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眼睑.(jiǎn) 怂.恿(sōnɡ) 忧郁.(yù) 怅.然(chànɡ)
B.虐.待(nüè) 蜷.伏(quán) 丰腴.(yú) 栅.栏(zhà)
C.缀.行(chuò) 假寐.(mèi) 搏.击(bó) 意旨.(zhǐ)
D.哺.乳(pǔ) 嗔.怪(chēn) 驯.养(xùn) 伫.立(zhù)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饥肠辘辘花团锦簇恍然大悟截然不同
B.人声顶沸煞有介事顷盆大雨若无其事
C.众目睽睽悔恨莫及浑为一谈人迹罕致
D.废寝忘食感概万分全神惯注疲倦不堪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可怜他的父母都在这次地震中命丧黄泉,只留得他孤苦伶仃
....度日。
B.他这次演讲比赛得了第一名,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高兴得张牙舞爪
....。
C.小明和小强都非常努力地学习,但是一年后他们的考试成绩却大相径庭
....,一个名列榜首,一个名落孙山。
D.老李虽然70多岁了,但他依然神采奕奕
....,风采不减当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武汉使用外,还向黄石、荆州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B.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
C.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D.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从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6、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
②友情,是人生的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③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④而是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
⑤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
A.①④②⑤③B.②⑤①④③C.②③①⑤④D.②①⑤④③
7、名句默写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杜甫在《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在退休教师座谈会上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继续奉献教育事业的心愿。
(4)《游山西村》中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
于是先视陂②薮③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缊④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⑤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
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选自宋祁《雁奴后说》,有删改)[注]①瞑:同“眠”。
②陂(bēi):堤岸、湖边。
③薮(sǒu):湖泽通称。
④缊:乱麻绳。
⑤唼(shà):水鸟吞食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如:______
(2)须其夜艾.艾:______
(3)阴.布大网阴:______
(4)叹其以诈相笼.笼: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陪他吃碗面
①我打电话给他,让他给我报一组电话号码,因为我的通讯录丢他那儿了。
②他说:“等等啊,等等啊。
”我这一等就是老半天,他也没反应。
我大声“喂喂”,他又说:“再等一等,马上就好。
”又是半天没动静,我只好不耐烦地说:“好了,我想起来了,你不用找了。
”心里感慨,真是老了!一点都指望不上了。
③下班后,我匆匆去拿通讯录。
进门就见他拿着通讯录远看看近瞧瞧,好像
观戏法似的。
我问:“你的眼镜呢?”他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似的,说:“不小心弄断了。
”我问:“那你怎么不重新配一副去?”他说:“昨天刚坏的,本来想哪天顺便去配的。
”我责怪他:“告诉我也行啊,看不清楚多难受。
”
④我急忙到附近的眼镜店给他配新的去。
也就几分钟的路程,竟然还要等顺路?真让人操心!
⑤再进门,只见他端着一碗面条出来,碗歪歪斜斜的,汤滴滴洒洒的。
我没来由地就生气了,冲他嚷:“就不能盛少一点吗?真是的,让人说多少次才能记得住呀?”
⑥他呵呵笑着说:“刚好,趁热吃。
”
⑦我没好气地说:“没时间,你自己吃吧,我还要回家做饭呢。
”
⑧他坚持:“就一碗面的工夫,耽误不了几分钟。
”
⑨我固执:“等下次吧。
”说完,我就走了。
⑩虽说我人出了门,可是我的心好像还留在那扇门里。
门里有他期待的目光,有堆得小山一样的一大碗面条,面下指定卧了两溏心鸡蛋,那是我最爱吃的……
⑪我返身回去,推开门,只见他坐在桌边,守着那一大碗面发呆。
他看我进来,一惊,问:“落下什么东西了?”
