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林业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必需的森林培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森林培育工作。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现代林业专门人才所必须的森林培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森林培育工种高级工的水平或达到中级及以上造林更新工、营造林工程监理员的水平。

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和项目管理能力的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了解森林立地、林种规划、树种选择、林分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等森林培育基本理论;掌握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植树造林、农林复合经营、苗圃总体规划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等人工造林基本技能;掌握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森林抚育采伐、林分改造等森林抚育管理技能;掌握择伐作业与更新、皆伐作业与更新、渐伐作业与更新、其他采伐作业与更新、森林采伐规划设计等森林收获作业与森林更新基本技能;了解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工业人工林基地建设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

(二)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具备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植树造林、农林复合经营、苗圃总体规划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等人工造林基本技能;掌握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森林抚育采伐、林分改造等森林抚育管理技能;掌握择伐作业与更新、皆伐作业与更新、渐伐作业与更新、其他采伐作业与更新、森林采伐规划设计等森林收获作业与森林更新基本技能。

能进行林木种子采集、调制、贮藏和检验;能较熟练地进行播种、苗木移植和管理;能较熟练地进行扦插、嫁接和大苗整形修剪操作;能较熟练地进行容器育苗营养土的配制、装袋置床和管理;能进行苗木调查和出圃操作;能合理使用除草剂;能开展育苗项目管理;能够进行松土除草、灌溉和排水、林地培肥、林地间作、人工整枝、摘芽、抚育间伐、皆伐更新、渐伐更新、择伐更新;能进行森林采伐作业管理;能较熟练地进行伐木机具操作;能较熟练地进行商品用材林和生态公益林的管理;能进行森林培育作业设计;能进掌握森林火灾预防知识等。

(三)素质培养目标
使学生明确森林培育技术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风气、系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品质。

三、学时分配建议
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理论教学部分
(一)绪论
教学要求:
1.了解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及森林培育技术的概念和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

2.掌握森林培育的目的和特性。

3.熟悉森林培育研究方向及任务。

教学内容:
1.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及森林培育技术
2.森林培育学的发展历史
3.森林培育的目的和特性
4.森林培育(造林)与系统工程
5.森林培育研究方向及任务
(二)森林立地
教学要求:
1.熟悉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2.了解森林立地质量评价。

3.了解森林立地分类。

4.掌握森林立地因子。

5.掌握造林地种类。

教学内容:
1.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2.森林立地因子
3.森林立地质量评价
4.森林立地分类
5.造林地种类
(三)林种规划和树种选择
教学要求:
1.熟悉我国森林经营的方针和林中的划分。

2.了解林业区划与林种规划的关系
2.掌握树种选择的意义及基础。

教学内容:
1.林种规划
2.树种选择
(四)林分的结构及其培育
教学要求:
1.熟悉林分密度的作用。

2.了解确定林分密度的方法。

3.掌握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

4.了解培育混交林的意义及理论基础。

5.掌握种植点的配置。

6.掌握混交林培育技术。

教学内容:
1.林分密度
2.种植点的配置
3.森林树种组成
(五)森林的生长发育及其调控
教学要求:
1.熟悉林木个体生长发育河群体生长发育。

2.了解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

教学内容:
1.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
2.林木群体的生长发育
3.森林的生产功能及其调控
(六)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
教学要求:
1.了解造林用种的种源。

1.熟悉林木良种生产基地。

2.掌握采种和种子调制。

3.熟悉种子贮藏与品质检验。

4.掌握种子休眠及催芽。

教学内容:
1.造林用种的种源
2.林木良种生产基地
3.采种和种子调制
4.种子贮藏与品质检验
5.种子休眠及催芽
(七)苗木培育
教学要求:
1.熟悉苗圃的建立与耕作。

2.掌握裸根苗培育、容器育苗。

3.掌握苗木调查、质量评价和出圃。

教学内容:
1.苗圃的建立与耕作
2.裸根苗培育
3.容器育苗
4.苗木调查、质量评价和出圃
(八)植树造林
教学要求:
1.熟悉林地清理方式方法。

2.掌握造林整地方式。

3.掌握造林方法。

教学内容:
1.造林整地
2.造林方法
(九)农林复合经营
教学要求:
1.了解农林复合经营概念、意义、特点。

2.掌握农林复合经营主要类型。

3.了解农林复合经营目标、结构及规划设计。

教学内容:
1.农林复合经营概念
2.农林复合经营意义
3.农林复合经营特点
4.农林复合经营目标
5.农林复合经营主要类型
6.农林复合经营结构
7.农林复合经营规划设计
(十)苗圃与造林规划设计
教学要求:
1.熟悉苗圃规划设计程序。

2.掌握造林规划设计。

教学内容:
1.苗圃规划设计
2.造林规划设计
(十一)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
教学要求:
1.熟悉林地管理。

