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2024届高三1月阶段测试物理试题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2024届高三1月阶段测试物理试题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D 1、D 2是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 的自感系数较大,直流电阻不计。
先闭合开关S ,电路稳定后再断开开关S ,此时( )
A .D 1立刻熄灭
B .D 2立刻熄灭
C .
D 1闪亮一下逐渐熄灭 D .D 2闪亮一下逐渐熄灭
2、如图所示,真空中等边三角形OMN 的边长为L =2.0m ,在M 、N 两点分别固定电荷量均为6
2.010C q -=+⨯的点电荷,已知静电力常量9229.010N m /C k =⨯⋅,则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的大小和O 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 )
A .33
9.010N,7.810N /C -⨯⨯ B .33
9.010N,9.010N /C -⨯⨯ C .2
3
1.810N,7.810N /C -⨯⨯
D .2
3
1.810N,9.010N /C -⨯⨯
3、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
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牛顿采用微元法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
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
x t ∆∆,当Δt 非常小时,x
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法
C.将插有细长玻璃管的玻璃瓶内装满水,用力捏玻璃瓶,通过细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反映玻璃瓶发生了形变,该实验采用了放大的思想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4、已知一物体从足够长斜面底端沿斜面匀减速上滑,上滑长度为L时,速度减为0,当物体的上滑速度是初速度的1 3
时,它沿斜面已上滑的距离是
A.5
6
L B.
8
9
L C.3
3
L D.
3
2
L
5、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端开口的U形管,一段空气柱被水银柱a和水银柱b封闭在右管内,水银柱b的两个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
现将U形管放入热水槽中,则系统再度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水银没有溢出,外界大气压保持不变)()
A.空气柱的压强变大
B.空气柱的长度不变
C.水银柱b左边液面要上升
D.水银柱b的两个水银面的高度差h不变
6、人类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B.露珠呈现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布朗运动是固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歇地做无规则运动
D.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如图所示,电源为恒流源,即无论电路中的电阻如何变化,流入电路的总电流I0始终保持恒定,理想电压表V与理想电流表A的示数分别为U、I,当变阻器R0的滑动触头向下滑动时,理想电压表V与理想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量分别为ΔU、Δ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U变小,I变大B.U变大,I变小
C.U
I
=R1D.
U
I
=R0+R3
8、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p V
图象如图所示,从状态a经过程Ⅰ缓慢变化到状态b,再由状态b经过程Ⅱ缓慢变化到状态a,表示两个过程的图线恰好围成以ab为直径的圆。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
A.过程Ⅰ中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B.过程Ⅱ中气体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
C.过程Ⅰ中气体的内能先减少后增加
D.过程Ⅱ中气体向外界释放热量
E.过程Ⅱ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过程Ⅰ中放出的热量
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图示状态变化方向从状态a到状态b,到状态c再回到状态a.三个状态的体积分别为v a、v b、v c,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v a=v b
B.v a=v c
C.v b=327 600
v c
D.v c=327 54
v a
10、如图甲所示,一足够长的绝缘竖直杆固定在地面上,带电量为0.01C、质量为0.1kg 的圆环套在杆上。
整个装置处在水平方向的电场中,电场强度 E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环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t=0 时,环由静
止释放,环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
B.0~2s 内环的位移大于2.5m
C.2s 时环的加速度为5m/s2
D.环的最大动能为20J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在“用DIS 实验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请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要控制小车和钩码的质量都不变
