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市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上海市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醉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树林阴翳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
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为什么而乐呢?
2.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中的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直挂云帆济(jì)沧海/若夫(fū)淫雨霏霏
B.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
C.欲渡黄河冰塞(sài)川/薄暮冥(míng)冥,虎啸猿啼
D.多歧(qí)路,今安在/宠辱偕(jiē)忘
(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气冲斗牛
B.沙鸥翔集/集思广益
C.至若春和景明/良辰美景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实事求是
(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B.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月光静静地照着沉在水中的一块玉璧。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D.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

(4)(甲)(乙)两文同是作者失意之时所作,但从文章看,________(人名)的思想更积极,境界更开阔一些,因为________
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
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走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①眨饶州,朝廷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

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已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③扶病:抱病,带病。

(节选白《湖水燕谈录》)(1)下列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B.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贵贱)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前)
D. 公之赐质厚矣(赏赐)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大臣/责之/日
C. 士大夫/莫/敢往别
D.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咦项是()
A.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B.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D. 然则何时而乐?——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及“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B. 【乙】文主要叙述范仲淹遭贬谪之际,朝廷治理朋党之时,王质与众不同,抱病为范仲淹送行,并为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C. 【甲】文中作者认为“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境界,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

D. 【甲】【乙】两文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把作者“与民
同乐”的政治主张和忧国优民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5)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写书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①。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④。

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着《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③[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④[蒇(chǎn)]完成。

(1)下面加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相传先生居乡里/面山而居
B.食贫自给/自非亭午夜分
C.具淡巴菰一包/渔人具答之
D.故笔法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3)简要说说蒲留仙先生怎样写成《聊斋志异》?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范仲淹是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②朝晖夕阴________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4)当代作家汪曾祺在他的一篇评论本文的文章中说:“一言而为天下法,匹夫而为百世师。

”你认为文中哪“一言”成为了“天下法”?结合文章谈一谈作者何以能成为“百世师”?7.课外阅读
富人之子
苏轼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案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释)①曷:何,怎能,②当:担当,承担。

③妄言:乱说,造谣。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家累千金(________)②他日曷能克其家(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8.课外文言文阅读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②。

,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③且不华国平!”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无衣帛之妾/解衣欲睡
B.不闻以妾与马/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在昼犹昏
D.子为鲁上卿/为人谋而不忠乎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季文子有哪些“德”是值得称颂的。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空尤美,望之肝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游游,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串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中自谓也。

太中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明,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朗,风霜高活。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捉携。

往来而不绝者,君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

太中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航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中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中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野,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两禽鸟知山林之乐,两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中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欧阳修。

(2)下列横线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醉能同其乐
B.宴酣之乐
C.回也不改其乐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3)滁州“四时之景不同”,请你用优美的语盲描绘出此地四季的美景。

(4)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5)作者在文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自称“醉翁”的他,真正的情趣只是在山水的美景吗?说说你的理解。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墨子怒耕柱子
子墨子怒耕柱子①。

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②,以骥③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

”墨子曰:“何故策骥而非策牛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

”耕柱子悟。

(选自《墨子》)【注释】①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②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③骥:好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

①骥足以策
②故怒之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没有把别人的病治愈吗?
B. 难道我就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
C. 难道我没有比别人越来越好吗?
D. 我没有让别人的伤口愈合吗?
(3)子墨子怒耕柱子的原因是“”(用本文语句回答)
(4)读了故事,从耕柱子态度的转变中,你悟出了的道理,在你看来,墨子是一
个的人。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杂然而前陈者()
③树林阴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C.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热闹。

D. 本文语言极具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

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
流者也。

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

渚者,合江故亭。

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

久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

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鸣濑抑扬,鸥鸟上下。

商舟渔艇,错落游衍。

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②,不为塘埭③以居水,故陂湖潢④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倘能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

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注】①揵:遏制、堵塞。

②渎:沟渠。

③埭:堵水的土堤。

④陂、潢:积水的池塘。

⑤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沱江自岷而别(离开)
B. 而阔沟以导之(使……宽阔)
C. 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耸立)
D. 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美景)(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②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3)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1)遮盖;水(酒)清;以……为乐;情趣
(2)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②他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3)乐;更欲久而忘归也
(4)(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
2.B
解析:(1)B
(2)D
(3)B
(4)范仲淹;范仲淹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和旷达的胸襟。

(意思对即可)3.C
解析:(1)C
(2)幼而好学;良师教导;安贫乐道
4.B
解析:(1)B
(2)C
(3)A
(4)D
(5)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我哪敢和他比,如果让我做了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

5.A
解析:(1)A
(2)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3)蒲松龄为写《聊斋志异》,广泛接触群众,大量收集素材,而后进行艰辛的创作。

6.(1)北宋;记
(2)通“嘱”,嘱托;日光
(3)交代了滕子京的政绩,表现滕子京被贬后奋发有为的胸襟,并为后文劝勉归箴友人学习古仁人胸襟旷达,抱负远大作了铺垫。

(4)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身遭贬谪仍心怀国家,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

这种胸襟和政治抱负是百世的榜样。

7.(1)累:积攒、拥有;克:胜任
(2)我的儿子,聪明并且具有各种本领,怎么会不了解世间的各种事务呢?
(3)①讽刺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②说明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③孩子不可以娇生惯养,否则对他成长不利。

8.C
解析:(1)C
(2)妾不衣帛 / 马不食粟 / 人其以子为爱 / 且不华国乎
(3)季文子身为相国,因为“人之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自己就“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他忧国忧民,心系百姓,体恤民生疾苦;他以身作则,反对奢华,这些都是值得赞颂的。

9.D
解析:(1)北宋
(2)D
(3)野花开放而散发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

(4)示例:①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③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④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5)除了因山水的美好而沉醉之外,作者还沉醉在百姓安闲出游的景象,与民同乐的情怀,清明的政治局面,众宾客欢愉的情景之中。

10.B
解析:(1)值得;所以
(2)B
(3)以子为足以策
(4)做人要谦虚,任何时侯都不应该骄傲自满;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有责任
心的人。

11.C
解析:(1)寄托;陈列,摆开;遮盖
(2)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新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②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3)C
12.A
解析:(1)A
(2)①春秋两季的清晨与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道美景啊。

②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这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3)作者叙述整治合江亭之事,并通过对合江亭美景的描写,表现整治成效,进而提出重视储水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