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当前新刑诉法的一点思考(王艳玲)》
浅析新《刑诉法》和《刑诉规则》实施后对基层检察机关控申工作的影响

2 . 1 基层 检 察机关 控 申业 务量将 大 幅增加 ,化 解息 诉难 度进 一步 加 大 ,维 护稳 定 的任 务更加 艰 巨
新刑诉法和刑事诉讼规则实施后 ,控申业 务量的大 幅增长 ,刑事 申诉工作职能和办案程 序的调整都给基层控申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也 都衍 生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层检察院控 申工作人员不足 。控 申 业务量增加 ,势必使现有的控 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进一 步增加 ,而刑 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也使得刑事 申诉案件办理程序更加 复杂 ,需要更 多的人员来安排部署 ,同时办理不服人 民法院生效刑事裁判 申诉案件 庭 抗诉又需要具有公诉工作经历 ,具有 庭工作经验 的办案人员 , 多种压力使得基层检察 院控 申部 门的人员不足问题 日益凸显。 而且这些工作对控申部门来说是新增的课题 ,此前很少接触 ,这 就要求控 申部 门人员不仅要精通侦查监督 、审判监督 、执行监督等相 关业务 ,还要熟悉诉讼法律 、证据制度 等方面 的知识 ,对控 申部 门人 员的专业 素质提 m了更高的要求 ,也是基层检察院控 申工作面临的一 大挑战。 3 做好今后基层检 察机 关控 申工作 的建议 ( 一) 加强学习 ,提升素质 , 不断提高做好控 申T作的能力。面 对新刑 诉法提 出的新挑战 ,基层检察 院控 申干警首先 要加强 自身学 习 ,不断提高执 法办案和释法说理能力。同时,加强 岗位练兵 ,通过 观摩庭审等方式 ,提高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办理好新型案件 , 才能在更加复杂的局势下 , 处理更多的信访案件。 ( 二 ) 上级检察院加大对控 申干警 的培训力度 。面对基层检察 院 控 申干警在T作能力和方 法上存在 的问题 ,上级检察 院应进一步加大 培训力度 ,开办专项T作 的培训班 ,以讲授 和研讨相结合的方式 ,进 行专门培训和业务指导。 ( 三) 加强与其他业务科室沟通协调。新刑诉法 实施后 ,控 申部 门与侦查监督部 门、 公诉 部门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为此 ,要积极加强 沟通协调 ,争取其他业务科室对控 申T作的支持 , 使 得控 申丁作开展 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 ,由于办理不服人民法院生效刑事裁判 申 诉 案件 出庭抗诉需要具有公诉 工作经历 ,具有 出庭T作经验 的办案人 员, 使得控 申 与 公诉联系愈加紧密 , 通过沟通协调 ,也会 为做好今后 的控 申T作提供有力支持 。 ( 四) 加强宣传力度,提 高群众 的法律意识。刑诉法 的修改有很 多进步 的地方 ,社会反响也很好 , 但是群众 的法律意识却还未能与之 同步。加 大法律宣传力度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就成为当务 之急 。为 此 ,基层控申部 门应该承担起相应的法律宣传责任 ,应该树立 “ 一次 执法就是一次普法” 的意识 ,在执法 中普法 ,让规范的执法行为和成 功的释法说理成为有效 的普法途径 。
新《刑诉法》环境下对聂树斌案再审的思考

新《刑诉法》环境下对聂树斌案再审的思考作者:张梦玲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03期摘要王书金对在石家庄西郊玉米地强奸杀人案的供述引发了人们对聂树斌案的强烈关注,但是无论王书金是否是聂树斌案的真正凶手,对聂树斌的定罪量刑本身就是涉嫌违反《刑诉法》的相关规定,本文以《刑诉法》第53条为视角,从证据的实体、程序和结论三个角度分析聂树斌案,并阐述由此引发的启动再审程序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证据实体程序结论再审作者简介:张梦玲,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92-03一、案情简介聂树斌,男,1974年11月6日出生,汉族,河北省鹿泉市下聂庄村人,原鹿泉市综合职业技校校办工厂(鹿泉市冶金机械厂)工人。
1994年10月1日,聂树斌被刑事拘留;1995年,聂树斌因故意杀人、强奸妇女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05年,因涉嫌其他犯罪被抓获的王书金承认自己为“聂树斌案”的真凶。
2013年9月27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王书金非聂树斌案真凶,驳回王书金上诉、维持原判。
豍聂树斌的家属以定罪证据不足、犯罪事实不清和出现新证据三方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交了《刑事申诉书》。
自媒体报道《一案两凶,谁是真凶》后,全国媒体广泛报道聂树斌案,引起许多人们对聂树斌案的强烈关注。
二、法制背景概况我国现行证据制度和诉讼制度的核心或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从而适用实体法。
随着法制的不断发展,其过分注重案件真实而忽略其他价值的实现,同时过分信任侦查机关的侦查能力,权力的扩张以及被追诉人权力不适度的限制,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程序正义的要求,故刑讯逼供等能快速查明案件真相的方法大肆泛滥,注重口供而忽略了的其他证据以及排除合理怀疑。
聂树斌案发生后我国《刑诉法》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动。
新《刑诉法》第242条: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浅谈新刑诉法对监所检察工作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检察 院。 人 民检察 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 当 的 ,应当 自接到通知之 日起一个月以内将 书 面意见 送交 决定或 者批准暂 予监外 执行 的 机关 , 决定 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 的机关接 到人 民检察 院的书面意见后 , 应当立即对该 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 ”对检察机关不 同意监 狱、看守所 提出暂予监外执行的书面意见 。 或者 不同意 决定或者 批 准暂予监外 执行 的 机关 对人 民检察 院认 为暂 予监外 执行不 当 的书面意见重新核查 的结果 。 应该如何处理 未做具体规定 ,这将导致实践中难 以操作 。 第三, 新刑事诉讼法与社区矫正办法的衔 接问题。社区矫正办法第 2条明确规定 :“ 人 民法院对符合社区矫正适用条件的被告 ^ 、 罪 犯依法作出判决 、 裁定或者决定。 ”这一条 明 确规定了所有适用社区矫正的 被告 ^ 、 罪犯必 须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 、 裁定或者决定。 而新 刑事诉讼法第 2 5 4 条第 5 款规定 :“ 在交付执行 前 ,暂予监外 执行 由交付执行的人 民法 院决 定; 在交付执行后, 暂予监外执行 由监狱或者 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 , 报省级以 E 监狱管理机 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 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也 就是说 , 法院交付执行后的暂予监外执 行 由监 狱或公安机关批准就可以了, 不需要法院的裁 定。 这也将改变监所检察部门对社 区矫正法律 监督范围和内容。 第四, 新 刑诉 法增设 了独立的羁押必要 性审查程序。新刑诉 法第 9 3 条规定 :“ 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 , 人 民检察院仍应 当对羁押 的必要性进行审查 。 ”这 一规定强 化了检察机关对羁 押措施 的监督 , 为保护被 逮捕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 、防止超期羁押 和不 必要羁 押提供 了一 条有效 的司法救 济 途径 。但是 由于该 法条 的规定较 为原则 抽 象 ,没有明确 审查标准和操作程序 , 也为检 察机关带来挑战。笔者理解 , 监所检察工作 主要是从有无羁押必要性方 面进行监督 , 这 也 给我们 提出 了很高 的要求 。首先 要树立 “ 必要羁押”的理念 , 要从人权保 障出发 ,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
对新刑诉法证据制度的一些探讨