B.要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质量
C.要控制钩码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
D.小车和钩码的质量都要改变
(2)实验中测得了下表所示的五组数据,并已在坐标平面上画出部分数据点,在图中画出第四组数据对应的数据点,然后做出a-m的关系图象(______)
组别 1 2 3 4 5
a(m/s2)0.33 0.28 0.25 0.22 0.20
m(kg)0.30 0.35 0.40 0.45 0.50
(3)为进一步确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画a-_____图象;
(4)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
12.(12分)在一次实验中,某同学想描绘一标有“3V,1.5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除导线开关外还有: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4V,内阻可不计)
B.直流电流表A1(量程0~3A,内阻约为0.1Ω)
C.直流电流表A2(量程0~300mA,内阻为1 Ω)
D.直流电压表V1(量程0~15V,内阻很大)
E.直流电压表V2(量程0~4V,内阳很大)
F.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G.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H.定值电阻R1=1Ω
I.定值电阻R2=10Ω
实验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并能测多组数据。
(1)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均用序号字母表示)。
(2)请按要求设计实验电路_______
(3)某同学通过实验正确作出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现把实验中使用的两个相同的小灯泡串联后由E=3V,内阻不计的电源供电,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约为______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0分)如图所示,真空中两细束平行单色光a和b从一透明半球的左侧以相同速率沿半球的平面方向向右移动,光始终与透明半球的平面垂直.当b光移动到某一位置时,两束光都恰好从透明半球的左侧球面射出(不考虑光在透明介质中的多次反射后再射出球面).此时a和b都停止移动,在与透明半球的平面平行的足够大的光屏M上形成两
个小光点.已知透明半球的半径为R,对单色光a和b的折射率分别为
123 3
n=和22
n=,光屏M到透明半球的平
面的距离为L=(1
2
+
3
2
)R,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真空中光速为c,求:
(1)两细束单色光a和b的距离d
(2)两束光从透明半球的平面入射直至到达光屏传播的时间差△t
14.(16分)如图所示,两个固定的导热良好的水平气缸A、B,由水平硬杆相连的活塞面积分别为S A=100 cm2,S B=20 cm2。
两气缸通过一带阀门K的细管连通,最初阀门关闭,A内有理想气体,B内为真空。
两活塞分别与各自气缸底相距a=b=50 cm,活塞静止。
设环境温度保持不变,不计摩擦,大气压强保持p0 =76 cmHg不变,细管体积可忽略不计,求:
(1)阀门K关闭未打开时,气缸A中气体的压强;
(2)将阀门K打开,足够长时间后,左侧活塞停在距A气缸底多远处。
15.(12分)如图所示,在xOy坐标平面的第一象限内有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在第四象限内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带负电的粒子(重力不计)从坐标原点O射入磁场,其入射方向与y轴负方向成45°角。
当粒子第一次进入电场到达P点时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x轴正方向相同,P点坐标为(4L,L)。
求:
(1)粒子从O点射入磁场时速度v的大小;
(2)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粒子从O点运动到P点所用的时间。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解题分析】
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线圈发生断电自感,产生自感电动势,有同方向的电流,由于D 1、D 2是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 的自感系数较大,直流电阻不计,原来D 1、线圈和D 2、电阻并联,D 2回路电阻大,电流小,所以自感电流大于原来通过D 2电流,但不会大于原来通过D 1的电流,所以D 2闪亮一下逐渐熄灭,D 1逐渐熄灭,所以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2、A 【解题分析】
根据库仑定律,M 、N 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大小为2
2q F k L =,代入数据得
39.010N F -=⨯
M 、N 两点电荷在O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均为12
q
E k
L =,M 、N 两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在O 点的合场强大小为 12cos30E E =︒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37.810N /C E ≈⨯
A . 3
3
9.010N,7.810N /C -⨯⨯与分析相符,故A 正确; B . 3
3
9.010N,9.010N /C -⨯⨯与分析不符,故B 错误; C . 2
3
1.810N,7.810N /C -⨯⨯与分析不符,故C 错误; D . 2
3
1.810N,9.010N /C -⨯⨯与分析不符,故D 错误; 故选:A 。
3、A 【解题分析】
A .牛顿采用理想模型法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没有计算出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故A 符合题意;
