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s六下教案12种瓜得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要求 1.学会“泌、玫、瑰”3个字,会写“搬、玫、瑰、柿、供”5个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激发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重点 难点 1.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2.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12 种 瓜 得 豆
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①引用这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2的确,瓜是瓜,豆是豆,种瓜怎么可能收获豆子呢?然而,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却能做到“种瓜得豆”。

段导读:第1自然段通过俗语开头,说明科技的进步性——种瓜得豆。

么是转基因技术呢?
们发现,在生物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许多基因。

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3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施令”的。

[②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段导读:第3自然段形象地说明了生物基因的特征。

4 学家已经摸清了一些生物体内的基因的本领,他们把一种生物里的某种基因“搬”到另一种生物里。

[③能不能把句子中的“已经”去掉?为什么?]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 [④“水土不服”和 “住不惯”说明了什么?]5或者原有的“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⑤“不认它、赶出去”说明了什么?]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了。

1
知识点详解 ☜ 2
①通俗易懂地说明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不会出现题目中的现象的。

3
②比喻和拟人。

把负责生长的基因比喻为“大管家”,同时把生物当成人来写,说它们会“发号施令”。

4
③不能去掉。

因为“已经”说明这项技术已经被科学家们掌握了。

5
④是说生物的基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

⑤说明新的环境排斥新来的基因。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介绍什么是转基因。

果把豆子里管结什么果的基因“搬”到瓜里,完全可能做到“种瓜得豆”。

不过,也许让瓜结出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此,恐怕也不会有科学家做这件事。

6 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却大有用武之地。

[⑥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一种叫棉铃虫的昆虫,它是棉花的头“灾星”。

而有一种细菌可以分泌(mì)一种杀死棉铃虫的物质,是棉铃虫的“克星”。

[⑦上面的“灾星”和“克星”能否互换?]我国科学家把这种细菌里管生产这种物质的基因“搬”到棉花里,7这样棉花也会产生可以杀死棉铃虫的物质。

棉铃虫吃了棉花的叶子,自然也就没命了。

这种不怕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段导读:第7自然段举例说明转基因在棉花种植上的应用。

国科学家把牵牛花里的蓝色基因“搬”到玫瑰(méi gui)花中,结果培育出了开蓝色花的玫瑰。

8[⑧“结果”一词是“结出的果实”吗?]这种玫瑰使爱花的人们乐不可支。

9段导读:第8自然段举例说明转基因在花卉种植上的应用。

外,科学家还培育出了可杀死杂草的转基因大豆、不容易腐烂的转基因西红柿,等等。

段导读:第9自然段略写转基因在大豆和西红柿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也派上了大用场。

有的小朋友可能听说过,10[⑨能不能把句子中的“可能”二字去掉?]心脏移植是一种治疗疑难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要做这种手术,首先要有心脏,但是目前心脏“供〔gōnɡ〕不应〔yìnɡ〕求”,许多病人因此失去了治疗的机会。

科学家发现猪的心脏跟人的心脏比较相似,可猪的心脏与人体“不和”。

11[⑩“不和”说明了什么?]于是,科学家把人的某一种基因导入到猪体内,这样转基因猪的心脏就有了一些人的“脾气”,移植到人体后,可以与人体“和平共处”。

目前,这项转基因技术,科学家正在研究中。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转基因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学会“泌、玫、瑰”3个字,会写“搬、玫、瑰、柿、供”5个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等词语。

6⑥过渡段,承上启下。

7⑦不能。

“灾星”指带来灾难的生物,“克星”指能降伏另一生物的生物。

8⑧不是。

这里是“最后、终于”的意思。

9
10
⑨不能。

因为小朋友社会阅历浅,对“心脏移植”可能没有听说过。

11
⑩说明猪的心脏不能移植到人的身上。

2.读懂课文,感知大意,理清层次,编列阅读提纲。

3.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生字、词语卡片。

搜集有关基因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

(板书课文题目:种瓜得豆)齐读课文题目。

2.学生读题目并对课文题目提出疑问。

(种瓜应该得瓜,种豆才会得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
3.教师引导读文:从常理来讲,种瓜是不可能收获豆子的,不过在你读了课文之后,认识了基因及其有关技术,你就会豁然开朗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

发施令:,令;施,发布。

发命令,下指示。

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

水土不服: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

指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供不应求:供,供应,供给;求,需要。

供应不能满足需要。

和平共处: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

在本课中指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后可以在人体中适应并工作。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种什么样的科学知识?
(2)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介绍的?读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5.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解疑。

全文按“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6.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也可以分为三部分。

分为两部分,见前面的“课文详解”。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三编列提纲,理清层次
1.指导编写课文第二部分的阅读提纲。

(1)认真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弄清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想想各个自然段之间的联系,说说作者是如何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4)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示范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层次。

第2自然段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呢?”为过渡段,点明这一部分要写的内容。

第3自然段介绍了基因的作用。

第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可分两层。

第一层:科学家摸清了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可以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自己的本领。

第二层:转基因技术也因有“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2.学法小结,独立编写课文第三部分的阅读提纲。

