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2课时 学生版 鸿门宴 学科练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课后练习

(2)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1、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人物或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耐人寻味的 话。 例句:项羽轻易地放走了刘邦,不,那不就是刘邦,那就是楚霸王的千秋基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项羽的责问,刘邦一席话消除了项羽的猜疑,躲过了一场即将降临的劫难,为夺取 天下赢得时机。可见说话不仅就是一种需要,也就是一门艺术。请根据甲、乙两种不同 的语境,分别说几句话。要求得体、连贯,言之有据,达到纠正别人错读的目的。 甲:与您同桌在教室里朗读课文时,将“面面相觑”读成“面面相虚”,您怎么纠正她?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物理课上,老师提了一个较难的问题,要求大家回答。大家您瞧着我,我瞧着您,都不做 声。老师说:“同学们,怎么面面相‘虚’呀?”李老师将“面面相觑”读成“面面相虚”。您怎么 纠正她? 纠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交流】
1、示例一:范增气愤地击碎了玉斗,不,那不就是玉斗,那就是范增功败垂成的计划。 示例二:黑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星星,不,那不就是星星,那就是妈妈期盼孩子回家的 眼睛。 【解析】无 【备注】无 2、甲:好像应该读“面面相觑”吧?以前老师给我纠正过,我也记不准了,我们一起再查查字典 吧! 乙:老师,这个字好像不就是念“虚”,我记得语文老师读的不就是“虚”,不知道就是谁读错了? 【解析】在题目所给的特定的场景中,一定要根据纠正对象的身份,用语必须委婉,既要便于对 方愉快地接受您的意见,又不至于使对方感觉到没面子。 【备注】无
《鸿门宴》课后练习(含答案)

《鸿门宴》课后练习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张良出,要项伯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令将军与臣有郤C.范增数目项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距关,毋内诸侯2.下列对活用情况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C.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D.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3.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范增数目项王④令将军与臣有郤⑤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⑥张良出,要项伯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⑧秋毫不敢有所近A.①③⑥⑦⑧ B.②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⑧ D.①②④⑥⑦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线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沛公今事有急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5.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籍吏民B.沛公军霸上C.范增数目项王D.常以身翼蔽沛公6.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具告以事B.长于臣C.得复见将军于此D.大王来何操7.下列各选项中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至鸿门,谢曰哙拜谢B. 杀人如不能举沛公起如厕C. 请以剑舞樊哙侧其盾以撞D. 今者有小人之言夫秦王有虎狼之心8. 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 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B.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 若属皆且为所虏窃为大王不取也D. 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9.写出下列句子中分别包含的成语。
(3分)(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鸿门宴》文言文训练练习题复习题课后练习

《鸿门宴》检测题练习题答案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例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停止,使动用法。
A 头发上.指向上,名词作状语B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使动用法C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使动用法D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碎,使动用法2、下列各项中的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A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判断句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判断句C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宾结构后置句D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使子婴为.相担任,动词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动词B珍宝尽有之.它们,代词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动词C贪于.财货,好美姬对,介词长于.臣比,介词D今者.有小人之言今者.项庄拔剑舞助词,用在“今”、“者”等之后,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4、下列各项中的句式特征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判断句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B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D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大王来操何?译为:大王来的时候拿着什么?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C.范增起,出,召项庄D.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具.告以事具:全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计C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固:本来D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原因故:交情。
7、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B )A 刘邦处事果断:项伯让他亲自去鸿门,明知危险重重,却毫不犹豫亲赴险地;逃跑之时放弃车骑快速逃脱;回到军中立斩曹无伤。
B 范增眼光犀利,性格急躁:刘邦进入关中后一反常态,范增就知道刘邦“志不在小”因而劝项羽赶紧攻打,但鸿门宴上自己的计划失败,两次说项羽将“为所虏”的愤激讥诮之言,很难让项羽接受。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练习题一、选择题1. 《鸿门宴》出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B. 战国C. 秦朝D. 楚汉相争3.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荀彧4.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之心?A. 范增B. 项伯C. 曹无伤D. 张良5. 鸿门宴中,谁劝刘邦赴宴?A. 张良B. 项羽C. 范增D. 项伯二、填空题1. 鸿门宴中,刘邦的军师范增献计给项羽,建议他__________刘邦。
2. 鸿门宴的地点是今天的__________。
3.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__________离开宴会,得以脱险。
4. 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__________。
5. 鸿门宴后,刘邦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要劝项羽杀刘邦?3. 鸿门宴中,项伯为何要保护刘邦?4. 鸿门宴对楚汉相争的局势有何影响?5. 鸿门宴中,刘邦和张良的表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四、论述题1. 论述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分析鸿门宴中刘邦和张良的智谋与决策,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D4. C5. A二、填空题1. 杀掉2. 陕西临潼3. 如厕4. 意在沛公5. 杀曹无伤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初期。
当时,秦朝已经灭亡,项羽和刘邦是争夺天下的两大势力。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威震天下,而刘邦则趁机攻入关中,占领了秦都咸阳。
刘邦的部下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之心,项羽大怒,决定攻打刘邦。
范增建议项羽在鸿门设宴,趁机杀掉刘邦。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要劝项羽杀刘邦?范增认为刘邦有野心,且善于笼络人心,将来必成大患。
【高中课内阅读】《鸿门宴》学案(附答案)

