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金华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④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②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⑤为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⑤是气孔。

【详解】
①④为保护组织,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而上皮组织是动物细胞中的组织,不会出现在植物细胞中,A错误。

②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B正确。

③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输导水、无机盐、有机物,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C正确。

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⑤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D正确。

故选A。

2.当你再次患感冒时,你应该
①服用上次感冒时用的那种药
②请医生诊断,凭医生的处方买药服用
③到药店购买OTC标志的感冒药
④自行到药店购买R标志的感冒药,按药品说明书服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
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

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

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

如果再次患感冒时要②请医生诊断,凭医生的处方药服用,或③到药店购买非处方药,不能服用上次感冒时用的那种药,要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

故C符合题意。

【点睛】
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3.自然界中现存的生物,都是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

下面有关进化的论述中,不科学的是()。

A.生物进化的研究,要建立在对地质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而且要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
B.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长颈鹿的长颈是由于长颈鹿要不断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
C.始祖鸟化石证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的进化,可以从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始祖鸟化石的特点,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的趋势方面来切入。

【详解】
生物进化的研究,要建立在对地质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而且要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比较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常用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
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因此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长颈鹿的长颈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而由于长颈鹿要不断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的变异是环境因素形成,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B符合题意;
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
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具有翼,而且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始祖鸟化石说明了古代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C不符合题意;
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

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在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4.以下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B.黑猩猩钓取白蚁
C.菜青虫总是只取食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
D.失去雏鸟的红雀喂养金鱼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ACD、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菜青虫总是只取食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失去雏鸟的红雀喂养金鱼,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B、黑猩猩钓取白蚁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
因此属于学习行为的是黑猩猩钓取白蚁,故选B。

【点睛】
理解掌握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及区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皮肤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特异性免疫D.人工免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
胃液)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
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

特异性免疫
皮肤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6.如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气体分子A和B进出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
C.Ⅰ进入肺泡时,膈肌是舒张状态
D.气体A是二氧化碳,气体B是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

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2)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3)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

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4)Ⅰ氧气、Ⅱ二氧化碳、A二氧化碳、B氧气。

【详解】
A.肺泡壁以及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

B.气体分子A和B的进出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B正确。

C.Ⅰ氧气进入肺泡,表示吸气,膈肌是收缩状态,C错误。

D.图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7.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某同学对光后在目镜中看不到白亮的视野,你认为采取下列哪项措施是最无效的?()
A.转动遮光器B.转动转换器C.转动目镜D.调整反光镜的位置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光后看不到白亮的视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光不正确;另一种是物镜镜头没有正对通光孔。

若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即可;若是对光不正确,主要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有时还需要更换低倍物镜。

【详解】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A不符合题意;
转动转换器能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还能更换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换用低倍镜视野变亮,B不符合题意;转动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不变,不能改变视野亮度,C符合题意;
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使光线汇聚,视野变亮,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

能改变视野光线强弱的结构有反光镜、遮光器和物镜。

8.晓晓家的宠物狗“乐乐”在外遛完一圈后,在它的皮毛上粘了很多苍耳的果实,这一实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
A.帮助植物传粉B.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C.维持生态平衡D.促进物质循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把采到的花粉装入足上的花粉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晓晓家的宠物狗“乐乐”的皮毛上,在它的皮毛上粘了很多苍耳的果实,这一实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9.受凉感冒时,感到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A.气管里黏膜分泌黏液多,堵塞呼吸道
B.鼻黏膜充血肿胀,堵塞呼吸道
C.鼻黏膜分泌过多,黏液阻塞鼻腔
D.气管收缩,空气进出受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端,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当人体患感冒时,会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使人呼吸不畅。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10.与动物体相比,植物体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
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

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

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可见植物体无系统。

【点睛】
只要熟练掌握了植物体和人体的结构层次,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的作用是()
A.保持细胞的形态B.避免细胞皱缩
C.避免细胞涨破D.离散口腔上皮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可根据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滴液步骤分析解答。

【详解】
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由于0.9%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故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

故选A。

【点睛】
此题要求熟练掌握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2.观察衣藻、水绵、海带等藻类植物时,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A.有光合作用的器官B.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能固着在海底生活D.茎中没有导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因此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

【详解】
藻类植物的种类繁多,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水绵、海带、紫菜等;有的生活在淡水中,如水绵;有的生活在海水中,如海带、紫菜等。

选项B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3.月季花很漂亮,家庭种植时常用扦插的繁殖方法。

下列与此生殖方式不同类的是()
A.马铃薯块茎繁殖B.桃树的嫁接繁殖
C.水稻的种子繁殖D.红薯用根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详解】
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属于无性生殖。

马铃薯块茎繁殖,桃树的嫁接繁殖,红薯用根繁殖都属于无性生殖;而水
稻的种子繁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故C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4.“雨露滋润禾苗壮”,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能适应生物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生物能影响环境
【答案】B
【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雨露滋润禾苗壮,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树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

1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12生肖之谜。

这12生肖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生肖动物下列组织中依次属于鸟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的一组是
A.猪、蛇、鸡B.鸡、牛、鼠
C.鸡、兔、蛇D.狗、羊、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鸟类的前肢变成翼,用气囊辅助呼吸,鸡属于鸟类、兔属于哺乳动物、蛇属于爬行动物。

