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04912_丁胜利: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 社区之星
·Model Social Workers
时常思念家中父母妻儿的他萌生了回乡养殖白乌鱼的想法。

他想,自家正好有两口鱼塘常年荒废着没用,不如回乡养殖白乌鱼。

于是,丁
胜利便找到父亲商量,和父亲交流了自己的想法。

“你想做,就放手去做吧。

”在
得到父亲的支持后,丁胜利信心倍增。

当年,他便回到黄桷桥村修建了2亩鱼塘,
投了1万多元,买了5公斤多的种鱼、数万只白乌鱼苗,以及抽水机和氧气机。

“3个月时间,就卖了8万多元。

”第一年养殖就取得了成功!可观的收益令
丁胜利喜出望外。

2014年,丁胜利一鼓作气扩大养殖规模,又购买了2万多元的
白乌鱼苗。

但在第二年,丁胜利栽了跟头。

由于缺乏经验,在一次给鱼塘消毒的过程中,
丁胜利多放了药水,“不到半个月,所有的白乌鱼全都死在了鱼塘里。


为了学好白乌鱼的养殖技术,丁胜利抓住机会,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
农业种养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

2015年,他又投入1万多元,
买了近50公斤种鱼、10余万条白乌鱼苗。

靠着科学的养殖方法,丁胜利这一年所
赚取的利润突破了10万元。

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白乌鱼养殖基地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Model Social Workers·社区之星
61
2016年,丁胜利成立了瑞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目的是让同村村民能加入
进来,以资金或者土地的形式入股,共同致富。

至今,合作社已吸纳160余人加入,
提供了18个就业岗位。

当选村支书 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春暖花开,瑞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鱼菜共生”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水
池里成群的白乌鱼畅游嬉戏,池边种植槽里的各类绿植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管
护栽种的芹菜、空心菜、薄荷……
2021年,瑞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鱼菜共生”模式,实现了种养殖生
态循环。

鱼池里的水经水循环系统流进种植槽,鱼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经微生物分
解,转化为蔬菜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蔬菜将养分吸收完毕,净化后的水再次回到
鱼池中,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系统。

“对比传统养殖种植,
‘鱼菜共生’系统减少了用土需求和种植、养殖过程的环境污染,实现了零排放,
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的低碳生产模式,同时满足了消费者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丁胜利介绍。

经过几年的发展,丁胜利的鱼塘已经从2亩扩大到70余亩,从最初的5个鱼
塘发展成现在的60多个鱼塘,成品鱼产量达到10万斤,销售额达到200余万元。

白乌鱼养殖成了村里乃至全镇的特色养殖业,丁胜利也成了村里的白乌鱼养殖技术
专家,不少养殖户都是从他手里学习的技术。

2021年1月,丁胜利获得村民和党
组织信任,当选为黄桷桥村的村支书。

如今,黄桷桥村已经成为内江市有名的白乌鱼养殖村,今年初,黄桷桥村两委
依托白乌鱼产业,结合交通区位优势,以“专合社+村集体”模式,通过土地入股
项目,引进优质业主,打造了“食有田”农文旅融合综合体,在深耕白乌鱼产业的同时,
使村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实现共同致富增收。

“自营业以来,‘食有田’家庭农庄吸纳了周边17名村民就业,每逢节假日
及周末等人流量大时,农庄还为村民临时提供额外的非固定用工岗位。

”丁胜利说。

看着漫步在村道赏花的游客,丁胜利感叹道:“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能和
家人在一起。

后来产业有了发展,又想着带动更多的村民一起发展,现在目标是把
整个村都搞好,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白乌鱼养殖成了村里乃至全镇的特色养殖业,丁胜利也成了村里的白乌鱼养殖
技术专家,不少养殖户都是从他手里学习的技术。

White Northern Snakehead fish farming has become the villageʼs and even
the townʼs specialized farming industry; DING Shengli has also become the
villageʼs White Northern Snakehead farming technology expert. Many farmers picked up their skills from him.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62 社区之星
·Model Social Workers
他酷爱马拉松,常常身穿胸前印有“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标志、背后印有“江
汉禁毒”四个大字的红色背心,出现在武汉马拉松、香港马拉松、宜昌马拉松的赛
场上,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他就是武汉市江汉区北湖街专职禁毒社工杜玉龙。

5年来,杜玉龙先后帮助10多名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其中一人因为工作成绩
突出,当上了公司副总。

他深耕禁毒工作,先后被评为“2017武汉市最美禁毒专
职社工”、“2018武汉市最美禁毒社工”。

5年帮助10多名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杜玉龙于2016年11月来到江汉区北湖街中心戒毒社区,他发现,不少社区
戒毒康复人员不按时来报到、尿检,甚至完全拒绝社工帮扶,处于失联状态。

当杜
玉龙找到他们时,时常被怼:“你们吃饱了没事做吗?要来骚扰我的生活。

”“我
吸食了就没有人身自由了吗?”
杜玉龙并不气馁,带领同事们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排查,分类整理各类吸毒人
员台账,对经常脱管的吸毒人员逐一标注,打电话、走访物业、联系亲友、查询社
区低保等方式,逐一建立联系。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逐渐打消了顾虑,开始主动参与
中心戒毒社区的各项活动,愿意来尿检、访谈。

□ 吴昌华/张斌
By: WU Changhua / ZHANG Bin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