【高中课内阅读】《鸿门宴》学案(附答案)《鸿门宴》学案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z ō u sh ē ng y ǜ ju li n m i ju z ju bi f n ku i ku i zh r n k ǒ u gu z ǐ sh ǒ u hu cu q n hu 二、课内文言现象1 .对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鸿门宴》学案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zōu shēngyǜjuélián mèijuézéjuébiéfán kuàikuài zhìrén kǒuguìzǐshuhuìcuìqín huì二、课内文言现象1.对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时与臣游游:交往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缘故C.沛公起如厕如厕:上厕所D.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两次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C.今者有小人之言。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亚父者,范增也A.得复见将军于此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此天子气也D.吾属今为之虏矣4.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语序的一项是A.客何为者?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张良是时从沛公。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于是项伯复夜去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D.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6.对下列加点的人称代词按所指代对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会其怒,不敢献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练习题

《鸿门宴》练习高一()班学生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飨.士卒(xiǎng)美姬.(jī)锐不可当.(dǎng)范增说.项羽(shuì)B.要.项伯(yāo)卮.酒(zhī)瞋.目(chēn)欲王.关中(wáng)C.参乘.(chéng)戮.力(lù)度.我至军中(duó)杯杓.(sháo)D.骊.山(lí)刀俎.(zǔ)切而啖.之(dàn)何辞为.(wéi)2.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沛公居山东..之言。
..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C.今者有小人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C.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D.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5.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A.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沛公曰:“君为.我呼入……”D.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6.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出有误的一项是()。
A.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于)(其)上。
B.急击勿失(之)!C.(项伯)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D.项王曰:“(君)(乃)壮士!——赐之卮酒。
”7.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语序的一项是()。
A.客何为者?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时检测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时检测习题(有答案)鸿门宴课时跟踪检测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左尹.(yǐn) 毋.须(wù)充沛.(pèi) 以一当.十(dānɡ)B.侍.奉(shì)披帷.(wéi)玉斗.(dǒu) 厕.身其事(cè)C.不.者(fǒu) 翼.蔽(yì)须臾.(yú) 一诺.千金(ruò)D.召.见(zhāo) 与.会(yù)忖度.(duó) 亲密无间.(jiàn)解析:本题中,A项,“毋”应读wú;C项,“诺”应读nuò;D项,“召”应读zhào。
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秋毫不敢有所近⑤张良出,要项伯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⑦拔剑切而啖之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A.①②⑤⑥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①④⑤⑧解析:①“距”通“拒”,“内”通“纳”;②“倍”通“背”;⑤“要”通“邀”;⑥“蚤”通“早”。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D.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解析:B组两个“辞”都是“告别”的意思;A组“幸”,前一个“幸亏”意,后一个“宠幸”意;C组“意”,前一个“料想”意,后一个“用意”意;D组“亡”,前一个“逃跑”意,后一个“灭亡”意。
答案:B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都相同的一项是()A.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今者有小人..之言B.约为婚姻..秦时与臣游.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而听细说D.沛公居山东....时将军战河北解析:A项古今意义相同。
高中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2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中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2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一、基础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驻扎)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御)③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④籍.吏民,封府库(造册登记)⑤故幸.来告良(希望) ⑥披.帷西向立(揭开)⑦项上按剑而跽.(跪直身子) ⑧旦日飨.士卒(犒劳)⑨道芷阳间.行(小路) ⑩再.拜献大王足下(两次)A.①③④⑤⑦⑧⑨ B.①③④⑥⑦⑧⑨C.①②③⑥⑦⑧⑩ D.①③④⑥⑦⑧⑩2.下列加点的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其.志不在小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吾.得兄事之④若.人前为寿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⑦吾属..今为之虏矣A.③⑥⑦/④⑤/①② B.③⑥/④/①②/⑤⑦C.③⑥/④⑤⑦/①② D.③⑦/①④⑤/②⑥3.古汉语中,名词可以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用作状语,常见的用法有;A.表示状态;B.表示对待人的态度;C.表示方位、处所;D.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或方式;E.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名词都用作状语,请指出用法(用序号表明)。
(1)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 ( ) (2)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 (4)常以身翼.蔽沛公 (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 (6)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二、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甲)(汉)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2.6鸿门宴(课时2)(课后练习) Word版含答案

