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经方治疗痛经治验四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用经方治疗痛经治验四则
展开全文
痛经分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

笔者几年来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治疗多例痛经,有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四则,以供参考。

寒凝血瘀型
患者,女,28岁。

2003年7月8日就诊,患者有习惯性流产,最后1次流产后未再怀孕。

其月经错后,时间不等。

经期时腰腹部冷痛,行经量多,血暗紫,有大量血块,行经10多天,四肢怕冷,舌质暗紫有瘀斑,苔白润,脉沉紧。

西医诊为继发性痛经,屡用西药无效。

现已50多天月经未潮,证属寒凝血瘀型痛经,治宜:温经散寒、理气活血。

处方:当归、牛膝各15g,川芎、三棱、莪术各12g,赤芍、肉桂、小茴香、五灵脂、元胡、没药各10g,干姜6g。

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4剂月经来潮,上方去三棱、莪术加艾叶、益母草各12g,继服3剂,停药。

记经期时间,下月在经期前7日服药。

在治疗中,方药随证加减,共用药5个周期,进药35剂,月经正常,病痊愈。

2004年怀孕生子。

按:本型多因素体阳虚、阴寒内盛、嗜食生冷、寒气客于胞宫所致,血为寒凝,冲任失调,经行不畅、不通则痛。

正如《妇人良方·调经门》日:“寒气客于血室以致血气凝,脐腹冷痛,其脉沉紧。

”此痛经以小腹冷痛为主症。

故以少腹逐瘀汤加味,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寒散瘀祛痛止,诸症皆愈。

小腹瘀热型
患者,女,15岁。

2003年9月16日就诊,患者13岁月经来潮,疼痛2年,行经时小腹剧痛,有灼热感,拒按喜冷,月经先期,量多色紫,质浓有血块。

行经5天,伴有烦躁不安,胁痛,乳胀,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属原发性小腹瘀热痛经。

治以清热凉血、理气止痛。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牡丹皮、生地、香附、当归各12g,栀子、黄芩、赤芍、柴胡、郁金、石斛、麦门冬各1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

经期前5天服药。

治疗中,方药随症加
减。

共用药3个周期,进药15剂而病痊愈。

按:小腹瘀热多由肝经郁热下移血室。

因肝之络脉抵少腹达阴器。

热入血室,冲任受损,热灼津液,血液黏稠,血流缓慢,导致月经不畅,不通则痛。

故以小腹剧痛有灼热感为主证。

用清热凉血、理气止痛的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疗效满意。

气滞血瘀型
患者,女,17岁,2003年6月21初诊。

患者从月经初潮已痛3载。

每次行经前3~5天左右均有小腹胀痛,腰酸,伴有胁肋胀满,乳房胀痛,持续加重至来潮,潮后痛减。

行经量少,经血暗红有块,月经周期正常。

行经5天,脉沉弦,舌质暗。

属原发性气滞血瘀型痛经。

上月23日来潮,现腹已痛,正宜用药。

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处方:当归、香附各15g,青皮、赤芍各12g,生地、川芎、红花、木香、黄芩、桃仁各lOg。

水煎服,每日1剂。

在治疗中上方为基础,随症加
减,连用3个周期,共进药18剂。

痊愈至今未见复发。

按:本型多因情志不舒、肝失条达,以致气机不畅,冲任失调,血行受阻,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滞不能运血,滞于胞宫,不通则病。

正如《妇科心法要诀》日:“若气滞者则多胀痛”。

故此痛经以经前或行经时小腹胀痛为主症。

故用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的桃红四物汤加味,疗效颇佳。

气血双虚型
患者,女,34岁。

2004年9月4号就诊。

患者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半年余,经痛持续2~5天不等。

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正常。

行经3~5天,伴有头晕,自汗,四肢不温,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属继发性痛经,气血双虚型。

治以益气补血、温中止痛。

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味。

处方:党参、茯苓、熟地、白芍各12g,当归、鸡血藤、黄芪各15g,白术、川芎、香附、肉桂各lO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

水煎服,每日1剂。

用药3个周期,进药15剂,诸症明显减轻,继服十全大补丸3个周期诸症解除而痊愈。

按:本例多因平素体弱、气血不足所致,经行之后,血海空虚,冲任亏虚,胞脉失养。

正如《医宗金鉴》日:“凡经来腹痛在经后痛则为气血虚弱”,血不荣则痛。

故此痛经以经后小腹隐隐作痛为主症。

以益气补血、温中止痛的十全大补汤加味治疗,疗效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