事人说话时的神情、 气息、 精神、 眼神等细节来辨别 内容的真伪, 的过程 中, 如何 区分侦查策 略与法 律所禁 止的威 胁、 引诱 、 欺骗等
因此 , 情态 证据应 当成 为刑 事诉讼 中的重要 旁证 , 而 材料 说 明显 手段 , 是适 用非 法证据 排除 规则 的难 点之一 。有 学者提 出 , 应 当 不 能概括 情态 证据 。 承认 有 限的威 胁 、 引诱 、 欺 骗 等讯 问手段 在特 定的刑 事侦 查活动
还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 本文立足于实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 尝试对证据制度的完善提 出些许建议。 关键词 新刑事诉讼法 司法实务 证据制度
人工智能时代的刑法问题与应对思路

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主体的智能化程度不断升高,其最终结果是与“人”可以媲美甚至超越人的 智能,这就直接从根本上冲击“人”作为犯罪主体的刑法地位,也引发了智能主体是否可以成为犯罪主 体及其客观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一)智能犯罪主体的地位 目前,鉴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就是基于“算法”而形成的高度智能化属性,由此确立的智能主 体,在不断接近人类的智能之际,其主体性问题也必然出现。 它是指智能主体是否与人无差异、是否可 以作为一种犯罪主体而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新兴智能主体可能的未来刑法地位,主要观点如下。其一,电子人。该观点认为,人工智 能的主要特征是智能化,在智能程度不断升高后,智能主体逐步具有自主性、主动性,不再是完全受人 支配的行为客体、制造产品等,法律应设定为“电子人”。 譻訛其二,有限的法律拟制主体。 该观点认为,从 刑法的角度看,智能机器人及更广义的人工智能主体并不具备法律的主体资格与地位。 相比之下,赋 予智能机器人具有民事领域的主体地位,并不存在法律技术障碍。 在现有条件下,关于智能机器人是 否具有法律人格的讨论,当前需要结合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根据解释论的基础和限度,在坚持人工 智能为客体的原则下,运用拟制的法律技术,将特定情形下的人工智能认定为法律主体。 譼訛其三,分阶 段的法律主体类型。 该观点认为,从法理的角度看,自主意识和独立的意思表示是法律主体应当具备 的必要条件,财产是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物质基础,并为赋予法律主体资格提供了可行性。 初期的人 工智能仍属于“行为”工具的范畴,自主智能机器人的“自主意识”和“表意能力”以及“人性化”是赋予 智能机器人取得法律人格的必要条件。 在智能时代的后期,人工智能作为工具论以及作为法律拟制的 主体等,将渐次成为智能机器人的法律人格形式。譽訛其四,有限的法律主体人格。该观点认为,人工智能 具有独立自主的行为能力, 有资格享有法律权利并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 人工智能应当具有法律人 格。 不过,由于人工智能承担行为能力的后果有限,人工智能适用特殊的法律规范与侵权责任体系安 排,其具有的法律人格是有限的法律人格,域外对此已有立法上的尝试。 譾訛 总体上看,关于正在形成的人工智能主体是否应当具有法律主体资格,上述四种看法总体上均持 肯定的立场,并以限制的法律主体为主要立场,同时,也侧重根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阶段对人工智 能主体的法律地位进行动态判断和划分。 应该说,以上四种观点,各有其可取之处。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基于技术发展与现实需要的情况, 理性地、有限制地明确肯定人工智能主体应当具备法律主体的资格,进而认为其也可以作为刑法意义上 的犯罪主体。 同时,上述观点的主张者认为,在目前的智能技术以及应用背景下,赋予人工智能体完全与
试论检察机关如何应对新刑诉法的挑战

