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解读诗歌
• 第一节:开篇点题,交代了大堰河身份的卑微和地
位的地下,暗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第二节:点明了“我”和大堰河的关系,表现了
“我”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三节: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排比句式,
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在对悲惨 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 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 第四节:八个场景(八个细节)一个主画面。一方面具
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 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 料乳儿,充分表现在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 私的爱。
•第五节:用一句设问间接地表现出大堰河对乳儿的沈红
鸥感情及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第六节:“新客”“生我的父母”表明我对父母、对家
•第九节:她死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衬托了大
堰河的勤劳善良。诗中反复的说,她死时乳儿 不在她的旁侧,反映了诗人的哀悼之情与深深 的歉疚。
理解数量词的对比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 第十节: 写大堰河一家的悲惨遭遇,揭示了旧中国农 •第十一节: 民的悲惨命运。
八个排比句,直抒胸臆,饱蘸激情,赞美了大 •第十二节:
庭的排斥,以及和他们感情的疏远。一个动作 细节“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 叙乐’的匾”是对“生我的父母家”的一个绝 妙的讽刺!“忸怩不安”表明 “我”与地主家 庭的疏远与隔阂。这一段用铺陈手法描写了地 主家里富裕豪华的生活,与第四节描写的大堰 河家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劳动条件的恶劣与大堰河含着劳动形成鲜明对 • 第七节:
三、正音解字
虱子 火钵(bō) 忸怩(niǚ ní ) 叱骂 (chì )
麦糟 (zāo)
团箕(jī)
诗歌可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每部分 的内容和诗人的主要情感。
• 第一层 (1-2) :介绍大堰河的身份、地位、死后 的境况。怀念与痛悼 • 第二层(3-8):大堰河勤劳善良、纯朴宽厚的一 生。眷念和感激 • 第三层(9-11):大堰河的死,及死后家人的命 运。同情和控诉 • 第四层(12-13):对大堰河及大堰河般劳动人民 的讴歌和赞美。讴歌和赞美
关于大堰河:
•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 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 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 --畈田蒋村当童养媳。 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 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 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 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 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 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 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 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 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 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 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 开了人世。
比,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善良、本分、任劳 任怨、质朴宽厚的性格,同时渗透了诗人对她 悲苦命运的同情。首尾的反复,强调了大堰河 用了她的一切为“我”和“我”的一家所做的 牺牲,表现了一个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伟大。

•第八节: 再一次通过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了大堰河对乳
儿的真挚的爱。乳儿的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 这个梦,倾注了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是一 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 待!
堰河的美丽心灵和伟大的灵魂。
呼告的手法,直接抒发对大堰河崇高的敬意和 •第十三节:
深深的爱戴之情!
五、问题探究:
• 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形式上的自由表现在哪里?
大堰河—— 我的保姆
艾青
一、作者简介
• 艾青(1910-1996), 现、当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工商 兼地主家庭。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 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 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 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 捕。狱中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 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睹雪思人,挥 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 世界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 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 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 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 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 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 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我爱这 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 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
二、写作背景
•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 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 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 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 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 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 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 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 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 《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 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 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