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武汉八语上作业课件4 专题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111张PPT)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 1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四)【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之人非凡之学梁志刚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作为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季羡林归国无路,只得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讲师,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此期间发表了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奠定了其在印度古代语言研究领域的地位。
1946年7月回国,经陈寅恪推荐,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言文学系并担任系主任,开创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东方学研究。
在东语系迎新会上,作为系主任的季美林没有一点名教授“派头”,他穿着既非西装革履,也非潇洒长衫,而是一身半旧的蓝咔叽布中山装。
瘦高身材,慈眉善目。
讲话声音不高,语速不快,他说:“一个大学生需要十二个农民来养活,你们的同龄人一百人才有一个能上大学。
”期望新生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学习,学成报国。
季美林10岁开始学习英文,水平极高,他备课仍一丝不苟。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对同一个英语单词有不同的读音,甚至含义也有差别。
他为了把这些细微的差别讲清楚,请教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外教。
讲翻译技巧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两个部分重合的圆圈,说:“汉语和外语含义并非一一对应,仅重合部分可以相通,要从上下文的意思辨析词义。
”同学们一目了然,戏称为“季羡林大饼”;印度学是他的专长,但印度学浩如烟海,当时没有教材,季羡林利用有限的时间,提纲挈领,把印度主要历史时期、人物和历史事件以及民族、宗教、社会现状讲得一清二楚。
他讲课旁征博引、炒语连珠,同学们每周都盼着听他的课。
在“文革”时期,季羡林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被抓进牛棚。
1969年秋天,经一年多炼狱般的折磨,九死一生的季美林被下放改造。
在寒冷的旷野里,年近六旬的他顶着凛冽的北风,穿一件单薄的旧棉袄,脸冻得铁青,胡子茬和眉毛上结满白霜,和学生一起顶着星星出早操,挖防空洞,往麦子地里挑粪,蹲在场院里啃窝窝头、喝稀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短文两篇》课件(幻灯片34张)

0041 课外拓展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回答问题: 本文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作者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
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 己与自然相融会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归隐林 泉的志趣。
同学们下课
缓急有秩,轻重有度, 感情充分,一气呵成。
翻译课文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称赞的。 巍峨的高峰插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解释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翻译课文
原文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和翠
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 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古代文人们他们 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 对友人的安慰。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作品简介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 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 书,书信。谢中书即谢征,字 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 书”。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 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作者写 景的名篇。
原文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
译文 丽风景了。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
解释 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翻译全文
山川风景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 士共同欣赏赞颂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 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 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 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 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风景了。
部编本八年级上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111张PPT)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 王维为监察御史出使边塞时所作的。当 时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tǔ) (bō ),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 旱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王维在赴边途中,心情激愤抑郁,这首诗 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使至塞 上”,即奉命出使边塞。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3、说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那几个词 用得好?
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 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几个动词 “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准 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 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 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远景和近景 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思,甚 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怀乡之情。
小结
全诗写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 发了作者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首联——神秘传说——叙事
黄
颔联——岁月易逝——议论
吊 古
鹤
怀
楼
颈联——登楼所见——写景
乡
尾联——浓浓乡愁——抒情
当堂练习
1本诗的作者( 崔颢 ),( 唐 )代诗人。黄鹤楼, 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
2历历:( 分明的样子 ) 。
3萋萋:( 形容草茂盛 的样子
)。
4乡关:( 故乡) 5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 境相似,这两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 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 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秋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武汉专版课件:11.pptx(共20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9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2021/9/192021/9/192021/9/1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92021/9/19September 1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92021/9/192021/9/192021/9/19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
秋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武汉专版课件:10.pptx(共20张PPT)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92021/9/19Sunday, September 1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2:31:56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92021/9/192021/9/19Sep-2119-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92021/9/192021/9/19Sunday, September 19, 2021
秋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武汉专版课件:专题八.pptx(共10张PPT)

•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2021/9/152021/9/152021/9/1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52021/9/15September 1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3:16:54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52021/9/152021/9/15Sep-2115-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5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2020秋武汉八语上作业课件1 消息二则

(二)渡江战役鲜为人知的故事 ①毫无疑问,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党史军史上恢弘的一章,肯 定是滚滚长江有史以来最壮观的一日——1949年4月20日晚至 21日晚上,我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以及华东和中原的地 方部队,兵力总计上百万,分别从南京以东的江阴道安徽的 安庆千里江面,开始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决战。从 那时起,恰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就连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我 们的胜利了。”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