试论检察机关如何应对新刑诉法的挑战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赵庆编辑:studa1211论文摘要在2012年,3月24日,我国十一次全国人大会议针对刑诉法做了修改,新的刑诉法会在2013年的时候开始正式实施。
针对新刑诉法的变更与调整,都对相应机关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检察机关,检察机关是关系到刑事诉讼的全过程,根据新刑诉法,检察机关在诉讼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上,都会面临新刑诉讼的改变而带来的新的挑战,新的问题。
本文先介绍新刑诉法中对强制措施的修改,后分析了新刑诉法对强制措施修改后对检察工作的影响与挑战,并针对新刑诉法的修改,提出检察机关的应对措施,以便广大读者参考与借鉴。
论文关键词检察机关新刑法应对措施新挑战新刑诉讼法将从明年的一月一号正式实施,但是,随之而来的,检察机关就会面临新的挑战、新的问题、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检察部门提早做好准备,做好掌握与理解各项法律的前瞻性工作,同时还要在落实上起到模范的作用,在思想认识上起到引导的作用,业务技能上起到带头的作用,在科学技术上起到创新的作用等,为新刑诉讼法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新刑诉法中对强制措施的修改新刑诉法针对强制措施,就做了如下的修改:(一)完善了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制度在新的刑诉法里,添加了取保候审的适用情形,扩大了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保证人保证义务的规定更加周延;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多样化、个别化;规范了监视居住措施,明确规定了监视居住的场所;对指定监视居住措施的适用和法律监督。
(二)在一定的情况下,延长了拘传时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根据现在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犯罪形势也自然而然变的更多,同时也变的越来越复杂,所以,为了适应实际的变化,对于那些案情比较复杂,重大事件的,就应该使用拘留、逮捕等方法来适当的来延长适用期限,可以从12小时延长到24小时;第二个方面,为了保障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新刑事诉讼法在拘禁的这条中,增长了规定,并规定:“保证犯罪娣人的饮食、必要的休息时间。
理想与现实:评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

理想与现实:评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摘要】本文主要评述了最近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
在背景介绍了修改的必要性,修改的原因是为了提高司法效率和保障当事人权益,并预期能够加强法律适用的公平性。
在正文中,分析了修改内容的具体措施和实施困难,提出了改进建议,并评价了现实中的执行情况,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实际效果。
在评估了修改后的影响,提出了完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司法实践的影响,以及对未来司法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修改、理想、现实、引言、正文、结论、背景介绍、修改的原因、预期效果、修改内容分析、实施困难分析、改进建议、现实情况评价、案例分析、修改后的影响、完善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刑事诉讼法》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法规之一,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原有的刑事诉讼法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问题,为了提高司法效率、确保司法公正,相应的修改工作变得迫在眉睫。
本次修改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刑事犯罪形势日益复杂,现行刑事诉讼程序在应对新型犯罪模式时显得力不从心。
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和操作程序,导致刑事案件审理效率低下,司法公正受到质疑。
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法治意识增强相对应,社会对司法公正、效率和透明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和司法需求,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是必然的选择。
通过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可以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司法效率,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
1.2 修改的原因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在一些方面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
在审判程序中存在一些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审判周期过长,影响司法效率;部分法律规定已经与社会发展不相符,无法顺应当下社会进步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法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法,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
浅谈新刑诉法实施后开展反渎工作的思考

照 每年 高检 院发 布的 全国检察 机关 反渎职 侵权 工作要 点 的指导 要求, 以保 障和促进 依法行政 , 公正 司法 为主线 , 坚决查办 如滥用
公正廉 洁执法 , 实现执 法办 案的法律 效果 、 政 治效 果和社 会效 果 量 查办窝 案 、 串案 , 增 强 办案效 果 。
的统 一。
( 四) 建 立并 完善 “ 专人 读报 制度”
关键 词 反渎 新刑 诉法 思考
作者 简介 : 陈宏展 , 广州 市番 禺区人 民检 察院 。 中图分 类号 : D9 2 5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1 0 - 2 5 4 . 0 2
纪委 在查办行政 机关工 作人 员违 纪行为过程 中, 能够通 过 多
思 路, 实现 办案重心 前移 ; 强化证 据意识 , 进 一步提 高指控渎 职侵 合 等有效 工作 机制 及时 了解审 汁部 门对行 政执法 机关 的审 汁结
权 犯罪 的能力 ; 科 学运用 侦查手 段及 强制措施 , 多方位 寻求 办案 果 、 行 政执法 机关有关 人 员违法 违纪情 况和行政执 法案件 的有关
2 0 1 3 年, 在党 的十八大 以及 新《 刑事诉 讼法》 全面实 施等大背
景下 , 国家迅 速加 强了反腐 倡廉工 作 的开 展 , 作 为反腐倡 廉的 责 种渠道去 发现相 关人 员渎职 、 失职 的犯 罪线索 , 因此 , 反渎 部门应
任主 体, 反渎 部门应紧紧把 握历 史机 遇 , 严格执 行新法 程序 , 不 断 进一步加 强与 当地 纪委部 门的沟通联 系 , 多方位 了解 当前 纪委部
学习新刑诉法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新刑诉法心得体会范文近年来,我国司法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
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刑事诉讼法也进行了全面修订,新刑事诉讼法于2021年3月1日正式生效。
在学习新刑诉法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新刑诉法的重要意义和实践意义。
下面是我对新刑诉法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刑诉法重视保障人权,增强被告人权益保障。
新刑诉法将“侦查阶段证据收集主动权”的原则明确写入法条,明确规定在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检察机关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及程序进行侦查活动,并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防御权。
这一条款的出台,意味着侦查机关在开展侦查活动时要遵守法律法规,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权益不受侵害。
不仅如此,在临时限制措施采取的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对被告人的自由限制,比如规定了临时限制措施应当具有期限,以及对妇女、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年满七十周岁的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给予特别保护。
这些条款的出台,保护了被告人的权益,提高了司法公正性和可信度。
其次,新刑诉法注重审判公开原则,增强了审判的透明度。
新刑诉法详细规定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要求,包括公开审理原则、公开审理的情形以及公开审理的程序等。
新法规定以案件性质、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等因素为由不予公开审理的情形要经过书面决定,并及时告知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
这样的规定,为公众提供了更多获取司法信息的途径,提高了司法的公信力。
同时,新法还规定了对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要进行隐秘审判,保护了相关信息的安全性,使得司法活动既透明又安全。
再次,新刑诉法加强了对刑事审判质量的监督和评价。
新刑诉法规定了刑事审判的质量评估制度,明确国家监察、检察机关、法律职业协会等有权对刑事审判进行质量评估,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机制。
这一规定的出台,将有力地推动刑事审判质量的提高,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同时,新法还规定了审判机关应当及时公开判决结果,接受社会监督,这为公众参与评价刑事审判质量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司法的公正和透明。
论新刑诉法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的若干问题

