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建设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评价
摘要: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也是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公路建设一方面会有利于当代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公路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对耕地资源的占用、造成破坏植被、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和引发地质灾害等等。
在整个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的一个关乎生存发展的高度,在更加科学的层面上来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
关键词:公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road construction is at a high speed development period. On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will help to contemporary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 but on the other hand will also give the loc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certain effect.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found that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nfluence is to the occupation of the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s, cause damage to the vegetation, solid wast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inciden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 and so on. In the whole road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should always ma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e of the concerns the work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eight, in more scientific perspective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Keywords: high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要致富先修路,这说明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公路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公路是各种经济活动的重要纽带,能够促进各种物资和能源的流通。
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也是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公路建设一方面会有利于当代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公路建设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公路建设工程中的环境污染源识别。
公路建设工程中不可避免要对环境进行改造,或者在山上开路或者是在水上架桥。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公路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土地资源占用、植被、动物的阻隔效应、水土流失、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等等。
[1]不同的污染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是不一样的。
比如一些机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燃油渗漏的情况。
如果周围有河流或者农田水利,这些污染油就会流入到其中。
而一些需要架筑桥梁的公路建设在进行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也常常容易发生泥浆渗入河流的情况,进而造成对周围
环境的影响。
当然还有其中一些粉煤灰、石灰、水泥、黄沙等物料的运输和堆放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遮盖,就会导致物料飞扬,对当地的空气造成污染。
一些开工的路面如果没有及时使用洒水车进行及时的洒水也很会出现很大程度上的扬尘污染。
另外如果在进行路面铺设过程中没有使用净化沥青烟装置就很可能会引起沥青烟污染。
公路建设工程中的环境影响具体表现。
公路建设工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占用耕地资源,影响周围的农业发展;会造成破坏植被,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对环境影响不能够只停留在理论分析的层面上,还要求施工单位真正深入到当地去进行现场的勘查,全面了解对环境影响的具体表现。
(1)占用耕地资源。
在公路建设工程中不可避免要占有沿线的耕地。
耕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少占用耕地资源。
在公路建设施工过程中还要在周围的耕地上进行取土。
如果利用不合理,还会造成周围地面坑坑洼洼的情况出现。
有一些地方由于在取土的过程中过度地挖掘而导致土层表面的土壤肥力下降。
这实际上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因为如果能够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剥离和保存土壤表层,在公路建设完成之后,这些富有肥力的土壤可能用来进行农业用地的复垦、对地表植被进行补偿和用来进行景观绿化的耕植土。
[2]还有一个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是,在公路建设中施工季节和建设时间安排不当,特别是在雨季进行大量的工程建设常常会造成水土流失,对耕地资源造成重大破坏。
(2)造成破坏植被。
伴随着土壤的大开挖和一些路段的高填土,一些原本生长在上面的植被得不到恢复,并且公路的建设在很多时候会对原来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的。
以舜王坪周围的公路建设为例。
在公路建设开始之前,这一片是比较原始的亚高山草甸,在上面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被,包括上百种野草、山花和各类的树木。
但是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当地的土壤和植被进行必要的保护措施就造成了很多的腐殖土层遭到严重破坏,河水受到严重的污染,一些植被也开始枯死了,进一步造成当地的生态恶化。
(3)引发地质灾害。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需要开挖土壤,往往会造成土壤裸露,而在一些土质比较松散的地方就很容易造成山体的坍塌和滑坡。
[3]一旦遇上大暴雨天气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现象,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害。
而一些地方的河流可能因为受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弃土影响而发生变化。
特别是一些地下水地蓄水很容易遭到破坏而造成原有的水系的变化。
这种情况的出现更加会进一步造成地表周围的植物的汲水受到限制。
一些土地的土质可能会因为公路工程建设而造成新的破坏,容易产生地质灾害。
这种人为的环境破坏甚至会对当地的自然生态平衡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而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
公路建设工程中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公路建设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入,在公路建设工程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
很多的建设单位在进行公路建设工程之前往往会考察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强调使用
绿色施工的方式来解决公路建设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冲突。
(一)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
以京杭公路的施工建设为例。
在公路建设中能够依据土地的起伏变化设计分层路线,顺着坡势修建,深入考察了工程的选址、施工路线、建设标准和施工的材料。
[4]采用不良地基预压处理的方式卸载土方,减少废方。
通过实行最优的施工方法能够减少工程建设周期,降低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二)做好污水和废气防治工作。
这两方面的工作是和周围的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环境保护中的重点工作。
施工中的营地选择和材料设备的安置要合理地选择场地。
要安置必要的污水处理装置,将有污染的水先进行处理,再排放,避免施工中的油料、沥青、泥浆等混合到周围的河流中。
在进行施工材料混合物的搅拌过程中要观察当地的风向,避开居民区、学校、医院、商场等地。
对于那些容易分散的颗粒,要适当地洒水,以防止它们散开到周围的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三)发挥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
公路建设工程的建设要取得施工资格才能够进行的。
其中“环境评估”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环境保护部门在前期要做好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资格的审查和详细了解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评估对环境的影响。
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不定时地来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环境保护措施的,要追求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对一些严重违反环境保护的工程要责令立即停止施工、限期进行整改。
只有达到环保的标准才验收通过。
保证公路建设工程在整个过程的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完成建设。
结语
我国在公路建设中以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环境进行必要的保护,而且在长期的公路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也越来越成熟。
在公路建设工程中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大力推行绿色施工理念,加大公路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全过程的环保监管如果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按照经济利益最大化来进行建设,不顾周围环境的影响,那么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不仅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能会由于环境破坏而影响当地人民的的正常生活。
在整个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的一个关乎生存发展的高度,在更加科学的层面上来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
既要发挥公路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又要注意减少由于工程建设给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蓓华.韦庆.公路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理念及要求[J]现代交通技术.2007.02
[2]苏先科.关于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发展之道.2006.04
[3]李丽慧.李东森.公路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8.09
[4]苏星.浅议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12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