鸿门宴(课时2)课后练习【基础过关】1.下列词语中划线词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鲰生(zōu)美姬(jī)飨士卒(xiǎng)要项伯(yāo)B.玉玦(jué) 瞋目(chēng)目眦尽裂(zì) 孰与君少长(cháng)C.戮力(lù) 刀俎(zǔ)与臣有郤(xì) 按剑而跽(jì)D.樊哙(kuài) 姓靳(jìn) 置车骑(jì) 奉卮(zhī)酒为寿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吾属今为之虏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不如因善遇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冋的一项是A.刑人如恐不胜B.范增数目项王C.籍吏民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就会使自己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
C.亚洲射击锦标赛每四年举行一次,中国虽然参加过第三至第五届亚洲射击锦标赛,但作为锦标赛的东道主还是第一次。
D.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就算炼就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防不胜防,当图穷匕见的时候,早就上当了。
5.下列句子中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C.为山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6.下列句子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B.C. D.【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完整版)《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识记与理解】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鲰(zōu)生美姬(jī) 飨(xiǎng)士卒要(yāo)项伯B、玉玦(qué)瞋(chēng)目目眦(cī)尽裂孰与君少长(cháng)C、戮(lù)力刀俎(zǔ)与臣有郤(xì) 按剑而跽(jì)D、樊哙(kuài)姓靳(jìn) 置车骑(jì)奉卮(zhī)酒为寿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 沛公起如厕(去,往) 窃为大王不取也(私下里)B、乃令张良留谢(感谢)其意常在沛公(神情,神态)大王来何操(品德,品行)C、若属皆且为所虏(辈,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亡去不义(逃跑)D、度我至军中(估计) 不胜杯杓(能承担,能承受)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3、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D、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距关,勿内诸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令将军与臣有郤D、杀人如不能举5、下列句子与“为击破沛公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得复见将军于此B、吾属今为之虏矣C、竖子不足与谋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封府库(4)刑人如恐不胜(5)素善留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沛公欲王关中(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吾得兄事之A、(1) (2)(3) (4) (8)/ (6) (7) (9)/ (5) /(10)B、(1)(2)(3) (4) / (6) (7) (9)/ (5) /(8) (10)C、(1) (2)(3) (4) / (6) (7) (8) (9)/ (5) (10)D、(1) (2)(3) (4) /(5) / (6) (7) (9)(8) /(10)7、下列句子中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C、为山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樊哙覆其盾于地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B、客何为者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或师焉,或不焉D、寿毕,请以剑舞籍何以至此【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一)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一 2-6《鸿门宴》 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2-6《鸿门宴》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鸿门宴【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 ) 犒.劳( ) 鲰.生( ) 卮.酒( ) 有郤.( ) 玉玦.( )樊哙.( ) 目眦.( ) 参乘.( ) 彘.肩( ) 刀俎.( ) 杯杓.(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令将军与臣有郤()(5)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素善.留侯张良( ) (2)籍.吏民 ( )(3)范增数目.项王( ) (4)因.击沛公于坐( )(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也( )..( ) (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7)沛公起如.厕( ) (8)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4.解释本文中的成语秋毫无犯: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5.文学常识填空: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______,______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曾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体史书,共______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到______时期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
6.名句填空。
(1)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
(3)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语文必修2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语文必修2【全程复习方略】高中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语文必修2 一、通假字1。
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2.秋豪不敢有所近〔“__________〞通“___________〞〕3。
不敢倍德也〔“__________〞通“__________〞〕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通“__________〞〕5。
令将军与臣有卻〔“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6。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通“__________〞〕7。
不胜杯杓〔“__________〞同“__________〞〕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山东省2。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3.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4。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十分;极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三、一词多义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
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籍.吏民,封府库〔〕〔4〕道.芷阳间行〔〕〔5〕刑.人如恐不胜〔〕〔6〕范增数目.项王〔〕2。
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
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吾得兄.事之〔〕〔3〕常以身翼.蔽沛公〔〕〔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2。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

