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中潜行刘涛、蔡春燕访谈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师
DESIGNER设计师
id+c:请问,二位是因怎样的契机创立西涛设计事务所的?其初衷和目标分别是什么?在事务所中二位各自的分工和侧重又是怎样的?
刘涛:对我而言,创立自己的事业其实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在创立西涛之前,我已经在前任设计公司设计总监的位置上做了10多年。

因为前任公司规模不小,因此常常能接到比较大型的项目,对接一些比较知名的甲方,主要是地产商之类的,对我业务和技能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正是由于项目类型的局限,我觉得对一个设计师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来说,还是略显单一和局限了,因此就萌生了独立出来的想法,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很单纯的想法。

蔡春燕:对于做自己的公司这件事,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强烈的个人欲望,一切都是跟着刘涛走;反而是在做了这件事之后,我开始慢慢发现它的好。

因为从小做起,就能接触到许多以前在大公司工作时接触不到的东西,甚至是各种困难,比如项目小、预算低、条件局限等。

但正是这些以前没有碰到过的困难,反而让我们觉得更具有挑战性,也非常有意思。

因为我们可以接触到项目非常核心的部分,可以探索各种可能的解决方式,这是对设计师能力的扩展和锻炼,非常难得。

刘涛:因为我们工作室成立的时间也不长,因此最初的目标可能就是要活下去。

但在生存目标之前我们可能还有一个更为前提的条件,那就是我们对项目的选择。

这两件事,我们会一直花时间去平衡,尤其是在工作室资金不充裕的阶段,我觉得我们更会非常仔细地去选择项目,这和之前在大公司的经历也是完全不同的。

蔡春燕:我部分同意刘涛的看法,但我觉得我们做设计还是有野心的。

我们想做一些不同于以往、不同于别人的事情,比如可以一边做项目,一边做一些研究和学术上的探索。

从我私人角度出发,我会觉得在实
践的过程中,做一些自己觉得十分有趣的
探索是非常幸福的。

就这部分而言,我是
贪婪和有企图的。

刘涛:虽然我们俩是合伙人,但是在设计层
面,我们并没有明确的分工。

无论是接触
客户还是做设计,我们俩基本都是共同参
与的。

蔡春燕:对,因为如果大家同时介入一个项
目的话,我们相互之间就起到了对方镜子
的作用,可以随时就对方的想法提出反思,
或者一些批判性的意见,这更有利于项目
的推进和方案的完善。

id+c:请问西涛的价值观是什么?
刘涛:讨论西涛的价值观,就现阶段来说可
能还太早。

因为我们目前阶段还不太着急
去说这个事,而且也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
括。

这件事对我个人来说是需要非常谨慎
的,即我们不想盲目地进入某一个框框内,
因为有些东西很容易变得符号化,比如网
红书店,比如乡建。

对于这种趋势,我想要
向后退一退,保持一段距离去看待它,然后
再做判断。

id+c:在目前网红经济的社会背景下我们
发现,普通读者书店好像并没有发展成“网
红”,因此也就没有那么多人去打卡。


么,你认为这个设计是成功的吗?为什么?
蔡春燕:从一开始,我们设定的就是非打卡
书店。

业主本人是一个真正爱书的人,而
我们也是,因此一拍即合。

业主甚至认为,
“打卡”这件事对书店的经营和阅读氛围来
说是有伤害的。

因此,我们在设计过程中
只关注跟阅读相关的元素,比如书架、座
位、灯等,由这些简单元素组织整个空间序
列。

我们在这家书店中嵌入了比其他书店
更多用于阅读的座位、书架端头的小型阅
读桌,并设计了更为合适的照明环境,这样
可以让更多的人在书店停留。

事实证明,
从大众点评数据来看,该书店开张一个月
后,其排名已升至第一了。

大家愿意在这
里停留、消费,这就是我们设计的初衷,从
这个角度来说,书店是成功的。

刘涛:现在确实很多项目追求奇观化,但判
断一个商业项目是否成功,还是要多层面
去看待。

最初,当我们跟业主聊天的时候
谈到,如果有人愿意在书店写完一本书,或
完成一篇论文那就是成功了,结果就真的
实现了,说明这种氛围是真正爱书人所喜
欢的。

除了书籍和咖啡,这里没有其他多
余的东西(比如文创产品),是非常纯粹的
环境。

蔡春燕:说实话,网红书店确实人多,但人
多并不代表就能盈利,很多人拍完照就走
了。

所以,慢慢地,包括商铺经营者和消费
者,对于网红打卡的热度也开始下降。


而我认为,单靠视觉冲击来吸引消费者,对
一个商业体来说是短视的、不健康的。

id+c:蔡春燕,你在读书期间曾研究用家具
元素来思考和削减建筑的边界感,能就具
体项目向我们阐述一下吗?比如Momic
手表品牌集合店。

蔡春燕:这只是我读书时的一个思考。


我们跟身边的物体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
系,这些物体承载着人们的行为,比如家
具。