2.掌握林木管理。

教学内容:
1.林地管理
2.林木管理
(十二)森林抚育采伐
教学要求:
1.熟悉抚育采伐的目的。

2.掌握抚育采伐的种类。

3.熟悉抚育采伐方法。

4.了解抚育采伐开始期、、强度、、间隔期、效果和影响教学内容:
1.抚育采伐的目的
2.抚育采伐的种类
3.抚育采伐方法
4.抚育采伐开始期
5.抚育采伐强度
6.抚育采伐间隔期
7.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
(十三)林分改造
教学要求:
1.熟悉林分改造的意义与对象。

2.掌握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

3了解次生林的发生及其重要性。

4.掌握次生林的特点与类型划分。

5.掌握低价值次生林改造。

教学内容:
1.林分改造的意义与对象
2.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
3.次生林的发生及其重要性
4.次生林的特点与类型划分
5.低价值次生林改造
(十四)森林收获作业伐与森林更新
教学要求:
1.了解森林收获作业与更新简介。

2.掌握择伐作业与更新、皆伐作业与更新、渐伐作业与更新。

3.了解其他采伐作业法与更新。

教学内容:
1.森林收获作业与更新简介
2.择伐作业与更新
3.皆伐作业与更新
4.渐伐作业与更新
5.其他采伐作业法与更新
(十五)森林采伐规划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森林采伐作业设计的意义、采伐作业的准备工作。

2.掌握区划与测量、小班调查。

3了解作业设施的选择、内业计算与设计、作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教学内容:
1.森林采伐作业设计的意义
2.采伐作业的准备工作
3.区划与测量
4.小班调查
5.作业设施的选择
6.内业计算与设计
7.作业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十六)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简介
教学要求:
1.了解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教学内容:
1.天然林保护工程
2.“三北”、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工程
3.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6.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实践教学部分
(二)课堂实验实训
实验实训一:划分立地条件类型
实验实训目的: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造林地的地形、土壤、植被等有关影响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掌握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内业资料分析整理、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各项方法。

实验实训内容:划分立地条件类型。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林场或造林地。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皮尺、钢卷尺、工具包、钢铲、锄头、土壤袋等土壤、植被调查用品各1,指示剂、比色板、各种调查记载表、内业整理统计表等若干。

实验实训二:林种特征调查
实验实训目的:培养学生正确分析不同林种特征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各类林种的正确识别。

实验实训内容:林种特征调查。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林场或多媒体教室。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不同林种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材料;不同林种的林地,小班档案资料等;调查记录表。

实验实训三:人工林与适地适树调查
实验实训目的:理解适地适树的直观含义,掌握人工林各项因子调查的技术方法。

并能用所获取数据正确分析人工林现状,提出其存在问题和今后经营建议。

实验实训内容:人工林与适地适树调查。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林场或多媒体教室。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皮尺、卡尺或小卷尺、铅笔、橡皮、测高器(或测干)、调查记录表、记录本、铅笔等。

实验实训四:造林密度及种植点配置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主要造林树种造林密度确定技术方法、种植点配置技术方法。

实验实训内容:造林密度及种植点配置。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林场或多媒体教室。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皮尺、卡尺或小卷尺、铅笔、橡皮、测高器(或测干)、调查记录表、记录本、铅笔等。

实验实训五:树种混交设计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宜林小班树种混交设计技术方法。

实验实训内容:树种混交设计。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林场或多媒体教室。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皮尺、钢卷尺、工具包、钢铲、锄头、土壤袋等土壤、植被调查用品各1,指示剂、比色板、橡皮、测高器(或测干)、调查记录表、记录本、铅笔等。

实验实训六:种子(实)采集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当地主要林木种实采集方法和采种期。

实验实训内容:种子(实)采集。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林场。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修枝剪、采种镰、采种钩、采种叉、竹竿、高枝剪、单梯、绳套、球果采摘器、震动式采种机、安全带、采种用塑料布或帆布、采种用布袋及盛种容器等。

实验实训七:种子(实)调制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球果类、干果类、肉质果类的脱粒方法。

实验实训内容:种子(实)调制。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室。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球果脱粒机、木锹、盆、框、桶、草帘或稻草、竹垫、木棒、筛子、簸箕等。

实验实训八:种子(实)贮藏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当地主要林木种子贮藏的方法。

实验实训内容:种子(实)贮藏。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地。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石灰或草木灰、木炭、氯化钙、福尔马林、木箱、小缸、布袋、沙子、卵石、秸秆、铁锹等。

实验实训九:种子净度的测定
实验实训目的:学会测定计算种子净度的方法,并进一步了解种子净度对种批质量的影响和相关关系。

实验实训内容:测定计算种子净度的方法。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室。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天平、种子检验板、直尺、毛刷、胶匙、镊子、放大镜、盛种容器、钟鼎式分样器等。

