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的兴起 时间:10世纪初 都城:上京临潢府 建立者:阿保机(辽太祖) 国号:契丹 民族:契丹族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造文字
契丹的兴起
契丹
契丹族原为 鲜卑族的一支居 住在水上游的潢 水(今西拉木伦 河)流域,以游 牧为主。
契丹文字
机保阿律耶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 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 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 位期间,以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政 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创制文字。 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 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 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 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 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 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 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 西夏文字。
西夏王陵
西夏的建立
1038 年,党 项族首领元昊建 立西夏国。图为 李元昊之墓。
北宋、辽、西夏建立政权的情况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澶州
东,辽军大举南征, 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 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 到澶渊。宋军士气大振,打 退辽军。辽宋议和,签订了 “澶渊之盟”。宋辽之间保 持了长期和平的局面。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辽来说——
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对于北宋来讲——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 主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 宋维持了 100多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 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答案: 1.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2.①辽得到了“岁币”,而对北宋来讲则是一个屈
)辽(丹契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西夏建立
元昊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在兴 庆(今天的银川)登基称帝,国号 大夏,史称西夏,从此西夏开始了 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元昊统治时 期,西夏的势力有很大的发展,其 辖境“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 萧关(宁夏同心县南),北抵大漠, 境土方二万余里”,包括今宁夏、 甘肃大部和陕西北部、内蒙一部分。
两宋政权在处理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方 面与唐朝有什么异同?
问题四:同: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异:⑴唐朝的民族政策较为灵活,如设立行政机构、
册封民族首领、和亲等; ⑵两宋则是通过签订屈辱性合约,送岁币来换取和
平。
小结
党项 元 西 1038 昊 夏年
兴庆
战
契丹
阿 保 机
辽
916 年
上京
澶
澶
和
渊 之
州 之
。攻进举 大境边宋北向断不队 军夏西,后帝称昊元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 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 茶叶等“岁币” 银5万两,绢13万 匹,茶2万斤。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 被发,带铜面具,所向披靡, 屡建战功。
北宋与辽、西夏达成和议的积极意义
1.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 2.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3.使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4.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战
盟
战
汉
赵 匡 胤
北 960 宋年
东京
辱的和约,“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对中华民族而言,澶渊之盟有积极的意义:它 结
束了双方多年的战争,使得边境的和平稳定维持 了很长时间; 促进了边疆的贸易与开发; 促进了 民族友好和民族融合, 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
3.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相关史实
后晋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宋朝为夺取幽云等州,与辽作战数十年。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的兴起 时间:10世纪初 都城:上京临潢府 建立者:阿保机(辽太祖) 国号:契丹 民族:契丹族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造文字
契丹的兴起
契丹
契丹族原为 鲜卑族的一支居 住在水上游的潢 水(今西拉木伦 河)流域,以游 牧为主。
契丹文字
机保阿律耶
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统一了 契丹各部,提倡农业;制定各项典 章制度,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 位期间,以汉人为谋士学习汉族政 治制度,设置州县,契丹创制文字。 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 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 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 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 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 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 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 西夏文字。
西夏王陵
西夏的建立
1038 年,党 项族首领元昊建 立西夏国。图为 李元昊之墓。
北宋、辽、西夏建立政权的情况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澶州
东,辽军大举南征, 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 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 到澶渊。宋军士气大振,打 退辽军。辽宋议和,签订了 “澶渊之盟”。宋辽之间保 持了长期和平的局面。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辽来说——
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对于北宋来讲——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 “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 主流
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 宋维持了 100多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 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
答案: 1.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2.①辽得到了“岁币”,而对北宋来讲则是一个屈
)辽(丹契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建立时间: 960年 北 宋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西夏建立
元昊
公元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在兴 庆(今天的银川)登基称帝,国号 大夏,史称西夏,从此西夏开始了 它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元昊统治时 期,西夏的势力有很大的发展,其 辖境“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南临 萧关(宁夏同心县南),北抵大漠, 境土方二万余里”,包括今宁夏、 甘肃大部和陕西北部、内蒙一部分。
两宋政权在处理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方 面与唐朝有什么异同?
问题四:同: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异:⑴唐朝的民族政策较为灵活,如设立行政机构、
册封民族首领、和亲等; ⑵两宋则是通过签订屈辱性合约,送岁币来换取和
平。
小结
党项 元 西 1038 昊 夏年
兴庆
战
契丹
阿 保 机
辽
916 年
上京
澶
澶
和
渊 之
州 之
。攻进举 大境边宋北向断不队 军夏西,后帝称昊元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 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 茶叶等“岁币” 银5万两,绢13万 匹,茶2万斤。
狄青,北宋大将,临阵 被发,带铜面具,所向披靡, 屡建战功。
北宋与辽、西夏达成和议的积极意义
1.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 2.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3.使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4.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战
盟
战
汉
赵 匡 胤
北 960 宋年
东京
辱的和约,“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②对中华民族而言,澶渊之盟有积极的意义:它 结
束了双方多年的战争,使得边境的和平稳定维持 了很长时间; 促进了边疆的贸易与开发; 促进了 民族友好和民族融合, 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 发展。
3.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相关史实
后晋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宋朝为夺取幽云等州,与辽作战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