论新刑诉法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的若干问题作者:刘红许旎娜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28期摘要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关于证据制度和辩护制度的完善对公诉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本文结合基层检察院刑事案件审查起诉实践,围绕瑕疵证据的使用、审讯全程录音录像、控辩双方证据开示等三方面对个案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新刑诉法在类案中的顺利实施抛砖引玉。
关键词瑕疵证据录音录像证人出庭证据开示作者简介:刘红、许旎娜,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0-103-022012年5月7日,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芳村花卉市场“105”欺行霸市专案在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开庭,被告人王某某等39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10项罪名,作案时间长达十余年,涉及25个犯罪事实,卷宗多达113册,辩护律师40余名,庭审时间长达7天,每天开庭时间长达11小时。
在此类大要案中,辩护人往往抱团作战,力证程序违法以求为当事人逃脱罪责,这对公诉人的程序审查和庭审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恰逢新刑诉法刚刚公布,庭审交锋中控辩双方紧扣刑诉法条文展开激烈论辩,其中更涉及多项刑诉法修订内容,现将庭审争议焦点和控方对策分析论述如下,为新刑诉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一、瑕疵证据的使用刑事诉讼证据可分为合法证据、瑕疵证据、非法证据三类。
司法实践中,辩方常常放大证据瑕疵的负面影响,认为均应视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其实际上是模糊了瑕疵证据和非法证据的界限。
瑕疵证据一般指指控犯罪的某个证据存在轻微缺陷,并未侵害重大法益或违反法律基本原则,通过补正或合理解释后,是不影响其证明价值的。
(一)本案证据存在的问题由于该案的被告人长期称霸一方,背后亦有“保护伞”撑腰,多名被害人和证人因担心被打击报复而不敢作证,为侦查部门取证带来一定难度。
新刑诉法下检察机关如何应对挑战更好发挥检察职能的几点思考

一
措施之 日其就有权委托辩护人 ,对 律师介入刑事案件 的相关 活动更加规范 ; 三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 的职能得 到了相应 的 扩充 ,在新刑诉法 中新增加了对逮捕后羁押 必要性审查 、对 指定监视居住 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检察机关职 能得到扩充意味着责任的加重 和要求的提高。 三 、新刑诉法下应对挑战更好发挥检察职能的思考 综上 ,新刑诉法 下对强制执行等方面做 出了许多新 的规 定 ,更 加注重和保 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和其 他合 法权 益 ,同 时使得检察 机关 的检察职能得到 了相应扩充 ,给检察 机关执 法办案带来 重大影 响甚至挑战 ,对此 ,检察机关 要以更加 积 极的心态 、 更加积极的行动和更加富有成效的工作方式方法 , 有效应 对挑 战,更好地发挥检察职能 。 检察机关要在新刑诉 法下更好履行检察职能要做 到如下 几个方面 : 第一 ,要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注重对 犯罪 嫌 疑人 ( 刑事被告人 ) 人权保护 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保护 ,如果 在任何 时候 发生不够尊重 和保护犯罪嫌疑人 ( 刑 事被告人 ) 合法权益 的事情 ,就是检察机关 的失职 ,甚至可能给检察机 关 的良好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 第二 ,要更加注重对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职能 的履行。检察机关就是法律监督机关 ,在新刑 诉法下 ,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得到了进一步 的扩充 ,对于相 关 的程序性问题也要 引起高度重视 , 切实履行好对监事居住 、 逮捕相关过程 当中的法律监督 ,规避或者减少执法不公 、执 法错误现象 的发生 ; 第三 ,要高度重视刑事执法办案全过程 的监督 ,从公安机关 以及相关机关 和检察机关 自侦刑事案件 直到法 院的审判 、宣判 、执行等全过程均要采取有效措施 履行好刑事法律监督职责 ,及时发现刑事执 法办案机关办案 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 第 四 ,我 国的 律师也是社会 主义法制 的建设者 ,我们要为律师履行其职责 提供相应 方便 ,按 照新 的刑事诉讼法 ,律师介入刑事 案件 的
刑事申诉检察法律适用的新思考——以新刑事诉讼法为视角