⑫我说:“我走到楼下发现肚子饿了,不想走了,吃饱了再回去。
”
⑬他突然高兴起来,笑得合不拢嘴,连忙从冰箱里拿出我爱吃的辣酱,说:“吃吧,吃吧。
”
⑭小时候,肚子特别容易饿,放学回家就觉得饿,和邻居家孩子疯玩一圈后也觉得饿,甚至有时候刚丢下饭碗就想再嚼点什么。
他那时候只会下面条,水开了,捏一小把筒子面放进锅里,打两个鸡蛋进去。
然后捞面,切一把细葱末撒在面碗上。
我在面条上抹点辣酱,然后大声吸溜起面条,很快看见埋伏的鸡蛋,一咬,溏心蛋黄软乎乎的从嘴角流出来。
吃完了,我打着饱嗝,大声说:“真解馋!”他在一边,边看边笑。
⑮我偶尔想起来会问他:“你怎么不吃?”他说:“我不饿,只有孩子才不经饿。
”我信以为真。
⑯我现在的吃相文雅多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大声吸溜面条了。
我把面条分成两份,给他一份。
他忙挡住我说:“锅里还有,这是你的。
”
⑰我说:“我知道,锅里只有面汤,你一个人总是不好好吃饭,这样,我陪你吃一点,我回家还要吃的,饿不着,你放心。
”
⑱他这才把碗端过去,把辣酱又往我这边推了推。
⑲面条吃完了,面汤也喝光了。
他开始催我:“赶紧回去,不然孩子该饿肚子了,小孩子是不经饿的。
”
⑳他说的孩子是我女儿,他的外孙女。
1.请以“我”为陈述对象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门里有他期待的目光,有堆得小山一样的
.....一大碗面条,面下指定卧.了两溏心鸡蛋,那是我最爱吃的……(修辞角度)
(2)我返身回去,推开门,只见他坐在桌边,守.着那一大碗面发呆
..。
(描写角度)
3.赏析标题“陪他吃碗面”好在哪里?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欲扬先抑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2、细读的妙处
肖复兴
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
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
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
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
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
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
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
”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
”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
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
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
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
恰恰错了。
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
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
”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
⑥这就叫细。
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
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
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
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
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
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
”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
”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
⑧什么叫细?这就叫细。
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
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
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
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
”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
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
”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
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
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
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
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⑪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日,有删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
2.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
3.本文第②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
画家一愣
..,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画家说:“奇怪
..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
”
画家当即
..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5.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⑥或⑩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骆宾王作《咏鹅》:“鹅,鹤,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
(材料二)某学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这些节日里,你会品尝到特色美食,观赏到特色节目,也会参与一些特色活动……
请以“难忘那年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从“春”“元宵”“清明”“端午”“中秋”五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参考答案:
一
B
A
B
A
C
B
(1)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
1.(1)依照(2)止,尽(3)暗中,秘密(4)笼罩,捕捉
2.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
3.【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
4.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
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②叙议结合。
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答案】
1.“我”回父亲家拿通讯录,父亲特意做了一碗面给“我”吃而我却不领情,内疚的“我”返回家陪父亲吃碗面。
2.(1)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面条的丰盛,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
(2)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因为我刚才固执离去感到失落、孤独、伤心的心情。
3.一是概括了本文的主要事件或主要内容。
二是暗含主旨,关注空巢老人,
对待老人,年轻人少点匆忙,多点陪伴;或少点执拗,多点温情;或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感恩和愧疚。
4.文章开头写“我”抱怨父亲“指望不上”、“让人操心”,这是抑。
下文“父亲为我做面条”的情节,这是扬。
效果: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使文章情感更加真挚动人,突出父女互爱情深的主题。
1.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
2.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意对即可)
3.连用四个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
4.“一愣”,说明画家很诧异,他一个水果贩子懂画吗?画家说“奇怪”表明画家将信将疑(惊奇),他怎么分出来的?画家“当即”修改画作,表明画家对叶三的佩服。
5.示例:材料一《咏鹅》的作者观察仔细,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到“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转换成了好诗。
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