考点:鸟类的特点、哺乳动物的特点、爬行动物的特征。

16.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粽子中糯米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
A.胚乳B.胚根C.胚芽D.胚轴
【答案】A
【解析】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的主要营养成分就是淀粉,糯米是水稻食用的部分,水稻种子包括种皮、胚和胚乳,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17.会养金鱼的人,常在缸内放一些水草,其目的是为了()
A.增加美感B.增加水中的氧气
C.提供鱼饵D.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

鱼缸内的水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
出氧气,正好给金鱼的呼吸利用,因此在鱼缸内方水草的目的是增加水中的氧气。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18.在制作甜酒过程中,应尽量少打开容器,主要原因是
A.防止热量散失B.防止酒香挥发
C.防止落入灰尘D.防止被其他细菌和真菌感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
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会把葡萄糖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在米酒制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防止空气进入,也防止其它杂菌的污染。

故选D。

【点睛】
考查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19.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草→ 兔→ 鹰B.鹰→ 兔→ 草
C.蘑菇→ 兔→ 鹰D.阳光→ 草→ 牛→ 虎
【答案】A
【解析】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A正确;
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错误;
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而且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错误;
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D错误。

20.显微观察同一标本,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绘出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A.正确观察顺序是②①③B.观察时视野最暗的是②
C.放大倍数从高到低依次是②①③D.观察视野③时可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A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看到的细胞个体越大,放大倍数从高到低依次是
③①②。

显微镜观察是先低倍镜再高倍镜,所以正确观察顺序为②①③,A正确,C错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所以视野最暗的是③,B错误;
③视野内的物像最大,说明换用了高倍镜,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D错误。

21.银杏和杏的区别主要是()
A.叶形和树干粗细B.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C.是否用种子繁殖D.耐干旱和贫瘠的程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银杏的最外面肉质的部分是种皮,而不是果皮,因此银杏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而杏的最外面可食用的部分则是果皮,可见杏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属于被子植物,B正确。

考点: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2.2018年3月30日,广东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将人突变的亨廷顿基因导入猪的DNA中,培育出患“享廷顿舞蹈病”的猪。

这项成果会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最终造福于人类。

患“亨廷顿舞蹈病”猪的培育,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A.仿生技术B.转基因技术C.组织培养技术D.传统生物技术
【答案】B
【解析】
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所以将人突变的亨廷顿基因导入猪的DNA中,培育出患“享廷顿舞蹈病”的猪,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可见B符合题意。

23.很多中学生爱吃面包,其中的面包制作需要利用哪种微生物
A.乳酸菌B.酵母菌
C.青霉D.枯草杆菌
【答案】B
【解析】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空。

24.赵华同学体育中考时测了三次肺活量,三次测量的值为:2800ml、3000ml和3500ml,请问小明的肺活量是多少( )
A.3500ml B.2800ml C.3100ml D.3000m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指肺的最大通气量,肺活量应该
取最大值,所以此题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肺活量。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肺活量的定义。

25.下列关于遗传与变异描述正确的是()
A.DNA是遗传物质,因为DNA上携带着控制性状的遗传信息
B.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
C.开放二孩政策后,一个家庭头胎是女孩,再生个女孩的概率是0
D.所有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都是不遗传的变异
【答案】A
【解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A正确;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B错误;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各是50%,因此个家庭头胎是女孩,再生个女孩的概率仍是50%,C错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只要遗传物质没有变化,属于不遗传的变异,而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时,就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

26.下列关于进入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描述正确的是
A.男生声音变粗,胡须、腋毛生长B.女生身高突增,卵巢发育完全成熟
C.不接受家长监管,不与异性交往D.心情不畅时用通宵上网来缓解
【答案】A
【解析】
A、进入青春期后,随着体内性激素水平的上升,男性和女性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男生声音变粗,胡须、腋毛生长,喉结突出,这都属于第二性征,A正确;
B、进入青春期后,女生身高突增是最明显的改变,卵巢快速发育,直至成熟,青春期期间,卵巢都未完全发育成熟,B错误;
C、进入青春期后,心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例如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等,这时要注意多与家长交流,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与异性建立健康的关系,C错误。

D、通宵上网属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值得提倡,心情不畅时要选择合理的方式发泄心中的烦恼,例如运动,听音乐,找同学聊天等,D做法错误。

故选 A
27.下列关于传染病及免疫相关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原体都能使人患传染病B.病原体不一定都是抗原
C.抗原能使机体产生抗体D.免疫可识别体内异常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详解】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是传染病,而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不一定都属于传染病,故A 错误;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而不是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如果没有引起免疫反应,就不是抗原,故B正确;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故C正确;免疫的监视功能是指这种功能可以识别和消灭体内产生的突变细胞,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抗体、抗原、传染病的概念。

28.下列成语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蜻蜓点水B.雄鸡报晓C.老马识途D.饿虎扑羊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蜻蜓点水、雄鸡报晓、饿虎扑羊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老马识途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C。

29.狗是十二生肖之一,植物中名字带“狗”的有很多,如狗枣猕猴桃、狗尾草等,从结构层次上看,狗尾草属于()
A.细胞B.组织C.器官D.植物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详解】
因为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植物体,所以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狗尾草是由根、茎、叶等器官构成的,属于植物体。

故选:D。

【点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