鸿门宴》练习 ( 一)一、选择题1. 选出"谢"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A.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B.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至鸿门 , 谢曰C. 乃令张良留谢D. 张良入谢 , 曰 :" 沛公不胜杯杓 " 2. 选出" 去" 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 欲呼张良与俱去A. 去村四里有森林B. 沛公已去 , 间至军中C. 相去四十里D. 为汉家除残去秽3. 选出每组句子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 )A. 常以身翼蔽沛公B. 吾得兄事之C. 毕礼而归之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4.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与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中的" 之"字意思不同的一项5. 选出每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B. 张良出,要项伯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 选出每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 今者有小人之言 , 令将军与臣有郤 B .范增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C.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7.选出下列句中 "为"字与例句中 "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若属皆且为所虏A. 坐须臾 , 沛公起如厕 C.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B. 辍耕之陇上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C.窃为大王不取也D.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 选出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A. (1)沛公欲王关(函谷关)中(2)沛公居山东(太行山以东)时B. (1)范增说(shu 1,劝告,劝说)项羽曰(2)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 U说给他听)C.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儿女亲家)(2)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脚下)D. (1)沛公之参乘(站在车右的警卫)樊哙者也(2)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不足与谋9.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买五人之脰而函之②于是项伯复夜去③素善留侯张良④籍吏民, 封府库⑤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⑥项伯杀人, 臣活之A.③/②⑤/①④/⑥B.①③④/②⑤/⑥C.①④⑥/②⑤/③D.③⑥/②⑤/①④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B. 杀人如不能举举: 列举.C. 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D .故遣将守关者故:故意.【参考答案】1. B2.B3. C4.D5. C6. B7.A8. D9.A 10.A《鸿门宴》练习(二)课内阅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高中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4新课标人教必修2

高中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4新课标人教必修2高中语文鸿门宴同步练习4新课标人教必修2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wànɡ〕关中说.〔shuì〕服美姬.〔jī〕B。
鲰.〔zhōu〕生瞋.〔chēn〕目戮.〔lù〕力C。
要.〔yāo〕项伯数.〔shuò〕目切而啖.〔dàn〕之D.按剑而跽.〔jì〕间.〔jiàn〕行目眦.〔zì〕答案:B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
B。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相当。
C。
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
D。
若属.皆且为所虏属:一类人。
答案:B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常以身翼.蔽沛公B.籍.吏民,封府库C.沛公军.霸上D.范增数目.项王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军中无以为..乐D.毫毛..不敢有所近答案:D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①起,立而饮之.②拔剑切而啖之.B.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②客何为.者C。
①樊哙覆其盾于.地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D. ①陈陈相因.②不如因.善遇之答案:C6.将下面的文学文化常识补充完整。
〔1〕司马迁,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夏阳〔现在陕西省韩城南〕人.与同时期的合称“文章两司马〞。
〔2〕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是“二十四史〞的开篇,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
答案:〔1〕西汉子长司马相如〔2〕《史记》无韵之《离骚》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鸿门宴》学科练 第2课时 (共计46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3分) A .大王来何操 B .亚父者,范增也 C .贪于财货 D .若属皆且为所虏
2.从词类活用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沛公军霸上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秋毫不敢有所近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⑩常以身翼蔽沛公 A.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 B.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 C.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⑩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①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愿得樊将军之首以献秦 C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D .①臣请入,与之同命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冋的一项是( )(3分) A.刑人如恐不胜 B.范增数目项王 C.籍吏民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5.下列句子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6.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3分)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7.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翻译)(2分)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1-4每题3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略:大致
B.以故,事得已故:缘故
C.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阴:暗中
D.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将:将领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封于项/长于臣
B.梁以此奇籍/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C.独籍知之耳/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①②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题2分,共6分)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高考链接
秋夜纪怀[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
[注]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重要关隘,诗人曾战斗的地方。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4分)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