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议中国传统木建筑文化内涵及艺术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诌议中国传统木建筑文化内涵及艺术美感
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文化与科技的冲撞与交融,人们的价值观念与审美需求也随之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木建筑的文化内涵、分类及艺术美感的阐述,旨在彰显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独有的文化灵魂的同时,促进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驱动了文化的大交融,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将是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室内设计的主要设计元素。

中国传统的木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卓越的设计与技艺,赋予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诉求,因此,对中国传统木建筑文化内涵及艺术美感的探讨,旨在能为我国现代室内设计建立起一个木建筑文化体系打下基础,多元化地丰富室内空间文化底蕴的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木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木建筑文化内涵
1.蕴含浓厚的宗教文化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天干地支、阴阳学及五行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领域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被我
们的先辈所重视,尤其是儒家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及“盛木为怀”的宗教情结,使中国的炎黄子孙从一开始就与“木”结下了千年之缘。

人们将世界万物统归在“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理论之中,并将五行之中“木”定为生活中的一种堪舆理论,寓意为天地之根本,代表着万物生命之根源。

因此,传统的木建筑在布局形式上遵循“左青龙(木)、右白虎(金)、前朱雀(火)、后玄武(水)、中央后土(土)”的格局,以左为东方,归属于木,木主春而生万物,因此,这种赋予传统木建筑特殊的文化内涵,既是我们祖先趋于对生活的一种向往与精神寄托,乞求神灵的庇佑与国泰民安,也是对传统哲学宗教内涵的一种诠释。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学”对传统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背山面水向阳”的建筑理论充分阐述出优良的建筑必须以山为靠,依据其环境的地形、地势与地貌,以群山环抱之势达到避凶聚气,从而使传统木建筑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及风格形式完美地融合到自然环境中。

2.体现亲自然的生态意识
中国传统木建筑不但为人类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也将以独有的建筑风格而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
成元素。

传统木建筑主要使用的木材不但具有生产能耗少、优质、环保和可再生的特点,而且比其它建筑材料更具有灵活性和舒适性。

同时,在建筑修建的过程中秉承着和谐之道,
崇尚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从建筑的选址、木材的质地与纹理、精湛的雕刻工艺及装饰效果上不但满足人们日益追求与环境相和谐的愿望,而且体现了人们最原始、最朴素的生态意识。

中国传统木建筑分类
中国的传统木建筑从建筑形态及建筑文化角度主要分
为威严壮丽的宫廷建筑、神秘崇尚的宗教建筑、优雅自然的园林建筑和古朴素雅的民用建筑。

1.威严壮丽的宫廷建筑
宫廷木建筑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建筑。

宫廷建筑因需凸显出统治王朝的威严性,强调皇权的至高无上的同时,满足物质生活需求与精神生活需求,其在修建过程中严格按照《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原则,通过形体大小变化与高低起伏手段,将各个建筑单体涟漪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在形式上及气势上充分体现出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在视觉也达到了均衡与变化艺术效果。

如目前世界上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建筑,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的北京故宫(图1),以白色汉白玉为殿座,红色的屋身,黄色琉璃瓦屋顶,并借以松柏成林的景山为屏障,在建筑形式及建筑布局上遵循了中国传统的五行论和建筑理论。

宫殿后苑的以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琉璃为主的楼、阁、亭、榭掩映在苍松翠柏与玲珑假山之
间,不但营造出幽美而恬静的环境,体现出建筑布局上亲自然的思想,同时也将中国古代汉族宫廷建筑之精华表现的淋漓尽致。

2.神秘崇尚的宗教建筑
我国的宗教木建筑主要是指佛寺、道观等寺庙建筑,寺庙是寺与庙的泛称。

作为佛教道场的寺主要分设院、庵、堂,而庙作为道教的道场,一直是我国供奉神灵的地方,其建筑形式在仿照传统的楼阁式建筑的同时,也成为一种具有的历史价值与艺术风格的阁式木塔。

我国早期的宗教建筑不但融合了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而且在平面布局上多采用南北中轴线布局,以对称、均衡的视觉形式构建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

同时,我国的宗教建筑也融入了“亲自然”的思想,以山石为托,依山傍水的布局形式,其不但使寺庙具有典雅庄重的神秘气息,也使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自然情趣,蕴含着深远的意境。