实验实训十:种子重量测定
实验实训目的:学会测定计算种子千粒重的方法,并进一步了解种子千粒重对种批质量的影响和相关关系。

实验实训内容:测定计算种子千粒重。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室。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天平、种子检验板、直尺、毛刷、胶匙、镊子、放大镜、盛种容器等。

实验实训十一:种子发芽测定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种子发芽测定的操作技术,并学会计算种子发芽率的过程。

实验实训内容:种子发芽测定的操作技术。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室。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发芽箱、发芽盒、滤纸、纱布、脱脂棉、镊子、温度计、取样匙、直尺、量筒、烧杯、甲醛、高锰酸钾、标签、电炉、蒸煮锅、蒸馏水、滴瓶、解剖刀、解剖针等。

实验实训十二:种子生活力测定
实验实训目的:了解测定种子生活力的基本原理,学会测定方法。

实验实训内容:测定种子生活力。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室。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恒温箱、培养皿、烧杯、解剖刀、镊子、量简、胶匙、温度计、直尺、福尔马林、四唑、酒精、标签、蒸馏水等。

实验实训十三:种子含水量测定
实验实训目的:学会种子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实验实训内容:种子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室。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恒温箱、温度计、干燥器、样品盒、坩埚钳、取样匙、1/1000
分析天平、量筒、解剖刀、水分测定仪等。

实验实训十四:苗圃地耕作
实验实训目的:了解苗圃地耕作的主要环节和步骤,掌握苗圃地耕作的技术及要求。

实验实训内容:苗圃地耕作。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苗圃。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无苗的圃地、耕耙地工具、皮尺、木桩、测绳、灭病灭虫的农药。

实验实训十五:播种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和播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实验实训内容: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和播种技术。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苗圃。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平耙、锄头、锹、划行器、镇压板、盛种容器、播种机具、筛子、畚箕、浇水用具、塑料薄膜或稻草、草帘。

实验实训十六:苗木管理
实验实训目的:熟悉苗木管理的各项内容,如松土除草、间苗与补苗、灌溉排水、追肥、苗木保护等工作。

明确各项抚育措施进行的适宜时期和有关注意事项,掌握其具体操作技术。

实验实训内容:苗木管理。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苗圃。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手锄、锄头、松土器、移植铲、喷水壶、水桶、喷雾器、肥料、硫酸铜、生石灰、多菌灵、硫酸亚铁、除草剂等。

实验实训十七:扦插育苗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插穗选择、剪制、插后管理的技术。

实验实训内容:插穗选择、剪制、插后管理。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苗圃。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修枝剪、切条器、钢卷尺、盛条器、喷水壶、铁锨、平耙、生根粉或萘乙酸、酒精、烧杯、量筒、蒸馏水等。

实验实训十八:嫁接育苗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丁字形芽接、嵌芽接和方块芽接的嫁接操作要领。

实验实训内容:丁字形芽接、嵌芽接和方块芽接。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苗圃。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采条母树、砧木、修枝剪、嫁接刀、盛穗容器、湿布、塑料绑带、油石等。

实验实训十九:压条与分株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林木压条育苗和分株育苗的操作技术。

实验实训内容:林木压条育苗和分株育苗。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苗圃。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绑带、大小适宜的薄膜块、苔藓、嫁接刀、锄头、铲子、砍刀。

实验实训二十:组织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培养基配制的方法。

实验实训内容:培养基配制。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室。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配制MS培养基所需试剂、封口膜或塞、绑扎线绳、牛皮纸、蒸馏水或纯净水等。

电子天平、药物天平、烧杯、量筒、吸管、电炉子、酸度计或精密PH试纸、试管、三角瓶、高压灭菌锅等。

实验实训二十一:接种与培养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外植体消毒、接种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培养室的管理要求。

实验实训内容:外植体消毒、接种操作。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室。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外植体、培养基、70%和95%的酒精、0.1%氯化汞、无菌水、超净工作台、天平、酒精灯、剪刀、镊子、接种钩、搪瓷盘、火柴等。

实验实训二十二:容器育苗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营养土的配制及育苗和管理技术。

实验实训内容:营养土的配制及育苗。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苗圃。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容器、肥沃表土、肥料和种子(或苗木、插穗)、薄膜或稻草、桶、洒水壶、遮光网、拱条、铲子等。

实验实训二十三:大棚建造
实验实训目的:通过参观(条件许可时搭建简易大棚),了解大棚的建造方法。

实验实训内容:大棚的建造。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苗圃。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简易大棚建造的骨架和覆膜材料、皮尺、铁铲、八字梯、手锯、手钳、电熨斗等;或提供已在进行苗木生产的大棚。