我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思考来唤起人们
对这种关联的意识,因此才有了家具可以
取代建筑的边界、建筑的边界可以借此消
弭掉的研究。

开始工作以后,我所接触的
项目相对来说规模都不是很大,并且以室
内空间为主,我渐渐发现,曾经的这个思考
好像正在慢慢渗透到几乎是每个项目中。

由于平面都比较小,所以我们会把生活中
所需要使用的物体或家具变成一个组合,
然后独立应用在空间中,与建筑边界再无
碰触。

Momic手表品牌集合店就是这样一个
非常典型的例子。

它是一个商场中的铺
位,没有门面,没有墙体。

我们应如何仅用
在设计中潜行
刘涛、蔡春燕访谈录
AN INTERVIEW WITH TAO LIU AND CHUNYAN CAI 104
JUN2021
家具来划分空间、规划动线?在项目中我们采用了发光的墙体、镜面、白色的地面,希望创造一种好像空间边界消弭的感觉,一种未来感。

然后通过几个道具的摆放去组织整个空间。

这些充满雕塑感的展示柜,其造型并不是随意构成的。

从店铺平面可以看出,展示柜的大致形体是在先确定了几个出入口之后,再根据顾客进入时的动线来切割成6块,你可以想象成切比萨一样,然后放出人们交汇时的尺度,剩下的部分就是这6个展示柜的平面形态了。

同时,根据人们购物时的习惯,将展台高度控制在七八十厘米左右,太低人们看着很累,太高又够不着,所以展台上下方基本都是空着的。

再结合各个区域展示商品的特征,比如休闲类、运动类、商务类、女款、男款等去进一步细化整个形态。

刘涛:虽然材质不一样,但从整体来看,这6个展示柜是在一套体系下的。

它们就像一个个雕塑,一个个建筑体块的元素,并占据了空间中的大部分面积;它们由道路切割出形状,然后人在这些道具中穿行。

对我们来说这是很好玩、很有意思的一次创作。

id+c:你们最近还有一些什么样的课题研究?蔡春燕:如果说目前有什么专门的课题研究倒也不是,主要还是前几个问题的关注点,比如边界问题等,这些我们一直都在项目中实践着。

很多人会发现,我们承接的项目类型没有什么限定,可以说是很杂,有乡村的,也有城市的住宅、商业、展厅、办公室等。

但大家在这些完全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项目中总能看到一致性。

这并不是说我们偏好哪种材料,或是风格方面的统一,而是一些思考方向的一致性。

我想这大概就跟我们所做的这些探索和思考有关,它们落到了实处,并延续了下去。

id+c:目前设计团队的构成是怎样的?有无拓展意向?刘涛:我们公司团队目前共有10个人,确
实有些人手不够。

所以你看到我们已经开
始在招聘,但我想我们应该会把团队人数
控制在15人之内吧,并且希望在相当长的
一段时间内维持这种状态,我们不太想盲
目扩展。

id+c:在一大波80后、90后设计师中,你们
认为谁的设计更独树一帜,更具潜力?
刘涛:我们其实平时埋头做设计的时间比
较多,一直待在办公室,所以要说新一代设
计师的话,我们真的不是太熟悉,大概知道
几个。

不过我知道这些80后、90后设计
师,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和海外教育背
景等,确实涌现出不少十分优秀的,他们有
着前人所没有的开阔眼界和机遇,非常值
得期待。

蔡春燕:其实我现在不想说谁更特别或谁
做得更好,因为我认为年轻设计师还需要
时间的沉淀。

比如说到如恩,大家都觉得
他们很厉害,但这并不是因为某一两个作
品,而是他们一系列的项目和研究。

所以
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说,我还是希望多给他
们一些时间去沉淀,然后再去评判。

同时,
我觉得这个时代对设计师成名的要求有点
太早了,其实40岁仅仅才是开始。

id+c:最后,请用一句话评价对方。

刘涛:用我们平时开玩笑时总爱说的一个
词语来评价蔡春燕吧:她对于西涛来说就
是“宇宙之光”。

因为她总能帮公司解决很
多很多事情,无所不能那种。

蔡春燕:我觉得刘涛是一个能在持续的挫
败中依然保持微量热情的人。

他秉持着对
设计稳定而持续的热情,一步步推进设计
的品质,这点我觉得十分难能可贵,也很庆
幸能与这样的合伙人一起共同成长。

收稿日期:2021-05-13
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