B .根据速度定义式v =x t ∆∆,当Δt 非常小时,x 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采用了极限法,故B 不符合题意
C .将插有细长玻璃管的玻璃瓶内装满水,用力捏玻璃瓶,通过细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来反映玻璃瓶发生了形变,该实验采用了放大的思想,故C 不符合题意;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4、B 【解题分析】
物体从足够长斜面底端沿斜面匀减速上滑时初速度为v 0,上滑长度为L 时,速度减为0,有:
2
002v aL -=,
当物体的上滑速度是初速度的
13
时,此时速度为01
3v ,有
2
2
0023v v ax ⎛⎫-= ⎪⎝⎭
, 联立以上两等式得:
8
9
x L =
, 故选B 。
5、D 【解题分析】
AB .外界大气压不变,被封闭气体压强始终不变,气体做等压变化,温度升高,则气体体积增大,故AB 错误; CD .被封闭气体压强始终不变,水银柱b 两液面高度差h 不变,则液面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6、B 【解题分析】
A .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异性,多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故A 错误;
B .液体表面张力的产生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现为引力,露珠呈现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B 正确;
C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所做的无规则的运动,它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 错误;
D .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D 错误。
故选B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AC 【解题分析】
AB .当变阻器R 0的滑动触头向下滑动时,R 0阻值减小,电路总电阻R 减小,则由U =I 0R 可知,电压表U 读数变小;R 2上电压不变,则R 1上电压减小,电流变小,则R 3支路电流变大,即I 变大;选项A 正确,B 错误;
CD .由电路可知
02
01
U I R I I R -=+
即
020200111
1
-=(+)-U I R I R I I I U R R R -= 则
1=U
R I
∆∆ 选项C 正确,D 错误。
故选AC 。
8、BCE 【解题分析】
ABC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a 、b 两状态的温度相同,过程I 中,从a 到圆上最低点过程中,压强减小,体积减小,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温度降低,则。
过程I 中从a 到圆最低点过程中,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则温度降低,则过程Ⅰ中气体的温度先降低后升高,气体的内能先减少后增加,同理可知,过程Ⅱ中气体温度先升高后降低,气体的内能先增加后减少,故A 错误,BC 正确:
D .过程Ⅱ中气体的体积变大气体对外界做功,且内能不变,且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热,故D 错误;
E .在p V -图象中,图线与横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对应功,过程Ⅱ气体对外界做的功大于过程Ⅰ外界对气体做的功,故过程Ⅱ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大于过程Ⅰ中气体放出的热量,故E 正确。
故选BCE 。
9、BC 【解题分析】
根据图象求出各状态下的压强与温度,然后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题。
【题目详解】
由图示可知,p a =p 0,p b =p c =2p 0,T a =273+27=300K ,T c =273+327=600K ,由数学知识可知,t b =2t a =54℃,T b =327K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0=
=300a a a CT C V P P ,0
==300c c c CT C
V P P
则=a c V V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
00
327327327=
===2300600600a a b
a b a c b a PV T P V V V V PT P ⨯⨯ 故BC 正确,AD 错误; 故选BC 。
【题目点拨】
解题时要注意横轴表示摄氏温度而不是热力学温度,否则会出错;由于题目中没有专门说明oab 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能主观臆断b 状态的温度。
10、CD 【解题分析】
A .在t =0时刻环受的摩擦力为0.53000.01N=1.5N 1N f qE mg μ==⨯⨯>=,则开始时物体静止;随着场强的减小,电场力减小,则当摩擦力小于重力时,圆环开始下滑,此时满足
qE mg μ=
即 E =200N/C
即t =1s 时刻开始运动;且随着电场力减小,摩擦力减小,加速度变大;当电场强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当场强反向且增加时,摩擦力随之增加,加速度减小,当E =-200N/C 时,加速度减为零,此时速度最大,此时刻为t =5s 时刻;而后环继续做减速运动直到停止,选项A 错误;
BC .环在t =1s 时刻开始运动,在t =2s 时E =100N/C ,此时的加速度为
-mg qE ma μ=
解得 a =5m/s 2
因环以当加速度为5m/s 2匀加速下滑1s 时的位移为
21
51m=2.5m 2
s =⨯⨯
而在t =1s 到t =2s 的时间内加速度最大值为5m/s 2,可知0~2s 内环的位移小于 2.5m ,选项B 错误,C 正确; D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t=3s 时刻环的加速度最大,最大值为g ,环从t =1s 开始运动,到t =5s 时刻速度最大,结合a-t 图像的面积可知,最大速度为
