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音乐教育第二课堂中传统音乐教育培养体系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音乐教育第二课堂中传统音乐教育培养体系构建
作者:荆晶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2期
摘要:为了实现传统音乐全面渗透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本文从第二课堂的构建出发,从目标定位、构建原则、具体实施内容等方面,着力研究学前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在第二课堂形成规范,从而更好的为教授和普及传统音乐教育服务。
关键词:传统音乐;学前教育;第二课堂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教育计划的方向分为学术方向(theoretically oriented)与应用方向(practically oriented)。
根据这一分类标准,人才培养一般被划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1]。
第二课堂的主体为学生,是由课外活动发展而来,课外活动是第一课堂以外,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使单纯的课外活动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音乐教育专业第二课堂实践尤为重要。
当前,大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能运用到实践中,第一课堂与课外活动脱节严重,大学生就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堪忧,因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成为高校教育的核心命题,课外活动逐渐演变为第二课堂,要求第二课堂内容要更丰富,目标更明确,素质教育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促使第二课堂开始跨上新的台阶,第二课堂的研究和建设也成为高校课程体系改革中的重要部分。
第二课堂要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展开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2]。
完善传统音乐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目标定位,构建系统的传统音乐教育模式。
一、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对传统音乐认识的不足,和对音乐类第二课堂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合理构建大学生传统音乐教育培养体系。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团中央、教育部及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遵循《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发挥第二课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深入传统音乐教育,全面有效的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音乐,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二、构建原则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方向性引导的原则。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课的设置,让学生明确第二课堂的意义和学习目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课程及教师。
教师在活动中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方向,从而保证传统音乐的发展。
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深化第一课堂理论内容,利用第二课堂有效实践。
第二课堂中,活动课程内容与比赛演出等文艺活动相结合,实践中展示课堂所学知识,例如举办传统音乐作品演唱、演奏比赛,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活动,让传统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思想。
遵循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原则。
传统音乐要继承也要发展,在学习传统音乐的同时,紧密结合幼儿教师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灵活运用与幼儿园教学实践中。
三、第二课堂传统音乐教育培养的具体实施内容
1.建立健全活动课和各类音乐比赛及演出的活动原则和制度。
音乐系为主要组织方,学校其他只能部门相互配合的组织方式,将活动课按学科分类,如声乐、民族器乐、合唱等类别,每个类别确定开课教师、开课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进行考核选择学生的双向选择方式。
加强宣传力度,既让学生明确第二课堂开设的课程和内容,不造成盲目选课,又能够让教师进行把关,在全校范围内择优选择。
建立比赛、演出制度。
各类比赛,特别是与传统音乐有关的比赛,需确定比赛目标和方向,从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选择,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
这样的活动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目的在丰富学生的知识,对第二课堂的进行提供保障措施。
2. 增建传统音乐实践基地,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识。
幼师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胜任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工作,儿歌在幼师音乐教育中占重要地位。
目前的第二课堂中涉及传统音乐儿歌内容的较少,特别是对民间儿歌的搜集内容匮乏,作为学前音乐教育的阵地,应该建立传统音乐实践基地,把传统音乐教育作为一项专业进行系统研究。
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来自各地市县,农村生源比例大,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田野调查,搜集河南民间音乐,特别是民间儿歌音乐,这将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3.建立完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
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根据学生和教师两方面,需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区别于第一课堂的考试机制,可采取每年度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的次数和效果进行考
核,并记入学分,大学期间,必须获得相应的第二课堂学分。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辅导学生的成果来进行。
结语:
21世纪的今天,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文化发展的多元化是全世界各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课堂在高校的开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优势就在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选择的拓展自身多方面的能力,为“一专多能”的“多能”培养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孙丽姗. 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5卷第1期。
[2]彭巧胤,谢相勋. 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385期。
作者简介:
荆晶,(1982-),河南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