例如始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图2),就是一座木结构与艺术造型完美结合的宗教建筑典范,该建筑特别是在斗拱作法与屋檐长度的比例上,不但表现出优美的视觉轮廓,而且承载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3.优雅自然的园林建筑
中国的园林建筑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等类型。

其总体思想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循“师法自然”的创作思维模式,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摹本,根据日
月光影、山形地貌及花卉植物本身的自然形态因地制宜,运用创造性的艺术手法将建筑融入其中,并将文学、书画、雕刻等传统文化艺术赋予建筑本身,营造出山石流水处处生情的无穷意境。

我国的园林建筑除了所注重的内在精神功能以外,更为注重建筑本身的内在价值,中国传统建筑都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乐文化之上,以伦理政治规范的礼乐为基本束约,赋以皈依性的审美情趣,不但寄托了人们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与崇拜,同时也充分展示出“人化的自然与自然的人化”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例如我国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无论是从建园手法,还是从建筑形式上,都承载了我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艺术精华(图3)。

4.古朴素雅的民用建筑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造就了中国传统民用木建筑的多样性。

民用木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木建筑文化中出现最早、数量最多的木建筑,但在形式上主要可以分为北方派系和南方派系。

北方民宅在形式主要以外观规矩、中线对称的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四合院建筑不但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庭院置景亲于自然,而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从建筑布局、建筑雕饰,还是从建筑本身的装饰彩绘,都融入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南方民宅在结构上主要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建筑紧凑且朴素简洁,
其作为一种建筑文化符号,不但积淀了中国木建筑精湛的建造技艺,同时也蕴藏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图4)。

中国传统木建筑所具有的艺术美感
1.建筑与环境的生态美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经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与积淀,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传统木建筑文化以其独有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更高的文化魅力。

作为人类生存活动中劳动与智慧结晶的传统木建筑,它不仅在满足人们居住与使用的最基本的功能,而且在建筑形式上特别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强烈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我国的《皇帝宅经》将住宅形制比喻为人的生命形体,以生命之美来规范建筑环境与形制,诉求建筑与环境的生态美。

儒家所提倡的“天人合一”,就是指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宇宙万物是一个有机整体。

而风水理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天地之道。

因此,我国传统建筑在建筑选址、建筑布局上强调天道、自然与人类三者的相互协调、相互和谐,凸显出亲和自然,排斥破坏自然环境的思想。

同时,木材属于一种可再生资源,其天然的木质颜色、木质纹理及质地均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建筑周边环境和谐统一。

2.建筑装饰构件的艺术美
我国传统木建筑的装饰构件,无论是在单体建筑还是在群体建筑,是宫廷建筑还是民用建筑,都依据不同的地域文
化和民族信仰采用不同的处理手法,从而使建筑装饰构件表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美感。

“雕梁画栋”历来是中国古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汇集了绘画、雕刻及其他艺术形式特点,在斗拱梁和枋等处绘制图画,以丹红、青绿加以色彩装饰(图5),赋予建筑一种生命与活力。

在梁柱的彩画中无论是和玺画、旋子彩画,还是苏式彩画,都艺术性的再现了我国传统民俗风貌。

另外,被广泛运用于建筑本身的雕刻艺术,无论是从雕刻工艺还是从造型艺术角度来讲,不但展示了传统木建筑本身艺术美感,也赋予了我国传统木建筑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

3.建筑装饰题材的意境美
我国的传统木建筑在装饰题材的选择上因受到地域、文化及历史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在我国道家、儒家思想及佛学影响下,建筑装饰的题材选择及表现手法主要分为民间传说、谐音和象征三种类型。

其内容除了表现民俗民风、动植物以外,几乎所有的中国传统纹样也被囊括其中。

比如在建筑装饰构件中最常见、最普通的“步步锦”图案,将线条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成一定的几何图形,镶嵌简单的雕饰配件,寓意人们不断进取、前程似锦的美好夙愿(图6)。

还有用寿星、寿桃、龟、松、鹤等图案代表平安健康,用龙凤、蝙蝠、喜鹊等图案代表富贵吉祥,都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和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诉求。

中国传统木建筑装
饰题材和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寓意深刻,它不但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一种表达形式,也造就了中国木建筑文化的辉煌与灿烂。

结束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木建筑,不但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同时也蕴含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传统木建筑的建筑文化和建筑类型的深入认识,借以挖掘传统木建筑的艺术美感,从而为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传承与发展传统木建筑文化奠定基础,以满足现代人的物质需求与审美需求。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