关键词 : 新刑诉法 ; 刑事 申诉检 察 ; 法律适用
中图分类号 : D F 7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0 4 3 8 ( 2 0 1 3 ) 0 5 - 0 1 0 2 - 0 5
新 刑事诉 讼 法对证 据制度 、 强制措 施 、 辩 护 会对 刑事 申诉 检察法 律适用 工作 产生相 应 的影 制度 、 侦 查措施 、 审判 程序 、 执行 规定 、 特别程 序 响, 本文拟针对此 问题进行初步 的探究 , 以期对 刑 等作 了重大修改 , 强化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 的全 事 申诉检察实务有所裨益 。 面有效监督是本次刑诉 法修 改的一大特征 。 刑事 申诉 检察 通过对 不 服检察 机关 诉讼终结 决定 或 增 设 刑 事 特 别 程序 带来 的影 响 者法 院生效刑事判决 、裁定 的 申诉 案件 的办理 , 实 现检察 机关 对外 监督 与对 内监 督职 能 的重要 新刑诉法增设 了特别程序 , 包 括未成年人 犯 方 式之一 。其 中修正案新增 刑事特别程序 、 完善 罪 案件诉 讼程 序 , 刑事 和解程 序 , 违法 所得 没收 刑 事证 据制度 和审 判监督 程序方 面 的规定 都 与 审理程 序和精神病人强制 医疗程 序 , 对 于丰富和
第3 3 卷第 5 期
Vo 1 . 33 No . 5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S u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年 5月
Ma y. 2 01 3
刑事 申诉检察法律 适用 的新思考
— —
以新刑事诉讼法为视角
新刑 诉 法构建 了未 成 年人 犯罪 司法 保 护体 合议审理 、 上诉 、 抗诉 等一 系列 司法程序 , 符合刑 系, 并 在该法第 2 7 1 条设置 了未成 年人 附条件不 事审判 的基本 特征 。当没收裁定 出现错误 时 , 仍 起诉 制度 。 现行刑事 申诉检察管辖 的不起诉 申诉 可通 过 审判监督 程序 和执 行 回转程 序赔偿 犯 罪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自侦案件在公诉环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自侦案件在公诉环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摘要]新《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刑诉法对引入技术侦查、延长传唤、拘传时间、建立证人安全保障和补偿制度等重要刑事诉讼环节进行了修改,给自侦案件的办理提供了机遇,而同时,新刑诉法中确立的律师提前介入规则、不得强迫嫌疑人自证其罪原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人出庭作证规则等对自侦案件在公诉环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正确看待并领会新刑诉法的精神,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自侦案件;公诉环节一、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自侦案件在审查起诉环节面临的挑战(一)律师权利的扩大增加了固定证据和指控犯罪的难度律师会见、阅卷权利的扩大增加了言词证据的不稳定性。
在案件侦查和审查起诉中,一些嫌疑人和证人因为不了解检察机关获取了哪些证据,因而不敢轻易翻供翻证。
而新刑诉法赋予了律师更充分的阅卷权、会见权和调查取证权,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可以全面掌握证据的薄弱环节。
这一规定同时也为无良律师对犯罪嫌疑人翻供、证人翻证提供了便利条件,造成言词证据的稳定性减弱,必然增加固定证据的难度和指控犯罪的难度。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使自侦案件取证工作面临严峻考验1.非法证据和不能补正的瑕疵证据将不被法庭采纳新《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规定,对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的侦查取证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自侦部门的侦查人员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在收集证据时,往往注重证据能否证明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而忽视了证据的收集是否合法,能不能被法庭采纳为定案依据。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定,明确了侦查活动中非法收集的证据将会被排除,不予以采纳。
2.非法证据一旦被排除将导致证据链条坍塌的危险如果认罪口供不被采纳,部分类型的职务犯罪案件尤其是受贿类型的案件,会因欠缺关键证据而无法定案。
同时,也有一些自侦案件也会因此而会被认为是证据不足不予起诉或者撤回。
新刑诉法对控申工作带来的几点思考

控申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适应新法律程序
新刑诉法实施后,控申工作需要 适应新的法律程序和证据制度,
这需要时间和努力。
加强队伍建设
控申工作需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以满足新 刑诉法的要求。
完善监督机制
控申工作需要完善监督机制,加强 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确保公正、 公开、公平地行使控申职能。
感谢观看
02
新刑诉法对控申工作的挑战
控申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01
02
03
控申部门职责不明
控申部门在实践中往往与 其他部门职责交叉,导致 权责不明,影响工作效率 。
法律程序不规范
在刑事诉讼中,存在法律 程序不规范、司法不公正 等问题,影响控申工作的 开展。
证据制度不完善
控申工作中涉及的证据制 度存在缺陷,导致证据不 足或证据不公等问题。
意义
新刑诉法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和预防 ,提高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新刑诉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内容
新刑诉法主要涉及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强制措施、侦查程 序、审判程序等方面,对原有的规定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 善。
特点
新刑诉法强调人权保障、加强律师辩护制度、完善证据制度 、加强司法监督和制约等方面,突出了公正、公开、透明的 要求。
新刑诉法对控申工作的流程和程序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司法效率,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提升司法公信力
通过规范控申工作流程和程序,新刑诉法提升了司法公信力,使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度提高,增强了司法的权 威性。
有利于推进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完善刑事诉讼制度
新刑诉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逐步完善,向法治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学习新刑诉法心得体会

学习新刑诉法心得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法律,它于2021年11月1日开始实施。
新刑诉法的出台,对加强司法公正、提高审判办案质量、保障人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在学习新刑诉法的过程中,深感其引发了许多新的思考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新刑诉法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刑诉法注重司法公正。
新刑诉法明确规定了举证责任、证据保全等相关制度,对于确保被告人的利益和权利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是罪责的关键人物,因此保障被告人的权益十分重要。
新刑诉法强调被告人的无罪待证明原则,即被告人在未经法院判决前,应当被视为无罪的。
这一原则体现了司法公正的核心价值观,保障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新刑诉法注重审判公开和透明。
新刑诉法明确规定了审判公开的范围和程序,扩大了审判公开的空间。
在以往的刑事诉讼中,审判过程往往是封闭的,只有当事人及其辩护人才能参与其中。
而新刑诉法将审判公开视为一项基本制度,规定了一系列公开的程序和范围。
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还可以提高审判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再者,新刑诉法注重英勇辩护的权利。
新刑诉法规定,被告人有权选择辩护人,并且辩护人应当全面履行辩护职责,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承担着保护被告人权益的重任。
辩护人的表现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审理结果,因此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权利和自由来展开辩护工作。
新刑诉法明确规定了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保障。
此外,新刑诉法注重证据的合法获取和审查。
新刑诉法明确规定了证据的合法获取和使用的原则,提高了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同时,新刑诉法对于非法证据的排除原则进行了强化,明确规定非法证据不得作为定罪的依据。
这一规定对于保障被告人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防止非法证据滥用的情况发生。
最后,新刑诉法注重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
新刑诉法在许多方面都加强了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例如对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等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浅析新刑诉法对反渎职侵权犯罪的影响以及对策

