):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总题数22;总分数68;占本部分题数比重22%;占本部分数比重26%)1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历年考点:
2007年第18题(多):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

2005年第16题(多):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2004年第31题(辨析):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001年文科第17题(多)、2001年理科第17题(多):社会存在的范畴;普遍联系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联系与系统。

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2007年第19题(多):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

规律及其客观性。

现象和本质。

必然性和偶然性。

历年考点:
2001年文科第1题(单)、2001年理科第1题(单):在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问题上决定论与非决定论、辩证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的界限。

历年考点:
原因和结果。

可能性和现实性。

2007年第2题(单):对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正确区分。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

历年考点:
2001年理科第2题(单):事物的度及其方法论意义。

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历年考点:
1998年理科第10题(多):量变质变规律。

1998年理科第3题(单):否定之否定运动的表现形式。

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历年考点:
1999年理科第17题(多):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3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历年考点: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历年考点:
1999年文科第35题(材料):矛盾规律的有关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历年考点:
2001年文科第16题(单)、2001年理科第16题(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999年理科第2题(单):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998年文科第12题(多):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历年考点:
2000年文科第33题(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历年考点:
2003年第16题(多):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1998年文科第11题(多):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总题数19;总分数80;占本部分题数比重19%;占本部分数比重30%)1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认识的本质。

历年考点:
2006年第2题(单):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003年第3题(单):认识的本质是能动反映,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历年考点:
1998年理科第27题(论):认识的主体及其形成与发展。

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历年考点:
2002年理科第31题(辨析):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