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阅读由“独白”走向“对话”的教学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10月中旬刊
新课改下语文阅读由“独白”走向“对话”的教学研究
张淑琴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甘肃民乐734500)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独白”,而应是师生之间、生本之间、生生之间主动且活跃的“对话”。

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高中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谋划恰当的教学策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从“独白”到“对话”的嬗变。

引导学生在“对话”中体验作者情感、感悟文章内涵,在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情感的交汇与碰撞中构建闪光的课堂生成。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阅读对话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13-01
高中语文教师要立足阅读教学的动态特征,摒弃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以灵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交流和研讨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外延,在从“独白”到“对话”的嬗变中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有机融合,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优化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张强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由“独白”走向“对话”,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要明确“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的教学哲理,改变阅读教学中的“灌输主义”倾向,从思想上注重语文阅读中的互动“对话”;其次要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相互配合的师生关系和温馨、融洽的课堂互动环境,吸引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阅读中的“对话”,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作为阅读教学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第三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和主导语文阅读教学,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启迪学生自主、能动、多角度、深层次地进行语文阅读学习。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中的互动“对话”
由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沉重的高考压力,许多高中生在语文阅读中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亟需以一种新颖且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方法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而高中语文阅读的许多内容并不能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仅仅依靠文字和教师的叙述很难达到理想的刺激效果。

因此,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心理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以精彩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素材的感官反射性,吸引学生在轻松和愉悦中能动地展开阅读“对话”。

《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鉴于文章与白话文相比存在着字词生僻、句序倒装、成分省略等特征以及课文内容与学生感知范围差距较大,影响了学生主动阅读的现实,对此,教师伴随课文阅读展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信息库中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穿越时空”,亲眼看一看两千五百年前的诸侯征伐、金戈铁马,亲耳听一听夜赴秦营的烛之武不卑不亢、透彻在理的精辟论述。

由此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增强了学习内容的新鲜感,有效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还使得语文阅读中的“对话”兴趣得以激发。

三、实施问题引导,启发学生以深度的思维为基础展开“对话”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掌控是教学艺术性的集中体现。

而实施问题引导,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教学主线,则是启发学生以深度的思维为基础展开“对话”的有效举措。

问题引导一般包含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讨论问题、解决和归纳问题三个阶段,通过发现和提出问题,强化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促使学生在“对话”中展开主动的、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

通过分析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对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反复交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关键句子领悟文章内涵的方法,在强化对字词与整体理解的同时,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发生共鸣。

通过解决和归纳问题对课文形成清晰的认识,通过互动“对话”完成从生疑到解疑的思维过程,最终获得结论性共识。

实施问题引导打破了教师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模式,把阅读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自主阅读、交流评价,所以,实践中教师应着重把握阅读过程中互动“对话”的方向性,不仅应重视问题答案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阅读中的自主感悟过程、交流辨析过程和语言表述过程,使“对话”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展。

四、巧妙抓住契机,架起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鹊桥”
认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学时机的选择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为了架起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鹊桥”,教师应巧妙抓住契机,能动地引领阅读“对话”。

①在精彩词句处引领“对话”。

精彩词句是一篇文章最为精华闪亮和最值得细细品味的部分,在这些地方引领学生充分地阅读、欣赏、交流和表达,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展现学生独特个性的必然选择。

如对于《荷塘月色》,教师可以就“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等佳句指导学生细细地阅读品悟,启发学生放飞思想、尽情表达。

②在文章容易忽略的细节处引领“对话”。

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教师可就文中插叙的林冲与李小二的交往过程,以“官宦身份的林冲为什么要去为一个偷人家钱的‘贼’‘主张赔话’?这体现了林冲哪些性格特点?展开师生研讨对话,认识林冲对店小二的救助在其人生转折上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深化对林冲性格中善良、救贫扶弱特征的感悟。

③在疑虑丛生处引领“对话”。

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经常会有疑惑、迷茫的思维状态,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疑点,及时引导,进行师生、生生对话。

在学习《拿来主义》一课时,有学生对当前“洋节日”盛、“传统节日”淡的现实深表忧虑,教师对此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多方位、多角度的对话中找出其中的缘由,在集思广益中提出应对的措施。

高中语文阅读的“对话”打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独语状态,作为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个性精神的阅读教学新理念,非常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而焕发出语文阅读教学的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高益.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实践[J].东西南北(教育),2012(04)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阅读·写作
113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