证据 等情 况 在案 件被 起诉 之前 是无 权 知晓 的 。 另外 , 律师 行使 调
2 .传唤 、拘传 期 限的延 长有 助于 突破 案件 。然而 在机 遇面
检察 机关 必须 认识 到 , 有 效突 破案 件必 须好初 查 阶段 以前 的 查取 证 权会 使证 人 证言 等言 词证 据 发生 变化 的可 能性 加 大 。假 前 ,
的适 应 了我 国经 济社 会的发 展 ,但也 无疑 对检 察机 关 开展 渎职侵 权检察 工作 提 出 了更 多挑 战 。本 文结合 当前检察 工作 实
际, 探 讨 在新 形势 下反 渎职 侵权 工作 面 临 着哪 些挑 战 , 又应该 采取 哪 些措 施 积极 应对 。
关键 词 反 渎职侵 权 新刑 诉 法 影响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1 2 - 0 9 1 - 0 2 收集 程序 的合 法性 , 否 则将 予 以排除 。 司法 实 践中渎 职侵 权犯 罪 案件 的侦查 人员往 往 因为偏 向关注 实体 问题而 忽视办案 程序 , 这 无疑 会影 响到 证据 的合 法性 , 甚 至导致 证据 丧 失 了证 明力 。 这 就
2 . 侦查 的对 抗度 加大 。
新刑 诉法 规定 , 律师 有权 向侦查 机关 了解犯 罪嫌疑 人涉嫌 的
罪名 和案 件有 关情 况 , 提 出意见 , 根据 这些规 定 , 律 师可 以掌握 检 如 何 能把 监视 居住 更好 的 运用 到侦 查 中成为 反渎 职侵 权 部 门当
察机 关办 理案 件 的案 情及 侦查进 程 , 而 检察 院对于 律师 所掌握 的 前 面 临的一 大课 题 。
{ I } l j 占幸 ▲ 金 2 0 1 3・ 1 2 ( 下)
学习新刑诉法心得体会

学习新刑诉法心得体会政治处于海燕5月8日听了省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张国臣学习贯彻新刑事诉讼法专题辅导后,使我又一次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是公权力配置与私权利的保障。
我国刑事诉讼法制定于1979年,在1996年进行过一次修订,这是第二次修改。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 本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积极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吁求,使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得以消解,化解了一直以来严重制约着司法的公平公正,损害着司法公信力的难题,堵住司法漏洞,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这次的修改条数之多、修改比例之大,可以说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大修”。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修法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价值,透过修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法治理念的提升,也可以切实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
本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使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集中体现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原则。
由于刑事诉讼法在保障人权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法律界素有“小宪法”之称。
但1979年我国制定刑事诉讼法的时候,受制于历史的局限性,打击犯罪是立法的主导思想,法律的程序性价值未能真正体现出来。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深化,中国法治理念发生了深刻变革,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改增加了未经法院审判不能确定有罪以及疑罪从无等内容,人权保障的分量在加重。
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提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这一规定具有宣示性的意义,而要让这种宣示成为具体而真实的司法实践,必须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撑。
刑事诉讼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其立法理念要体现宪法的原则,其制度设计更要保证宪法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而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是刑事诉讼法的核心价值。
本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总则代表了一部法律立法的原则和基本思想,在刑事诉讼法修改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总则,从而为整部法律确定了总基调,并在多项具体规定中贯彻这一总基调原则,如严格限制采取强制措施后不通知家属的规定、把律师介入刑事案件的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等等规定,更好地保护了公民的诉讼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遏制刑讯逼供的发生,能有效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证公民的诉讼权利。
论我国被追诉人宪法权利的保障

论我国被追诉人宪法权利的保障
王秀玲
【期刊名称】《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11)003
【摘要】在刑事司法领域中,被追诉人处于社会弱势群体之中,仅仅依靠刑事诉讼法及相关部门法予以规定和保护,是不足以使其具备防范国家司法权力不当侵害的能力.我国只有将被追诉人的重要诉讼权利上升为宪法最高位阶的人权保护,并建立相应的侵权救济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被追诉人真正享有诉讼权利,刑事诉讼的法治化才会实现.
【总页数】4页(P118-121)
【作者】王秀玲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52
【相关文献】
1.论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中被追诉人的反悔权——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自愿性保障机制为中心 [J], 洪浩;方姚
2.被追诉人程序参与权的保障救济机制——以诉讼阶段司法机关侵犯被追诉人程序参与权为视角 [J], 谢晖
3.被追诉人程序参与权的保障救济机制——以审判阶段法院侵犯被追诉人程序参与权为视角 [J], 谢晖;
4.被追诉人程序参与权的保障救济机制——以审判阶段法院侵犯被追诉人程序参与权为视角 [J], 谢晖
5.域外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保障制度评介
——兼论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 [J], 胡琨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对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若干思考

作者: 任丽荣
作者机构: 天津市南开区司法局
出版物刊名: 环渤海经济瞭望
页码: 63-6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 法律援助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条例》 法律保障制度 制度运行
摘要:刑事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国家在刑事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上的规定更加完善、详尽,并突破了《法律援助条例》的原有规定.。
学习修改后刑诉法提高实践适用能力——河北主动适应组织开展新刑诉法培训

