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共同富裕进展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共同富裕进展
发布时间:2023-02-17T05:15:44.899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第19期作者:赵鑫超1 赵畅2 刘江婕3 [导读] 推进共同富裕在全国取得实质性进展是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赵鑫超1 赵畅2 刘江婕3华北理工大学 063210 摘要:推进共同富裕在全国取得实质性进展是所有人的共同心愿,当前我国已经实现消除贫困和实现全面小康两个接续性目标,取得新时代共同富裕发展的实质性进展。

对于共同富裕,本文分析得出我国目前依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平均,物质精神发展不平衡不平均的现象,并且要警惕返贫增贫现象的出现,因此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和乡村振兴两方面给出建议,以期为稳步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一些理论
参考。

关键词:共同富裕;收入差距;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在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后,提出的连续提档性的目标,承载着中华民族亘古未变的价值渴望和光明前景。

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安排,随着党事业发展内涵不断深远升华。

在新的时代,社会主义生活生机勃勃。

一.现状(一)解决绝对贫困消除贫困问题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就,解决了困扰几千年的贫困问题。

但从成效来看,大多数农村地带的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脱贫成果比较脆弱,可持续程度较低,成果巩固任务较重。

疫情的到来也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带来了挑战,对于困难问题早安排,早解决,保障脱贫攻坚任务的政策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睹目成就,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脱贫工作,各级党组织也积极响应中央的扶贫脱贫号召,集中各种资源、资金、人力、物资投入脱贫攻坚工作中。

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实现全面脱贫攻坚的强大保证,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二)建成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是物质精神齐发展的小康,党在十八大中提出建成小康社会,在2020年实现了这个目标,是将理想落实为现实的成功跨越,是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的重要战略,并在可持续经济方面实现高速发展,进一步使社会主义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全面小康关键在全面,其直观的反应出共同富裕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缺点也随之逐渐暴露,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存在弊端,国家进而开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

二.问题分析(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虽然农村地区已经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但现在仍有大量低收入人口,且对于共同富裕目标来说,这些“木桶短板”才是衡量是否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

“提低”印证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确是迈入追求共同富裕目标阶段的底线和基础。

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差距依然在逐年增大,类推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同样存在较大差异,这将会成为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一大障碍。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单是物质生活,如今温饱问题已经顺利解决,精神文明生活的提高也需要提上日程,以解决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不平衡发展的现象。

由于城乡规划起点不同,创造财富机会和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不公平不合理,在原有基础上加剧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和不协调仍是制约城乡经济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建设进度的不利因素,行业收入差距逐日加剧,一个信息技术从业人员或者金融业从业人员要比一个农牧渔民从业人员一年下来多收入十几万元。

而诸如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和制造业这类进入壁垒低、竞争较充分的行业工资水平均低于平均水平。

三.实践路径(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今后一段时间应抓紧努力构建“橄榄型”社会,不断努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向中收入人群过渡。

建立造血机制,实施扶困、扶智、扶志协同推进机制,国家的资金只能解决一时的贫困,因而需要对于低收入人群中缺乏一技之长的务工人员进行相应的职业技术指导,从而增加其收入。

同时要增加边远地区农村贫困问题和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制度的保障功能,将对于低收入群体的政策倾斜机制落到实处,从而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力倡导灵活就业和引导自主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保证就业质量的同时解决就业问题,才能做到改善人民的生活,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

并且在实践中要注意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扩大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警惕返贫现象的出现。

保障中等收入群体的稳定性,进而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等收入群体抗风险能力较差,面临失业等突发性事件时,车房贷容易造成逾期,严重的可能无法进行后续还款,进而降低为低收入群体。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大提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初次分配应以做大做好“蛋糕”为目标,初次分配政策应统筹劳动力在自身提升,健康投资等内容,将发展、享受等内容作为社会最低工资核算的重要因素。

(二)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数亿万农民的共同心愿,同时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转变广大农民认为自己是配角的定位问题。

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农民自身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并不是一味等待国家出钱建设农村,政府包揽一些问题的解决,因此需要提高其主体性和内生动力,否则共同富裕则难以继续开展。

研究乡村振兴的学者应坚持短板视角,以普通民众的利益为主要出发点,思考、设计和评价得出的社会政策才是符合社会科学研究基本规律的,尤其在解决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种粮五个大问题上,让农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认同感。

还要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制度和监督机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继续提升人民生活的品质。

另外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产业兴旺发达是促进农民实现收入增加的途径之一,以科学发展为导向,结合地区优势,形成有一定特色的支柱产品,并对其生产环境及产品质量严格把控,有效保护乡土产业和乡土产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青连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02):46-49.
[2]罗云丽.坚持党的领导稳步实现共同富裕[J].社会主义论坛,2021(02):58.
[3]魏后凯.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06):18-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