1
410m/s=20m/s 2
m v =⨯⨯
则环的最大动能
22110.120J=20J 22km m E mv ==⨯⨯ 选项D 正确。
故选CD 。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C 见解析
1M
在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解题分析】
(1)[1]该实验是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所以要控制钩码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故C 正确。
(2)[2]做出 a-m 的关系图象如图;
(3)[3]由于1a M ∝,所以1a M ∝图象应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数据处理时,常作出a 与1M
的图象。
(4)[4]a-1M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在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12、C E F 0.54--0.57
【解题分析】
(1)[1][2]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V ,因此电压表选择量程大于等于3V 的即可,电压表故选E ;而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 1.5A 0.5A 3
P I U === 电流表A 1量程太大,测量误差太大,故应用电流表A 2和定值电阻1R 并联,改装成电流表,电流表故选C ;
[3]还需要调节电路的滑动变阻器,为了方便操作,且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应选阻值较小的F ;
(2)[4]本实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同时因电流表内阻与小灯泡的电阻接近,电压表内阻远大于小灯泡的电阻,故电流表选用外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3)[5]电源内阻不计,两灯泡串联,每个灯泡两端电压相等为 1.5V U =,根据U I -图象可知,此电压下流经灯泡的电流为
0.37A I =
则小灯泡的功率
1.50.37W 0.56W P UI ==⨯≈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312R - (2)233R c
【解题分析】 (1)由1sin C n
=得,透明半球对a 光和b 光的临界角分别为60°和30°,画出光路如图
A 、
B 为两单色光在透明半球面的出射点,折射光线在光屏上形成光点为D 和
C ,A
D 、BC 沿切线方向.由几何关系得
31sin 60sin 302
d R R R =︒-︒= (2) a 光在透明介质中的速度113c v n ==
传播时间11cos603R t v c
︒== 光屏M
到透明半球的平面的距离为122L R ⎛⎫=+ ⎪ ⎪⎝⎭
, cos 602
FA L R R =-︒= /cos30AD AF R =︒=
故a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时间1'AD R t c c =
=
则)113'3a R t t t c =+=
b 光在透明介质中的速度222
c c v n ==,
传播时间22cos30R t v ︒==在真空中,由几何关系得BC R =
2'R t c
=
则)221'b R t t t c =+=
故b a t t t ∆=-=点睛:处理本题的关键:1、熟练掌握、应用几何光学基本公式①1sin C n
=;②c v n =.2、利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找准光束通过的路程.
14、 (1)60.8cmHg ;(2)25cm
【解题分析】
(1)阀门K 关闭未打开时,取两活塞和杆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状态得 000A A A B p S p S p S -+=
解得
60.8cmHg A p =
(2)打开阀门K 稳定后,设气体压强为A p ',取两活塞和杆为整体,由平衡状态得
000A A A B A B p S p S p S p S ''-+-=
解得
0A p p '=
设左侧大活塞停在距A 气缸底x 处,对封闭气体由玻意耳定律得
()()A A A A A B p S a p S a x p S b x ''=-++
代入数据解得
25cm x '=
则左侧大活塞停在距A 气缸底25cm 处。
15、(1)02v v = (2)0mv B qL =
(3)022L t v π⎛⎫=+ ⎪⎝⎭ 【解题分析】
带电粒子以与x 轴成45°垂直进入匀强磁场后,在O 点根据平行四边性定则可得射入磁场时的速度;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根据运动学方程和几何关系求出半径,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磁感应强度;求出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和在磁场中运的运动时间,即可求得总时间。
【题目详解】
(1)粒子从O 点射入磁场时的速度为002cos45v v v ==︒
(2)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沿y 轴方向:0tan45y v v =︒ ,12y v L t =
沿x 轴方向:01x v t =
解得:2x L =
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为14
圆周,由几何关系得:22R L ==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
v qvB m R
=
解得0mv B qL
= (3)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为12L t v =
粒子在磁场中运的运动时间为20
1242R L t v v ππ⨯== 则从O 点运动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12022L t t t v π⎛⎫=+=+ ⎪⎝
⎭ 【题目点拨】
可将粒子的运动轨迹逆向思考,看成粒子在电场中以一定速度做类平抛运动后,进入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