学习修改后刑诉法提高实践适用能力——河北主动适应组织
开展新刑诉法培训
许春祥
【期刊名称】《方圆法治》
【年(卷),期】2012(000)019
【摘要】为进一步增强检察干警对学习新刑诉法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主动适应、适用新刑诉法的能力和水平,9月10日,河北省枣强县检察院组织开展了新刑诉法首场培训。
【总页数】1页(P76-76)
【作者】许春祥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5.282
【相关文献】
1.论刑诉法修改后不起诉制度的适用 [J], 黄飞;梁立宝
2.新刑诉法下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工作机制研究——以新旧刑诉法比对为视角[J], 史丽英
3.刑诉法修改后逮捕条件适用若干问题探析 [J],
4.新刑诉法证据制度给审判实践带来的变化——以新刑诉法实施以后的判例为视角[J], 徐嘎
5.修改后刑诉法条件下审查逮捕阶段刑事和解的具体适用 [J], 刘海东;郑杰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适应当前新刑诉法的一点思考(王艳玲)》第一篇:主动适应当前新刑诉法的一点思考(王艳玲)主动适应当前新刑诉法的几点思考作者:王艳玲单位:南京大学学院xx级法硕丰县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目前,渎职犯罪的办案人员能够采取的侦查手段仅限于“一支笔、一张纸、一张嘴”的状态,而在实践中非常有效的跟踪、窃听、秘密监视、电话转接等侦查手段在反渎侦查工作中都受到很大限制或者并不具备。
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如果仍然以政策攻心、监视居住等心理战术为主来突破渎职犯罪案件,则明显不适应反渎斗争的形势需要,与日益现代化的作案手段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议制定相关制度,赋予检察机关反渎部门更多的侦查手段,并加强装备建设,在侦查手段上必须多样化,使检察机关的侦查活动能够跟得上社会的发展。
1、转变观念,全面推进侦查观念和侦查模式改革。
办案人员应正确面对刑诉法修改,牢固树立证据意识、人权保护意识,正确对待上级机关的考核。
对渎职犯罪案件,要全面收集、固定和完善证据,摒弃以获取口供为目标的侦查观念和“由人到事”的侦查模式,全面树立侦查取证“零口供”和“由事到人”的侦查模式。
对案件的查处,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接触,要长期经营,全面收集和掌握与案件有关的一切材料和信息,也就是要加大初查力度,放宽初查时间,为立案和侦查做好充分准备。
1在初查时,应收集好下列材料:⑴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和背景;⑵的主要职责和工作情况,单位的性质,有关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涉及的工作范围和工程项目等;⑶的兴趣、爱好、社交圈、朋友圈,个人的私生活等;⑷社会各届、人民群众对的看法和评价,有关涉嫌贪污贿赂犯罪的举报、反映等;⑸与职务密切相联的一些工作、工程项目,涉案其他当事人的情况等;⑹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和日常消费等,家庭财产状况和投资情况等。
这些材料的收集一定要秘密进行,防止知道办案意图,毁证灭据、串供或订立攻守同盟。
在侦查阶段,应摒弃原来由口供主导整个侦查的老旧侦查方式,形成由证人证言和其他证据引导供述其罪行,或是取证审讯同时进行的方式,让证据引导整个侦查过程的侦查方式。
xx年,本院在查办孙某某案件中,面对着来自各个方面的重重压力和阻挠,面对的极尽无赖狡猾之势,已经高人指点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和超强的抗审能力,因而拒不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的种种表现,审讯工作一度陷入僵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变以往以讯问指导取证的办案模式,采用讯问和取证同步进行,以取证引导讯问,以讯问进一步完善证据的办案新方式,从而使审讯工作呈现出缓慢反复曲折前进的态势,经过十几天的艰苦努力,终于成功突破了孙某某涉嫌徇私舞弊发售发票、受贿、贪污三罪的案件。
2、转变策略,从由人到事到由事到人。
“由人到事”传统的侦查模式已不适应修改后的刑诉法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由事到人”的侦查模式。
这种侦查模式避免了与(包括律师)对立而一无所获的困境。
检察机关在查办反渎案件中,就要采用对事不对人的侦查策略,对已经掌握的案件线索或犯罪事实,经过慎密细致的初查后,采用“以事立案”的策略,再运用其他侦查措施进一步收集证据,避免以人立案后律师的提前介入。
丰县院反渎局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的将以事立案的模式更好的在反渎侦查中运用,xx年全年共立案7件,其中以事立案4件。
xx 年共立案5件,以事立案2件。
xx年共立案5件,以事立案2件。
xx 年立案2件,全为以事立案。
xx年共立案6件,以事立案2件。
xx 年立案2件,以事立案1件。
以事立案不仅可以减少侦查的阻力,而且可以在侦查过程中麻痹被侦查对象,便于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3、风险研判,大胆适时灵活运用强制措施。
在坚实初查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研判,风险变更强制措施。
立案后首次讯问,既是法定程序,又是决定案件成败的关键。
侦查人员既不要寄希望于能作有罪供述,又不能流于形式。
要充分运用已收集掌握的证据,打消逃避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摸清的心理防线,关注的言行和细节,从而发现新的线索和取证方向。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大胆适时对其采取3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
对改变环境进行讯问,往往也有意外的收获。
对多次使用、改变强制措施,充分发挥技术侦查手段,也是渎侦工作所必须的。
丰县院反渎局在反渎案件的风险研判方面不断的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在坚实初查的基础上,由侦监、公诉等部门提前介入把握案件的未来走向,坚定信心果断的进行案件走向及强制措施的风险研判,是丰县院反渎局在查办案件中的有益总结,这种做法不仅为案件的侦查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保证,而且也为案件的侦查减小了阻力,减小了相关证人作证的顾虑,打击了的嚣张气焰,保证了反渎案件侦查的顺利进行。
4、内部协作,与侦监、公诉、反贪、监所、民行、控申等内部部门建立定期会商制度。
以上部门在查办案件和审查案件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渎职犯罪的案件线索,建立与侦监、公诉、反贪、监所、民行、控申等内部部门作为侦查信息移送和共享的重要部门,建立与这些部门的定期会商制度可以保证反渎案件案源质量和数量。
丰县院反渎局查办的xx年丰县法院原执行局法官赵某某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贪污和受贿的案件,就是民行部门发现一起假诉讼案件之后,发现可能存在渎职犯罪的线索移送给反渎部门查办的。
5、强化沟通,与公安、纪检等行政执法部门配合制度化常态化。
