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思路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规划思路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小城镇的实践规划经验,针对小城镇在总体规划中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细致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对如何改善小城镇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简要探讨,以达到有效促进小城镇的快速、稳定、持续壮大和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规划问题;发展策略;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小城镇的建设步伐在日渐加快。

但是,小城镇的旧城区人口由于不断快速增加,这就导致了需要不断增加新建和翻改扩建建筑;需要不断拓宽旧街巷以满足现代化交通的发展;无论是现代化的经济,还是文化、社会娱乐活动,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这就使城区的面貌和风格不断被破坏,不断遗失传统文化。

因此,目前在小城镇的规划过程中,最为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对小城镇的土地资源,如何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够发展和继承传统文化,才能够满足现代化的交通发展,怎样才能做到有效促进小城镇的持续发展。

一、分析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现状
(1)不够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
作为从农村居民的居住点逐步发展起来的小城镇旧城区,是旧有生活与自由经济习惯条件下的建设方式以及建设意识的产物,街区的布局形式来源于传统的乡村梳式系统,街道向对来说比较狭窄,大多数主要的街道都是由填河修筑而形成,随着这些街道继承了原有的规律,但是在住宅、沿街商业的发展中以及现代交通的发展发展过程中逐渐显露出了其系统性差以及功能不全的缺陷,造成中心地段的街道接通过于拥挤,道路和旧城中心的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

无论是人均指标还是旧城道路的宽度和密度都无法满足规划的要求。

乱停乱放车辆的现象极为突出,严重缺少停车场,中心区的车行与人性交叉较为严重,造成严重的交通问题。

(2)不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
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由于过高的土地底价而造成严重的分布较散和缺乏,对于居民的日常活动要求等远远无法满足。

对水网的格局没能合理利用,水体污染比较严重,缺乏对水系统的保护。

(3)不合理的土地结构
从比例的角度来说,旧城区的工业用地和居民用地过高,结构比较多样化。

教育和文化等公共设施的规模不仅分布零散且规模较小。

绿化、商业、公共设施的用地相对偏低。

区位的良好地段几乎都被工业所占据。

(4)缺乏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保护
在建设的过程中,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不顾及旧城的历史文脉、城市肌理、建筑风貌等等,对传统的古建筑、街巷等保护不到位,导致缺乏明显的地方特色。

(5)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过高
由于旧城的地块开发成本相对较高,往往是越拆迁越密集,人口的密度往往会出现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小城镇的建设往往以小体量的建筑为主,土地建设密度较大,肌理密集。

二、小城镇规划思路研究
(1)节约土地资源,调整用地的布局
大部分小城区都拥有自身的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因此在进行规划时,我们要对其职能进行细致的研究。

在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富有活力特征和文化特征,可以说小城镇的旧城区一般都是历史沿袭下来的道德、艺术、思想、风俗的载体,而作为早期形成的商业集中区域,以及大部分居民的居住场所,公共活动等是多元化的。

因此,在进行小城镇的整体规划时,要将这些特征有效结合,要合理利用和整合相关资源,增加配套和公共设施,营造一个有活力的片区。

我们要掌握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商业服务用地沿文化路进行合理布置,布置一定面积的文化娱乐和商业服务用地,这最好能够围绕人民公园,以形成拥有活力的空间。

原有在规划用地内的体育和医院设施,要迁移出该区域,根据更大范围的需求在外围与职能配套。

根据小城镇建设的相关要求,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要求优化绿化环境,改善基础设计,对保留的居住地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

要求新建居住用地生活配套完善,自然生态能够良性循环且要环境优美,根据用地条件和周边的环境将居住用地布置为二类用地。

在对旧城区进行更新的过程中,对原有的社区结构和邻里关系要更好的进行维护,以现有的居委会与街道范围为基础,结合新道路系统,促进稳定、安全、宜人的社区环境形成。

做好以居住为主同时具有文化、教育、商业、旅游等功能的规划区,要对现有的工业用地进行相应的调整,较大规模的一类工业用地应保留,其他厂房等全部应该迁出、停产。

(2)道路网结构的构建要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大部分小城区的交通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机非混行、步行难、堵车、停车难等是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规划过程中应重视道路的畅通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要想满足可持续发展城镇的需求,就必须要构建可
持续发展的道路网络和系统。

在规划过程中要对小城镇的车辆、人口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一般情况下只做局部调整是很难满足交通需求的。

所以,对现有的条件应该进行充分的利用,沟通内部和外部交通之间的联系,改善当前的道路系统,结合实际条件构建静态的交通场地,以形成完善的人流步行系统和内部道路系统。

一般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都会采用自由式的路网结合类方格网结构的道路系统。

对于用地紧张的旧城区,应该将广场和停车场结合布置,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率,节约用地,要大力推广立体停车方式。

(3)严格控制生活环境质量以及人口数量
开发的强度必须要做到合理进行控制,要疏散人口,降低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同时还要改善环境。

我们可以采用分区的密度控制方案,在充分对当前建筑的肌理和密度进行充分分析后,结合用地性质、区位、一些特殊要求以及交通环境,按照规划在控制性的详细规划中确定用地和人口的相应指标,控制不同的开发强度,制定相应的建设密度区域,同时要以此为基础,在地块的控制中进行落实,要做到合理公正的进行开发,建设良好的城区环境。

总结:要充分地保持城区的独有特色,保留独特的文化特征,对城镇设计的原则要有充分的理解和合理的认识,对发展的规模要做到合理控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小城镇的整体规划工作。

此外,要想真正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居民、开发商以及政府等多方面的配合与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燕波.小城镇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07).
[2]兰瑜.现阶段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基本思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