实验实训二十四:大棚育苗管理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大棚内苗木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实验实训内容:大棚内苗木管理。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苗圃。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提供已生产苗木的大棚和育苗设施。

实验实训二十五:苗木移植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苗木移植的操作技术。

实验实训内容:苗木移植。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苗圃。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修枝剪、锄头、铲子、砍刀、斧头、测绳、钢卷尺、盛苗器、麻绳、草绳、水桶、喷水壶等。

实验实训二十六:苗木调查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抽样调查的方法步骤及计算方法。

实验实训内容:抽样调查。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苗圃。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调查统计表、钢尺、卡尺、皮尺、计算器。

实验实训二十七:苗木出圃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苗木的起苗、分级、统计、包装及苗木的检疫和消毒的方法和要求。

实验实训内容:苗木的起苗、分级、统计、包装及苗木的检疫和消毒。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苗圃。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修枝剪、锄头、铲子、砍刀、斧头、麻绳、草绳、苗木、消毒药品、喷雾器等。

实验实训二十八: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苗圃常用除草剂的品种特性及使用方法
实验实训内容:化学除草剂的使用。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苗圃。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惠尔、草甘膦、拿扑净、百草枯、喷雾器、塑料桶等。

实验实训二十九:造林整地
实验实训目的:理解造林整地的作用,掌握造林整地的技术方法。

实验实训内容:造林整地。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林场。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镐、锹、测绳、皮尺、钢卷尺、宜林地等。

实验实训三十:植苗栽植
实验实训目的:掌握植苗栽植的技术方法。

实验实训内容:植苗栽植。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林场。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苗木(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不同规格的苗木若干),锄、镐、锹、盛苗器、剪枝剪、水桶等。

实验实训三十一:造林检查验收和造林成活率调查
实验实训目的:学会一般的检查验收、调查方法,正确评定各造林环节的质量等级。

实验实训内容:造林检查验收和造林成活率调查。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林场。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造林调查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造林登记薄(或卡片),有关林业技术规程等;测绳(或皮尺),钢卷尺,坡度仪,小锄头等。

实验实训三十二: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
实验实训目的:了解幼林成活阶段及郁闭前阶段的抚育管理内容,掌握人工幼林的土壤管理操作技术。

实验实训内容: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

实验实训)场所:实验林场。

实验实训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肥料若干、桶、喷壶、锄等。

(三)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名称一:苗圃规划设计
实习目的:运用课堂和苗圃中所学得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根据既定的育苗任务和圃地的自然条件,在教师指导下编制育苗年度计划,进行育苗作业设计,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内容:苗圃规划设计
实习场所:实验苗圃和实验室。

实习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绘图纸、绘图板、绘图笔、罗盘仪、表1-4、计算纸。

教学实习名称二:造林施工作业设计
实习目的:初步掌握编制造林施工作业设计说明书及各类设计表的基本方法,培养锻炼同学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同学实践操作技能。

实习内容:造林施工作业设计
实习场所:实验林场和实验室。

实习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罗盘仪、视距尺、花杆、皮尺、钢卷尺、工具包、锄头、劈刀、记录表、各类调查记录表、各类设计表、绘图工具、方格纸、笔等。

五、教学模式和考核要求
(一)教学模式
本课程以森林培育为教学目标,以掌握能力的程度作为衡量教学进程的标准。

在教学中各种教学方式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对于本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采用课堂教学方法,如森林立地质量评价、林分密度理论、抚育间伐基础、国家重点林业工程等。

对于具体的森林培育内容可利用课堂实训(实验)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便于理论实践的结合,如种子品种检验、播种、苗圃和林地整地、扦插河佳节育苗等。

对于不同抚育方法和经营技术内容,可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

对于封山育林、林地抚育管理、苗圃规划设计、造林施工设计等内容,可采用教学实习形式。

对于采伐更新技术,在不具备现场直观教学条件下可采用电化教学手段。

(二)考核要求
考核成绩应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学实习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教学实习成绩占20%。

平时成绩主要以学生平时出勤率、作业、课堂讨论的情况以及平时测验成绩等综合评定。

考核成绩中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应与人才培养方案中本门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分配比例一致。

六、参考书目
1.刘进社.2007.森林经营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沈国舫.2001.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张运山.2007.林木种苗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4.白涛.2010.园林苗圃[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5.张余田.2007.森林营造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6.翟明普.2001.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7.贾黎明.2004.森林培育 [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七、说明
1. 本大纲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林业技术专业教学(三年制)。

本课程开设之前,学生应具备森林植物、树木学、土壤学、森林环境等知识。

2.本课程总学时数为126,其中理论讲授76学时,课堂实训(实验)20学时,教学实习26学识。

机动学时可根据本地区具体自然条件及教学条件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以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先进性。

3.本课程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是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认识;理解或熟悉是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有比较熟练的基本技能;掌握是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具有熟练的基本技能,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