公安、纪检部门与反渎侦查部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可能给我们4的工作带来很大帮助,与公安、纪检等部门切实加强联系、配合,是检察机关开展反腐败斗争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新刑诉法颁布之后,与相关的行政执法部门的合作显的更为重要,行政机关获取的部分证据均可直接作为反渎部门认定犯罪的证据,这不仅可以在反渎案件侦查前期,为侦查提供必要的掩护,减小取证的难度和阻力,而且不用重复的进行取证工作,大大提高了反渎侦查的效率。
丰县院一直在探索与纪委联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以往反贪部门与纪委合作的相对多些,反渎部门从xx年开始与纪委进行合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丰县院xx年查办的部分案件线索和认定犯罪的部分案件证据均由县纪委提供,本院将继续探索并在这方面制定专门合作的制度,并与有关方面达成共识,使合作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形成反腐败的斗争合力。
6、转变观念,加强与律师协作。
只有我们保障并尊重律师的诉讼权,才能得到律师对检察机关查办案件的理解与支持。
所以,侦查人员要学会与律师打交道。
一方面,要尊重律师的诉讼权,为其行使诉讼权提供方便;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律师的沟通与联系,征求律师对案件的意见,在尊重、理解、共识的基础上,建立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开示各自掌握的证据,包括律师通过自行取证获得的无罪证据等,都应及时向检察机关开示,从而避免律师在庭审时搞证据“突袭”。
5侦查办案的实践经验证明,律师在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有时会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所以在行刑诉法颁布之后,更要发挥律师的积极作用,保证职务犯罪案件的顺利侦查。
7、强化预防,建立“侦防一体化”的有机体系。
反渎局由于受宣传力度和群众的认知程度的限制,以往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往往是侧重于反贪工作来开展,当前反渎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反渎预防工作也应纳入大预防的预防格局,反渎预防是“侦防一体化”大预防格局中不可或缺甚至是更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往通过查办一个案件进行个案预防,是“小预防”,但从其职能、力量来看,效果、作用十分有限。
渎职犯罪预防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只有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相互联动的预防职务犯罪体系,职务犯罪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遏制,对反渎局而言,预防工作也才能如鱼得水,事半功倍。
第二篇:关于举办新刑诉法培训的通知关于举办新《刑诉法》培训的通知省直各律师事务所:新《刑诉法》将于xx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刑诉法》在许多重大领域作了修改,为了提高广大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质量,促进公、检、法、律师之间的理解和尊重,由省律师协会主办、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承办的新《刑诉法》培训定于12月22日举行,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时间xx年12月22日早上8。
00开始,一天时间。
二、培训地点陕西省军区招待所迎宾楼五楼会议室。
三、培训内容邀请最高人民法院华伟法官对“刑事辩护中的证据”和西安市人民检察院王朝勇检察官对“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的新《刑事诉讼规则》”进行深度讲解。
四、参训人员本次培训规模为200人,请省直各律师事务所选派2-3名从事刑事辩护工作的律师按时参加培训。
xx年12月20日第三篇:关于实施新刑诉法的调研报告关于实施新刑诉法的调研报告自xx年1月1日以来,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下称“新刑诉法”)已实施百日有余。
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通过向全国一线刑辩律师征集办案经验,于近日完成了一份新刑诉法百日实施状况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显示,新刑诉法实施后,律师对会见、阅卷等问题的改善反响积极,但辩审冲突的问题意外凸显。
今年3月中旬,吉林船营法院庭审,辩护律师被架出法庭且不许再进入;4月初,江苏靖江法院庭审,辩护律师遭到法院行政拘留。
新刑诉法实施以来,辩审双方的直接冲突引起了法律界的忧虑。
“为什么辩审冲突这么激烈。
就是因为新刑诉法实施后,会见问题、阅卷问题等等这些障碍基本解除之后,实质问题在于裁判。
”主持上述调研的尚权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青松表示,“以前冲突没有这么激烈,是因为没有碰到核心上。
”由检察官、辩护律师和法官组成的控辩审三方,是法庭庭审的基本结构。
其基本原则是法官居中裁判,而深远的追求则是司法审判的独立。
“辩审发生冲突,裁判方偏离了中立立场,更不要说司法审判独立。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毛立新说。
在刑事辩护中,多数情况的辩审冲突由非法证据排除所引起。
调研报告指出,尽管最高法院于xx年底出台的司法解释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但在实践中,法官却很少就非法证据排除表态。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吴宏耀指出,在当前情况下,让法官对侦查机关的行为作出违法的评价非常困难,这也降低了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可操作性。
对于辩审冲突的解决,无论是律师还是司法实务机关都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律师、法官互相尊重、坚守法律底线是一条基本原则。
而不少刑辩律师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认为,诉诸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权也是可选择的途径。
按照新刑诉法,律师认为公检法i机关行为违法的,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诉或者控告。
但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检察监督权行使不力,且申诉渠道不通畅。
有地方检察机关的检察官表示,由于新刑诉法刚刚实施不久,关于这项新权力如何行使尚不清楚。
不过诸多参与调研和讨论的律师认为,对于法律赋予的权利需要充分运用,总会有“激活”的一天。
第四篇:人民监督员新刑诉法学习班的讲话人民监督员新刑诉法学习班的开班讲话各位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同志们:这次组织新刑诉法学习班,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制度的正确运行,提高依法履职的水平,同时也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高检院《关于深入开展新刑诉法学习培训的通知》的精神,切实做好新刑诉法实施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