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测量旗杆的高度》赛教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米
∴
A5B=
CD CA
?
∴
5 BE
=
1 2
∴BE=10
答:A.B两点间的距离是10米
方案设计
❖用较简单的方法测量金 字塔的高度。
乘胜追击
已知木棒长为1米,其影长为2米,同 一时刻金字塔的影长为274米,请你求出 金字塔的高度。
❖ 四、说课小结:
❖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所学的 现有知识出发,运用多媒体和学生上台演 示相结合,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突出“三个化”即教学过程的活动化、学 习过程的自主化和知识获得的体验化,将 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探究活动过程,在活 动中使学生完成自主探究的过程,体现了 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的学习方法。
即: 旗杆长 B H =BC + CH = BC+AD
D
G
H
方法2:利用标杆
H
B
E
B
A
F
C
G
D
E
C A
方法3:利用镜子 B
D EA
B ∵ △ADE∽△ABC
∴ AE=DE AC BC
即:旗杆长 BC=
AC . DE AE
C D
.
E
A
C
练一练
❖ 小明测得2m高的竹竿在太阳光下的 影长为1.2m,同时又测得一颗树的影 长为12m,请你计算出这棵树的高度。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 相似图形
点此播放视频课件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三 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性质.
❖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使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分组合作 活动的方法进行实践以及进行全班交流, 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小结 拓展 回味无穷
❖ 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 收获?
乘胜追击
如图,在距离AB 18米的地面上平放着一面镜 子E,人退后到距镜子2.1米的D处,在镜子里
恰看见树顶,若人眼距地面1.4米,求树高。 A
分析:设树高X米
∵△ABE∽△CDE
∴ ACBD=DB EE
C 1.4米
∴ 1X.4=21.81
D2.1米 E
C
A
EB
D
C
A
EB
D
注意:同一时刻
∵太阳的光线是平行的,
∴AE∥CB,∴∠AEB=∠CBD,
∵人与旗杆是垂直于地面的 ∴∠ABE=∠CDB
∴△AB E∽△ C D B
∴ A B=E B CD BD
即
人 人
影高 =物物
高 影
方法2:利用标杆
B
B
E
A
F
C
E
A
F
∵ △AEF∽△ABC C
∴ AA FC=BE CF
只见物理教师上前把旗杆拔了出 来,横放在地上,用皮尺量了量, 又把旗杆立了回去,在全体教师 的诧异中说道:高度是33.5米. 这时,数学教师不屑的说道:他 测量的是长度,而不是高度.
想一想 你有办法测得旗杆的高度吗?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利用太阳光下的影长 •利用标杆 •利用镜子
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 1.3重点、难点:
❖ 重点:能灵活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 关实际问题。
❖ 难点: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如何与课本中 有关知识相联系.
❖ 关键: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 三、说教学过程:
❖ 教学流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引导发现—学习 探究—归纳拓展—分组实践—交流总结 。
有一个故事:学校操场上新立了 一个旗杆,各科教师都围在旗杆周围 议论旗杆的高度,却没有更好的办法。
❖ 3、情感与态度: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培 养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实现学生之间的 交流合作,体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 问题的价值.
❖ 二、说教法、学法:
❖ 鉴于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数 学操作经验缺乏的严重问题。因此,在“教”的 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我采用了教师启发、 总结、点拔和补充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在“学”的设计上,则注重学生自主探 索,合作交流,将学习内容设计成探究活动过程, 使学生在亲身尝试、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让课 堂更开放、学习更轻松、热情更高涨,并能正确 运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X=12 即 树高为12米
X
18米 B
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才智
❖ 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芳想用绳 子测量A、B两点之间的距离,但绳子的长度不够,一位 同学帮她想了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 A、B点的点C,找到AC、BC的中点D、E,并且DE的 长为5m,则A、B两点的距离是多少?
解:∵△CDE∽△C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