(1)指名反馈。

(2)集体评议,达成共识。

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引出科学家研究转基因技术的意义。

第6~9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大有用武之地。

(第6自然段概述,第7~9自然段举例说明培育转基因棉花、蓝色玫瑰、转基因大豆和西红柿。

)
第10自然段讲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种瓜得豆看似不可思议,但由于现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完全能够做到。

科学技术的神奇力量真是令人惊叹哪!
1.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2.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存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1.继续学文,品析语言,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阅读链接《话说基因工程》,感受文章的情趣,激发阅读以及探索的兴趣。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说说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阅读提纲,整体感知。

4.回忆编写阅读提纲的方法。

二品析语句,体会写法
1.导语: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的是生物学中高深的转基因技术,你们能读懂文中的内容吗?(生齐答:能。

)
2.追问:作者到底用了什么手法将这如此高深的生物技术写得这般通俗易懂?[用打比方(比喻)的手法来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

]
3.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比喻)写法的语句,谈谈这种写法对自己读懂课文有什么帮助。

4.先独立找句子,再在小组内交流、介绍。

5.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找出语句,体会写法。

(1)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施令”的。

句中用“大管家、发施令”来说明基因在动植物体内所发挥的作用,写得十分通俗、形象,让人一读就懂。

(2)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用“搬家”这种生活中熟悉的行为来介绍转基因技术,十分形象直观,使高深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3)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当然,如果“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住不惯”,或者原有的“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那么,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了。

用搬家适应新环境的生活行为来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原理,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

6.教师小结: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打比方的手法,用人们熟悉的生活行为来形象地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使文章所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且富有情趣。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

8.教师过渡、引导:文中除了打比方的手法令人叫绝,还有其他哪些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9.学生自由发言,并指出文中相关的内容。

(1)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文第1与第5自然段)
(2)设问激趣的写法。

(课文第1与第2自然段)
(3)详略得当的写法。

(课文第7~9自然段)
(4)举例说明的写法。

(课文第7~10自然段)
10.结合学生的发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有关段落。

三阅读链接,编写提纲
1.学生独立阅读选文《话说基因工程》。

2.运用所学的方法为短文编写阅读提纲。

3.小组交流阅读提纲,发现不足,马上提出建议,进行修改。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5.展开想象,举例说说怎样合理使用基因工程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转基因技术、基因工程对我们来说曾经是那么陌生、那么神秘,作者运用打比方与列举事例的写法为我们作了形象而生动的介绍,使我们在阅读时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

我们在感叹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作者写法的高明。

五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感悟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此时,让学生拿起笔设想自己想象中的转基因产品,学生可以把课文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中,实现读写结合。

)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转基因技术知识。

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种瓜得豆
基因动植物“发施令”“大管家”
转基因技术一种生物的“大管家”另一种生物新生物
1.辨字组词。

必(必须) 鬼(魔鬼) 般(一般)
泌(分泌) 瑰(瑰丽) 搬(搬家)
攻(进攻) 柿(柿子) 供(供应)
玫(玫瑰) 饰(装饰) 拱(拱手)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供)不应(求) (发)()施令
前所(未)(有) (水)土不(服)
(乐)(不)可支和平(共)(处)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人们发现,在生物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许多(基因)。

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有的管(叶子长得圆还是扁),有的管(脚长得长还是短)……当然,植物结瓜还是结豆,也是由(基因来“发施令”的)。

(2)科学家已经摸清了一些生物体内的(基因的本领),他们把一种生物里的(某种基因“搬”到另一种生物里)。

这样,只要“搬到新家”的(“大管家”)“住得惯”,发挥自己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这种让基因(“搬家”)的技术,就叫(转基因技术)。

作者简介
刘宜学,1964年出生于福建闽清,1984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

1985年起开始科普创作,主要致力于少儿科普创作。

至今出版少儿科普图书7部(3部与人合作),即《天地探奇》(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三等奖、第三届山东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一万个奥秘一千个谜》(与人合作,
获第九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发明发现故事300篇》(与人合作,获第十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自然探秘》(获上海第六届中小学生优秀课外读物二等奖)、《外星人来过地球吗》《能吞下船长的章鱼》(与人合作)、《芝麻开门:科学世界探秘》(获福建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

在《未来科学家》《小火炬》等杂志上开辟专栏,发表了《生命从哪儿来》《干细胞:生命的救星》等文章约40篇。

累计创作字数约105万字。

此外,他还努力探索科普创作的理论。

发表了《科普图书:想说爱你不容易》《当前科普作品质量问题的思考》等论文6篇,以及《化深为浅的大手笔——评<生命进行曲——高士其科普作品选>》等书评。

曾获福建省首届优秀出版人奖,曾被评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四大”以来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

转基因食品
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它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商业化是近十年的事。

90年代初,市场上第一个转基因食品出现在美国,是一种保鲜番茄,这项研究成果本是在英国研究成功的,但英国人没敢将其商业化,美国人便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保守的英国人后悔不迭。

此后,转基因食品一发不可收拾了。

据统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品种已有43种。

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

转基因食品有转基因植物,如西红柿、土豆、玉米等,还有转基因动物,如鱼、牛、羊等。

虽然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没有多大差别,但转基因的植物、动物有明显的优势: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